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天姥吟留別主題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以夢境描寫為主的一首贈別詩,想象豐富,夸張奇特,氣勢磅礴,意境雄渾,變化莫測,歷來為人所稱頌,尤其是夢中仙境的描寫,膾炙人口,堪稱絕響。
一直以來,教材教參以及相關(guān)資料,甚至極具權(quán)威的《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都認為這是李白所憧憬的理想世界,是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諷。因為詩人筆下的這個神仙洞府金碧輝煌,色彩繽紛,仙人們穿著彩虹做的衣服,以仙風為馬,讓鸞鳳拉車,在猛虎的鼓樂聲中優(yōu)雅而來……好一個祥和光耀、笙歌陣陣、其樂融融的盛會!
但是,筆者認為這種理解缺乏文本依據(jù),也不符合詩中整個夢境的情感基調(diào)。
從文本依據(jù)角度來審視。詩人夢醒之時的描述及夢醒之后的感慨并沒有“但愿長醉不用醒”的留戀之情。“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這就是詩人的夢醒,“悸”的含義是“因害怕而心驚肉跳”,“驚起”意即受到刺激而醒。這個“夢醒”的描述相當明確地說明了詩人的這個“夢”是兇多吉少,夢醒之后的“長嗟”就更能說明問題。“世間行樂亦如此”,這個“亦如此”中的“此”指代什么?很顯然是夢中洞府仙境的生活,詩人滲透在這句詩里的情感是意外和失望;“古來萬事東流水”應該是詩人聯(lián)系到夢里夢外的生活而發(fā)出的一種無奈的感慨:塵世的人和天上的神仙都一樣醉生夢死地及時行樂,看來一切的一切都將煙消云散!由此可知,詩人夢醒之后對夢中的那種神仙生活既不贊同更不向往。
從整個夢境的情感基調(diào)角度來審視。首先,詩歌開篇以虛襯實,交待了天姥山的神秘和夢幻,詩人因神往而夢游,但是,詩人的出發(fā)是孤獨而寂寞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句給人強烈的形單影只之感;猿啼凄厲,孤獨無限,“淥水蕩漾清猿啼”句營造了一種凄清幽靜的氛圍。這兩處明寫詩人的寂寞孤獨,還有兩處用典暗寫。“謝公宿處今尚在”是一處,“身登青云梯”句化用了謝靈運的詩句“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又是一處。兩處用典,卻只涉及一人,由此可見兩位杰出的詩人至少在“惜無同懷客”這一點上,心靈是相通的。
其次,詩人登臨天姥山的感覺是恐怖的。照理說,這么心往神馳的山水勝地,詩人登臨,該極力渲染這里的詩情畫意和秀麗風光,但是,這首詩中寫天姥山稱得上壯麗明媚的詩句僅僅“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兩句和“迷花倚石”半句。詩人筆下大寫特寫的卻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情景:天昏地暗,烏云密布,霧氣水氣撲朔迷離,熊的咆哮聲龍的吟嘯聲在山石、泉水、深林、峰巒的顫栗中久久回蕩……繼而又電閃雷鳴,山巒崩裂,亂石飛天!真是好一個恐怖的登山之旅,好一個陰森的荒誕之夢!
第三,詩人夢醒之后的“長嗟”也有力地說明了這個夢不是什么美夢。
綜上所述,詩人筆下這個夢的感情基調(diào)是灰色的,詩人因神往而產(chǎn)生的夢中之游不但沒有使詩人心曠神怡地領(lǐng)略到天姥山神秘縹緲的無限風光,反而使詩人備受孤獨寂寞和恐怖的煎熬?傊@是一個離奇古怪的可怖之夢!而在這樣一個夢中,將洞府仙境理解成詩人所神往的自由世界是多么的不合邏輯,又多么的`悖情悖理!
那么,詩人到底以什么態(tài)度來寫這個洞天仙境呢?相關(guān)描寫確實是在濃墨重彩地鋪排鶯歌燕舞、極盡聲色的仙人生活,但是,這僅僅是表面現(xiàn)象,皇帝佬兒奢靡的生活豈不就是人間仙境般的享樂?!詩人意欲借此展示一種窮奢極欲、朱門酒肉臭的糜爛生活,在展示的字里行間,詩人的憤怒和痛心自不待言!所以,僅僅根據(jù)這種似乎極致的美的描述來判斷詩人的情感傾向,不免失之簡單。況且,寫這首詩的前一年,李白還是深受皇帝寵幸的文學弄臣,與皇室人員一起享受著宮廷生活的奢靡豪華,而且,只要他愿意,這種生活它可以永遠享受下去。而李白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知識分子,他想做的只是匡計天下,治國安邦,對宮廷的那種榮華富貴卻不屑一顧,即便是被“賜金還鄉(xiāng)”,逐出京城,也在所不惜。由此,我們不難知道,詩人對這個洞天仙境徹底否定的態(tài)度。
總之,在詩人筆下,洞天仙境與宮廷生活如出一轍,腐朽墮落,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詩人之所以仰天長嗟,感時傷世,正是對天上人間這種燈紅酒綠徹底的絕望;詩人之所以放言要無限期地寄情山水,正是決不與庸俗權(quán)貴同流合污的決裂宣言。
【夢游天姥吟留別主題】相關(guān)文章:
夢游天姥吟留別主題分析07-10
夢游天姥吟留別10-29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主題分析07-12
談《夢游天姥吟留別》12-30
夢游天姥吟留別詩詞12-28
夢游天姥吟留別散文11-13
夢游天姥吟留別古詩11-11
品讀夢游天姥吟留別11-11
夢游天姥吟留別原因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