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離騷》重點知識
《離騷》以新奇的比喻,夸張的描寫,表現(xiàn)善與美的崇高,惡與丑的卑鄙齷齪,表現(xiàn)了光明與黑暗的勢不兩立,從而把一個時代的面貌整個呈現(xiàn)出來,啟發(fā)人的認識。
一、1,字音,
修姱(kuā) 羈(jī jī) 謇(jiǎn)
侘傺(chà chì) 溘死(kè) 蕙 (xiāng)
攬茝(chǎi) 謠諑(zhuó) 方圜(yuán)
攘詬(gòu) 鷙鳥(zhì) 延佇(zhù)
芰荷(jì) 岌岌(jíjí) 雜糅(róu)
蘭皋(gāo) 可懲(chéng) 好修姱(hào)
誶(suì) 偭(miǎn)忳(tún)
2.重點詞
羈:馬韁繩和馬籠頭。喻指束縛。 修姱:修潔而美好。
攬茝:采集芳芷。比喻高尚的德行。 誶:諫諍。
靈修:神圣,指君王。 浩蕩:荒唐。
眾女:喻指很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
謠諑:造謠,誹謗。 工巧:善于取巧。
偭:背向,引申為違背。 周容:茍合奉承以取悅于人。
度:法則,準則。 忳:憂悶。
不忍:不能容忍。 不群:不能合群。
相道:觀察、選擇道路。 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陸離:修長的樣子。離尤:獲罪,遭指責。“離”通“罹”,遭受;尤,過失。 朕:我。秦始皇以前是一個普通的人稱代詞,誰都可以用,秦始皇以后成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
3. 詞類活用:
余雖好修姱以 羈( 羈,馬韁繩和馬籠頭。此處名詞用作動詞,約束、束縛。)
屈心而抑志兮(屈,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屈;抑,動詞的使動用法,使 抑。)
伏清白以死直兮(伏,為動用法,為……而伏;死,為動用法,為……而死。)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高。)
長余佩之陸離(長,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長。)
二.重點句翻譯
1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譯文: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 可憐人生道路多么艱難。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譯文: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 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3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譯文:庸人本來善于投機取巧, 背棄規(guī)矩而又改變政策。
4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譯文:寧可馬上死去魂魄離散,媚俗取巧啊我堅決不干。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譯文:保持清白節(jié)操死于直道,這本是古代圣賢所稱贊!
6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
譯文: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 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織就。
7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譯文:人生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
并且習以為常。
8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譯文:即使被肢解,我也不會改變啊, 難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敗的嗎?
三、整體感知
提問1:第一段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
明確: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形象地概括了詩人內(nèi)心苦悶,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
提問2:“余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 ”兩句在本節(jié)中有何作用?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么“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 明確:“余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 ”兩句啟下。
原因: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提問3:屈原怎么對待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用詩句回答)由此看出屈原是什么態(tài)度?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剛正不阿,愿獻身正道)。表現(xiàn)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jié)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
4、討論詩人追求的理想:
提示:總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賢能,楚國能繁榮富強。具體表現(xiàn):
、 熱愛祖國、憂國憂民。
、 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 加強自身修養(yǎng),追求美好的品德。
5、本文中多處用到比興手法,試找出幾例并簡單分析它們各自的寓意。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本意是神仙,這里指君王。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擬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指鷹、雕一類兇猛的鳥,“鳥”指一般的鳥,這里分別比擬詩人自己和周圍群小。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所寫的衣著佩飾都比擬詩人的美德。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比擬詩人的品德更加高潔。
四、學習反思
讀完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fā)?
①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谌松牡缆肥乔鄱L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即使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也應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要熱愛祖國。
五、理解性默寫
1、表現(xiàn)詩人極度苦悶難以排解又憂國憂民的詩: 長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寫詩人堅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縱然死一萬次也絕不后悔的句子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3、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4、詩人怨恨楚懷王昏聵糊涂,輕信謠言的語句是: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5、表現(xiàn)詩人寧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的句子是:
寫小人們種種丑態(tài)、伎倆,自己不為所動,寧死也不與他們同流合污的詩句 :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
6、寫作者向古圣先賢學習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借助鮮花香草寫自己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8、寫自己因為有芳香和光澤,所以純潔的品格未虧的詩句是: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9、寫人各有志,而我獨喜歡加強品格修養(yǎng)的詩句是: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10、屈原寫自己堅持特立獨行的品格,粉身碎骨也不改的句子是: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1)表現(xiàn)作者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句子: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表現(xiàn)作者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3)表現(xiàn)作者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4)表現(xiàn)作者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5)表現(xiàn)作者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句子: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拓展閱讀:《離騷》寫作背景
關(guān)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chuàng)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還是流放中。《史記·屈原列傳》里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讒害,楚懷王因而疏遠了他。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里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一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這首詩本身找證據(jù)是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tài)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懷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這并不足信。因為《離騷》后半部分,全是寫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濟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實有其事。
總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大忠實于史實,是有可能的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峨x騷》就是他根據(jù)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離騷》重點知識】相關(guān)文章:
《離騷》重點句03-24
離騷的重點語句06-09
《離騷》原文及重點字注釋01-28
《離騷》課文知識06-20
離騷高考知識要點01-06
離騷基礎知識04-16
離騷課文知識要點03-29
《離騷》知識要點匯總01-07
離騷知識點整理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