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集預習學案
蘭亭集序不僅是一篇書法名作,同時也在文學上有很大的藝術價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蘭亭序集預習學案,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thefilledlantern.com/wenxue)。
【自讀導言】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掌握本文敘述、議論和抒情巧妙結合的寫作特點。
3、背誦全文,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解說〗
1、本文是一篇書序,而要被作序的書是因宴集賦詩結集而成,因而這篇序言并沒有像一般書序那樣把寫作的重點放在對書的內容和特點的介紹上,而是把筆力集中在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上,所以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是學好這篇課文的關鍵。又因為本文有一定的消極色彩,所以教學中必須正面引導學生認識在作者深沉的感嘆中的積極情緒。這是全文學習的難點。
2、兩晉時期,駢麗藻飾之風盛行,而本文作者卻以這種樸素自然的散句為主的形式出現(xiàn)實屬難能可貴,這種樸素自然的形式恰好與作者真實可感的思想達成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這一點。
3、背誦全文是本單元和本課的具體要求,所以必須督促學生去完成。詞類活用、省略句式和詞的多義性是本課較為明顯的語言現(xiàn)象,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積累。
【自讀程序】
1、解題,弄清本文體裁和內容的關系,總體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調,突破重點。
2、介紹背景,根據(jù)本文所述內容,從更遠的背景著眼,講清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描述聚會歡樂后,因感人生無常而轉悲的寫法,并非始于《蘭亭集序》,而是由來已久,突破難點。
3、熟讀、背誦課文,理清思路,劃分層次,然后采用導學、提問、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隨機控制教學進程,解決課文中的重要問題。
〖解說〗
1、根據(jù)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材對文言文學習的總體要求和本單元的具體要求可知,本課學習的重點是對課文思想內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其前提是必須弄清寫作背景和社會背景。(知人論世)
2、弄清了創(chuàng)作緣由,學生們自然會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達到熟讀背誦,而后順利劃分出層次結構。
3、本篇課文篇幅較短,完全可采用導學式教學,也可以通過提問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達到對每一層、每一句話的理解。
【自讀點撥】
1、題目與寫作背景:
蘭亭,是東晉時期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幽雅,是當時名流雅士時常集會的地方。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歲的王羲之(當時任會稽內史)邀請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蘭亭聚會,他們做曲水流殤之飲,當時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將諸名爵及詩作一一記錄集結成集,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
2、理清思路,把握全文感情基調: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可分為前后兩部分:
第一段為第一部分,敘述蘭亭宴集的情況,寫出了宴集的時間、地點、相聚的緣由、參加人員、集會地的地理環(huán)境及景物、當日天氣和宴集的感受,是實寫,以一“樂”字為基調。
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寫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虛寫,這部分則以一“悲”字為基調。全文這種由樂轉悲的寫法原因有二:第一,符合一般人的心理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大家難得一聚,是快事、樂事,但有聚就有散,因為“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說相聚是困難的、短暫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長久的,本來這種聚散兩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萬端,再由此使人聯(lián)想到人生無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從中來。第二,這種寫法有其歷史源淵:當年漢武帝行幸河東,中流與群臣歡飲,自作《秋風辭》:“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魏文帝《與朝歌令吳質書》敘在與吳質等人宴樂之后:“樂往哀來,愴然傷懷。余顧而言:‘斯樂難常’足下之徒,咸以為然。”西晉石崇《金谷詩敘》亦在與眾人宴樂之后說:“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可見從漢魏以來,人們因歡聚由樂生悲的感慨是屢見不鮮的,那么《蘭亭集序》如此用筆就不足為怪了。
3、從第一自然段用詞的簡約、格調的淡雅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性情?
第一自然段里作者無論模山范水還是描竹畫樹,都達到了簡而不能再簡的地步,真可謂惜墨如金,想那陽春三月的江南山間水渚該有多少鮮花吐芳、姹紫嫣紅開遍,而此文中,作者卻緊鎖濃香艷顏,些許不流注筆端,進入作者視角的只在于山、水、林、竹、天、風而已。就是寫那翠綠欲滴的樹林、竹子,也只言其“茂”、言其“修”,而棄其綠、棄其碧、棄其翠,極力造成一種素淡、雅致的格調。蘭亭宴集本是良辰美景中的賞心樂事,但作者內的喜悅之情從不過分表露,筆端的興奮字眼從不輕易滑落,只在結尾處以“信可樂也”四字表出,但仍保持著筆勢之從容沉穩(wěn),可見文字格調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體現(xiàn)。
4、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以及與前文怎樣聯(lián)系?
第二自然段分為兩層:
第一層敘述。作者首先從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周旋應時,盡管因人不同,人們做事處世的方法千差萬別,但人們的觀點無外乎有兩種:一種是“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另一種則是當對所遇事物產(chǎn)生厭倦時,感情隨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無端的感慨就產(chǎn)生了。
第二層,針對人生的這種感情變化,用一個遞進關系的復句發(fā)表感慨議論。人們對于自己先前喜歡的事物轉瞬變?yōu)闅v史的陳跡這件事尚且感慨萬分,何況對于隨著世界的變化人們難免一死這件事呢?這里的“向之所欣”指的應該是蘭亭集會這件事,這樣前后文就自然聯(lián)系起來了。
5、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一步步推進的?
第一步,緊接上段結尾的“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于第三自然段一開頭就用孔子的話總說生死大事,提到生死這件大事是令人悲傷的。
第二步,作者從古人遺留下來的文章看到:古人也為人生變化而興嘆生悲,這和今人為人生的變化興嘆生悲完全相同,甚至比今人更加傷感,這使作者的心情久久不得開解。
第三步,作者推測未來人的感情變化也必和古今人一樣,等到現(xiàn)在的一切成為歷史的陳跡,未來人也會像我們現(xiàn)在一樣臨今人之文而感嘆,如此無情的變遷再次引起作者的感慨。
最后一步作者點出寫作此序的主旨:既然人生變化如此迅速,此次宴集的情況就該記錄下來,以免湮滅不彰,同時也使將來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觸。
隨著感情變化的步步推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這與上文的樂生之意恰好相合。
6、為什么說“一生死”、“齊彭殤”是“虛誕”、“妄作”?
這一觀點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認為生和死是相對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像細胞的新陳代謝。但他夸大了這個相對,否定了生和死的區(qū)別,所以,生死相等說是荒謬的。他又認為活了八百歲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沒什么差別,因為長短是相對的,但他同樣夸大這種相對性,否定了壽夭的區(qū)別,所以是胡說。
其次從第三段的內容看,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話說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著分別寫古人、今人和后人無不對生死這一人生大事感慨萬端,對人生無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往今來人們無一例外都為人生無常興嘆生悲,莊子的死生一樣、壽夭等同的說法還是虛妄荒誕之辭嗎?
〖解說〗
講清寫作背景和有關社會背景是打開學習《蘭亭集序》大門的金鑰匙,其他幾個問題則是根據(jù)作者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而設置,理解好這幾個問題,就能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自讀思考】
1、第一自然段中關于天氣情況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2、由第一自然段的“樂”到第二自然段轉“悲”其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3、從原文找出兩句話來說明“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杯,其致一也。”
4、用最精練的話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層意:
第一層引用孔子的話總說: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寫古人、今人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寫后人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層概括作序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5、填空下文
兩晉時期,駢儷藻飾之風已經(jīng)盛行。本文在修辭上____藻飾,____典故;在句法上____兼行而以____為主,這種樸素自然的形式與其____構成了和諧統(tǒng)一,確實是一篇“不類常流”的佳作。
6、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答案提示〗
1:文中對天氣的描寫起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承上是說上文的地理環(huán)境、景物、人們的活動如果沒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天氣,便都不會呈現(xiàn)出歡快的氣氛;就啟下而言,由“天”、“氣”而及于下文之“宇宙”,顯得緊密而自然。
2:“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3:“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人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4:生死是人生大事;對生死的感慨;對生死的感慨;使后人了解“我”的感觸。
5:不尚 不堆砌 駢散 散 內容
6:從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對此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樂的,“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如,信可樂也”道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深沉的慨嘆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從而與第一自然段的樂生之旨相一致。
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生死”、“齊彭殤”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蘭亭序集預習學案】相關文章:
高中《蘭亭序集》預習學案03-29
高中蘭亭序集預習學案03-24
蘭亭序集導學案03-24
《離騷》預習學案04-19
桃花源記預習學案03-25
蘭亭序集是誰的11-10
王羲之的蘭亭序集03-24
蘭亭序集字聯(lián)01-05
蘭亭序集閱讀練習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