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陋室銘》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陋室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陋室銘》教學設計1
授課教師:余龍翔
參與備課成員:余龍翔、劉志成、夏敏先、黃麗芳、劉舵
課題:《短文兩篇》之一——《陋室銘》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陋室銘》是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字詞。
2、了解短文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
3、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2、背誦并默寫短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陋室銘》,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教學重點
1、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教學難點辨析
《陋室銘》中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的含義,理解類比手法的作用。
問題設計
1、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語句細讀品味。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來論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寫自己的.“陋室”,為什么提到“諸葛廬”和“子云亭”?
4、本文結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有何作用?
5、短文結尾“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文章僅僅只是寫陋室嗎?你認為劉禹錫是個怎樣的人?
核心語句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策略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提問法、練習法、競賽激勵法、拓展提升法。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
2、文體簡介——銘
3、寫作手法——托物言志
4、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三、合作學習,探究疑難。四、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六、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
教學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時間
分配設計
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提出問題
。ǹ欤┳灾骱献
探究問題
。┗诱故
解決問題
。ㄍ福┊斕糜柧
鞏固問題
。ň┭惨曋笇
激勵啟發(fā)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出示
課件
2——51、“銘”的意思
2、了解作者
3、檢查字音
4、了解學習目標學生
自由發(fā)言、
觀看
PPT課件學生通過聽發(fā)言、觀看課件,完成導學案第1題⑴⑵小題,加深預習內容的印象,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預習不仔細或記憶不好的學生,通過學習加深印象,掌握必要的文體常識,糾正誤讀字音。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課文的習慣和查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的讀書習慣。5分鐘
培養(yǎng)自學習慣
初讀課文
疏通文意出示課件6—10
1、畫出朗讀節(jié)奏,標出韻腳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個讀課文,其他人點評。
學生練習
學生誦讀
學生點評
學生通過練習、朗讀、點評,完成朗讀訓練,并在讀中初步理解文章大意。訂正朗讀節(jié)奏,訓練古文誦讀能力。教師點撥朗讀方法,具體就課文指導朗讀。10分鐘
培養(yǎng)朗讀能力
合作學習
探究疑難出示課件11—211、學生分小組交流互譯課文
2、解釋重點文言詞語
3、分小組接力翻譯課文。
1、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2、分小組接力翻譯課文
3、學生有感情朗讀句子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理解文章意思。輔導基礎差的學生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理解文章意思。教師點撥古文翻譯方法15分鐘
培養(yǎng)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出示課件22—33
1、交流討論。
2、背誦課文。
1、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思考題。
2、分小組競賽搶答思考題。
3、學生分小組比賽背誦課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文章主旨。教師點撥學生,先寫后說,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指導交流討論,激發(fā)學習興趣。10分鐘
培養(yǎng)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拓展延伸
提升能力出示課件22—33學生為自己寫座右銘。
1、學生為自己寫一則座右銘,學生通過學習,激勵自己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教師指導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詩詞名句4分
鐘自我激勵
課堂小結出示
課件35梳理脈絡歸納總結學生觀看
PPT課件明確
文章主旨1
分鐘領悟主旨
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默寫短文。
2、課后第二題第1小題、第3小題①、
3、課后第三題總結文言虛詞“之”字的意義和用法。
《陋室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感悟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2.學習比興、對偶等修辭手法。
3.領略韻文語言優(yōu)美,音調鏗鏘的妙處。
【教學重難點】
1.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的現實意義。
2.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以及了解韻文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文學圣地一日游
閱讀下面兩副對聯(lián),說出其中的兩位歷史名人分別是誰?這里有兩處文學圣地,你知道嗎?分別在哪里?
草堂起宏愿,杜工部病體寒衣不失天下之懷。 (杜甫)
陋室有德馨,劉夢德安貧樂道不改高潔之志。劉禹錫
2、課外拾趣
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guī)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千百年后那位勢利眼的官已化為塵土,而這篇銘文則成為“天下第一銘”名垂千古。
二、知識抽查
1、你知道嗎: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2、速讀全文并圈出本文韻腳是什么?所押的韻是什么?
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青ing,丁ing,經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和in韻
3、“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歷史上,中外許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
中國現代無產階級文學家、軍事家葉挺的座右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中國現代杰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的座右銘——恒、恬、誠、勇。
世界著名傳染病學家巴斯德的座右銘——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
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你的座右銘是什么?
4、古代詩人被稱為詩豪的是誰?劉禹錫
5、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洛陽(現在屬河南省)人,著名詩人。唐順宗時,曾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不久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陽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作品有《劉賓客集》。
三、初讀課文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讀課文。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務。
1、圈出文中你所不熟悉的字詞。
2、劃出朗讀的節(jié)奏。
1.辨音識字:德馨(xīn)苔(tái)痕案牘(dú)鴻儒(hónɡ rú)西蜀(shǔ)何陋(lòu)調素琴(tiáo)
2、節(jié)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之有?”
3、欣賞名家朗誦,并試揣摩朗誦的技巧,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感情的投入等。
4、各組推選一位實力最強的一位,代表本組進行朗誦比賽,朗誦內容《陋室銘》。
四、質疑探究
再讀課文圈出文中你不熟悉的.字詞和句子。提交全班討論?凑l提的問題數量多而質量高!
1、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嚎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
意思是:有什么簡陋的呢?
效果檢測
1.一詞多義:
名:有仙則名遂以名樓卷卷有爺名
是:斯是陋室是吾劍之所從墜
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孔子云: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無義)
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的標志)
2、對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調素琴,閱金經。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譯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五、研讀課文
1、作者怎么樣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與第三句有什么關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3、在作者看來,陋室真的簡陋嗎?
4、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
5、諸葛、子云分別指誰,他們是怎樣的人?
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們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賢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們一樣因為自己的高雅脫俗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諸葛亮與揚雄自比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詰點題。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龍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為了表明什么心跡呢?安貧樂道,高潔偉岸
9、這種借他物來表明心跡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10小結課文
六、遷移拓展
學完陋室銘之后,你的同桌傳了一個紙條給你內容如下,針對他的這種思想,你將怎樣來勸告他。
新陋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閑情。
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
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
心里說,混張文憑。
“××你好,我覺得你這個銘文寫得很有文采,看出你語文基礎功非常好,這一點我真是自愧不如,不過這種對待學習的思想我卻不敢茍同,我們學習既不是為文憑、也不是為別人學,而是為自己的將來有一個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陋室銘》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等文學常識;
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譯。
3、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偉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養(yǎng)學生高潔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1、掌握文言字詞及句子的翻譯;
2、文章的主旨及托物言志的寫法;
3、默寫背誦。
三:教學難點:類比及比興的寫法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復習《陋室銘》這篇文章。
四組學生準備四項內容。
二、第一組學生準備文學常識
1、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白居易稱他為“詩豪”。
2、文體:“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背景: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所作
二、節(jié)奏朗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請一位學生朗讀無標點的原文。
2、集體有節(jié)奏朗讀。
三、第二組學生準備文言字詞
1、活用現象
名:出名(名作動)
上:長到(名作動)
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
2、課下注釋
【靈】靈驗
【斯】這
【馨】品德高尚
【鴻儒(rú)】博學的人。鴻,大。
【白丁】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即知識淺薄的人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絲竹】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公文
【金經】指佛經。
【勞形】使身體勞累。形,身體。
三、第三組學生翻譯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譯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靈驗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文: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文:苔蘚的痕跡,長到臺階上,一片碧綠;青草顏色,映入竹簾中,滿目青蔥。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譯文:(在這里)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譯文:(在這里)可以彈奏不加修飾的琴,閱讀佛經。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文:(在這里)沒有的奏樂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譯文: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四、第四組學生回答內容寫法
1、揭示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作者是怎樣引出陋室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用比興的手法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的山和水比陋室,以因“仙龍”而出名靈驗比“德馨”,說明因為陋室主人品德高尚,所以陋室不陋。
2、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陋室?突出了陋室怎樣的特點?具體說明。
答:從三個方面描寫陋室不陋。
自然環(huán)境: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突出了陋室的環(huán)境清幽的特點;
交往人物: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突出了交往人物博學的特點;
生活情趣:如“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突出了生活情趣高雅的特點
3、文章寫“諸葛廬、子云亭”有何用意?
答:運用類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希望像他們一樣因為自己的高雅脫俗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突出了陋室不陋.
4、作者借山水、仙人、神龍、名人的事跡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人生追求?
答: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5、文章以孔子的話作結,有什么作用?
答:引用孔子的話,以反問作結,再次證明陋室不陋,從而突出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節(jié)操和情趣,同時又照應了“惟吾德馨”一句,含蓄無窮,發(fā)人深思。
6、這種借他物來表明志趣的手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五、展示中考習題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到
2、《陋室銘》中既說“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又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否
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調素琴,閱金經指高雅的生活,是作者向往的;絲竹之亂耳案牘之勞形指的尋歡作樂及被世俗紛擾的生活,是作者厭惡的。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陋室銘》教學設計4
目標
1、理解背誦;
2、學習駢句特點;
3、品析作者的情趣。
設想
以讀為主線,分四塊推進,促進語言的品味。
課時
1課時。
程序
一、導入
到廟山去的路上有一個標牌:“山不高而林深,水不深而澄清,城不大而潔凈,人不多而文明!边@里的景:清新幽雅;這里的人:文明潔凈。美不美?大家知道,它是仿照哪篇文章寫的嗎?對,劉禹錫的《陋室銘》。學了這篇文章后,我們將學寫自己的居室。
二、初讀
感受語言:
1、齊讀:注意字詞句;
2、自讀:找出寫景、寫人、寫趣的句子
3、默讀:《陋》中的`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三、析讀
領悟語言:
1、本文寫句有一個特點:駢散結合,舉一個例子。先請大家分讀,然后分組對讀,分工表演讀。
2、“陋室”是何意?請從景、友、趣三方面證明它的陋?作者說它“不陋”,什么原因?請從“德馨”的角度證明它不陋?(品“上”、“入”;“有”、“無”;“無”、“無”)
3、你還能找到能證明作者德馨的句子嗎?試分析(品:“在”,自喻)
四、背讀
積累語言:
1、抄背背;
2、自由背、小組背誦、分角色;
3、背誦表演。
五、回讀
運用語言:
1、回憶廟山路上標牌是仿照哪句話寫的?
2、欣賞仿銘新作《教室銘》: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電影?梢源蝾,寫家信。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苦心。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混張文憑!
3、請你也來仿一仿,寫寫你的居室看?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景:幽雅
惟吾德馨人:儒雅何陋之有
趣:高雅
《陋室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背誦課文
2、積極累文言詞句
3、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4、認識作者的現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講授、誦讀、討論、交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解題:什么叫“銘”?
明確: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2、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二、整體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2、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理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
三、精讀細品,把握主旨
1、統(tǒng)領全文的語句是什么?
2、本文運用了一種什么樣的寫法?
3、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4、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趣,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
四、聯(lián)系現實,發(fā)表見解
出示仿寫篇《學生銘》
思考:你覺得它反映的是何種學習態(tài)度?你對這樣的學生是如何看待的?
板書設計:
引出陋室——惟吾德馨
自然環(huán)境清幽
陋室銘陋室特點交往人物不俗不慕名利、安貧樂道
生活情趣高雅
古賢自比——陋室不陋
《陋室銘》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復習“銘”這種文體,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品析詞句之美。
3.拓展,深入體會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課型
新授課
三、教學重點
1.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 品析詞句之美
四、教學難點
拓展,深入體會作者的人格魅力。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討論法
3.誦讀法
七、教學步驟
。ㄒ唬⿲
舊知回顧
體裁:銘
。囊唤M師友介紹一下)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ǘ┳x音韻之美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ㄒ髮W生注意韻腳和節(jié)奏)師友互讀,班內展示,教師評價,全班齊讀。
。ㄈ┢吩~句之美
學生自己找出欣賞的句子,進行分析。先獨立完成,再師友討論,最后班內展示。
(四)悟人性之美
1、舊知回顧
本文運用 的寫法,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出作者 的節(jié)操和 的情趣。
劉禹錫是否就要在這一間陋室,踏青苔,賞草色,彈古琴,讀佛經,自得其樂,終老一生呢?他甘心嗎?
2、讀劉禹錫的詩,體會其豪情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去,便引詩情到碧霄。
同學們,這就是劉禹錫,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詩情盎然,他又怎么會躲到人生的秋天里去自怨自艾呢?
劉禹錫怎么可能讓一間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貴的.心?
3、拓展
彭城劉禹錫,詩豪者也。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
這是作者被貶和州后寫的詩句。
可見劉禹錫雖被貶但豪情不減,不甘沉淪,試從文中找出體現他的豪情的詞句,大聲朗讀。
4、悟人性之美
達 則 兼 濟 天 下
窮 則 獨 善 其 身
就是這個劉禹錫,留下詩文800多篇,被稱為中唐“詩豪”。就是這個劉禹錫,他一生輾轉奔波于仕途,雖歷經艱辛卻癡心不改。就是這個劉禹錫,先后被貶到連州、和州、蘇州,但每一個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禍得福”,因為他深入民眾,體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為當地的發(fā)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這樣樂觀豁達,這樣富有生命活力的一個劉禹錫,怎么可能“獨善其身”“隱居避世”呢?
。ㄎ澹┌鍟O計
陋室銘
劉禹錫
讀音韻之美
品詞句之美
悟人性之美
(六)作業(yè)
走近劉禹錫
。▽懗鲎约旱恼J識,感悟劉禹錫的人格魅力?刹殚嗁Y料,不少于300字)
《陋室銘》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yōu)秀品質。
4、態(tài)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合課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表、說、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范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四、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注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五、三讀課文,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陋”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huán)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并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并歸納: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托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梢运X,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場。心里云:“混張文憑。”
思考:
。ǎ保┎牧鲜轻槍W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ǎ玻┠敲磻撛鯓訉Υ覀兊膶W習生活?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fā)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反思:
《陋室銘》 是一篇名傳千古的美文,通過對簡陋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不慕榮利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1、文章的教學目標設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落實重點和難點。
2、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較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本文注意了以讀為主,在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們感受“銘”這種文體的篇幅短小,語句押韻、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進而對課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認識。還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注意對學生適時的點撥,有層次的進行朗讀指導,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要讀好,讀準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來,并且注意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鼓勵。最后,運用“整體板書”和“回譯法”讓學生進行背誦,加深記憶。總之,用朗讀貫穿教學的始終。
4、注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采用小組合作競爭的方式,答對加分,答錯扣分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的興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學的重點:積累文言詞匯、句式等常識,準確翻譯文章,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好基礎。再說,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就必須理解課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識,借助課下注釋,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讓學生參與課堂和學習的全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限于在課堂上由老師帶領的分析,還包括課前對課本的預習,對重點知識的揣摩,對疑難問題的質詢。更包括課后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演繹。所以,我從預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抓起,讓學生參與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7、巧妙的設計提問,采用小組合作、教師點撥來解決,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精心設計問題,并形成一個問題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每個問題都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fā),挖掘其意義,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的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最后運用課文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和前后呼應把它連接在一起,融匯貫通,把全篇課文的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串珠成鏈”的整體把握效果。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不讓人覺得死氣沉沉,而且問題與問題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屋外到屋內,從景到人到趣,一步步地隨著學生自主地交流探討深入進去,使學生在深入的過程中理解全文。 這其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激發(fā)其競爭意識和學習興趣。
8、對于課堂的時間安排如再緊湊些,讓學生當堂完成練習,更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反饋的掌握。
又有一次面對鏡頭的經歷,讓我在課堂中又多一次歷練,相信,以后,我會比這次更從容不迫、沉穩(wěn)鎮(zhèn)定地應對課堂,和學生的互動會更加融洽、自然。
總之,這一堂課,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讓我收獲了許多,懂得了許多!我想,我只能夠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思考教學中問題,我才可能在教師成長的路上走得穩(wěn)、走得遠!
《陋室銘》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并能結合課下注解及參考書里同文意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內容
3、了解“銘”這種文體的基本知識,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在銘文中的使用,并模仿陋室銘寫一篇《銘》
教學重點熟讀成誦理解其中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儀器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型自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那首膾炙人口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它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劉禹錫。今天就讓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篇激情昂揚的文章《陋室銘》。解題:銘,是古代鑄在和刻在器物、碑碣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fā)展成為一種記述功德行為或勉勵自己的文體,如座右銘、墓志銘、鐘鼎銘等。這種文體一般都要押韻。
二、熟讀課文
1、既然銘文一般都要押韻,那么就讓我們先自己將全文讀一遍,看這篇課文押的`是哪個韻并找出所有的韻腳。韻腳: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母:ing
2、課文的題目是《陋室銘》那么這陋室到底陋不陋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這篇課文體會這陋室到底陋不陋,文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你的觀點?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在哪些方面體現出陋室不陋?直接表現:環(huán)境清幽淡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朋友談風高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板書)生活安閑清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間接表現:自比諸葛廬和子云亭
4、陋室之所以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居住在陋室中人的特點。“孔子云:何陋之有?”由作者所寫的陋室的特點你覺得做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品行高潔、安貧樂道(板書)5、知道了陋室為什么不陋,我們可以看出本文作者著重想表現的是他的志向特點,但他卻借陋室來表現,因此本文的寫法是什么?托物言志(板書)總結:陋室為什么不陋?
三、擴展發(fā)散1、關于作者寫這篇文章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呢?(根據當時的情況來決定講不講)據資料記載: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guī)定,他應住衙門里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小鞋穿。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于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如此狗當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并請人刻于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由此可見《陋室銘》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賞之作,而是憤世疾俗之作。所謂清高是“不問政治,與世無爭,安貧樂道,潔身自好”。劉禹錫寫《陋室銘》本身就是與惡勢力進行不屈的抗爭,為官而不計較居室的大小、陋與不陋,恰是他為政清廉的真實寫照。
2、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用它來鼓勵自己、鞭策自己,F在就讓我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座右銘,先在紙上寫好你的名字,然后我們在班里猜一猜這是誰的座右銘。(學生活動)
四、總結 1、一起將此文試著背一遍;2、你學到了什么?(學生自己總結)
五、作業(yè)1、背誦課文,翻譯課文2、預習《愚公移山》
板書設計陋室銘劉禹錫陋室不陋直接表現:環(huán)境清幽淡雅托物言志朋友談風高雅生活安閑清雅間接表現:自比諸葛廬和子云亭作者特點:品行高潔安貧樂道
《陋室銘》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課實詞重點語句。
3、能順暢的翻譯課文。
4、能用原文回答問題。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同目標2、3、4。
教 具:網絡教室。
課 時:1
教 法:小組討論,自學
教學過程:
一、以《酬樂天揚州席上出逢見贈》導入,學生介紹作者。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接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1. 讀準字音
2. 朗讀課文,可采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朗讀等。
3.
四、學生分小組進入網絡完成學習任務。
1、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草色入簾青:映入。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褐笡]有什么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管弦等樂器,這里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么簡陋的呢?
2、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暗萝啊倍纸y(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4、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5、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芍弥腥艘彩且粯拥母哐。
6、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边@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8、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完成課堂反饋
《陋室銘》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薄⒗斫馔形镅灾镜膶懛。
。、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并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ㄒ蛔x 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1、本文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確: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學生試讀課文。
。、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盡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ǘx 品析詩句)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2、陋室內外是什么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致幽雅(幽)
3、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 ,無白丁(雅)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作者用什么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么幽靜安寧的環(huán)境。
7、“鴻儒”可否換成 “群儒”?
不能!叭喝濉眲t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ㄈx 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往來無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
。、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么?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托,“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首尾句有何關系?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4、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于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通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丁⑽恼峦形镅灾荆ń杪乙匝灾荆憩F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同流合污,重視自身修養(yǎng)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學小結(略)
四、全班競背
(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陋室銘》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一、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了解“銘”的特點,掌握相關的文言詞匯。
三、學習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想
一、以尊重學習者的學習體驗為重點,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體會劉禹錫的那份情懷。
二、在加強誦讀的同時,認真體會“銘”文句式整齊、押韻,節(jié)奏感強的特點。
三、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在朗讀合作中實現“字音準確,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的目標。
、抛杂纱舐暲首x。
、仆换ハ嗦犠x。
⑶同學朗讀展示,聽后師生評點。
、三R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儲備和文下注釋,粗通課文大意。
、艑φ兆⑨專x全文,疏通文意。
⑵交流對課文內容的了解。點評正誤。注意以下詞句的解釋:
、佘皒īn 散布得很遠的香氣.
、跓o絲竹之亂耳 之:助詞,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亂:使……混亂。亂耳:擾亂聽覺。
、蹌冢菏埂瓌诶。
、軓]:簡陋的房屋。
、莺温? “有何陋”的倒裝。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驱R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和語調。
四、三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懷。默讀課文,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在體驗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
⑴作者說“斯是陋室”,“陋”在何處?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薄匀画h(huán)境(景致少、來客少)。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往來客人(來客少,古時讀書人少,“鴻儒”更少)。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主人情趣(陳設少、作為少)。
、啤奥摇闭娴摹奥眴幔
、佟八故锹,惟吾德馨”——陋而不陋,關鍵在人。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薄h(huán)境清幽。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交往高雅。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情趣脫俗。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用古代名賢類比。
“何陋之有”——以圣賢之語自勉,呼應開頭。
②明明是陋室,作者為何覺得“不陋”?交流對作者的了解,體會作者的難言寂寞。
作者是唐代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他求異心理很強,如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通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擠,被貶官降職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觀桃花》和《再游玄都觀》詩作先后兩度被貶。劉禹錫寫此文時,正被貶為和州刺史,其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親。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卻又無可奈何。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當權者顯示自己并未因遭貶而郁郁寡歡,相反卻過得安逸瀟灑;另一方面表達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屢遭磨難而堅守節(jié)操的信念。
、驱R讀課文,假想自己就是劉禹錫,讀出作者的心態(tài)和感情。
五、四讀課文,體會“銘”這種文體句式整齊、押韻,節(jié)奏感強,具有音樂美的特點。
、抛x注釋①,了解“銘”的含義。(文字→文體。押韻)
、普页鲰嵞_。(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⑶齊讀課文,讀出韻味和美感。韻腳要讀得清晰響亮。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課文。
備課后記:《陋室銘》篇幅短小,語句讀來瑯瑯上口;加之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粗通文意的目標較易達到。因而在設計教學中,把著力點放在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過程上。這也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中更是頻頻出現“體驗”這一字眼。作為教學意義上的“體驗”,既是一種活動過程,也是一種活動結果。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接觸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文本;讀準字音,讀通詞句,讀對語調,讀清思路,讀出感情體驗。
《陋室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翻譯并背誦課文,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翻譯,教師講解來疏通文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學重點:
多種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高潔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上學期的學習,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對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過以往的閱讀訓練,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 本課的所有課文都要求背誦,因此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教法:
朗讀法,自學點撥法,提問法。
學法: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fā)興趣
課前老師先講一個故事: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guī)定,他應住衙門里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小鞋穿。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 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于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并請人刻于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 轉眼千年已過,策知縣早已化作黃土,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卻代代相傳,流芳百世,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這篇傳世之作。
(說明:通過故事了解劉禹錫其人,進而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介紹常識,初讀課文
除了老師講的故事,同學們還了解那些與劉禹錫有關的情況呢?
1、找同學補充介紹劉禹錫的情況。
2、了解"銘"這種文體。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這種文體是用韻的。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同學聽讀時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讀。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在文中標出韻腳。
3、學生齊讀。找出韻腳。
4、學生個別讀。找三、四名同學讀課文,糾正讀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
(說明: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要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5分鐘內至少讀3次。) 四、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文章篇幅短小,讀來瑯瑯上口,但這些文字究竟蘊含怎樣的深意呢?我們來翻譯課文。
1、對照注釋翻譯課文,有疑問的在課本上標出。
2、解決疑難。
(1)學生提出有疑問的詞語或句子。
(2)兩三個同學為一組,合作解決。
(3)解決不了的.問題集中,教師點撥。
3、同學翻譯整篇課文。
五、分析課文,體驗感悟,歸納板書
(1)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2)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
(3)本文引用歷史典故的作用?
板書設計
陋室環(huán)境 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陋室不陋 交往人物 托物言志
(惟吾德馨)
室中生活 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拓展延伸,總結升華
1、請寫出你的居室(無論是你自己獨居的小天地,還是和家人或親戚、同學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驕傲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2、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獲得了及時的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3、總結:學習這篇文章時,我們也許為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堅貞的節(jié)操所感動。歷史已發(fā)展到今天,時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間污濁之氣,腐朽之風也會傳宗接代,仍有待我們去抵制,去清除。我們應當向古代賢者學習,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遠離物欲的誘惑,做一個品格端正,志趣高尚的人。
《陋室銘》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體會《愛蓮說》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
2、體會《陋室銘》借助描寫陋室抒發(fā)感情的寫法,了解銘文的特點。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教學要求
1、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體態(tài)香氣方面,風度方面分析蓮花有什么值得喜愛的,理解《愛蓮說》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批判,領悟作者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2、抓住重點詞句輸通文意。
教學重點
1、體會《愛蓮說》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2、體會《陋室銘》借助描寫陋室抒發(fā)感情的寫法,了解銘文的特點。
教學難點
1、《愛蓮說》的主題是什么?
通過對蓮花的愛慕和贊頌,表現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時,通過對牡丹的厭惡和鄙棄,表現出對趨附權貴,茍隨時俗及其風尚的不滿,文章鮮明地表現了作者的進步理想和美學情趣。
2、《愛蓮說》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本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其一,運用了疊式襯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襯托蓮,而作用各別,巧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題。其二,運用了擬人比喻法,寓所要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寫事物的相似特點中,把人的趨勢,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濃艷、菊花的傲霜、蓮花的清逸等特點表現出來,寫物喻人,生動貼切,含義深刻。
(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以"予獨愛蓮"四字,引出一段蓮的頌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蓮的風貌和氣質:處污穢之境,葆純正之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蓮莖貫通正直,表里如一,卓然自立。"香遠益清",寫蓮清香遠溢,芳氣襲人;"亭亭凈植,可遠觀不可褻玩",寫蓮的形態(tài)端莊大方,凜然可敬。
作者表面寫蓮,其實意在蓮外。顯然,作者是以花喻人,借蓮自況,以蓮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節(jié)操?v觀全文,似句句寫花,而意不在花;通篇無人,卻字字寫人。文中寫了蓮的七種可貴的品質,一一都有明顯的比喻意義:第一,"出淤泥而不染"(在惡劣污濁的環(huán)境中不受影響,潔白無瑕,近墨者不黑);第二"濯清漣而不妖"(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不炫耀,天真自然);第三,"中通外直"(胸懷豁達);第四,"不蔓不枝"(行為正直);第五,"香遠益清"(美德遠播);第六,"亭亭凈植"(潔身清廉,傲然立世);第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氣節(jié)高尚,英姿威儀)。
(2)運用映襯,烘云托月。
《愛蓮說》主要寫蓮,但用菊和牡丹來作映襯。
首先,要明確作者所寫的三種花都有明顯的比喻意義。把菊花比作"花之隱逸者",是說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獨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把牡丹比作"花之富貴者",是說牡丹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把蓮花比作"花之君子者",是說蓮花高潔清逸,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聲遠播的君子。
明確了比喻義,再看看作者對這三種花的態(tài)度。對蓮的褒揚顯而易見,是全文的重心,而對菊和牡丹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嘆惋菊花,鄙薄牡丹。真正愛菊的隱逸者陶潛,因蔑視世俗,厭惡官場而返歸田園、寄情山水。應該說,陶潛的品格也是高尚的,但其不足因而為之嘆惋的是:陶潛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超然物外,處世態(tài)度未免有些消極。"君子"則不同,他們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濁塵世卻能永葆高潔本色。相形之下,"花之隱逸者"就比"花之君子者"略遜一籌了。至于牡丹,李唐之世,每當盛開,則權貴趨之若鶩,有種植求利者,株價數萬。文人墨客爭相賦詩,推波助瀾。周敦頤目睹當時世風日下,官場混濁,稱牡丹為"花之富貴者",正表現了作者對那些追名逐利、蠅營狗茍之輩的鄙薄和憎惡。
由此可以看出,寫"菊"寫"牡丹"仍是為了襯"蓮",寫"菊"為旁襯,寫"牡丹"為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3、《陋室銘》的結構是怎樣的?
全文81個字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 (開頭至"惟吾德馨"):比興起篇,引出主題。
第二層 ("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huán)境。日常生活,表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層 ("南陽諸葛廬"到結尾):以類比法說明陋室不陋。
比興起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推出主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之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陋室之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陋室之事:"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至此陋室不陋的蘊義已然寫足。
陋室不陋:以兩個歷史人物類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最后引《論語》之典,束住全文。"孔子云:何陋之有?"
4、《陋室銘》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1) 虛實是我國古典美學中重要的審美概念,也是藝術辯證法的總綱!堵毅憽肥翘搶嵔Y合的佳作。全文81個字,虛實相生,變化有致,耐人尋味。
開篇以形象的議論起筆:"山不在高,……有龍則靈。"推出全文題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虛代實,出筆不凡。"德馨",一語統(tǒng)攝全篇,突出道德的作用。第二層進入對"陋室"的描寫。先寫清幽景物 "苔痕上階""草色入簾",渲染恬靜氣氛,反映出主人的淡泊心志。此為實景描寫。次寫"陋室"往來人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前句為實寫,后句為虛寫,虛實相配,盡寫"陋室"儒雅之風。最后寫"陋室"中生活之事。"調素琴,閱金經"為實寫,表現主人高雅的生活情操。"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為虛寫,反映主人對世俗、官場生活的厭惡。這一層沒有出現"德"字,但處處扣緊"惟吾德馨"這一題旨。
在對"陋室"的"景""人""事"三方面的實寫之中,巧妙地穿插了"三無"的虛寫,加上 引入題旨的"二有"虛筆,真是虛實相間,烘托有術。最后的結尾,又用"諸葛廬""子云 亭""孔子云"三個歷史掌故,類比、引證,以虛映實,反映了作者閑適的心境和淡泊的志趣。
寥寥81字,虛寫占一半有余,如果我們把文中虛寫部分去掉,不僅內容會顯得單薄、無味, 題旨難以酣暢表達,文章的形式也將變得局促、呆板,絕無此文之多彩風姿。
(2) 若把《陋室銘》作議論文分析,則明顯地具有論點、論證、結論,符合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論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二有"類比推出。
再看論證。
、 物證。"綠苔上階""草色入簾"可謂陋矣。但作者卻以擬人手法,用了"上""入"二字,把苔蘚急上階頭,青草欲進住室寫得栩栩如生,原因是什么呢?是它們羨慕主人的才德,作者雖未直說,但含蓄地表現出來。
② 事證。先說往來的是鴻儒,又說室內的活動"調素琴,閱金經",再說室內"無絲竹""無案牘"。靜以養(yǎng)身,儉以養(yǎng)德。作者強調德之難得,而陋室皆有。
③ 人證。列舉諸葛亮,揚雄居陋室的事例,證明"德馨"可使陋室不陋。
、 言證。引孔子之語,使人加深對 "德馨"的認識,啟發(fā)大家遙憶顏回為人,理解"德"與"陋"的'關系。
四個論據層層遞進,而結論就在"言證"當中,論證推到"言證"結論已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題目有"陋室",文中也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是陋 還是不陋呢?
從建筑和屋內布置看并不豪華,甚至是簡陋的,但由于屋主人是個品德高尚,有著高潔生活情趣的人,所以這座小屋就變得別有韻味而不顯得簡陋了。這正應了孔子說的那 句話:"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課時安排:
第1、2課時:學習《愛蓮說》
第3、4課時:學習《陋室銘》
《愛蓮說》
一、組織教學
二、直接導入
三、解題。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 "說",(同前面學過的《馬說》)。
"說"是闡述關于某一事物,問題的道理的文體。
本文特點是托物言志。
請同學朗讀《閱讀提示》有關部分和注釋①,了解作者及出處。
四、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讀
解詞,并為加點字注音:
蕃 淤泥 濯 清漣 妖 蔓 枝 益 亭亭 凈植 褻玩 焉
謂 隱逸 君子 噫 鮮 宜乎 者也
2、教師帶讀
3、分組朗讀
五、分析課文
(一) 分析第1段。
1、 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
歸納:之①,結構助詞,的;之②,結構助詞,主謂關系,不譯。
焉①,語氣助詞,啊、呀;焉②,兼詞,于之、在其中。
中①,名詞,里、內,讀zh ng;中②,動詞,射中目標,讀zh ng。
而①,連詞,修飾關系,不譯;而②,連詞,轉折關系,但是、卻。
2、同學齊讀第1段。
3、討論、講析。
、 開頭一句指出可愛的花很多,總領全文,借以引出人們對花的不同愛好。寫別人愛菊、愛牡丹,都是襯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獨愛蓮",引入正題。
② 為什么人們對"花"的愛好不同呢?
喜愛哪一種花,表明人們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氣節(jié)。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
、凵徎ㄓ心男┛蓯壑?應怎樣理解它的象征意義?
蓮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對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從多方面描繪蓮花特征,圍繞"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正直,行為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
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愛蓮花的緣由,也是作者心目申君子的形象,包含著自律自況。
4、朗讀,翻譯
(二)分析第2段。
1、朗讀讀第2段,同學參照注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2、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歸納:鮮①,形容詞,少,音xi n;鮮②,形容次,鮮艷,音xi n。
3、再讀本段
、 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個判斷句,將菊、牡丹、蓮一一擬人:菊,就像隱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貴的人;而蓮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個嘆詞"噫"表達強烈的抒情色彩,引發(fā)了其后的褒貶,在褒貶中寄寓了自己的態(tài)度。
、谧髡邔"愛菊"、"愛牡丹"、"愛蓮"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表達有什么特點?
。ㄗ髡哂萌N花象征三種人,用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tài)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獨吐幽香,所以將它比作隱士。文中用陳述句,表達對菊及愛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隱逸之士極少。牡丹絢麗濃艷,所以將它比作貴人。文中用感嘆句,表達對牡丹及愛牡丹者的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tài)。最后三句,將次序調整為菊、蓮、牡丹,使褒貶愛憎更鮮明。)
4、朗讀,翻譯
六、小結
1、托物言志的寫法: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tài)度,貼切鮮明。
2、襯托的寫法:以蓮為中心,用菊正襯,用牡丹反襯,褒貶宛然,表達了對世俗婉曲的 批判,突出了自己對高潔的君子風范的追求。
3、描寫,議論,抒情的結合:第l段以記敘、描寫為主,第2段以議論,抒情為主,二者交融,相得益彰。
4、句式變化得當,文筆搖曳多姿:陳述句、判斷句、疑問句、感嘆句運用恰當,排比、 對偶的整句與散句交錯有致。
《陋室銘》
一、組織教學
二、直接引入
三、解題。
1、《陋室銘》是一篇記物的銘文。
2、體裁:銘。
① 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銘,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時用于自我規(guī)戒或激
勉。銘文,在語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對偶句,格調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韻。
、 本文的韻腳共八個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其中"馨"字因語音變化,現在已不夠協(xié)韻了。
3、作者:劉禹錫。
請同學看《閱讀提示》有關部分和注釋①,了解作者情況及出處。
四、通讀課文
1、學生自讀
解詞,并為加點字注音:
名 靈 馨 鴻儒 白丁 素琴 金經 絲竹 亂耳 案牘 勞形
2、教師帶讀
3、分組朗讀,同學參照注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五、分析課文。
1、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歸納:之①、②,結構助詞,都是提賓標志,不譯。
名①,形容詞,著名;名②,動詞,命名。
鴻①,形容詞,大;鴻②,名詞,大雁。
是①,判斷動詞,是;是②,指示代詞,這。
2、同學齊讀課文
3、討論、講析。
全文81個字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 (開頭至"惟吾德馨"):比興起篇,引出主題。
第二層 ("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huán)境。日常生活,表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層 ("南陽諸葛廬"到結尾):以類比法說明陋室不陋。
4、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一層譯成現代漢語。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 (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 (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
5、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二層譯成現代漢語。
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內。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讀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huán)境及日常生活。
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一"入"字將內外融合。虛實結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6、將第三層譯成現代漢語。
(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么?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說明陋室不陋,還含蓄地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提問:結尾引用的孔子的話,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總結 全文,有什么好處?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回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六、教學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陋室銘》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本文
2.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
3.體會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背誦并默寫課文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3分鐘)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系,一起學習《陋室銘》。導入課題,并圖解“銘”這一文體。
。ǘ┞犠x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1。聽示范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并且劃分節(jié)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ㄈ┓纸M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讀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系,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qū)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余三組做評委。然后每組推選一位發(fā)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ㄋ模┏榻z剝繭,感悟情思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了解了文章內容,那么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泵鑼懧噎h(huán)境清幽
3!罢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睂懼魅私煌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閑,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澳详栔T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七)當堂背誦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
。ò耍┩卣寡由
。≒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后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yōu)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深情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ň牛┌鍟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環(huán)境清幽安貧樂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銘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引用
托物言志
六、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朗讀環(huán)節(jié),每一次朗讀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其次是重點較突出——翻譯課文。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改進。首先,課堂整體氣氛不活躍,尤其是在翻譯環(huán)節(jié)的發(fā)言,形式過于單調,沒有充分發(fā)動大部分同學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本課較簡單,可以讓學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譯,有疑問時看課后注釋,若不能及時解決,可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若還是沒有結果,老師再進行點撥指導;再次,本課采取小組逐句翻譯的形式,這不適用于簡單的文言翻譯,不妨大膽讓學生自行翻譯;最后,本堂課最大的弊病是教學時間掌握不當,內容不夠精當,故導致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今后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能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大進步。
《陋室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韻的字和押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字詞,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韻文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并進行創(chuàng)作性思維創(chuàng)作。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解釋題目,介紹寫作背景
1、導入課文:
師:前一階段有一首《考試銘》流傳很廣,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混張文憑。)
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實是根據哪一篇文章仿寫的呢?
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文章《陋室銘》。在這里我要提一點,語言的形式總是受制于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翱荚囥憽弊x起來很好笑,但沒有什么價值,F在我們來看一下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對比一下就會明白,不管是從節(jié)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銘都遠遠高于考試銘、
2、解釋題目:
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題目中"陋室"是什么意思?、簡陋的房子、“銘”是什么意思?、銘是古代一種刻于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于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明白了"陋室銘"三個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就是對陋室進行歌頌、結合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3、介紹作品背景:
大家知道多少有關劉禹錫的事?給大家講個有關這篇文章來源的小故事吧:
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后,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后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按當時地方官府的規(guī)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大廈的官邸?墒牵椭莸闹h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劉禹錫提筆寫下了《陋室銘》這篇文章,并請他的好朋友,當時的大書法家柳公權書碑勒石,立于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現在,一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人會記住那個勢利的縣官,但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卻光照歷史,留傳千古。
二、解釋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1、解釋字詞:
請同學們借助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下來,準備提問。
回答同學們的提問,等同學們沒有問題后,有重點地解釋課文、
重點字詞:
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案牘之勞形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這句話是出自《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
2、理解課文內容:
齊讀一遍課文,提問同學來翻譯課文,老師從旁提示、
(譯文:山的名聲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聲。水的名聲不在于水的深淺,只要有了龍的存在也就有了靈氣。雖然我所處的是一間簡陋狹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樣可以四處傳播。苔蘚爬上了臺階,呈現一片碧綠。小草映著門簾,室內滿是青蔥。平日里談笑的都是博學通達的大學者,來來往往的沒有一個是沒有文化不學無術的人。可以隨心所欲的撥弄那未經雕飾的琴,翻閱研讀用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使耳朵的聽覺紊亂,也沒有眾多的公文需要勞心傷神。這間簡陋狹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又如同西蜀的揚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說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說它是簡陋的呢?)
給課文分層: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詞統(tǒng)領全篇,是文章的點睛之筆,點明全文主旨、
(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通過對居室環(huán)境的描寫,說明"陋室不陋"三句話分別從環(huán)境,交往人物,室中事三個角度來說明。
(南陽諸葛廬、何陋之有?)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說明陋室不陋、
課文是如何圍繞“德馨”來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雅:可見縱情暢懷、談笑風生的情狀。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情趣之雅:可見撫琴調弦、展卷讀經的怡然情態(tài)?芍抑魅烁哐琶撍椎那橹。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再朗誦一遍課文,結合意思,在朗誦的過程中,試著把它背誦下來。
三、完成課后作業(yè),:
【《陋室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學設計11-24
教學設計《陋室銘》02-05
《陋室銘》教學設計11-23
陋室銘教學設計12-21
《陋室銘》教學設計01-31
陋室銘教學設計06-23
《陋室銘》的教學設計06-18
[合集]《陋室銘》教學設計05-18
《陋室銘》教學設計優(yōu)秀04-18
【經典】《陋室銘》教學設計優(yōu)秀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