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秋詞》賞析9篇【熱門】
劉禹錫《秋詞》賞析1
秋詞二首·其一-劉禹錫原文:
秋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二首·其一-劉禹錫拼音解讀: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劉禹錫的《秋詞》,一反常調(diào),另辟蹊徑,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后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宋玉于《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diào),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拔已浴闭f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皠俅撼本褪窃娙藢τ谇锞白顬槌浞值恼J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痹娙俗プ∏锾臁耙机Q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xiàn)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fā)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么悲涼的氣息,我們隨著詩人的“詩情”,借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表現(xiàn)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后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介紹
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詳情
劉禹錫《秋詞》賞析2
秋詞(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璣)
戛戛秋響似箏,聽蟬閑停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注:①嗾,使。
一:
。ǎ保┻@兩首詩都是寫秋的,但意境卻不相同。劉詩的意境__________,徐詩的意境__________。(兩空均不超過6個字。)(4分)
。ǎ玻┱埡喴p析徐詩的藝術手法。(4分)
【參考答案】
、琶鲀羟逖牛婚e適清靜
、菩煸姴捎靡詣右r靜的手法,用鳴蟬、飛葉來襯托環(huán)境的恬靜安謐,從而表現(xiàn)出詩人的閑適之情。
二:
。1)這兩首詩都寫秋天,情感基調(diào)相同嗎?請簡答。(2分)
。2)請簡析劉詩后兩句的藝術手法和徐詩前兩句的.藝術手法。(4分)
參考答案:
。1)劉詩的情感基調(diào)是清雅(“高雅”“欣賞”“贊美”“昂揚”也可)。徐詩的情感基調(diào)是閑適(答“悠閑”也可)。
。2)劉詩后兩句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來與秋天作對比,反襯出秋天的清雅素凈。(1分)徐詩用了以動襯靜(或以聲襯靜)的手法(1分),用鳴蟬來襯托環(huán)境的安謐恬靜,從而表現(xiàn)人的閑適之情。(1分)
賞析:
《行秋》則運用動靜映襯的寫法。這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以動襯靜。整首詩以動為主,又輔之以鳴蟬、飛葉來增加動感,達到以動襯靜、動靜相生的藝術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動與內(nèi)在的靜相互映襯。詩人聽蟬、賞溪、觀葉,“動”無處不在,而這種“動”又與內(nèi)心的靜緊緊相連。因其“心”靜,才有賞景的情趣;因其“心”靜,聒噪的蟬鳴才變成了悅耳的箏音;因其“心”靜,一葉生浪的細微變化才未逃出作者銳利的目光。因此,動景的描寫也反襯詩人閑適寧靜的心境。全詩用動靜映襯的手法,渲染出一種淡遠寧靜的藝術氛圍,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劉禹錫《秋詞》賞析3
秋詞二首 劉禹錫
。ㄒ唬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領詩情到碧霄。
。ǘ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sǒu,指使狗時發(fā)出的聲音。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但各有側重,請從思想內(nèi)容上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4分)
。2)這兩首詩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對春的感情評價是否一致?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
13.(1)前詩側重描寫了秋天的天氣和活力,從而鼓舞人們要振奮精神,頑強奮斗(2分);后詩詠嘆秋天令人敬肅的色彩,從而喚醒人們要情操清白,意志堅定(2分)。
。2)不一致。前詩并沒有否定春的生氣和活力,并且用來正襯秋的生氣和活力(2分);后詩否定了繁華濃艷、教人輕浮若狂的春色,詩中用來反襯秋色的清凈高雅(2分)。
月練習二:
14.對兩首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都是七言絕句 B.首句都不入韻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講究對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盡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結,也反映了作者的心聲。
B.《秋詞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緒,是一曲昂揚樂觀的秋的贊歌。
C.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兩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遠大,如一鶴沖天;其二,心地高潔,如明山凈水。
16.古人云:氣以勵志,色以冶情。請結合《秋詞二首》對此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4.(1分) (A)
15.(3分) (A)
16.(4分)贊秋氣以美志向遠大,詠秋色以頌情操高潔。(1分)振翅高舉的白鶴,排云直上秋日晴空,矯健凌厲,奮發(fā)有為,一展鴻圖大志;(1分)山明水凈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泠如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風度。(1分)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1分)(意思對即可)
賞析: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于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zhì)是志士失志,對現(xiàn)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diào)秋天并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fā)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xiàn)。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沉,不會象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fā)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fā)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是思想的結晶,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劉禹錫《秋詞》賞析4
秋詞 劉禹錫
【原文】
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注釋】
自古逢秋悲寂寥:暗指宋玉的悲秋名句“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liáo),寂寞空虛。這句話詩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人們一寫到秋天,總是感嘆它的荒涼寂寞。
春朝(zhāo):春天。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排,沖擊。排云上,即直沖云霄。
碧霄:青天。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那凌空高飛的白鶴,把我的詩情帶上了靑天。
【翻譯】
自古以來,人們一寫到秋天,總是感嘆它的悲涼寂寞,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秋高氣爽,白鶴凌空直沖云霄,仿佛我的詩興也帶到藍天上去了。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郎州時寫的,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依舊傲然向前,不愿消沉,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遠品格。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就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對秋天的感情情結——寂寞、蕭索、悲涼!白怨拧焙汀胺辍保瑯O言悲秋的傳統(tǒng)看法的時代久遠和不可改變的思路模一式。
“我言秋日勝春朝”。直接表明我對秋日的態(tài)度——秋天勝過春天。“我言”,直抒胸臆,態(tài)度鮮明!扒锶談俅撼,直接抒發(fā)感受,熱情贊美秋天。其實原也如此,秋天是多彩的季節(ji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秋天也是空氣清爽、艷陽高照的季節(jié),人們悲秋本也就帶有個人脆弱、頹廢的不健康的`思想因素。春天固然好,秋天未必就一定要觸發(fā)人心中的悲涼,詩人在這里就帶著昂揚向上的心態(tài)對待秋天的。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論調(diào)的一個有力的挑戰(zhàn)。
“晴空一鶴排云上”,“排”,這里是“沖擊”的意思,它寫出了一種精神,一種不可阻擋的向上的力量。詩人選擇這一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這一壯美的場景畫面,應該是有他的特別用意的。
“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句是由上句引發(fā)而來的,是內(nèi)心感受的直接抒發(fā),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詩情也被激發(fā)了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在字里行間作者那不甘消沉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昂揚奮發(fā)的斗志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這首詩的可貴之處在于詩人對“秋”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一反歷來文人墨客的悲秋情調(diào),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贊美了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奮發(fā)向上的勵志之歌。
劉禹錫《秋詞》賞析5
作品簡介《秋詞二首》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兩首詩的可貴,在于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贊頌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奮發(fā)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作品原文
秋詞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⑴, 我言秋日勝春朝⑵。
晴空一鶴排云上⑶, 便引詩情到碧霄⑷。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⑸。
試上高樓清入骨⑹, 豈如春色嗾人狂⑺。
詞句注釋
、疟帕龋罕瘒@蕭條空寂。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拼撼捍撼醭,有早晨的意思,這里指的是剛開始。
⑶晴:一作“橫”。排云:推開白云。排:推開,有沖破的意思。
、仍娗椋鹤髟姷那榫w、興致。碧霄:青天。
、缮罴t:指紅葉。淺黃:指枯葉。
、嗜牍牵邯q刺骨。
、肃眨菏箚竟贰_@里是“使”的意思。
白話譯文
其一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凄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
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直沖云霄推開層云,也激發(fā)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
其二
秋天了,山明水凈,夜晚已經(jīng)有霜;樹葉由綠轉為澆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才不會象春色那樣使人發(fā)狂。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zhèn)、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少F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后,并沒有消沉下去。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做事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云亦云!肚镌~二首》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
作品鑒賞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白怨拧焙汀胺辍保瑯O言悲秋的傳統(tǒng)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接著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tài)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扒锶談俅撼,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diào)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xiàn)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fā)人深思,耐人吟詠。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注腳。第四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fā)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字里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斗志國安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么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xiàn)得更鮮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沒有什么悲涼的氣息,詩人隨著自己的“詩情”,和想象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不僅僅表現(xiàn)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其二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沉,不會像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總結
這是兩首抒發(fā)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fā)人思索,耐人吟詠。劉禹錫這兩首《秋詞》所展現(xiàn)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有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作者簡介
劉禹錫(公元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唐代中葉的哲學家和詩人。貞元九年劉禹錫中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書;貞元十六年,為徐州掌書記;兩年后調(diào)任京兆渭南主簿;貞元十九年,擢升為監(jiān)察御史。開成三年,劉禹錫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一年后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終年71歲。
劉禹錫與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他又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劉禹錫精于文,善于詩。劉禹錫的詩歌雄渾爽朗,語言干凈明快,節(jié)奏比較和諧響亮。尤以律詩和絕句見長。有《劉夢得文集》40卷,現(xiàn)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為北宋時輯錄,收有遺詩407首,雜文22篇。
劉禹錫《秋詞》賞析6
《秋詞》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翻譯
自古以來,人們每逢秋天就悲嘆秋天的寂寞蕭索,我卻覺得秋天遠遠勝過春天。
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白鶴推開云層直沖云霄,把我的賦詩情趣也帶到了碧藍的九霄。
《秋詞》注釋
悲寂寥:悲嘆蕭條空寂。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這里指的是剛開始。
晴:一作“橫”。排云:推開白云。排:推開,有沖破的意思。
詩情:作詩的情緒、興致。
碧霄:青天。
《秋詞》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于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秋詞》作品賞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白怨拧焙汀胺辍保瑯O言悲秋的傳統(tǒng)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接著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tài)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扒锶談俅撼保脤Ρ仁址,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diào)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鶴排云上”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xiàn)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fā)人深思,耐人吟詠。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注腳。
“便引詩情到碧霄”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fā)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字里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斗志國安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么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xiàn)得更鮮明,更有力度。
三四句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沒有什么悲涼的氣息,詩人隨著自己的“詩情”,和想象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不僅僅表現(xiàn)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劉禹錫《秋詞》賞析7
《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注釋】
悲寂寥:悲嘆蕭條。
春朝:春天。
排:推開。
碧霄:青天。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人們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你看,在那萬里晴空之上,一只仙鶴凌云而起,此情此景就把我的詩興豪情引到了藍天上。
【賞析】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劉禹錫參加了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同年八月,革新運動失敗,劉禹錫被貶到連州(今廣東省連縣)、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馬。這首《秋詞》就是劉禹錫被貶朗州時的作品。
詩人通過鶴沖云天,這一藝術形象表達其深刻的`主題思想——人只要有志氣,便不會感到寂寞,這既有哲理意蘊,又有藝術魅力,引人思索,耐人吟詠。
《秋詞》一反傳統(tǒng)的悲秋觀念,不僅頌秋贊秋,而且賦予一種導引生命的力量,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由境界的無限向往和壯志凌云的高尚情懷。所以說《秋詞》是眾多詠秋作品中的一曲絕唱。
劉禹錫《秋詞》賞析8
秋詞
。ㄌ疲﹦⒂礤a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翻譯:自古以來每逢到了秋天人們總是在悲嘆秋天的凄涼寂寞,我卻認為秋天要比春天更勝一籌。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翻譯:在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鶴推開云霧沖上九霄,這就將我的詩情引到藍天之上。
賞析:
劉禹錫,字夢得,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篇。其作品《陋室銘》為人們所熟知。一生經(jīng)歷坎坷。因王叔文案被貶為連州刺史,又接連被貶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朗州后所作。詩人一改傳統(tǒng)秋詞的凄涼情調(diào),贊美了秋天的開闊明麗,反映出詩人樂觀情緒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從自古詩家詞人逢秋而悲落筆,道出了詩人們對秋天的`悲涼心緒,傾訴悲涼寂寞之感。一個“悲”字寫盡歷代詩人逢秋之心境,為下文詩人寫出與眾不同之筆盡其所能。
第二句,詩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個“春”字點出富有朝氣,充滿生機與活頁紙力,恰與前句的“寂寥”形成鮮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詩人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不因秋景之衰而氣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順而自餒。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為背景,用“一鶴”正振翅沖破云層,翱翔天空來托物言志,借鶴而寫離開“樊籠”復返自然,擺脫羈絆的欣喜躍然紙上。寫景開闊明麗,令人精神爽朗,耳目為之一新,這是一只多么灑脫自在,奮發(fā)向上的鶴啊!
尾句,“引”字不僅有獨樹一幟,標新立新之效,還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鯤鵬展翅九萬里”的遠大志向。
全詩落筆恢弘,從遙遠的時空下筆,一幅“秋日晴空”既給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點化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寫景為言志作鋪陳,在一片開闊美麗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圖,這種大開大闔之作在唐詩之中也不多見。
劉禹錫《秋詞》賞析9
秋詞朝代:唐代|作者: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注釋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就引發(fā)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注釋
①悲寂寥:悲嘆蕭條。
、诖撼捍禾臁
、叟牛和崎_。
、鼙滔觯呵嗵。
全文賞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白怨拧焙汀胺辍,極言悲秋的傳統(tǒng)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接著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tài)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扒锶談俅撼,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diào)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xiàn)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fā)人深思,耐人吟詠。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注腳。第四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fā)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字里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斗志國安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么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xiàn)得更鮮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沒有什么悲涼的氣息,詩人隨著自己的“詩情”,和想象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不僅僅表現(xiàn)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寫作背景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zhèn)、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后,并沒有消沉下去。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做事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詞二首》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
【劉禹錫《秋詞》賞析】相關文章:
劉禹錫《秋詞》賞析10-19
劉禹錫《秋詞》譯文及賞析04-10
劉禹錫《秋詞》譯文及賞析01-15
劉禹錫《秋詞》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06-09
劉禹錫唐詩《秋詞》12-12
劉禹錫《秋詞》翻譯08-07
劉禹錫秋詞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9
《秋詞二首》劉禹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2
竹枝詞劉禹錫賞析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