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張岱,他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jīng)歷,寫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也抒發(fā)了自己的真摯的感傷情懷。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答案,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xué)目標
1、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白描的手法。
教學(xué)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教學(xué)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xué)過程:
一、布置預(yù)習(xí)•導(dǎo)學(xué)
1、你會讀加粗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nèi)
、匐( ) ②強( )飲 ③沆碭(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俑ǎ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阢齑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廴蟀祝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芸痛耍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本文與柳宗元的《江雪》,說說它們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導(dǎo)學(xué)習(xí)•研討
(一)情境導(dǎo)入
我們剛剛領(lǐng)略了錢塘潮的雄奇壯麗,今天,讓我們再到杭州,去領(lǐng)略西湖的秀麗風光。自古西湖就讓許許多多文人墨客夢縈魂牽,在西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蘇軾的《欽湖上初晴后雨》,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早春、雨后、盛夏的西湖已盡收眼底,今天讓我們再隨著明末散文家張岱去欣賞雪中的西湖美景。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yù)習(xí)情況
1、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張岱:學(xué)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
教師補充,: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2、檢查字詞預(yù)習(xí),夯實基礎(chǔ)
(三)、感知文意
1、教師范讀,學(xué)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xué)生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xué)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
(2)小組討論交流,質(zhì)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dǎo),教師也可預(yù)設(shè)重點字詞全班解決。
(四)、品讀文本
(一)三讀蓄勢
1、一生朗誦全文,師生簡評。
2、全班齊讀,明確要求: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癡”)
(二)三癡解意
“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說?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呆氣。
(1)“癡行” (2)“癡景”——
教師: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啥嗝襟w摘要介紹白描手法
(3)“癡心”——知己之樂,醉情自然)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
一生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說說看。
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五)、練習(xí)拓展
利用白描手法寫人或物的片段。
三 鞏固練習(xí)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解釋下列加粗詞的含義。
①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蹞黼ヒ拢篲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菁跋麓篲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燒酒 D.湖心亭一點
3.哪些動詞表現(xiàn)作者的“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試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湖心亭看雪
學(xué)習(xí)目標
1、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白描的手法。
學(xué)習(xí)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學(xué)習(xí)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學(xué)習(xí)過程:
一、預(yù)習(xí)•自學(xué)
1、你會讀加粗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nèi)
①毳( ) ②強( )飲 ③沆碭(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俑ǎ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阢齑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廴蟀祝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本文與柳宗元的《江雪》,說說它們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討 學(xué)習(xí):
(一)介紹作者有關(guān)知識。
(二)檢查預(yù)習(xí)情況
(三)、感知文意
1、讀課文,把握字音及停頓。
2、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四)、品讀文本
(一)三讀蓄勢
1、朗誦全文。
2、全班齊讀,明確要求:
(一)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
(二)三癡解意
“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說?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呆氣。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說說看。
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五)、練習(xí)拓展
利用白描手法寫人或物的片段。
三 鞏固練習(xí)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解釋下列加粗詞的含義。
、俸腥锁B聲俱絕: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蹞黼ヒ拢篲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燒酒 D.湖心亭一點
3.哪些動詞表現(xiàn)作者的“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試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2)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3)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四)2,1)——大雪獨行
(“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
教師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從人的聽覺來描寫,還從什么角度來寫?
(可有類似“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想象)
這樣的天氣我們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卻在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癡人“癡行”,真是“怪異”啊。2)上下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服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協(xié)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3)a(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b(彼此彼此)
三1.①都沒有了 ②全 ③包裹 ④哪里 ⑤到 ⑥客居 2.A3.拿、擁、往、看 4.副詞、數(shù)量詞的使用,于微觀中顯出宏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而出
湖心亭看雪賞析
晚明小品在中國散文史上雖然不如先秦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樣引人注目,卻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xù)蕊,迎風吐馨,雖無灼灼之艷,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開頭兩句點明時間、地點。集子中凡紀昔游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這里標“崇禎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當隆冬多雪之時,“余住西湖”,則點明所居鄰西湖。這開頭的閑閑兩句,卻從時、地兩個方面不著痕跡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緊承開頭,只此兩句,大雪封湖之狀就令人可想,讀來如覺寒氣逼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我們聯(lián)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獨有一個“釣雪”的漁翁。張岱筆下則是“人鳥無聲”,但這無聲卻正是人的聽覺感受,因而無聲中仍有人在。柳詩僅二十字,最后才點出一個“雪”字,可謂即果溯因。張岱則寫“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鳥聲俱絕”,可謂由因見果。兩者機杼不同,而同樣達到寫景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如果說,《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為了渲染和襯托寒江獨釣的漁翁;那么張岱則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時分,寒氣倍增之時也。“擁毳衣爐火”一句,則以御寒之物反襯寒氣砭骨。試想,在“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啊!“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字,正不妨與“獨釣寒江雪”的“獨”字互參。在這里,作者那種獨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diào),不是溢于言外了嗎?其所以要夜深獨往,大約是既不欲人見,也不欲見人;那么,這種孤寂的情懷中,不也蘊含著避世的幽憤嗎?
請看作者以何等空靈之筆來寫湖中雪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 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霧凇沆碭”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氣,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迭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作者先總寫一句,猶如攝取了一個“上下皆白”的全景,從看雪來說,很符合第一眼的總感覺、總印象。接著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等等。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煉功夫,不得不使我們驚嘆。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狀其混茫難辨,使人惟覺其大;而“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字,則是狀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覺其小。此真可謂著“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則是從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小似一個,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使人覺得天造地設(shè),生定在那兒,絲毫也撼動它不得。這一段是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我們從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換形,又開出一個境界: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獨往湖心亭看雪”,卻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這意外之筆,寫出了作者意外的驚喜,也引起讀者意外的驚異。但作者并不說自己驚喜,反寫二客“見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為主,足見其用筆之夭矯善變。“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雖發(fā)之于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作者妙在不發(fā)一語,而“盡得風流”。二客“拉余同飲”,鼎足而三,頗有幸逢知己之樂,似乎給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調(diào)。這有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過是一種虛幻的慰藉罷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強飲三大白”,是為了酬謝知己。“強飲”者,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飲罷相別,始“問其姓氏”,卻又妙在語焉不詳,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可見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鄉(xiāng)游子,言外有后約難期之慨。這一補敘之筆,透露出作者的無限悵惘:茫茫六合,知己難逢,人生如雪泥鴻爪,轉(zhuǎn)眼各復(fù)西東。言念及此,豈不愴神!文章做到這里,在我們看來,也算得神完意足、毫發(fā)無憾了。但作者意猶未盡,復(fù)筆寫了這樣幾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讀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絕!前人論詞,有點、染之說,這個尾聲,可謂融點、染于一體。借舟子之口,點出一個“癡”字;又以相公之“癡”與“癡似相公者”相比較、相浸染,把一個“癡”字寫透。所謂“癡似相公”,并非減損相公之“癡”,而是以同調(diào)來映襯相公之“癡”。“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之狀,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種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處和感慨處。文情蕩漾,余味無窮。癡字表明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
這一篇小品,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偶寫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寫來,情致深長,而全文連標點在內(nèi)還不到二百字。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xué)習(xí)!當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賞和消極避世的情調(diào),我們不應(yīng)盲目欣賞,而必須批判地對待和歷史地分析。
【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湖心亭看雪》閱讀題及答案08-03
湖心亭看雪教學(xué)案及答案06-25
《湖心亭看雪》教案09-07
湖心亭看雪教案08-26
《湖心亭看雪》教案07-26
《湖心亭看雪》教案06-11
湖心亭看雪教案09-16
湖心亭看雪同步練習(xí)附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