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課文主要內(nèi)容
《社戲》是魯迅1922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作者以自己少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為依據(jù),用第一人稱寫了“我”20年來3次看戲的經(jīng)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課文節(jié)選的是看社戲部分。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nóng)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dá)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戀,特別是對農(nóng)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眷戀。以下是社戲課文主要內(nèi)容,歡迎閱讀。
本文分為三個層次:
1,盼看社戲 2,去看社戲 3,換年社戲
其中第二層可分為:戲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頭看戲 歸航偷豆。
本文主要內(nèi)容: 以社戲為線索,回憶了美好的童年往事,刻畫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農(nóng)家孩子的形象,表現(xiàn)了勞動任命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質(zhì)。
主要講魯迅童年在家鄉(xiāng)的趣事和家鄉(xiāng)的民俗風(fēng)情,反映了魯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對美好童年的向往
《社戲》全文原有前后兩個部分,課文節(jié)選自后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xiàn)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在成人后回憶往事時,對當(dāng)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nóng)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fā)、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xì)、熱情友愛!拔摇笨床怀蓱,“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jié){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fā)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xiàn)。
雙喜是小伙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領(lǐng)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他心細(xì)如發(fā),聰明伶俐,當(dāng)“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lǐng)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xiàn)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能拿主意,當(dāng)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jīng)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fā)家的豆,雙喜后又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fā)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于為他人著想。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xiāng)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yuǎn)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zhuǎn),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傳神。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xiàn)船行之快,用遠(yuǎn)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yuǎn)遠(yuǎn)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化靜為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
【文段分析】
我們魯鎮(zhèn)的習(xí)慣,本來是凡有出嫁的女兒,倘自己還未當(dāng)家,夏間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dān)了些家務(wù),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只得在掃墓完畢之后,抽空去住幾天,這時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親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yuǎn),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店。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yōu)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分析:先說未當(dāng)家的已嫁女兒的一般情況,再說母親的情況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兒,“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只得在掃墓完畢之后,抽空去住幾天”。清明掃墓完畢之后的天數(shù),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當(dāng)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第一層 交代看社戲的時間、地點和機緣。
和我一同玩的是許多小朋友,因為有了遠(yuǎn)客,他們也都從父母那里得了減少工作的許可,伴我來游戲。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我們年紀(jì)都相仿,但論起行輩來,卻至少是叔子,有幾個還是太公,因為他們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們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而他們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
分析:照應(yīng)上段“得到優(yōu)待”。好客,不拘行輩,正是不拘禮教的表現(xiàn)。幽默之中透露出對封建禮教的揶揄。
第二層 交代鄉(xiāng)間生活的小朋友(同去看社戲的人物)。
我們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來穿在銅絲做的小鉤上,伏在河沿上去釣蝦。蝦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決不憚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著鉤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為高等動物了的緣故罷,黃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yuǎn)遠(yuǎn)地跟著,站著。這時候,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秩秩斯干”,卻全都嘲笑起來了。
分析:樂土樂事,無拘無束,充滿童趣。再次照應(yīng)“得到優(yōu)待”。“照例”表明釣得的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yōu)待“我”這個小客人。“我”看著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蝦“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著鉤尖送到嘴里去”,被釣上來,自然樂趣甚濃;吃著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釣來的蝦,更會甜在心里!叭汲靶ζ饋砹恕,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
第三層 平橋村樂土的樂事:釣蝦,放牛。為最大樂事──看社戲作好鋪墊。
第一部分 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和參與人物。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趙莊是離平橋村五里的較大的村莊;平橋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戲,每年總付給趙莊多少錢,算作合做的。當(dāng)時我并不想到他們?yōu)槭裁茨昴暌輵颉,F(xiàn)在想,那或者是春賽,是社戲了。
分析:由一般樂事引出第一樂事:看社戲。看社戲前的波折之一:叫不到船。寫外祖母,寫母親,寫“我”,盡量為社戲“蓄勢”;看社戲之前的波折之二:不準(zhǔn)和別人一同去;看社戲前的波折之三:外祖母擔(dān)心。渲染看不到社戲的沮喪心情。
就在我十一二歲時候的這一年,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橋村只有一只早出晚歸的航船是大船,決沒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鄰村去問,也沒有,早都給別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氣惱,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來。母親便寬慰伊,說我們魯鎮(zhèn)的戲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幾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親卻竭力的囑咐我,說萬不能裝模裝樣,怕又招外祖母生氣,又不準(zhǔn)和別人一同去,說是怕外祖母要擔(dān)心。
總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戲已經(jīng)開場了,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jié){喝。
這一天我不釣蝦,東西也少吃。母親很為難,沒有法子想。到晚飯時候,外祖母也終于覺察了,并且說我應(yīng)當(dāng)不高興,他們太怠慢,是待客的禮數(shù)里從來所沒有的。吃飯之后,看過戲的少年們也都聚攏來了,高高興興的來講戲。只有我不開口;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間,一個最聰明的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他說,“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么?”十幾個別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攛掇起來,說可以坐了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興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們,不可靠;母親又說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們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這遲疑之中,雙喜可又看出底細(xì)來了,便又大聲的說道,“我寫包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分析:“我”雖然不能和小朋友們一同去看戲,心卻和他們一同去了。不但想到“戲已經(jīng)開場了”,“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想到小朋友們“在戲臺下買豆?jié){喝”;一心只在戲上,一心只在看戲的小朋友們身上,以致“這一天我不釣蝦,東西也少吃”,郁郁不樂。這使得母親很為難,外祖母又氣惱起來。外祖母的不快氣氛更為濃重了。轉(zhuǎn)機之一:八叔的航船回來了;轉(zhuǎn)機之二:少年們和我一同去;轉(zhuǎn)機之三:保證不出事。
誠然!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
分析:筆法曲折,文筆搖曳,為看社戲作了充分鋪墊。
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便不再駁回,都微笑了。我們立刻一哄的出了門。
分析:“立刻”表現(xiàn)出急不可待的心情,“一哄”,表現(xiàn)出出門時滿心高興和一片歡騰的情景。不能去看戲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段析:第一層 看社戲前的波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nèi)泊著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fā)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jìn)了。
分析:看戲而馬上變得心情暢快,渾身舒適,似乎都“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了。一出門,望見橋內(nèi)的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跳”字,表現(xiàn)出上船之快;上船后,雙喜、阿發(fā)拔篙,立即點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準(zhǔn)備搖櫓,分工井然有序,操作熟練迅速;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已經(jīng)“點開船”“出了橋”。船出橋后,架起、搖動兩支櫓,在“說笑的”“嚷的”聲音中,“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船“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jìn)了”。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yuǎn)遠(yuǎn)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分析:寫河面月色籠罩在浮起水汽的河面上,構(gòu)成了朦朧的色調(diào);清風(fēng)吹著夾雜有植物清香的水汽撲面而來,使人心曠神怡。寫兩岸連山:“踴躍的鐵的獸脊”,喻寫出兩岸淡黑色山巒的起伏連綿;“向船尾跑去了”,從寫連山的向后跑表現(xiàn)出航船前進(jìn)之快!暗覅s還以為船慢”,表現(xiàn)了我急欲看到演戲的心情。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分析:從所聞寫到所感,使社戲顯得“未見其形,先聞其聲”,充滿誘人的魅力。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jīng)去游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里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jìn)了叉港,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分析:“果然”,證實自己的誤記,為正式寫社戲再設(shè)一個懸念!拔摇弊酱タ磻蛲局性a(chǎn)生過兩點誤認(rèn):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誤認(rèn)為趙莊,一是誤把“漁火”認(rèn)成戲臺上的燈火。心急才產(chǎn)生了誤認(rèn),寫這兩點誤認(rèn),既構(gòu)成了情節(jié)的曲折,又進(jìn)一步表現(xiàn)出“我”急欲到趙莊看到演戲的心情。寫出夜航途中的如畫景物,這優(yōu)美的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光襯托著社戲,使“我”這次看戲更具有了獨特的韻味。
第二層 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yuǎn)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xiàn)了。這時船走得更快,不多時,在臺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近臺的河里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
分析:社戲終于在仙境般的江南水鄉(xiāng)登場了。月夜露天戲臺的朦朧美,只能用“仙境”來比喻。 由遠(yuǎn)及近,漸見分明!拔乙尚漠嬌弦娺^的仙境”寫出了我的深深被吸引和無限歡喜。
“近臺沒有什么空了,我們遠(yuǎn)遠(yuǎn)的看罷!卑l(fā)說。
分析:“遠(yuǎn)遠(yuǎn)的看”,恰好找到一個最佳的審美距離。
這時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臺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對戲臺的神棚還要遠(yuǎn)。其實我們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烏篷的船在一處,而況并沒有空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見臺上有一個黑的長胡子的背上插著四張旗,捏著長槍,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雙喜說,那就是有名的鐵頭老生,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他日里親自數(shù)過的。
我們便都擠在船頭上看打仗,但那鐵頭老生卻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幾個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陣,都進(jìn)去了,接著走出一個小旦來,咿咿呀呀的唱,雙喜說,“晚上看客少,鐵頭老生也懈了,誰肯顯本領(lǐng)給白地看呢?”我相信這話對,因為其時臺下已經(jīng)不很有人,鄉(xiāng)下人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覺去了,疏疏朗朗的站著的不過是幾十個本村和鄰村的閑漢。烏篷船里的那些土財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們也不在乎看戲,多半是專到戲臺下來吃糕餅、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簡直可以算白地。
分析:喜歡看打仗,親自數(shù)過八十四個筋斗,推測鐵頭老生不肯顯本領(lǐng)的緣故,都符合少年的心理,充滿童趣。流露出對土財主家眷的輕蔑,也符合農(nóng)家少年的心理。
然而我的意思卻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個人蒙了白布,兩手在頭上捧著一支棒似的蛇頭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黃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許多時都不見,小旦雖然進(jìn)去了,立刻又出來了一個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買豆?jié){去。他去了一刻,回來說,“沒有。賣豆?jié){的聾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還喝了兩碗呢,F(xiàn)在去舀一瓢水來給你喝罷!
分析:我“所第一盼望的”是看社戲,而“最愿意看的”是戲里的蛇精。這里似乎隱藏著一個有趣的答案:在百草園里見不到美女蛇,可以在社戲里得到滿足。
我不喝水,支撐著仍然看,也說不出見了些什么,只覺得戲子的臉都漸漸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漸不明顯,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沒有什么高低。年紀(jì)小的幾個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談話。忽而一個紅衫的小丑被綁在臺柱子上,給一個花白胡子的用馬鞭打起來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著看。在這一夜里,我以為這實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分析:寫孩子的困倦,多么真實!這一夜的戲是最好的戲,而這一折是最好的戲里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終于出臺了。老旦本來是我所最怕的東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這時候,看見大家也都很掃興,才知道他們的意見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當(dāng)初還只是踱來踱去的唱,后來竟在中間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擔(dān)心;雙喜他們卻就破口喃喃的罵。我忍耐的等著,許多工夫,只見那老旦將手一抬,我以為就要站起來了,不料他卻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舊唱。全船里幾個人不住的吁氣,其余的也打起呵欠來。雙喜終于熬不住了,說道,怕他會唱到天明還不完,還是我們走的好罷。大家立刻都贊成,和開船時候一樣踴躍,三四人徑奔船尾,拔了篙,點退幾丈,回轉(zhuǎn)船頭,駕起櫓,罵著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進(jìn)了。
分析:戲曲重唱(成年人常說“聽?wèi)颉保倌陚儏s只會欣賞動作性強的`表演(所謂“看戲”),這也是符合孩子們心理的。老旦沒完沒了的唱,使得小朋友們先是“喃喃的罵”,后是“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最后,“熬不住了”的雙喜說,“怕他會唱到天明還不完,還是我們走的好罷”,“大家立刻都贊成”,到開船駛上歸途時,還“罵著老旦”,表現(xiàn)出萬分厭煩老旦總唱。這樣描寫“我們”觀看演出,具體地表現(xiàn)了兒童看戲的心理,在稚氣十足的笑罵聲里,把這場夜晚看戲?qū)懙猛ぐ蝗弧?/p>
第三層 在趙莊看社戲。
月還沒有落,仿佛看戲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jīng)進(jìn)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
分析:“回望”二字,情意依依。視聽描寫,簡潔優(yōu)美。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jīng)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著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jié)O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
分析:“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跟來時“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相呼應(yīng),表現(xiàn)出速度的差異。比喻新奇而貼切,又有水鄉(xiāng)特色。
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說很疲乏,因為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xiàn)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的。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烏油油的便都是結(jié)實的羅漢豆。
“阿阿,阿發(fā),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說。
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fā)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彼谑峭鶃淼拿艘换,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币宦暣饝(yīng),大家便散開在阿發(fā)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fā)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分析:搖船的說“很疲乏……許久沒有東西吃”,引出偷豆、吃豆的插曲。雙喜先問阿發(fā):“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阿發(fā)“往來的摸了一回”,說“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不管是誰家的,單選大的偷,自己家的大就偷自己家的,表現(xiàn)出他憨厚無私。
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著船,幾個到后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吃完豆,又開船,一面洗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里,什么痕跡也沒有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xì)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然而大家議論之后,歸結(jié)是不怕。他如果罵,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而且當(dāng)面叫他“八癩子”。
分析:在夜晚隨波漂浮的航船上,圍吃自己偷來、剝好、煮熟的豆,自然別有一番滋味!拔覀儭背酝甓购,洗了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里,什么痕跡也沒有了”,避免被人發(fā)現(xiàn)偷豆、吃豆的事,表現(xiàn)出處理善后,考慮周到。雙喜所慮的是八公公發(fā)現(xiàn)用了他船上的鹽和柴,大家議論之后,“歸結(jié)是不怕”,有應(yīng)付他的辦法。寫這些,表現(xiàn)出少年們預(yù)想到可能發(fā)生的糾葛,有了應(yīng)付的辦法,放心了偷豆、吃豆的事。由于歸途中偷豆、吃豆的插曲,使得這次夜晚去趙莊看戲,更加令“我”難忘。
“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雙喜在船頭上忽而大聲的說。
我向船頭一望,前面已經(jīng)是平橋。橋腳上站著一個人,卻是我的母親,雙喜便是對伊說著話。我走出前艙去,船也就進(jìn)了平橋了,停了船,我們紛紛都上岸。母親頗有些生氣,說是過了三更了,怎么回來得這樣遲,但也就高興了,笑著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說已經(jīng)吃了點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分析:由母親送始,以母親接終,前后呼應(yīng),構(gòu)成了事件的完整性,也使事件更在“我”的腦海中永留美好的記憶。
第四層 看社戲后深夜歸航。
第二部分: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并沒有聽到什么關(guān)系八公公鹽柴事件的糾葛,下午仍然去釣蝦。
“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我抬頭看時,是六一公公棹著小船,賣了豆回來了,船肚里還有剩下的一堆豆。
分析:六一公公惱的不是偷,而是踏壞,可見他并不吝嗇,只是責(zé)怪孩子們不珍惜勞動果實。
“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dāng)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雙喜說。
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yīng)該的!庇谑菍ξ艺f,“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
我點一點頭,說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點一點頭,說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zhèn)里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xiāng)下人不知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嘗嘗去……”他于是打著楫子過去了。
分析:大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味道。樸實的農(nóng)民,只求別人理解、肯定,便感恩圖報。
待到母親叫我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羅漢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給母親和我吃的。聽說他還對母親極口夸獎我,說“小小年紀(jì)便有見識,將來一定要中狀元。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包票的了!钡页粤硕,卻并沒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一九二二年十月。
分析:戲,看得令人昏昏欲睡,氣得少年們破口罵;豆,也只是滴著露水,帶著泥土的普通羅漢豆,好在哪里?原來這是在樂土看的戲,是在樂土吃的豆,這是日后看戲、吃豆無法比擬的。這樣寫,為的是突出那夜的生活的難忘,突出對鄉(xiāng)間少年朋友誠摯情誼的懷戀。結(jié)束全篇,構(gòu)成了作品綿密完整的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出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生活的美好,抒發(fā)了對平橋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綿綿無盡的懷戀。
第三部分:看社戲后的余波。
【文章主旨】
《社戲》主要寫“我”少年時代在農(nóng)村看戲的愉快生活,課文以“社戲”為線索,按“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的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描寫了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xiàn)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
【寫作借鑒】
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出“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作者刻畫了一群農(nóng)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農(nóng)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畫卷,表達(dá)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擺脫封建束縛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課文成功地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雙喜和六一公公。雙喜聰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yīng)靈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又有組織才能和號召力,是孩子們的當(dāng)然領(lǐng)袖!拔摇敝阅芸瓷仙鐟,主要是因為有雙喜出主意、打包票。這個形象,是令人深深喜愛并難以忘懷的。成年人里的六一公公,著墨很少,但幾筆勾勒極其準(zhǔn)確,寫出他寬厚、淳樸、好客、熱誠。“我”之所以認(rèn)為這一夜戲好、豆好,原因就在于這片樂土上的人好。
景物描寫是這篇作品具有永久魅力的因素之一。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幅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把社戲置于這樣的場景之下,使它自然帶有其他地方的戲不可能有的神韻風(fēng)致。這樣的寫景,是最成功的景物描寫。
【課文鑒賞】
《社戲》原文有前后兩部分,課文節(jié)選自后一部分。作者描寫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xiàn)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后回憶往事,對當(dāng)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即使如魯迅這樣的斗士,回憶起童年往事,筆調(diào)也是溫馨的。
1、熱情的童年伙伴和淳樸的鄉(xiāng)民:
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nóng)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fā)、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xì),友愛熱情。“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切地為“我”買豆?jié){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fā)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無私品質(zhì)的突出表現(xiàn)。
雙喜是小伙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領(lǐng)袖一般,他的性格表現(xiàn)得也最為突出:他心細(xì)如發(fā),聰明伶俐,當(dāng)“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頭,“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lǐng)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xiàn)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敢于負(fù)責(zé),當(dāng)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jīng)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fā)家的豆,雙喜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fā)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又表現(xiàn)了他善于為他人著想的好品質(zhì)。
文章還刻畫了淳樸鄉(xiāng)民的形象,以六一公公為代表。六一公公對于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zé)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yīng)該的”,他并不是吝嗇的人;后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xiàn)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來”,體現(xiàn)了他老實厚道的農(nóng)民本色。只不過“要中狀元”之類的話是當(dāng)時的時尚風(fēng)氣而已,有人據(jù)此批評六一公公受封建禮教影響,就有些偏激了。
2、“樂土”是快樂自由的天堂:
作者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民風(fēng)淳樸的鄉(xiāng)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guī)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快樂自由的天堂。作為客人,“在這里”“得到優(yōu)待”,釣到蝦“照例是歸我吃”,小伙伴們對“我”無微不至地體貼照顧,“看社戲”一節(jié)這種友愛和照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陳腐無用的經(jīng)書,而且也沒有那么多規(guī)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對于自幼就壓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這樣的自由是一種多么寶貴的享受;而且在農(nóng)村可以親近大自然,“掘蚯蚓”“釣蝦”“放牛”,相對城鎮(zhèn)宅院中那種蒼白無味的生活而言,無疑是新鮮有趣極具魅力的了。
作者對這樣的“樂土”、這樣的童年往事,“一直到現(xiàn)在”,也念念不忘。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晚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是過去那段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標(biāo)志。在成人煩惱無限、束縛重重的生活中,這樣的標(biāo)志在人的記憶中是越發(fā)清晰醒目,指引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
。、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風(fēng)景畫: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幅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xiāng)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yuǎn)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zhuǎn),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傳神。作者還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xiàn)船行之快,用遠(yuǎn)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yuǎn)遠(yuǎn)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化靜為動,勾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fēng)景畫,美不勝收。
【疑難剖析】
作者為什么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
民風(fēng)淳樸的鄉(xiāng)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guī)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快樂自由的天堂。作者作為客人,“在這里”“得到優(yōu)待”,釣到蝦“照例是歸我吃”,小伙伴們對“我”無微不至地體貼照顧,“看社戲”一節(jié)這種友愛和照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陳腐無用的經(jīng)書,而且也沒有那么多規(guī)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對于自幼就壓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這樣的自由是一種多么寶貴的享受;而且在農(nóng)村可以親近大自然,“掘蚯蚓”“釣蝦”“放!,相對于城鎮(zhèn)宅院中“我”那種受束縛的生活而言,無疑是新鮮有趣極具魅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