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質(zhì)教案設計
初中語文的《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質(zhì)教案設計的闡述怎樣的教學難點呢?初中語文的《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質(zhì)教案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中語文的《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質(zhì)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語文《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質(zhì)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的:掌握一些實詞,能譯重點句子,理解中心、寫法。
教學重點:理解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復雜微妙的感情。
教學難點:同“重點”并理解“閑人”的深刻內(nèi)涵。
德育滲透要點:學習蘇軾做一個樂觀豁達、積極進取之人。
教學步驟:
一、 一分鐘演講:師生簡評。
二、 激情導入:
在命運的重錘下,我國古代的詩人們基本上有這樣三種態(tài)度:一種是不變初衷,頑強地回擊命運的挑戰(zhàn),永遠懷著一顆積極進取之心;第二種是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消極避世,隱忍退讓;第三種則是被命運的重錘嚇破了膽,從此茍且偷生。北宋豪放派詞人蘇軾屬于哪一種人呢?(學生如果說出第一種就不再往下引導,如果說不出就按下面往下引導)。我們曾經(jīng)學過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蘇軾的《浣溪沙》這首詞也是他被貶黃州的元中五年所作。學生背誦“山下蘭芽短浸溪,——”。同學們背誦此詞后說說蘇軾是個什么人。我們曾經(jīng)學過他的《浣溪沙》中著名的句子是“誰道人生不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可見他是一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記承天寺夜游》,進一步了解他的生活態(tài)度,他的內(nèi)心世界。{板書}
三、 復習檢查:
現(xiàn)在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默寫《記承天寺夜游》,其他同學大聲地自由朗讀、背誦全文。指導一個默寫到“相與步于中庭”,一個默寫“庭下如積水空明”到結(jié)尾。要求學生寫得不要太高了,寫一行空一行,老師要在字里行間作筆記。
師生共同糾正默寫的錯誤。
提問以下字詞解釋:
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 遂 相與步于中庭 空明
交橫 蓋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四、 解讀全文:
全班同學朗讀全文,粗略感知全文。
問:時間?
明確:“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這像是寫日記,老老實實地寫出了年月日,又寫個字“夜”。
問:夜里干什么?
明確:“解衣欲睡”。干脆睡覺吧。沒有什么事可干的,也沒有作業(yè)可寫也沒有電視可看,也沒有家人一起說話,也沒有朋友喝酒聊天。這是怎么回事?
背景簡介:元豐二年,蘇軾被御史李定等人摘出他詩中有對王安石新法評價的詩句,說他是以詩誹謗新法,于是將他逮捕下獄,這就是“烏臺詩案”。經(jīng)弟弟蘇轍等人多方營救才保住了性命。同年十二月被貶往黃州現(xiàn)在的湖北黃岡縣南。雖給了他個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官銜,實際上是作為政治犯地方官監(jiān)管。不準簽署文件,不準處理公務,甚至連行動自由也受到限制,有些朋友也因此不敢與他往來。
原來他是一個人獨處定惠院內(nèi),無事可做只有睡覺。
問:就在這時他看到了什么?
明確:“月色入戶”。月亮悄悄地帶著它詳和的'銀光走進了蘇軾的家里。問:這句是什么修辭?
明確:擬人。(板書)蘇軾知道自己有什么可干的了。
問:干什么?
明確:賞月,尋找樂趣。
于是他興奮喜悅地“欣然起行”。這兩句一伏一起,一沉悶一活躍,文章 頓顯波瀾。
問:為什么“月色入戶”能使蘇軾披衣而起,興致陡增呢?
明確:可能是兩個原因:一是蘇軾對大自然特別是對月光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留下的詩詞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詠月佳句。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二是由于貶謫中的孤獨和郁悶,他企圖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以排除,調(diào)整好心態(tài),重歸于平靜坦然、樂觀曠達的心境中。他東走走西看看,一個人沒啥意思,再有一個人共賞這良辰美景就好了。“念無與為樂者”就是這個意思,于是他就想著找朋友去。
問: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誰啊?
明確:張懷民。
問:張懷民住在哪兒?
明確:承天寺。
懷民簡介: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縣南。張懷民,名夢得,他和蘇軾遭遇相同,也被貶黃州,居住在承天寺里。他在寺旁還建了一大體上亭子。蘇軾題名為“快哉亭”,就是“快樂亭”。在這里他們可以共同排遣被貶后郁悶的心情,可見,他們是性情相投的朋友親密戰(zhàn)友。從哪兒能看出他們性情相投呢?“懷民亦未 ”中“亦”,“也”的意思。張懷民想必也不愿錯過這良辰美景。于是他倆就“相與步于中庭”,在庭院中悠閑地散步。以上是全文的第一層(板書)。
問:這些是敘事還是寫景、抒情、議論?
明確:敘事(板書)。
問:敘了何事?
明確:一、寫“尋友賞月”(板書)。
問:以下轉(zhuǎn)入到寫什么了?
明確:寫景。(板書)學生齊聲朗讀寫景的三個句子。作者寫月色用了18個字,這歷來被譽為寫月色的絕唱。
問:那到底絕妙在哪兒呢?請同學們從寫法角度入手回答。
審美教育:一是比喻超凡脫俗(板書)。一般人寫月色總是說“月光如水”,這雖很準確,但顯得陳舊。蘇軾同樣把月色比喻成水,但又用了錯覺。庭院里是一片澄澈得近于空明的積水,他竟看到了有水生植物交錯在一起。不對呀!院子里怎么可能有水生植物呢?最后一句答疑 “蓋竹柏影也”。原來月光把院里竹樹柏樹的影子照在地上了。
問:那天的月夜一定還伴著什么?
明確:微風。竹柏的枝葉在搖曳著,于是它們的影子就在清澈如水的地上柔情地搖啊擺啊,搖啊擺啊。點染出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比喻是絕唱;
問:還有什么絕妙之處?還是從寫法上分析。
明確:二是動靜相結(jié)合。
問:哪句給人一種靜謐之美?明確:“積水空明”。靜景(板書)。
問:哪句給人動態(tài)搖曳之美?明確:“藻荇 橫”。動景(板書)。
問:還有絕妙之三?明確:“處處有月處處不提月”(板書)。三句沒提一個“月”字,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月光無處不在。月光把影子從空中到地上整個地包裹了起來,象一個空靈透明的水晶球,好一個良辰美景!以上第二層是寫景,寫了良辰美景(板書)。
問:文章最后一層是什么?
明確:三、抒情、議論(板書)。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層。連續(xù)兩次發(fā)問,是什么問句?明確:反問。
問:意思是肯定還是否定 ?
明確:肯定。“哪一夜都有月光,哪一處都有竹柏”,這是個否定的反問句,更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所以感情強烈,是抒情的表達方式。
問:這兩個反問句是為了引出什么句子?
明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話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板書),它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板書),飽含了作者復雜而微妙的感情。
重點解決:此時此刻蘇軾有什么人生感悟呢?也就是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大自然的美景是時時可覓、處處可尋的。但你不能只顧追名逐利、忙忙碌碌。心胸開闊一點、對名利看淡一點,把閑暇時間給自己多一點。當然同時你還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還應該是一個具有閑情雅致的人、有欣賞水平的人。那你就一定能時時處處享受到大自然美景。這是多么深刻的人生分配比例、人生感慨啊(板書)!這是第三層。所以“閑人”在這里有哪兩個意思呢?清閑之人、雅趣之人(板書)。
難點突破:剛才說到最后一句話還飽含了作者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復雜,不止一種感情微妙,深奧玄妙、難以捉磨。難捉磨也要捉磨,老師先不讓同學們捉磨這句話,降低難度。
問:先看這三個句子分別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明確:“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相與步于中庭”。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板書)。
問:我們再來挖掘最后一句話是不是含有這三種感情呢?
明確:有。蘇軾有閑暇、有情致賞月,欣喜;想不到是作為政治犯的角色在賞月,悲涼;他倆此時此刻有的是時間漫步、悠閑。至此,全文寥寥84個字,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板書)。
德育滲透:
問:蘇軾在內(nèi)心深處愿意做一個整天賞景的清閑之人嗎?為什么?
明確:不。因為他是一個在政治上有遠大報負的人,此時此地賞月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也是排遣郁悶、調(diào)整心態(tài)的行之有效的十分必要的辦法。他的好朋友黃庭堅等人就在被貶中郁憤而死。他被一貶再貶卻不氣不死,就是他有曠達超脫陶醉凄涼之因。
五、 拓展延伸:
拓展之一:
問:同學們蘇軾的這種做法我們是不是也要學習呢?
明確: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在生活、學習、交友、家庭中如果遇到逆境,你會采用什么方法來排泄自己的煩惱、郁悶呢?唱歌、跳舞、大喊、和人交談、哭、寫作等。
拓展之二:本文寫景很有特色,其中之一是“處處有月又處處不提一個月字”。塞北的寒冬來了,天氣非常冷,要求同學們寫一段話,通過寫景寫人突出“冷”,但不能出現(xiàn)一個“冷”字。學生寫幾分鐘后,四人小組讀,再推薦幾個寫得好的,在班上讀,大家品評誰寫得形象生動。
六、 布置作業(yè):
1、課后二題。〈〈答謝中叔書〉〉〈〈記承天寺夜游〉〉都是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
2、找老師、課代表、組長背〈〈承天寺夜游〉〉原文和書下注釋,到老師花名冊打?qū)础?/p>
板書:
《記承天寺夜游》
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悲涼 漫步的悠閑 人生的感概
“閑人” 清閑之人、雅趣之人
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
初中語文《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質(zhì)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讀成誦。
2、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結(jié)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2、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時數(shù)]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調(diào),或表現(xiàn)一片心境。本篇課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單純寫景,實則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尋味。
2、導語
從文章的標題來看,是記敘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經(jīng)歷。那么我們事先推測,這篇文章會不會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二、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子停頓。
如: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念/無與為樂者 水中/藻荇交橫
三、翻譯理解
通過翻譯課文,深入理解文意。
補充解釋:欣然:高興地 遂:于是 蓋:原來是
相與:一起 但:只是 無與為樂者:沒有人與我同享快樂
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閑人
參考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脫衣準備安睡,看見月色射進門來,很高興地想出去走走?紤]到周圍沒有什么人能夠一起領略月夜樂趣。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溜達。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積滿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種水草交錯縱橫,那是竹子和柏樹影子啊!
哪天晚上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是沒能清閑的人像我們倆而已。
四、賞析
思考問題:
1、 作者為什么會想著夜里去寺廟游玩?
因為月色很美,去寺廟尋張懷民一起賞月。
2、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
發(fā)揮奇特的想象,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橫。
3、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
月色皎潔,空靈。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文章的結(jié)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作者最后這一句慨嘆,看似平淡,意在點睛。這句話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鉆營,陷入那茫;潞6y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xiàn)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五、小結(jié)
這篇短文,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布置作業(yè)
【初中語文《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質(zhì)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設計03-24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設計07-08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優(yōu)秀04-17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設計2篇04-05
蘇軾 記承天寺夜游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