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時間:2024-07-03 12:40:30 思穎 浣溪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通用10篇)

  導語: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蘇軾所寫的《浣溪沙》是其中代表作之一,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通用10篇)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了解古詩詞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反復讀誦,體會古詩詞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4、背誦并默寫古詩詞;

  5、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詞,進而把握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2、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設想:

  通過朗讀、想象把無形的意境轉(zhuǎn)化為有形的畫面,以此來品味詞的妙處;借用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積極鼓勵學生互助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蘇軾圖片、古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并出示“學習目標”:

  明確:一首詞的意境往往是由畫面構成的,我們要學會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每一首詞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要體會的是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二、蘇軾及其背景介紹(結合幻燈片);教師配樂范讀全詞(課件出示課文內(nèi)容):

  1、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 教師問:“這樣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們心里會怎樣?” (幻燈片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郁、凄涼。” (幻燈片出示總結)

  3、 教師由此發(fā)問:“然而蘇軾是用何種心態(tài)去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的呢?” (幻燈片出示問題)

  學生沉思中,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配樂范讀全詞。

  全體學生初讀全詞:

  1.播放朗讀的音頻文件

  2.學生在音樂聲中自讀,體會朗讀要領。

  3.由學生推薦朗讀較好的同學誦讀

  三、整體感知全文:

  學生自由朗讀全詞,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討論幫助。然后請學生發(fā)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教師提醒重點:

  1、子規(guī)——布谷鳥;白發(fā)——代指老年;黃雞——代指時光流逝。(幻燈片提示)

  2、 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nèi)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四、由蘇軾的心境引入畫面賞析:

  1、教師提問:“大家覺得蘇軾在游清泉寺時心情是怎樣的?”

  對學生各種不完全的回答,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能體會出這幅畫面的意境,也許我們就能體會出詞人的心情。下 面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著朗讀走進這幅畫面,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 么!盵上闕寫景,描繪了三幅畫面:——山下小溪邊,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布谷)在啼叫。畫面清新優(yōu)美,淡雅寧靜;下闕轉(zhuǎn)入抒懷:——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 (幻燈片出示圖片)

  3、 向?qū)W生介紹畫面賞析的方法:反復誦讀、抓住特征、調(diào)動感官、聯(lián)想想象。

  五、學生評點詞的意境。

  學生口頭交流所看到的畫面。學生老師共同評點,最后點出這首詞的意境是“清淡幽靜”。

  全體、個人朗讀全詞。

  由畫面意境引出詞人心情:

  1、 教師提問:“一個人在什么樣的心情下,筆下的景物才會如此清淡幽靜?”

  學生討論后答:“平靜、寧靜! (出示幻燈片)

  2、 教師緊跟著問:“蘇軾面對挫折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體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

  學生答:“曠達樂觀。”(出示幻燈片)

  3、 教師再設置疑點:“那么蘇軾會不會就此放棄世俗的一切,不再執(zhí)著于自己的理想了呢?”

  學生可在老師的提示下,看詞的下片,從而得出答案。

  教師補充:“事實上,蘇軾在屢遭貶謫的晚年仍敢怒敢罵,可見他的堅毅執(zhí)著! (出示幻燈片)

  六、朗讀下片,理解含義。

  1、 學生自由暢談對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啟發(fā)。

  2、 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它指引 我們積極樂觀,奮發(fā)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 和的心態(tài),勇往直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你們說對嗎?” (出示幻燈片)

  七、全詞小結:

  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曠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 (出示幻燈片)

  情——寧靜自適

  景——清淡幽靜 情景理交融

  理——曠達樂觀

  八、學生自由背誦全詞:

  九、拓展練習: (出示幻燈片)

  描述以下句子表現(xiàn)的畫面,說出其中包含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1、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對美好晚景的戀惜和對時光易逝的感慨。)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對美好事物的留連,對時光易逝的悵惋,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希望。)

  十、布置作業(yè):

  1、 背誦默寫全詞。

  2. 積累蘊含人生哲理的詩詞句五條。

  附錄:《浣溪沙》改寫

  暮春,蘄水最美的季節(jié)。傍晚時分,空中飄起了小雨,在如煙如霧的雨中走來一個

  人——詩人蘇軾。被貶官黃州的失意在他臉上平添了幾分惆悵與苦悶。

  他踱著步子走向了清泉寺。俯瞰山下,清澈的蘭溪唱著歡悅曲子一路向前。多么獨特的

  溪水呀,不向著太陽升起的東方前進,卻朝著西方奔躍。沿著幽靜曲折的山間小道兒,

  蘇軾漫步其中。

  山下,小溪潺潺 。抽芽的蘭花星星點點綴于淺淺的溪水里,如鵝黃嬌嫩的小腦袋, 隨時準備探出頭兒,一覽大千世界。漫步于溪邊的松林里,腳下松軟的沙路輕撫著路人 的`腳掌。這時,沉浸于美景中的他才發(fā)現(xiàn),腳下的沙路竟是如此干凈,甚至連一點兒泥也無法發(fā)現(xiàn),也許是因為蘭溪慈母般地沖洗吧!傍晚的雨帶來了幾許涼意,瀟瀟落下。遠處是一片朦朧,幾聲子規(guī)鳥清亮得如童音的啼叫驚擾了靜謐的蘭溪旁顯得分蘗節(jié)外嘹亮。

  此時的蘇軾已忘卻了一切,名利場的苦悶、降職的低落統(tǒng)統(tǒng)都不復存在,只有這靜謐、清新、明麗的世界。他倚在一棵高大的松樹旁,賞盡美景。輕輕閉了眼,聆聽大自然的樂曲:小溪的潺潺私語,子規(guī)鳥的清亮歌喉……心中的苦悶早就一掃而光。

  凝望著不絕向西流的蘭溪,心中似乎有什么在悸動。他的心情如拔開了云霧——豁然開朗。他心中想到:溪水都可以西流,又有誰說人生就不可以重新煥發(fā)青春的活力?再憶起“老前輩”白居易的那句“誰迫使君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時,第一次,對其消極的態(tài)度疑惑、質(zhì)疑、不滿了。不,不,我不信!他整個身體都似乎吶喊起來了!一種全新的、充滿活力的思想在心中滋長著、升騰著,那是希望,那是積極的情緒。

  詩興大發(fā)的蘇軾揮毫潑墨,不消多時,便留下了那千古名句: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風格、作品及詞人生平經(jīng)歷;學習詞的基本知識;掌握吟誦欣賞詞的技巧與方法。

  2、反復誦讀,掌握適當?shù)耐nD、節(jié)奏與語氣;充分發(fā)揮想象在閱讀詩詞的作用;結合詞的背景來閱讀理解詞的內(nèi)容;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的意境。

  3、體會詞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思想;認識古人面對自然、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tài)度與觀念;在感悟中多一份情感的經(jīng)歷。

  【教學過程】

  一、學生準備,教師引導

  1、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2、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皆寫初夏農(nóng)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3、作品導讀:《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寫作者在鄉(xiāng)間的所遇所感,上片寫初夏的田園風光,下片寫主人公的感受和行蹤。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xiàn)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作品既畫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二、學生吟誦,教師引導。

  浣溪沙 ·蘇東坡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三、學生體驗,指導賞析

  【賞析一】

  本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現(xiàn)在,不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意識活動來體驗一下這首詞的構思過程。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jīng)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籟籟”之聲傳來耳際,并好象有什么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nóng)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些少三句,農(nóng)村的季節(jié)特點,村中的勞動生活以及農(nóng)村的貧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觸并形象地折射出來。

  下片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熬评烽L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并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tǒng)一的畫面。“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農(nóng)民家里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jié)、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來,蘇軾似乎并沒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農(nóng)民的距離并不太遠。讀這樣的詞,會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時農(nóng)村生活的氣息。這首詞與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寫作者路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并不在于要反映農(nóng)村的貧困面貌。由于災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厚得多了。

  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煉而又不露痕跡。例如“簌簌”,有的評論家認為這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其實,作者的目的在于強調(diào)“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tài)。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聲中得知棗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響”、“漫”、“敲”等字也均用得靈便而貼切。

  【賞析二】

  《浣溪沙》這首詞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那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后農(nóng)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么真切!按迥洗灞薄备爬ā袄R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么認真,多么細心,多么興奮。“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lián)系?墒怯弥x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huán)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nóng)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xiàn)出農(nóng)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nóng)村生產(chǎn)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zhuǎn)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家無人,自己不便貿(mào)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nóng)民的關系寫得親切自然。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nóng)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浣溪沙》詞中有“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薄ⅰ氨涛嘀Α边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賞析三】

  此詞為作者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作品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上片寫景,也寫人,并點出季節(jié),生動地勾勒出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生活的畫面:作者從棗樹下走過,棗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這時候,他耳邊聽到了村子里從南到北傳來一片片繅絲車繅絲的聲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正叫賣黃瓜。作者抓住富有季節(jié)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聲有色地渲染出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

  下片記事,轉(zhuǎn)寫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動。

  接下來一句寫作者驕陽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結尾一句,寫作者以謙和的態(tài)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則顯示出詞人熱愛鄉(xiāng)村、平易樸實的情懷,二則暗示了鄉(xiāng)間民風的淳厚。

  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四、學生品味,指導改寫

  1、我獨自漫步在棗花鋪滿了鄉(xiāng)間的道路,一陣清風徐來,吹起地上的花瓣,也吹落滿樹的棗花,棗花撲簌簌地落在我的衣服和頭巾上,我聽到了輕微的落花聲。整個村莊飄散著甜膩的氣息,農(nóng)民的臉上洋溢著微笑。我陶醉了!不知走了多少路,覺得自己真的喝醉了,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覺,加上太陽照耀在我的身上,火辣辣的,現(xiàn)在的我,只希望有碗水喝解解渴。我進入了一個山村,我在滿村“吱吱扭扭”的抽絲繅車聲響中,我聽見有人吆喝賣黃瓜的聲音。我來到一戶農(nóng)家前,試著敲門去討碗水。在敲門時,我隱約看見,遠處飄逸的柳樹下,正有一位身著粗布麻衣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

  2、長途跋涉,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衣服上感到什么落在身上,仔細一瞧原來是一朵朵棗花落在了衣巾上,好似為這一件衣服增加艷麗的色彩。在這村莊的路上走啊,聽,兩旁的屋子中傳來了“沙沙”的繅車繅絲聲音。不,不僅是兩旁,沿著路上一直走過,到處響遍了繅車的響聲?,遠方的那一棵古老的柳樹,真想去感受一下歷史的蒼桑。咦,這兒已經(jīng)有一個人了,那裝在籃子里清爽的黃瓜正打算賣給路人,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剛剛喝完了好多酒,感到暈暈乎乎的,兩個眼皮上下吸引,真想閉上眼睛大睡一覺。我抬頭望著高高的太陽,似乎奇怪地變成了好多太陽,一起將我喝水的欲望又上升一級。噢,天哪,我竟然離村莊越來越遠,干渴的嘴巴到那里去尋找水。瞧,小路的兩邊,有好多百姓們在彎著腰辛勤勞作。汗水像下雨一樣不停往下流,而臉上露出的是喜雨的微笑?茨怯幸粦羧思摇T摮燥埩,可煙囪里并沒有溢出飯菜的香味,莫非都下地干活了么?我真是太渴了,去看看有沒有人在家。我走了過去,輕輕地敲響了門……

  3、你看,棗花仿佛迫不及待的簌簌落下,像花瓣似的,不一會,衣巾上沾滿了棗花,美極了。村南村北,想起了什么聲音。如此悅耳動聽,哦!原來是繅車飛快的轉(zhuǎn)動的聲音,飛快轉(zhuǎn)動的繅車如一個失了控的轉(zhuǎn)盤。

  我走在路上,那一片片綠意在大地上覆蓋著,像一件華麗的翠衣,一派涼意。農(nóng)民在田地中來回穿梭,只見一頂頂斗笠在穿梭。 一棵古老的柳樹下,一位農(nóng)民穿著粗布衣,正賣著一條條黃瓜,那黃瓜一排排整整齊齊,個個肥身材,黃瓜上還頂著一個下黃帽呢!人們圍著那顆古老的柳樹挑著入口爽脆的黃瓜,不一會置剩下半筐了。我不禁高興的喝幾口酒,酒后,雙眼開始打起架來,路還有那么長,現(xiàn)在只想好好的睡上一覺。太陽像個大火球掛在空中,喝完酒后,覺的嘴渴得裂了條縫似的,難受極了。不意間,想喝口茶。前面有一間農(nóng)舍,我猶豫地走到農(nóng)舍前。正直豐收年,人們都到鄉(xiāng)間勞作去了,這家可否有人呢?我太渴了,于是,我決定試著敲敲門,但愿里面有人在。

  4、徐州的大路上,匆匆行走著一位身著便裝的官員,他就是蘇軾。剛到這里作知州不久,這里就發(fā)生了春旱,他十分著急,多方祈禱后終于下了雨,現(xiàn)在他就城東謝神去!他正趕路時,突然聽到了簌簌的聲音,原來是棗花輕柔地落在他的衣服和頭巾上。這說明春旱終于解除了呢,今年棗子一定豐收。蘇軾一笑,不禁放慢了腳步,放松了心境,這才聽到耳畔傳來“吱吱呀呀”的繅絲車聲,他側(cè)耳傾聽,卻又無法分辨聲音的來處,因為在這個繁忙的收蠶季節(jié)里,繅絲聲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響成一片了。繼續(xù)趕路吧,看見一位披著粗麻衣服的農(nóng)民坐在古老柳樹的蔭下,面前擺著一堆黃瓜。此時行人并不多,賣主也并沒有大聲叫賣,只是斜依著柳樹小憩。大概是中午喝了點小酒,蘇軾不由感到了陣陣困意襲來。天氣熾熱,二十里的路程顯得是那樣漫長,無法午睡也罷了,偏偏日頭正曬,他漸漸越來越感干渴難耐,此時他的需求變得迫切起來:一杯清茶,哪怕一碗井水也好!既醒酒,又解渴,還能提神解乏。那就向附近的人家討口茶來喝吧?墒墙纪獾娜思蚁∩,走了好一會才遇到一山間的農(nóng)家院落。于是他抱著希望上前敲門,心情卻忐忑不安:正值農(nóng)忙時節(jié),不知主人是否在家呢?終于,有老嫗來應門了,他用謙和的語氣請求。接過百姓雙手捧上的一碗清涼的井水,這位太守一飲而盡,困倦、渴望頃刻間變成了喜悅與滿足,使他精神一振。接著,這個熱愛百姓、為民謝雨的知州又重振精神上路了。

  五、學生總結,教師歸納。

  讓學生學習閱讀與欣賞詞的基本方法,了解吟誦、理解、品味、聯(lián)想、反思是欣賞詞的基本過程。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3

  教學目的

  1、學習《浣溪沙》。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古詩

  二、學習《浣溪沙》

  1、簡介作者并解題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太和進士,和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詠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fā)揮。

  2、《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與古代戰(zhàn)爭聯(lián)系起來,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但是,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涵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暗寓歲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蹤跡地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地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會被人記起,或引起懷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片折戟,使詩人心緒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因此,“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fā)了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二句論史抒懷做了鋪墊。

  三、教學過程

  1.全班齊讀《浣溪沙》。

  2.《浣溪沙》上閡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畫面有何特點?

  明確:山下小溪邊,生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流涕細雨中杜鵑在啼叫。畫面清新優(yōu)美,淡雅寧靜。

  3.下闊轉(zhuǎn)入抒懷,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由西流的溪水,聯(lián)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xiàn)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教師補充:

  作者寫此詞時,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處于逆境之時,能有如此積極的人生觀,豁達的胸懷,實在難能可貴。

  4.《浣溪沙》中“門前流水尚能西”體現(xiàn)了蘇軾什么樣的寫作風格?

  中國的河流大多是西水東流,而蘇軾所寫的清泉寺的`流水是現(xiàn)今的浠河,此河發(fā)源白蓮河(解放前稱“百里險”),在清泉寺的東面,自東向西流經(jīng)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鎮(zhèn)境內(nèi))至蘭溪入長江。這是地理環(huán)境的實寫。其二是,過去人們寫人生易老如東流之水。今觀水能西流,那么人生不是可再少嗎?這是作者即景所感而抒之。從這些可看出“東坡詞,無意不可人,無事不可言”(湖北教院主編《唐詩宋詞》學習材料)。不僅打破了詞為“艷科”的民間遺風,也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tài),成為可以獨立發(fā)展的新詩體。

  5.蘇軾的《浣溪沙》引經(jīng)據(jù)典,反其意而用之,是怎么回事?

  詞中的“白發(fā)”、“黃雞”語出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西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卑拙右自娛歉袊@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失,調(diào)子比較低沉。蘇軾這里說不要徒自悲嘆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里是引經(jīng)據(jù)典,而又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沒有白詩的低沉調(diào)子,也沖淡了上闋“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的悲涼氣氛,從而使詞的主旨得到了升華。

  6.小結

  《浣溪沙》是蘇軾元豐五年(1082年)被貶黃州期間所作。詞的上闋寫景,同時也烘托了自己被貶黃州的凄涼環(huán)境和悲涼心情。暮雨蕭蕭,子規(guī)哀鳴,均是實寫。從蘇軾一生坎坷經(jīng)歷來看,他是一位“奮厲有當世志”(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的人物。他從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難道人生就不能再重來嗎?于是下闋轉(zhuǎn)入抒懷,集中表現(xiàn)了他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來,這首詞像他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一樣,不知給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xù)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讀了也讓人倍受鼓舞。

  四、齊讀并背誦這首詞

  五、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對對子

  出:白對:黑出:來對:去出:美對:丑出:是對:非出:藍天對:白云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五首詩詞

  2、完成課后練習四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4

  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有關的文學常識。

  2、反復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煉,理解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養(yǎng)成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即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2、體會詞中所表現(xiàn)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復吟誦,讓優(yōu)美的詞句引導學生進入詞的意境,細細品味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詞作內(nèi)容。

  討論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對詞蘊含的思想感情,讓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讓我們隨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

  二、走進作者,感受其創(chuàng)作沖動

  1、作者

  詳見《記承天寺夜游》

  2、感受創(chuàng)作沖動

  元豐五年(1082)三月,詞人謫居黃州期間作的一首游記詞!盀跖_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耕種,自號東坡居士,物質(zhì)生活也比較艱苦。但他能抱著“但令人飽我愁無”的態(tài)度,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首《浣溪沙》就表現(xiàn)出了他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3、解題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分上下兩闋。

  三、難解詞句

  參見課本注釋

  補充:

  浸溪:浸在溪水中。子規(guī):布谷鳥,又稱“杜鵑”。

  四、鑒賞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詞前小序,點明寫作詞的緣由。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上闋: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边@兩句既點出游清泉寺的時令,也點明了蘭溪之名的由來!笆捠捘河曜右(guī)啼”既照應了前面對溪水、沙路的描寫,又烘托了一種凄冷的環(huán)境。

  提問: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這些畫面渲染出一派怎樣的春景?

  明確:描繪了溪邊蘭草、松間沙路、雨中杜鵑三幅畫面。蘭花發(fā)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漲滿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間一塵不染的沙路,黃昏時瀟瀟細雨聲中杜鵑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優(yōu)美潔凈的春景,又帶有作者當時絲絲落寞之情。

  上闋寫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眱删湟苑磫柶,以借喻回答,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復返,青春對人只有一次,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詞人面對著眼前“溪水西流”,卻產(chǎn)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這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靶輰装l(fā)唱黃雞”則唱出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著為白發(fā)蒼顏而嘆氣。表現(xiàn)了詞人在貶謫期間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tài)。

  下闋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即景抒懷)、蘊含人生的小詞,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六、板書

  溪邊蘭草

  上闋:寫景三幅畫面松間沙路清新幽雅

  雨中杜鵑

  浣溪沙

  下闋:抒懷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駐——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2、能夠熟讀成誦。

  3、借助注釋能夠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體會詞中所表達的那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難點

  理解詞句意思,從詞中體會作者的面對困難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入:古詩有“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只有跟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才能尋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師:今天學習的是一首詞,其實,我們之前也學過一些詞,你還記得嗎?(生說)

  生:憶江南

  生:漁歌子

  師:那么對于詞,你了解多少呢?(生說)

  師:大家知道的還不少,是的,詞也是一種文學體裁!颁较场本褪窃~牌,而“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本褪沁@首詞的詞前小序,我們再看,“山下子規(guī)啼”就是這首詞的'上闋,也叫做上片,“誰道唱黃雞”就是下闋,也叫做下片。

  師:這些都叫——生:詞牌名

  3:課件出示:介紹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也叫“蘇東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二、出示學習要求,檢查預習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勤誦讀是一個鑒賞的好方法。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讀)

  2、師范讀

  3、試著讀出節(jié)奏(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再齊讀本首詞,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上闕和下闋分別寫的是什么?生:上闕是寫景。下闋是抒情的。(板書)

  師:好,你能用朗讀表現(xiàn)不同的內(nèi)容嗎?(生自讀、指名讀。)

  三、想象激情,再現(xiàn)詩情畫意

  師:自由讀上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對子交流)

  生自讀、指名說

  引導:這景色美嗎?那就讓你的腳步再流連一點吧。生慢讀

  師:假如讓你們聞,你會聞到什么呢?(生說)

  師:好啊,春天的味道都被你聞到了。還有嗎?

  師:好啊,多么美麗的景色啊。生再讀

  四、拓展補充,深入詩人內(nèi)心

  師:當你們看到這樣的景致時,你的心情是?(生說)

  師:那蘇軾呢?他看到這樣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課件呈現(xiàn)資料

  課件補充:在北宋年間,有一位聞名的文壇巨匠,他的名字叫做蘇軾,但是由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政,被捕并且關了四個月,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后來蘇軾出獄也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一官,他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種植,自號“東坡居士”。物質(zhì)生活也比較苦。心里承受打擊,對于一位文壇領袖和政治人物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這種狀況下,生活孤單凄苦,沒有親友問候……

  師:這種情況下,看到這樣的景象會是怎樣的心情?(生說)

  師:是的,你能讀出哀愁嗎?(男女拼讀)

  師:蘇軾有沒有被這種美麗的哀愁淹沒呢?讀一讀下闋,你讀懂了嗎?

  生:蘇軾珍惜時光,他說,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師:是的,珍惜光陰,你能說說珍惜時間的句子嗎?(生說)

  師:與其嘆白發(fā),唱黃雞,還不如——

  生:還不如看風景

  師引讀,“還不如——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他還不服老

  師:是什么讓他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生:門前流水尚能西。

  生:溪水西流

  師:溪水都是自西向東流的。有詩為證:一江春水——生:向東流

  師:這條溪是自東向西流的,是條逆流而上的小溪。所以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齊讀下闋)

  引讀:也許有人會問蘇軾,你都被貶了,還是安心休養(yǎng)吧,可是他仍舊堅定地說——

  生朗讀下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師:蘇軾啊,你已經(jīng)48歲,年近半百,國家的事情就讓年輕人去操心吧。蘇軾會微笑地說:生三讀: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師:蘇軾可能會想到被奸臣所害,再有一絲心灰意冷之后,但他還會堅定而感慨的說:齊讀: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師:能說說這下闋表達的是什么樣的精神嗎?(生說)

  師:說的好,就是這用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板書:樂觀精神

  師:像我們今天的詞牌名其他詞人也寫過,比如:課件呈現(xiàn):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生自由讀

  師:還有將近兩個月,大家就要離開這個校園了,面對“離別”,你會留戀什么呢?(生說)

  師:離別總是哀愁的,張老師,還是想讓大家多一些樂觀,時間過的總是很快,40分鐘就這么過去了。下面就是展現(xiàn)自己的時候了。

  師:試背誦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6

  教學重點:

  一:背誦這首詞。

  二: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問:在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有一個關于月亮的節(jié)日,是哪一個節(jié)日?(中秋節(jié))

  八月十五月兒圓,月圓人團圓,在這里月代表著一家人的團聚,然而古人的詩詞中,月不僅代表這種情感,譬如說李白的《靜夜思》(學生齊背)

  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其實月亮或月光還表達(苦悶、孤獨、惆悵等)等感情。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shù)貢粝潞枚唷霸隆弊謥,開個月餅店不成問題。說得很有道理,于是千里嬋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首中秋夜思念親人的詞《水調(diào)歌頭》。

  2、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詞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寫作時正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與弟弟子由分別六七年,在中秋夜思念弟弟,寫下這篇文章。

  二、預習檢查。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宮闕(que4)玉宇(yu3)

  朱閣(ge2)綺戶(qi3)

  無眠(mian2)嬋娟(chan2juan1)

  2、范讀。

  3、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下面讓我們進入“朗讀訓練”部分,通過聽、看朗讀,全心身地感受這首詞的優(yōu)美之處。

  1、播放“配樂朗讀”一遍。

  2、學生齊讀。

  四、詩詞賞析。

 。ㄒ唬└鶕(jù)注解,疏通文句。

  請大家對照課本的注解,弄清這首詞的字面意思。

  1、歸去:回到天上去。

  2、瓊樓玉宇:美玉做成的樓宇,這是想象的仙宮。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4、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閣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兩句是對子由說的。嬋娟,即嫦娥,這里指月光。

 。ǘ1學習小序,了解作者寫作的時間與目的。

  學生齊讀小序。

  思考問題:詞的小序往往用來交代創(chuàng)作背景和寫作目的的。在小序里作者交代了寫作時間是什么時候?寫作目的又是什么?

  明確:小序交代了寫作時間是中秋,目的是“兼懷子由”。

  2蘇軾為何在這時會懷念他的弟弟呢?

  蘇軾和他弟弟七年沒有見過面了。而且他們兩兄弟感情特別好。他們從小志同道合,在文學上珠聯(lián)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官到黃州,蘇轍馬上上書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為他哥哥贖罪。這足以證明他們兄弟情深。他們的書信往來也是非常頻繁的。蘇軾寫給蘇轍的詩歌多達104首,而蘇轍給蘇軾的詩歌更多,有130首。

  3思考問題:蘇軾寫這一首詞難道只是為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嗎?從小序中哪一字還可以看出作者還有其他目的?

  明確:從“兼懷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蘇軾寫這首詞還有其他目的。

 。2)蘇軾還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詞中還代表什么呢?讓我們先來了解蘇軾寫這首詞的背景材料。

 。ǘ嗝襟w顯示背景資料)

  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在蘇軾移任湖州的第三個月的一天,一位朝廷欽差為了要討好王安石,把蘇軾捉拿進京,指稱他作詩諷刺新法,請皇上下令判他的`罪。不久,蘇軾就被送入獄中,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被定為“譏諷政事”之罪。后受皇帝恩賜,判他流放黃州,免于一死。

  明確:從背景材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說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ㄈ┰~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兩者的聯(lián)系何在?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上闋主要寫什么?寫了什么景?

  明確:上片望月

  板書:上闋————望月(寫景)

 。ㄋ模├首x上片,找出描寫月亮的句子。

  思考問題:聯(lián)系背景材料,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結合注釋翻譯上片再思考。

  明確:“明月幾時有”、“天上宮闕”、“瓊樓玉宇”、“高處”等都是在寫月亮。月亮在這里還有另外一個更深的含義,代指朝廷。

 。4)讓學生把“朝廷”代進上片,重新說說這段的意思。

  明確:不知道朝廷現(xiàn)在的情況是什么時候?我想乘風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思想問題:蘇軾想回到朝廷嗎?朝廷又如何呢?寒冷應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明確: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懷念和失意。

  小結:小結:“高處不勝寒”內(nèi)涵非常豐富,確實表達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黨派相爭,互相排擠的打擊,害怕回去沒有自己的立身之處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間也不錯,做個地方官,逍遙自在,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蘇軾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抑郁之情。

  (5)既然政治生活讓他感到愁苦郁悶,為什么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回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shù)匕傩盏膼鄞。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于,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fā)!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教師:對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達,襟懷坦蕩,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靜,皓月當空,但卻和親人分離,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2、下闋呢?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明確:下片懷人。

  人生并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已有六年不見了。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于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親人之間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沒有離別的悲傷,哪來相逢的喜悅?更何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哪里月不圓,何處月無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輪圓月。)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感情。

  板書:下闋————懷人(抒情)

  3、上、下兩者的聯(lián)系何在?

  明確:這首詞上片寫景,執(zhí)著人生,下片抒情,善處人生,上下片內(nèi)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現(xiàn)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并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板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ㄈ┳髡邔θ松母形蝮w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四)哪些地方用到了聯(lián)想和想象?

  板書:聯(lián)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五、小結:

  人生是一道風景,快樂是一種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觀菊,冬賞雪,月圓是詩,月缺是畫。風柔雨潤,花好月圓,能不讓我們賞心悅目嗎?讓我們以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一起去聆聽一首旋律優(yōu)美的歌《明月幾時有》,唱熟了這首歌,詞你也就能背了。一舉兩得哦!

  六、歸納小結。(板書)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懷人(抒情)

  聯(lián)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7

  【教學目標】

  1、大致了解古詩詞的意思。

  2、能熟練背誦古詩詞。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練背誦古詩詞。

  【教學難點】

  感悟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浣溪沙

  【課時目標】

  1、反復朗誦,能背誦。

  2、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詞中所表現(xiàn)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2、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苯畺|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都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guī)律,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來面對生活的呢?讓我們隨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

  2、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3、解題:“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而“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是這首詞的詞前小序,“山下……子規(guī)啼”就是這首詞的上闋,也叫做上片,“誰道……唱黃雞”是下闋,也叫做下片。

  二、引導讀通這首詞。

  三、理解詞意。

  1、注釋:

  浸溪:浸潤在溪水中。子規(guī):杜鵑鳥。

  2、詞意:游歷在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蘭溪的水向西流去。山腳下蘭草嫩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沙路一塵不染,傍晚細雨中傳來杜鵑鳥陣陣啼叫聲。誰說人老就不可再回到年少?門前流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流逝,自傷衰老。

  四、感悟情感。

  1、詞前小序,點明作詞的緣由。

  2、上闋:“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這兩句既點出游清泉寺的時令,也點明了蘭溪之名的.由來!笆捠捘河曜右(guī)啼”既照應了前面對溪水、沙路的描寫,又烘托了一種凄冷的氛圍。

  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這些畫面渲染出怎樣的春景?

  明確:描繪了溪邊蘭草、松間沙路、雨中杜鵑三幅畫面。蘭花長出了短短的嫩芽,浸潤在漲滿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間一塵不染的沙路;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的啼叫聲。

  3、下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兩句以反問起,以借喻回答,光

  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復返,青春對人只有一次,這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guī)律。

  詞人面對著眼前“溪水西流”,產(chǎn)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意思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則唱出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著為白發(fā)蒼顏而嘆氣。表現(xiàn)了詞人在貶謫期間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tài)。

  4、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五、小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即景抒懷)、蘊含人生哲理的詞,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詞人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板書設計】

  浣溪沙

  上闋:寫景

  溪邊蘭草松間沙路雨中杜鵑→清新優(yōu)雅

  下闋:抒懷

  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駐、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作者蘇軾的文學常識、有關詞的基本常識、蘇軾作詞的背景和動機。

  2、過程與方法:理解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其中用詞的凝練和抒情的深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樂觀積極應對挫折和困難、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及欣賞詞描繪的情境、體會詞表達的情感。

  2、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老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在上課前給你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北宋年間,有一位聞名的文壇巨匠,他的名字叫做蘇軾,但是由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政,被捕并且關了四個月,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后來蘇軾出獄也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一官,心里承受的打擊,對于一位文壇領袖和政治人物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但是,在蘇軾失意的時候,他是選擇自暴自棄還是其他的態(tài)度呢?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蘇軾的`《浣溪沙》,來尋找這個答案好不好?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應,進入到學習蘇軾詞的過程。

  二、過程:了解作者,感受其作詞動機

  a)作者

  老師:同學們,蘇軾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也叫”蘇東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難得的全能之才。

  2、誦讀詞,了解詞的基礎知識。

  老師: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蘇軾眾多詞中的一首《浣溪沙》,同學們,來,跟著老師讀一遍這首詞好不好?(生回答好,老師有感情地、注意停頓地帶讀一遍。)

  老師:同學們,你們有注意到嗎?我們剛剛讀的課文和以前的古詩有什么不同嗎?(學生回答字數(shù)不同、分開兩段等)老師:這首是詞,是一種文學體裁。大家看,”浣溪沙“就是詞牌,而”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熬褪沁@首詞的詞前小序,我們再看,”山下……子規(guī)啼“就是這首詞的上闋,也叫做上片,”誰道……唱黃雞“就是下闋,也叫做下片。

  3、通過學習字詞意思、了解大意

 。▍⒁娬n本注釋),通過老師翻譯上闋一兩句,引導學生自己理解詞的字面意思,老師從中輔助引導,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說出對字詞意思各自的理解和看法,由老師總結:游歷在蘄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對著蘭溪,蘭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腳下蘭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間沙路干凈得沒有泥,傍晚細雨中傳來布谷鳥陣陣啼叫聲。

  誰說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門前流水還能執(zhí)著奔向西邊!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流逝,自傷衰老。

  4、賞析、體會詞的情感和態(tài)度

  老師:同學們理解完這首詞的大意,覺得蘇軾在這首詞上表達了什么的情感呢?大家來解答我們前面的問題,作者蘇軾會是自暴自棄嗎?讓我們學習并一起解答吧!(播放《浣溪沙》的視頻錄音,展現(xiàn)《浣》描繪的圖片)。在聲圖并茂的前提下,老師接著分析:同學們看詞前小序,可以從中知道什么呢?(學生回答蘇軾去了清泉寺游覽、清泉寺面對著蘭溪、溪水向西流),其實這就是蘇軾寫這首詞的原因。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讀得真好),我們看一下這幅圖畫,”山下……無泥“這兩句既點出游清泉寺的時令,也點明了蘭溪之名的由來!笔捠捘河曜右(guī)啼“既照應了前面對溪水、沙路的描寫,又烘托了一種凄冷的環(huán)境。

  提問: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這些畫面渲染出一派怎樣的春景?(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提問

  明確:上闋寫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

  描繪了溪邊蘭草、松間沙路、雨中杜鵑三幅畫面。蘭花發(fā)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漲滿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間一塵不染的沙路,黃昏時瀟瀟細雨聲中杜鵑在啼叫,渲染出清新優(yōu)雅的春景,又帶有作者當時絲絲落寞之情。

  老師:同學們,再有感情地朗讀下闋。下闋又是寫了什么呢?大家相互討論一下。下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兩句是(反問)的修辭手法。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復返,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但是蘇軾面對著眼前”溪水西流“,卻產(chǎn)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表現(xiàn)了詞人在被貶期間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tài)。

  下闋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

  5、同學們,誰來回答一下作者蘇軾面對失意,他是什么態(tài)度的呢?(同學回答,老師總結: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

  6、即景抒懷

  《浣溪沙》通過上闋描寫的優(yōu)美春景,下闋對溪水西流抒情,這是即景抒懷的寫作手法。那么,大家想一下,即景抒懷在生活中有嗎?提問(看到壯麗的山河會贊美、看到秋天落葉會感慨等),老師適當表揚、總結。

  6、老師:同學們,我們對這首詞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感受,用畫紙畫出這首詞描繪的情景。另外,如果你在蘇軾旁邊,你又會畫些什么送給蘇軾呢?

  三、總結

  《浣》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在挫折面前不但沒有氣餒,而是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

  那么讀完這首小詞,同學們認為蘇軾還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呢?(感慨時光流逝、珍惜時光等)

  有感情地跟著錄音讀一遍,齊聲再讀一遍。

  四、板書

  五、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詞

  2、對這首詞進行擴寫,要求:真,精,準,美左右,150字-200字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詞,大體把握詞意。

  2.反復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練,理解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詞中所表現(xiàn)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師:“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詞客”“八大家”分別指的是誰,大家知道嗎?(“三詞客”:蘇洵、蘇軾、蘇轍;“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詞人蘇軾的一首詞《浣溪沙》,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下面我們看一下這首詞的內(nèi)容。

  二、初讀詩詞,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讀,借助注音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讀,生評價。(注意讀出節(jié)奏、情感)

  3.范讀,齊讀。

  三、再讀詩詞,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詞,并結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小組成員間相互討論幫助,然后請學生代表發(fā)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

  (子規(guī)——杜鵑鳥;白發(fā)——代指老年人;黃雞——代指時光流逝。)

  2.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nèi)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樂觀的哲理。)

  3.交流對詞意的理解。

  (在蘄水的清泉寺游歷,清泉寺面對著蘭溪,蘭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蘭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沙路干凈沒有泥土。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杜鵑的啼叫聲。誰說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你看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時感慨時光流逝。)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1)詞中有畫,讓我們輕輕地讀讀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山下蘭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沙路干凈沒有泥土。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杜鵑的啼叫聲。)

  (2)這幾句話寫出了清泉寺怎樣的特點?(優(yōu)美的風光和環(huán)境)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哀怨惆悵)

  教師結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

  2.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1)師:“誰道人生無再少?”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反問)

  (2)“白發(fā)”“黃雞”比喻什么?(時光流逝)

  (3)蘇軾寫這首詞時,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而我們卻從“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敝懈惺艿搅怂裁礃拥娜松鷳B(tài)度?(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它指引我們積極樂觀,奮發(fā)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樂觀面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

  五、誦讀和背誦這首詞。

  六、總結詩詞,拓展延伸。

  師: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給了我們哪些生活啟示呢?課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寫一寫。

  板書設計

  浣溪沙

  上片:寫景 浸溪蘭芽——松間沙路——雨中杜鵑

  下片:抒懷 溪水西流——老當益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反思

  在講授這首詞時,我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去感受詞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為主,自讀自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也提高了教學效果。課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寫受到的啟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詞人的思想,從而更好地感受其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古詩詞,了解蘇軾有關的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反復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煉,理解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養(yǎng)成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詞中所表現(xiàn)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難點:學習即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復吟誦,讓優(yōu)美的詞句引導學生進入詞的意境,細細品味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詞作內(nèi)容。

  討論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對詞蘊含的思想感情,讓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課

  1.課前聽歌曲《但愿人長久》,復習詞這種體裁

  2.讀詞牌名,猜詞牌名,引出《浣溪沙》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吧场被蜃鳌凹啞薄O鄠魇怯晌魇╀郊喌墓适露妹,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分上下兩闋。

  3.復習朗讀學過的晏殊的兩首《浣溪沙》,感受詞中的淡淡哀愁。

 。ㄔO計意圖:通過復習詞牌名,初步了解“浣溪沙”這一詞牌名的朗讀基調(diào))

  二、提出朗讀要求,初讀全詞

  1.指導書寫作者“蘇軾”。

  2.交流有關蘇軾的生平資料。

  3.根據(jù)朗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4.整體感知

  讀準字音,借助注釋了解大意。提示學生把小注讀進去,從小注中猜一猜詞的寫作背景。通過朗讀,感受詞的上闋和下闋的不同之處。并用朗讀體現(xiàn)出來。

  5.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朗讀是詩歌教學的基礎。出示朗讀要求,學生可以循序漸進,逐步讀出韻味。)

  三、想象激情,再現(xiàn)詩情畫意

  1. 讀讀詞的上闕,你看到了什么呢?你聽到了什么呢?好,那么請你把看到的聽到的,簡要地寫下來吧。

  生個別展示:用自己的話翻譯景色描寫。

  2. 如果我們嗅一下呢?你聞到了什么?

 。ɑㄏ悖逍碌目諝,還有水的味道,蘭芽,松脂等)

  3. 那就讀一讀把,多么美麗的景色啊。

  四、拓展補充,深入詩人內(nèi)心

  1. 引入背景:當你們看到這樣的景致時,你的心情是?那蘇軾呢?他看到這樣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拓展,課件補充:“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后,生活孤單凄苦,沒有親友問候……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郁、凄涼!

  2. 蘇軾有沒有被這種美麗的哀愁淹沒呢?讀一讀下闋,你讀懂了嗎?

  生交流自己讀懂的內(nèi)容,感受蘇軾的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

  3.蘇軾由什么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你能用堅定的語氣讀出他的抱負嗎?(想象蘇軾

  遭遇的各種艱難情境,反復吟誦)

  4.補充蘇軾被貶黃州的.其他類似詩句

  5.再讀品味。并補充其他體現(xiàn)樂觀豁達人生態(tài)度的相關詩句。

  6、出示其他詩人的豪邁之作,朗讀感悟,學習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ㄔO計意圖: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加上教師充滿感情的引讀,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中去,從而感受作者的胸懷及心志,理解古詩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保

  五、小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即景抒懷)、蘊含人生的小詞,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把握詩歌中心意思,并進行情感教育。)

  六、板書

  浣溪沙

  上闋:寫景 清新淡雅

  下闋:抒懷 樂觀豁達

  七、作業(yè)

  理解默寫

  1、這首詞中描寫了春光明媚萬物一派生機勃發(fā)的景象,借此抒發(fā)了作者喜悅心情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中,既描寫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種凄清的氣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3、這首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首詞中抒發(fā)詞人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ㄔO計意圖:積累并學會靈活運用詩句。)

【蘇軾《浣溪沙》參考教案】相關文章:

蘇軾《浣溪沙》教案及訓練題04-17

古詩浣溪沙蘇軾03-25

浣溪沙蘇軾原文11-23

浣溪沙蘇軾原文01-28

蘇軾《浣溪沙》學案04-16

浣溪沙蘇軾背景04-23

浣溪沙蘇軾的古詩01-25

蘇軾《浣溪沙·端午》賞析06-19

蘇軾《浣溪沙》全文賞析07-16

浣溪沙蘇軾寫作背景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