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秋聲賦》原文及翻譯
《秋聲賦》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辭賦作品。此賦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歐陽修時年五十三歲,雖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艱難,故心情苦悶,乃以“悲秋”為主題,抒發(fā)人生的苦悶與感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歐陽修《秋聲賦》原文及翻譯,歡迎參考!
原文: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蓖釉唬骸靶窃吗崳骱釉谔,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余曰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注釋:
歐陽子:作者自稱。
方:正在。
悚(sǒng)然:驚懼的樣子。
初淅瀝以蕭颯:起初是淅淅瀝瀝的細雨帶著蕭颯的風聲。淅瀝,形容輕微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落葉聲等。以,表并列,而。蕭颯,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砰湃:同“澎湃”,波濤洶涌的聲音。
鏦鏦(cōng)錚錚:金屬相擊的聲音。
銜枚:古時行軍或襲擊敵軍時,讓士兵銜枚以防出聲。枚,形似竹筷,銜于口中,兩端有帶,系于脖上。
明河:天河。
秋之為狀:秋天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氣容貌。狀,情狀,指下文所說的“其色”、“其容”、“其氣”、“其意”。
慘淡:黯然無色。
煙霏:煙氣濃重。霏,散揚。
云斂:云霧密聚。斂,收,聚。
日晶:日光明亮。晶,亮。
栗冽:寒冷。
砭(biān):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這里引用為刺的意思。
綠縟:碧綠繁茂。
一氣:指構成天地萬物的混然之氣。天地萬物的變化都是“一氣”運行的結果。
余烈:余威。
刑官:執(zhí)掌刑獄的官。《周禮》把官職與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稱為六官。秋天肅殺萬物,所以司寇為秋官,執(zhí)掌刑法,稱刑官。
有時:有固定時限。
渥:紅潤的臉色。
黟(yī):黑。
星星:鬢發(fā)花白的樣子
翻譯:
歐陽先生(歐陽修自稱)夜里正在讀書,(忽然)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向傳來,心里不禁悚然。他一聽,驚道:“奇怪啊!”這聲音初聽時像淅淅瀝瀝的雨聲,其中還夾雜著蕭蕭颯颯的風吹樹木聲,然后忽然變得洶涌澎湃起來,像是江河夜間波濤突起、風雨驟然而至。碰到物體上發(fā)出鏗鏘之聲,又好像金屬撞擊的聲音,再(仔細)聽,又像銜枚奔走去襲擊敵人的軍隊,聽不到任何號令聲,只聽見有人馬行進的聲音。(于是)我對童子說:“這是什么聲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說:“月色皎皎、星光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四下里沒有人的聲音,那聲音是從樹林間傳來的!
我嘆道:“唉,可悲啊!這就是秋聲呀,它為何而來呢(它怎么突然就來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樣子,它的色調暗淡、煙飛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凈、天空高遠、日色明亮;它的氣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沒有生氣、川流寂靜、山林空曠。所以它發(fā)出的聲音時而凄凄切切,呼號發(fā)生迅猛,不可遏止。綠草濃密豐美,爭相繁茂,樹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樂。然而,一旦秋風吹起,拂過草地,草就要變色;掠過森林,樹就要落葉。它能折斷枝葉、凋落花草,使樹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種構成天地萬物的混然之氣(秋氣)的余威。秋天是刑官執(zhí)法的季節(jié),它在季節(jié)上說屬于陰;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屬于金。這就是常說的天地之嚴凝之氣,它常常以肅殺為意志。自然對于萬物,是要它們在春天生長,在秋天結實。所以,秋天在音樂的五聲中又屬商聲。商聲是西方之聲,夷則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傷’的意思,萬物衰老了,都會悲傷。夷,是殺戮的意思,草木過了繁盛期就應該衰亡!
“唉!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無窮無盡的憂慮煎熬他的心緒,無數(shù)瑣碎煩惱的事來勞累他的身體。只要內心被外物觸動,就一定會動搖他的精神。更何況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憂慮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然會使他紅潤的面色變得蒼老枯槁,烏黑的頭發(fā)(壯年)變得鬢發(fā)花白(年老)。(既然這樣,)為什么卻要以并非金石的肌體,去像草木那樣爭一時的榮盛呢?(人)應當仔細考慮究竟是誰給自己帶來了這么多殘害,又何必去怨恨這秋聲呢?”
書童沒有應答,低頭沉沉睡去。只聽得四壁蟲鳴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嘆息。
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作者五十三歲時,即宋仁宗嘉佑四年。作者晚年雖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屢次遭貶內心隱痛難消,面對朝廷內外的污濁、黑暗,眼見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不免產生郁悶心情。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郁結,對人生短暫、大化無情感傷于懷,讓作者此時處于不知如何作為的苦悶時期。所以他對秋天的季節(jié)感受特別敏感,《秋聲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歐陽修《秋聲賦》文言知識
秋聲賦——歐陽修(北宋)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蓖釉唬骸靶窃吗,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通假字
1.忽奔騰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濤洶涌的樣子。)
2.有動于中(“中”通“衷”,內心。)
古今異義
1.如赴敵之兵(兵 古:軍隊 今:士兵)
2.天之于物,春生秋實(天 古:自然 今:天)
3.金鐵皆鳴(金鐵 古:兵器 今:金屬名)
4.其色慘淡(慘淡 古:黯然無色今:多形容“蕭條”和“費心苦力”)
5.有動于中(中 古:內心 今:方位名詞)
6.黟然黑者為星星(星星 古:點點白發(fā) 今:比喻細小的、分散的點兒或別的東西)
7.物過盛而當殺(殺 古:衰敗 今:結束人或動物的生命)
8.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古:清朗明秀 今: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條理)
一詞多義
1.既
物既老而悲傷(已經,……以后)
將軍既帝室之胄(既然)
既克,公問其故(已經,……以后)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全,都)
2.金
金鐵皆鳴(金屬,引申為武器)
于行用金(五行之一)
請獻十金(漢以后銀一兩為一金)
3.及
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到達)
其賢不及孔子(比得上)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涉及,牽連)
懷王悔,追張儀,不及(趕上,追上)
詞類活用
1.歐陽子方夜讀書(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2.砭人肌骨(砭,名詞作動詞,刺)
3.春生秋實(實,名詞作動詞,結果實)(春、秋,名詞作狀語,在春天,在秋天)
4.四無人聲(四,數(shù)詞作名詞,四處)
5.如波濤夜驚(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6.百事感其心(感,使動,使....感慨)
7.萬物勞其形(勞,使動,使....勞累)
特殊句式
1.胡為而來哉?(胡……哉:疑問句式,為什么呢)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來······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奈何···:固定句式,為什么···)
2.判斷句:此何聲也?
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
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
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
3.定語后置句:聞有聲自西南來者
4.狀語后置句:有動于中
有時:有固定時限。
渥:紅潤的臉色。
黟(yī):黑。
星星:鬢發(fā)花白的樣子。
歐陽修《秋聲賦》優(yōu)質課教案
一、教學內容分析
《秋聲賦》是語文版選修課《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作品,其中對秋聲的描繪,可謂古代散文中的經典。本課旨在讓學生領會作者將無形的秋聲寫的繪形繪色、具體可感的手法,體會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無限感慨,并從不同角度鑒賞文本,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及鑒賞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新課改后的高中學生,渴望表現(xiàn)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很強烈,但對文言文,絕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感興趣,學習只停留在重點實詞虛詞的積累上,背誦成為文言文學習的一大難題,至于感悟鑒賞方面,更為薄弱。本班中有七八個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基礎不扎實,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課堂教學要充分關注這部分學生,讓他們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設計思想
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復的誦讀中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文章,提高鑒賞能力。本文總的教學原則是,以讀為主,自主學習,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僬莆毡疚漠斨兄匾膶嵲~,虛詞。
、趯W習歐陽修將無形的秋聲轉化為種種可見的視覺形象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①初讀 整體感知,通過詞語的解釋,古今異義及活用的歸類,把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谖蜃x 研習文本,理解文意。
、圩h讀 理清文清的思路,討論文章所蘊涵的情感。
④賞讀 多角度鑒賞文本,提高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倥囵B(yǎng)熱愛生的情感,學習捕捉對自然萬物、點點滴滴獨特的審美感悟。
②體味作者由秋聲引發(fā)的人生感嘆。聯(lián)系背景,辯證看待其思想中消極的內容。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賹W習用多種比喻描摹無形的秋聲的手法。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作者由無形的秋聲而引發(fā)的人生
感嘆。
教學難點
、俣嘟嵌辱b賞文本。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前人在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風格時說:(屏顯)“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歐如瀾,既歐陽修散文“起伏而多致”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歐陽修的散文《秋聲賦》,具體感受其散文“如瀾”的風格。
(二)初讀 感知課文
1、給生字詞注音,掃除朗讀障礙。
2、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古今異義及詞類活用,掌握文言句式。
(三)悟讀 理解文意,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1、指名朗讀讀第一節(jié),要求把握好重音,語氣,語調及不同人物的情感。
教師點撥,“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一句應用陳述語氣朗讀,“悚然”應重讀,歐陽修所說的內容應保持“驚異”的語氣。
師:童子“出視”后所說的這句話,朗讀上應怎么處理?
教師點撥,歐陽子夜讀有感,發(fā)而為文,童子沒有感覺;歐陽子歷經滄桑,而童子年少,沒有這樣的經歷,因而,在朗讀時,應讀出“若無其事”的語氣。
2、學生交流討論,處理2、3、4段的朗讀。教師點撥并強調:朗讀是帶有一定的個性化的閱讀活動,不同的人,對文意理解不同,感悟不同,情感的處理上可能有差異,這是允許的。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四)議讀 理清文章思路。
1、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完成下面問題。
本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請大家進行分析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
討論后明確,這篇散文,先寫秋聲,再寫“秋之為狀”,再論“何恨乎秋聲”,概括而言,即摹秋聲、繪秋狀、論秋害三個部分。第二段寫秋之為狀,為什么會有如此之狀貌?因為秋意味著刑、陰、兵、傷、殺……。因而,2、3兩段可以合為一部分。最后一行寫童子沉睡,蟲聲唧唧,是文章的尾聲,也可列為一段。
(五)賞讀 探究文本
1、探究一自讀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思路點撥:
歐陽修在文章前兩段中摹秋聲,繪秋狀,到了第3段,作者先用“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來承上啟下,指出草木無知無情,秋天一到,尚且要受到摧殘,飄零殆盡,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有知有情,受到摧殘,傷害當更為甚,這種傷害并非來自秋氣,而是來自“百憂”、“萬事”,看來,憂愁焦慮是一種比自然界的秋氣更厲害的東西,人無金石那樣堅固的質地,干么要跟草木一樣,始則爭榮,終至遭受摧敗呢?至此,歐陽修從悲秋之常情中得出了新的結論:“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意思是:想一想吧,究竟是誰被這無形的“秋”傷害了。既然認識了這種秋對人身心傷害的酷烈,那么又何必怨恨自然界的秋聲呢?
作者縱筆摹秋、繪秋、都是為了最后托出另一種秋,讓人們不必恨自然界的秋聲,而要防止憂苦勞碌對人的戕害,正是反面宣揚一種清靜自安,無勞無憂的思想。
探究二 作者是如何將無形的秋聲描摹得具體可感的?
提示:
作者用風聲,波濤,金鐵,行軍四個比喻,從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遠及近地形象地描給秋聲狀態(tài),喚起人的豐富想像,把無形的秋聲轉化為種種可見的視覺形象,就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顯得十分具體生動。
探究三 屏顯以下幾個問題
1、文章題為《秋聲賦》,而第二段寫“秋之狀”,離題了嗎?
2、試論文章對比手法的運用。
3、文中童子言行的欣賞。
4、文章結尾的巧妙。
5從地理學的角度解釋自然界的春榮秋敗的原因,這一問題作者又是怎么認為的?這樣構思的用意是什么?
要求四人一小組,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探討,每組選一個代表發(fā)言。
(六)聽讀 整理課文。
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輕聲跟讀,整理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五。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1段)摹秋聲
第二部分(2、3段)繪秋狀
第三部分(4、5段)論秋害
秋聲賦
(八)教學小結與反思
歐陽修的《秋聲賦》是一篇著名的文賦,教學中應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觀念,將文言知識的學習讓給學生,通過質疑、討論、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以“讀”貫穿始終,在不斷的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理清思路,領悟作者的情感;探究式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歐陽修《秋聲賦》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歐陽修秋聲賦原文及賞析05-14
歐陽修《秋聲賦》原文11-05
歐陽修《秋聲賦》全文翻譯賞析09-02
歐陽修《秋聲賦》賞析11-20
歐陽修《秋聲賦》名文翻譯與賞析09-02
歐陽修《秋聲賦》文言知識11-05
歐陽修《秋聲賦》文言知識11-24
歐陽修《秋聲賦》閱讀答案及譯文賞析12-27
歐陽修傳原文及翻譯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