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全詩翻譯與賞析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全詩翻譯與賞析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全詩翻譯與賞析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注釋:
⑴崔雍、崔袞:崔戎的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
、浦駢]:生長竹的池邊高地。水檻:臨水闌干。
、翘鲞f:遙遠(yuǎn)。
⑷秋陰不散霜飛晚:秋日陰云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
、煽莺陕犛曷暎河甑慰莺,大約只有徹夜輾轉(zhuǎn)難眠的人才能聽到。[2]
譯文:
園亭里竹林環(huán)繞,經(jīng)過一場秋雨的洗刷,景物煥然一新,空氣十分愜意。和崔雍、崔袞兄弟分別已經(jīng)多日,思念之心遠(yuǎn)隔千山萬水,不知他們現(xiàn)在怎么樣了。時已深秋,天空一片陰霾,遲遲不肯散去,霜竟然也來得遲了。天下起了雨,淅淅瀝瀝,打在枯荷之上,發(fā)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似乎讓人略慰情思。
句解: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塢”,是四面高中間低的山地,可引申指四周筑有圍障養(yǎng)花種草的地方!八畽憽保概R水而建有欄桿的亭軒。詩人置身其間,只見駱氏亭翠竹環(huán)抱,纖塵不染,一池清水,靜澄照影。這樣遠(yuǎn)離塵囂、幽靜清寥的境界,往往使人性情自適,但對客游獨宿的詩人來說,觸動的是故舊之思。詩人眼下所在與崔氏兄弟所居的長安,路途遙遙,中間隔著萬千高城,但他的相思之情,不絕如縷,倏忽間越過萬水千山,飛向遠(yuǎn)方。相思本無形之物,而說“隔重城”,則道出迢迢千里、情意綿綿的思念形態(tài),極為形象。“隔”字在這里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地顯示了“情通”。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時已深秋,天空一片陰霾,遲遲不肯散去。詩人于孤旅相思中,本就有些惆悵,F(xiàn)在,陰沉迷蒙的天色,沉沉地壓在心頭,更讓他心緒黯淡。因為秋霜晚降,水面的荷花雖已零落,尚還有幾莖枯枝。天下起了雨,淅淅瀝瀝,打在枯荷之上。詩人于孤寂寥落中,靜夜獨聽。盡管秋雨蕭瑟,枯荷殘敗,給人以凄清衰颯之感,但錯落有致的聲韻,似乎讓詩人略慰情思,稍解寂寥。一個“留”字,有慶幸之意,蘊含著淡淡的不期而遇的驚喜。一個“聽”字,見出詩人寄情其中的神形。
秋雨打殘荷,自有一種別樣的情趣,然而這反過來又烘托出旅夜的清寂,詩人的孤獨。詩人不僅描繪出富有詩情畫意的景象,而且巧妙地暗示出自己夜不成寐的雨夜情懷。紀(jì)昀評點說:“分明自己無聊,卻就枯荷雨聲渲出,極有余味。若說破雨夜不眠,轉(zhuǎn)盡于言下矣!
《紅樓夢》里林黛玉說素來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卻獨獨欣賞這兩句,大概那種落寞凄清的景象特具情味和詩意吧。這兩句確實是雋永精致,情味悠長。那低沉深遠(yuǎn)的意境與羈旅漂泊的情懷,不免使人想到凄冷的人生風(fēng)雨。
評解:
這首詩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除了一個十分平常的中性詞“相思”之外,其他都是景物的描寫,沒有一個字是直接抒發(fā)詩人自己感受的,然而卻意在言外,無處不見詩人的情感。
“竹塢無塵水檻清”本來給人一種清幽靜寂之感,而“相思迢遞”帶來一種綿綿的情思,“相思”與“迢遞”的組合,音律上圓潤婉轉(zhuǎn)!案糁爻恰比齻字下得比較重,字里行間的失落之情又帶來了詩歌情緒上的變化。而到了“秋陰不散霜飛晚”,詩境轉(zhuǎn)向抑郁悲涼,夾雜著些許煩躁不寧的心緒。最后一句突然變得輕盈了許多。雖是枯荷,在夜雨聲中卻別有一番情趣。而夜雨的清音恰恰又襯托出夜的沉靜、駱氏亭的清幽。這樣一來,幾經(jīng)起伏,詩人的情緒又慢慢地回到了第一句的境界!拔乃瓶瓷讲幌财健,這短短的四句詩,情緒多變,氣韻生動,回環(huán)往復(fù),內(nèi)涵豐富。
“竹塢”與“枯荷”,一榮一枯;“水清”與“雨聲”,一靜一動;“隔重城”與“霜飛晚”,一遠(yuǎn)一近,景色的搭配也頗見匠心!扒镪幉簧⑺w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千古名句,于衰颯凄清之中發(fā)掘出一種別樣的優(yōu)美、一份濃厚的詩情,因而意韻豐厚,興味悠長。
背景:
崔雍和崔袞,是崔戎的兩個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公元834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李商隱應(yīng)試不中,投奔做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調(diào)任兗州觀察使,沒想剛到兗州就病故了。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還有知遇之恩。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崔袞和李商隱也是情深義重。這首詩大概作于公元835(唐文宗大和八年)詩人離開崔家,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兩位朋友,寫下了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
賞析: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此詩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全詩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用筆極為簡練,以竹塢、亭檻、水流、枯荷等極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絕妙的意境,并且把作者對崔雍、崔袞兩兄弟喪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詩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的傳遞出來。
此詩首句寫駱氏亭:翠綠的修竹環(huán)抱著一塵不染的船塢,駱氏亭外臨著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yuǎn)離塵囂之感。
接著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fēng)飄蕩的游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秋陰不散霜飛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濃度。
詩人是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測,這揣測的根據(jù)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句一方面是為末句作鋪墊(由于“秋陰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飛晚”故“留得殘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詩人聆聽雨打枯荷的聲音和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詩人原來是一直在那里思念著遠(yuǎn)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點點滴滴地灑落在枯荷上,發(fā)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詩人這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這蕭瑟的秋雨敲打殘荷的聲韻竟別有一種美的情趣?莺山o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卻因聆聽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傲簟碧N涵有一種不期而遇的喜悅。而詩人“聽”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常人難解其中滋味。這單調(diào)而凄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huán)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沈義父《樂府指迷》云:“結(jié)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jié)情最好!贝嗽娭Y(jié)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闭且跃敖Y(jié)情,不僅景中含情,且有聲有情、聲情并茂,聲、景、情諧和合一而收余音繚繞之致,使詩歌境象迷茫,旨義含隱深曲。
這首詩雖然寫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寫得歷歷如畫,但它并不是一首寫景詩,而是一首抒情詩!八揆樖贤ぁ彼娝勈恰凹膽选钡膽{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兩句暗藏徹夜不眠之意,詩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說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詩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蘊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極為深遠(yuǎn)的。
李商隱是開一代詩歌風(fēng)氣的天才。在李杜韓白這些大師的后面,創(chuàng)造顯然是難事。也許可以說,李商隱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獨特選擇。較之前輩而言,他也許不夠開闊宏大,不夠積極樂觀,但是他終究開辟了一條新路。這不僅意味著他撥轉(zhuǎn)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向,使之內(nèi)心化與個人化了,更意味著他在心象的馳騁與物象的駕馭之間,尋求到了一種新的審美的均衡,一種新的創(chuàng)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則可以說李商隱的詩,盡得曲涵含蓄之美,而這正好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所特有的藝術(shù)精神。
拓展
關(guān)于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的閱讀理解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1)首句寫出駱氏亭怎樣的環(huán)境特點?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許多人說“留得枯荷聽雨聲”是全篇的點睛之筆,請說說你的理解。(4分)
答:
參考答案:
12.(1)詩歌首句描寫了駱氏亭清靜寂寥(或“凄清雅潔”、“凄清孤寂”)的環(huán)境特點。觸景生情,引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或:如此環(huán)境自然惹動懷友思緒,為下文抒發(fā)思念之情作鋪墊。)(2分,環(huán)境特點、作用各1分)
。2)本詩是懷友詩,而這一句寫詩人因旅宿思友而徹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韻,暫時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說此句是點晴之筆。(或:本詩是懷友詩,雨打枯荷的聲音,單調(diào)而凄清,更襯出環(huán)境的寂寥和詩人無法排遣的思念,所以說此句是點睛之筆。)
賞析:
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李商隱寄宿在一位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遠(yuǎn)方的朋友,聽著秋雨灑落在枯荷上的沙沙聲,寫下了這首富于情韻的小詩。詩題中的崔雍、崔袞是詩人的知遇者崔戎的兩個兒子。這首詩就是詩人與崔雍、崔袞告別后旅途中寄懷之作。
首句寫駱氏亭:翠綠的修竹環(huán)抱著一塵不染的船塢,駱氏亭外臨著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yuǎn)離塵囂之感。
接著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fēng)飄蕩的游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扒镪幉簧⑺w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濃度。
詩人是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測,這揣測的根據(jù)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句一方面是為末句作鋪墊(由于“秋陰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飛晚”故“留得殘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詩人聆聽雨打枯荷的聲音和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詩人原來是一直在那里思念著遠(yuǎn)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點點滴滴地灑落在枯荷上,發(fā)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詩人這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這蕭瑟的秋雨敲打殘荷的聲韻竟別有一種美的情趣。枯荷給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卻因聆聽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蘊涵有一種不期而遇的喜悅。而詩人“聽”到的,又何止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有誰能解其中滋味?這單調(diào)而凄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huán)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全詩翻譯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譯文及注釋02-21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0
李白《游敬亭寄崔侍御》全詩注釋賞析11-04
李商隱《端居》全詩翻譯賞析11-01
李商隱《柳》全詩翻譯賞析09-22
李商隱《落花》全詩翻譯賞析07-20
李商隱《菊》全詩翻譯賞析08-26
李商隱《春雨》全詩翻譯賞析03-12
李商隱《流鶯》全詩翻譯與賞析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