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騷》讀后感 推薦度:
- 《離騷》讀后感 推薦度:
- 《離騷》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離騷》讀后感 (通用7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離騷》讀后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離騷》讀后感 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迷上了屈原的詩,因為他的詩歌中總透露出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讀他的詩歌,讓我受益匪淺。
最近,讀了屈原的《離騷》,讓我感受到他沉甸甸的文字里,浸滿的是他奔騰不息熱血。
“路曼曼其悠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三閭大夫的低吟淺唱又一次穿透歷史的迷霧,在寂靜的'夜里無數(shù)次響起。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的日子已永遠過去了,為何你還不放棄,依舊支撐著心中不滅的信念?你大可以拂袖駕一匹白馬而去,從此隱憂匠心世外桃源,與造化同游,那將會是何等的逍遙與自由!為何你還要一次次苦苦勸諫,徒勞無功,卻到頭來害了自己,為的是什么?是肩膀上的重任一次又一次的激勵和催促嗎?是與生俱來的責(zé)任感嗎?還是青年時的濟世之志呢?我只知道“心念楚國,系心懷王”是你肩膀背負的重擔(dān)。所以你的名字深深刻在了丹青竹簡上,深烙在華夏文明史上,鮮活了千年。讓我們看到了你心中熊熊燃燒的愛國火焰。
你的肩膀上扛著歷史的重量,在汨羅江畔,你徘徊了那么久、那么久。你的肩膀上背著民族的尊嚴,在我們心中優(yōu)游,并且永遠、永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你對國家衰亡的悲痛之音。大丈夫,為了祖國,還是滿眼熱淚,不會有人嘲笑你,我們只會為你而感到自豪。雖然無法讓楚國興旺,但你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一切。你的聲聲哀吟仍在汨羅江回響,響遏行云,我相信,它永遠不會消失,因為這是愛國之情的種子。
你憂國憂民,是天下士人的榜樣,你肩負了楚國的存亡,人民的憂苦,是永遠的神話。
你肩負了“入世”的夢,你肩負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著,你肩負起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你將至情流動成筆下四溢的華彩,你將真我交織成理念奔騰的旋律,你將摯意揮灑成行文流水的文字。你的愛國之情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離騷》讀后感 2
很久很久以前,聽說他很著名。沒有相片,但卻名揚四海。有一天,他到了一條江邊,過了一會兒,就永遠消失在江中。后來,就有了端午。一切順其而至。歷史長河中太多的人,他真的算是不精明了。
自古昏君無數(shù),可臣子因為昏君而自盡的,屈指可數(shù)。除了屈原,掰著指頭也可以數(shù)出來。我想屈指可數(shù)并不是為他造的,但也不乏有聯(lián)系。
他永遠是那么浪漫,死也死得欲仙,引起了巨大反響。人們說他是忠臣,然僅靠聽說,哪怕記載也并不一定真實。但他卻不可小看。屈原會永遠在人們心中,只要還有端午,大人們總會講屈原的故事,代代相傳,他的地位甚至如一個天神。
他的離開也許是對的,自己解脫了,留下美名傳萬世,其實很值得。若他不跳江,就沒有了端午,沒有了粽子,沒有了賽龍舟,人們生活會更無聊。現(xiàn)在的人過端午,大都不再想起屈原,只是習(xí)慣而已,但這個人的魅力永存。
屈原的.作品我只看過《離騷》,也只是課本上的,我并不深知屈原究竟怎樣一個人。但我能確定的是他的離開留下的是美麗。美麗的神話,美麗的詩,無論何時提起,也不會有傷感。
兩千多年前,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兩千多年后,他依舊不認識我,可我卻認識了他。雖然他已不在,雖然歷史有假,但我仍愿相信他是個忠臣,才貌雙全。死了的人也許無悔,活著的人更不能后悔。讀《離騷》已沒有當(dāng)年的豪氣,但卻能讀一個人的心。
如果上N輩子我認識你,我也會贊同你的離去,不過一死而已,總好過昏迷不醒。我會送你離開,先生遇昏君,不可預(yù)料,不佐此人也罷,留得清白在人間!
屈原,請你在天堂一定要幸福,才不枉費你一世辛苦,再冤也不叫苦,錯不用抱歉來彌補,至少能成全你的追逐。才值得你對自己殘酷,看你好模糊,若有來生,愿你遇明主,走好人生路!
《離騷》讀后感 3
行吟澤畔蘭泣露——《離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峨x騷》作為《楚辭》的源頭,讀來總有一種震人心魄的力量。穿過千年歷史的帷帳,去觸摸那汨羅江畔帶露的文字,任蒹葭蒼蒼結(jié)成溯流的蘭舟,踏向那久違的圣地。
歲月太長,時光空隔,《楚辭》在流光溢彩的今天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樣的解讀太艱辛,它不是都市麗人們手中的玩物,也不如《孫子兵法》一般可以成為商戰(zhàn)的.法寶,它是一個孤獨而干凈的靈魂,期待著那些沐浴而歌的心靈,去完成穿越時空的對話。
太史公在《史記》中寫道:“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x騷’者,猶離憂也!敝緷嵏哐牛螺路既A,屈原低吟淺唱,走在楚國的衰亡之路上。
滿腹才氣,一身抱負,屈原自信地笑了。那喜悅的場景在江邊重沓,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才俊們踏上了不歸的仕途。當(dāng)才華遭遇潛存的規(guī)則,當(dāng)傲骨碾成了塵埃與粉末,當(dāng)真情換就了生存的籌碼,還有誰能把憔悴的枯顏賭向那不可挽回的時代。借用了林妹妹的話:“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彼叩媚菢記Q絕,不給自己任何余地。 日記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是他冥冥中的讖語——執(zhí)著的信念永不改變——即使是死亡。
屈原溺水,生一世,竟是為了這一瞬。千年的流水載著愁思,江南的湖塘中映出了一個大寫的人字。他,生于東西文化的交匯之處,以驚世之才破空而出;他,誓為國學(xué)的守望者,開拓著新文化的方向。一部《人間詞話》撼天動地。王國維,靜安,或者是先生,也是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臥水而眠——不是與一切告別,是靈魂對空明境界的奔赴。
歷史反復(fù)回旋,汨羅江的訣別,一襲白衣,兩身倒影,鑄成《離騷》風(fēng)華絕代。
《離騷》讀后感 4
離騷,中國歷史上最瑰麗的抒情長詩,作者屈原用他在幻想空間中奇麗獨特的思想,印刻出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尚品質(zhì)。
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詩人身上流淌著的古帝顓頊高陽的赤子熱血。全詩感慨出自己的'生平不凡、才華橫溢,卻不受楚懷王之重用,悲憤之情使他作下此詩。批判楚懷王昏庸多變,貴族仗勢欺人。可他的心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卓清漣而不妖,身處亂世仍一片冰心在玉壺,冰雪心智從未因損毀。他后悔步入官場,寧愿退隱清幽寧靜之鄉(xiāng)野,用白芷青蘭襯托出了他的尚麗情操。屈原身處的環(huán)境皆是奸臣惡勢,紅塵世間紛擾多,憂愁煩惱如行云流水般聚集,這便是生活五味雜陳。從古至今,為了皇權(quán)官位耗盡心力,卻終已兩敗具傷而終,可他們從不放棄夢魘中貪婪荒謬的欲念,反成傀儡,他們卻渾然不知大千世界,萬物之靈的美輪美奐。
看看歷代,哪屆皇朝不如那殘酷無情的海,就和這個社會一樣,海水的肆虐猖狂何曾憐憫你一絲一毫,他們龐大卻吝嗇到不愿施舍任何機遇。古今中外,無論何地,渺小之人,手無縛雞之力之人,文文懦懦循規(guī)蹈矩之人……總會被折磨摧殘的容顏盡毀,體無完膚。用浮華的裝飾潤色自己的外表,它卻仍然無動于衷,只有自己的強大才能使它永恒地包容下你。一個又一個人在社會強大的負荷下,崩潰,憂悒,成為一枚一枚空虛的棋子,任人擺布,宰割。如青煙般的薄霧在世間縈繞,人們卻糾結(jié)著權(quán)利利益的戰(zhàn)爭,而頭破血流,卻也在所不惜。恰恰事事黑白顛倒,只顧自作樂,對黎民的生死置之不理,看成輕于鴻毛之性命,楚懷王終敗也。屈原對國之一片丹心,無人曉之,奸臣踏之,心以絕之,終究投江自盡,了結(jié)殘生。朝廷之上,官場阿諛奉承的套路便已成為生存之路,只有與其同流合污才方可獲一線生機。這些在屈原的心中早己清楚明了,卻偏偏逆而行之,只為留下清譽。
歲寒,方知松柏之后凋也。真是此理!
《離騷》讀后感 5
五年級學(xué)生讀《史記》有感: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書讓我們生活更加充實,讓我們更加快樂。在暑假里,我閱讀了“史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本紀、列傳為主體,全書共一百三十五篇、五十余萬字,作者是漢代史學(xué)家司馬遷。司馬遷之所以要寫這部鴻篇巨著,是源于他少年時的一個志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史記》不僅是史學(xué)巨著,在文學(xué)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在這部書中,你常常會看到司馬遷用寥寥數(shù)語便能刻畫出一個人物,并且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可見司馬遷具有極高地文學(xué)修養(yǎng);而他對于歷史事件的敘述則有條不紊、娓娓道來,內(nèi)容翔實、生動。
在《史記》所記載、刻畫的人物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飛將軍”李廣與“冠軍侯”霍去病了。兩人都為漢朝武將。李廣家世代為將,并且傳習(xí)射箭之術(shù);李廣長大后,箭術(shù)蓋絕當(dāng)世,是天下第一射箭高手,連漢文帝都感嘆,李廣生不逢時,如果他早生到劉邦項羽爭天下那個時代,封個萬戶侯是不成問題的;但文帝說歸說,始終都沒有封李廣為侯,之后的景帝、武帝也都沒有將李廣封侯,致使一代名將遺憾終生,才有了后世王勃在《滕王閣序》的“李廣難封”之說。與李廣相比,霍去病便幸運多了,年紀輕輕便天下聞名;羧ゲ∈且幻觳跑娛录、杰出將領(lǐng),在他第一次出擊匈奴時,千里奔襲,斬殺匈奴兩千余人,活捉匈奴單于的叔父以及數(shù)名匈奴首領(lǐng),而自己卻只率領(lǐng)了八百騎兵。當(dāng)武帝要為霍去病建一座府第時,霍去病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由于打擊匈奴有功,他被武帝封為“冠軍侯”。但是這樣一位杰出地軍事家卻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令人惋惜。
《史記》是一部好書。我們在懂得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能學(xué)習(xí)書中人物的品質(zhì):如陳涉的志向遠大,豫讓對主人的忠誠,司馬相如的斐然文采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借鑒。
《離騷》讀后感 6
有日神助“我”,風(fēng)神幫“我”,雷神保護“我”,各方神圣都成了“我”的左右手,那么再加上“我”執(zhí)著的追求,有什么理想不能實現(xiàn)?什么目標無法到達呢?
屈原,就是用這樣幻想境界,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他對理想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自然的鐘情,對美人的思慕……都在詩歌中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出來,但卻顯得太過虛擬化,一切都不似是真的,完全的幻想世界。
這幻想,讓我質(zhì)疑。這位偉大詩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他那浪漫的筆觸之下詮釋的真的僅是他那浪漫情懷?
如果他真的是如此執(zhí)著,如此坦蕩,那為什么又有“投河自盡”的結(jié)束篇?他,絕望了吧——想必,除了在這虛擬的幻想世界中徜徉,沐浴在他自建的浪漫世界中自我陶醉,他再無地方釋放他自己了。
可憐的人兒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無人理解,無人分享自己對生活的希望,更是無法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夢想。
就這樣憋著了,沉默著。沉默是金?在屈原身上,我看到了否認,他吶喊過的,只是被壓抑了;他吶喊過的,不過被淹沒了!最終,他彷徨,他郁悶,就這樣,他帶著絕望離開人世。
可憐的人兒,我是多么的同情這位偉大的詩人。他詩中的“美人”,我讀懂了,似乎就是那君主,那破滅了他的夢的偉大的君主!他多么想得到想要的,多么想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可一切的希望都破滅了。他在心中指責(zé),指責(zé)君主的無
禮,指責(zé)他的庸碌。
可這些都有什么用呢?可憐的人兒最終選擇了沉睡,與河共眠,在那靜靜思考的河中繼續(xù)自己的夢境……
《離騷》讀后感 7
汨羅江畔,滾滾江流,滿懷一腔報國熱情的他,愁眉緊鎖地徜徉在江邊,秦國攻破楚國,國家即將覆亡,此時的屈原悲憤憂郁,有再大的理想,有再遠的抱負,此時也只能化為烏有。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他毅然決然地投入汨羅江,結(jié)束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清風(fēng)拂過汨羅江邊,留下了屈原的壯志和不朽的詩篇-《離騷》。
東漢學(xué)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所解釋的離別憂愁之說,他說:‘離,別也、騷,愁也!睆念}目的角度看,詩詞中定會飽含詩人的憂與愁。在詩人生活的那個年代,楚懷王未能拋棄穢濁的行為,國家處在危急時刻,屈原為了拯救危難之國寫下此詩。詩人在詩的一開始寫了自己的身世背景。當(dāng)我初次品讀這首詞時,我有著一個疑問,難道詩人寫此的目的,只是為了表達自己有高貴的出身嗎?仔細品讀,仔細思考,從詩人的言語中流露出詩人無比的莊重自愛,正是這些才賦予詩人美好的品質(zhì),是詩人愛國主義思想的來源,也是詩人積極進取的動力來源!跋慊ㄏ悴荨薄ⅰ办杞x”“佩秋蘭”這一個個鮮活的意象,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高尚情操和愛國之情。透過詩的意境,我們可以想象一幅畫面:詩人熱愛著生活,珍惜著時間,因為他擔(dān)心時間的`流逝,所以朝夕必爭。早上采山崗上的木蘭花,晚上摘小舟邊的宿莽。孜孜不倦地培養(yǎng)品德,目的只有一,那就是要報效自己偉大的祖國。
詩人希望楚國能像騎上駿馬一樣,在正確的大道上奮力奔馳,自己則愿意奉獻出一切在前面帶路。詩人這樣的理想一定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如今,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jīng)建國六十周年,回憶祖國走過的風(fēng)雨歷程: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艱難卓絕的斗爭,終于開創(chuàng)了歷史的新紀元。作為當(dāng)代青少年,我們又應(yīng)如何為自己祖國做出什么了?屈原便是我們可以學(xué)習(xí)的好榜樣。時刻為祖國著想,維護祖國利益,像我們中學(xué)生尤其應(yīng)該多關(guān)心國家大事。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成為屹立在世界東方之林的一顆常青樹。
【《離騷》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離騷09-16
《離騷》10-28
屈原《離騷》05-04
《離騷》課文09-12
離騷注音10-07
《離騷》譯文09-14
《離騷》的情感09-18
離騷的特點07-26
《離騷》教學(xué)10-26
《離騷》講稿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