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養(yǎng)老論》原文

時間:2024-10-30 00:48:35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養(yǎng)老論》原文

  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居無事,已有熱證。何者?

  頭昏,目眵,肌癢,溺數(shù),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聵,健忘,眩運,腸燥,面垢,發(fā)脫,眼花,久坐兀睡,未風先寒,食則易饑,笑則有淚,但是老境,無不有此。

  或曰∶《局方》烏附丹劑,多與老人為宜,豈非以其年老氣弱不虛,理宜溫補,今子皆以為熱,烏附丹劑將不可施之老人耶?

  余曉之曰∶奚止烏附丹劑不可妄用,至于好酒膩肉,濕面油汁,燒炙煨炒,辛辣甜滑,皆在所忌。

  或曰∶子何愚之甚耶?甘旨養(yǎng)老,經(jīng)訓具在。為子為婦,甘旨不及,孝道便虧。而吾子之言若是,其將有說以通之乎?愿聞其略。

  予愀然應之曰∶正所謂道并行而不悖者,請詳言之。

  古者井田之法行,鄉(xiāng)閭之教興,人知禮讓,比屋可封。肉食不及幼壯,五十才方食肉。當時之人血氣充和,筋骨堅凝,腸胃清濃,甘旨養(yǎng)老,何由致病?

  今則不然,幼小食肉,強壯恣饕,比及五十,疾已蜂起。氣耗血竭,筋柔骨痿,腸胃壅閼,涎沫充溢,而況人身之陰難成易虧。六、七十后陰不足以配陽,孤陽幾欲飛越,因天生胃氣尚爾留連,又藉水谷之陰,故羈縻而定耳!所陳前證,皆是血少。

  《內經(jīng)》曰∶腎惡燥。烏附丹劑,非燥而何?

  夫血少之人,若防風、半夏、蒼術、香附,但是燥劑且不敢多,況烏附丹劑乎?

  或者又曰∶一部《局方》,悉是溫熱養(yǎng)陽,吾子之言無乃謬妄乎?

  予曰∶《局方》用燥劑,為劫濕病也。濕得燥則豁然而收。

  《局方》用暖劑,為劫虛病也。補腎不如補脾,脾得溫則易化而食味進,下雖暫虛,亦可少回!秲冉(jīng)》治法,亦許用劫,正是此意。蓋為質濃而病淺者設。此亦儒者用權之意。若以為經(jīng)常之法,豈不大誤!

  彼老年之人,質雖濃,此時亦近乎薄,病雖淺,其本亦易以撥,而可以劫藥取速效乎?

  若夫形肥者血少,形瘦者氣實,間或可用劫藥者,設或失手,何以取救?吾寧稍遲,計出萬全,豈不美乎?烏附丹劑其不可輕餌也明矣。

  至于飲食,尤當謹節(jié)。

  夫老人內虛脾弱,陰虧性急。內虛胃熱則易饑而思食,脾弱難化則食已而再飽,陰虛難降則氣郁而成痰,至于視聽言動,皆成廢懶。百不如意,怒火易熾。雖有孝子順孫,亦是動輒扼腕。況未必孝順乎!

  所以物性之熱者,炭火制作者,氣之香辣者,味之甘膩者,其不可食也明矣。

  雖然腸胃堅濃,福氣深壯者,世俗觀之,何妨奉養(yǎng),縱口固快一時,積久必為災害。由是觀之,多不如少,少不如絕,爽口作疾,濃味措毒,前哲格言,猶在人耳,可不慎歟!

  或曰∶如子之言,殆將絕而不與于汝安乎?

  予曰∶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況施于所尊者哉!惟飲與食將以養(yǎng)生,不以致疾。若以所養(yǎng)轉為所害,恐非君子之所謂孝與敬也。然則如之何則可?

  曰∶好生惡死,好安惡病,人之常情。為子為孫,必先開之以義理,曉之以物性,旁譬曲喻,陳說利害,意誠辭確,一切以敬慎行之,又次以身先之,必將有所感悟而無捍格之逆矣。吾子所謂絕而不與,施于有病之時,尤是孝道。

  若無病之時,量酌可否,以時而進。某物不食,某物代之,又何傷于孝道乎?

  若夫平居閉話,素無開導誘掖之言,及至饑腸已鳴,饞涎已動,飲食在前,馨香撲鼻,其可禁乎?

  經(jīng)曰∶以飲食忠養(yǎng)之!爸摇敝蛔,恐與此意合,請勿易看過,

  予事老母,固有愧于古者,然母年逾七旬,素多痰飲,至此不作。節(jié)養(yǎng)有道,自謂有術。只因大便燥結時,以新牛乳、豬脂和糜粥中進之,雖以臨時滑利,終是膩物積多。次年夏時,郁為粘痰,發(fā)為脅瘡。連日作楚,寐興隕獲。為之子者,置身無地,因此苦思而得節(jié)養(yǎng)之說。

  時進參、術等補胃、補血之藥,隨天令加減,遂得大腑不燥,面色瑩潔,雖覺瘦弱,終是無病。老境得安,職此之由也。

  因成一方,用參、術為君,牛膝、芍藥為臣,陳皮、茯苓為佐。春加川芎;夏加五味、黃芩、麥門冬;冬加當歸身,倍生姜。

  一日或一帖或二帖,聽其小水才覺短少,便進此藥。小水之長如舊,即是卻病捷法。

  后到東陽,因聞老何安人性聰敏,七十以后稍覺不快,便卻粥數(shù)日,單進人參湯數(shù)帖而止。后九十余無疾而卒。以其偶同,故筆之以求是正。

【《養(yǎng)老論》原文】相關文章: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翻譯05-16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及翻譯04-13

王安石《材論》原文及翻譯09-10

柳宗元《封建論》原文及賞析09-10

蘇軾《士燮論》原文及翻譯05-03

韓愈《爭臣論》原文及翻譯03-05

韓愈爭臣論原文及賞析07-05

蘇軾《荀卿論》原文及翻譯03-30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和譯文06-16

王安石《材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