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琵琶行特級教師教案
以下是YJBYS小編整理的特級教師王毅軍的《琵琶行》教案,供大家參考。
執(zhí)教/王毅軍 觀察/賈玲
琵琶行【課例實錄】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師:請同學們先欣賞一段視頻。(播放經(jīng)過編輯的《江南煙雨琵琶行》視頻及解說詞)
師:視頻中提到的詩人是誰?
生:白居易。
師:白居易是怎樣一位詩人?
生: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現(xiàn)實主義大詩人。
師:不僅如此,白居易還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憫心的詩人。他在《長恨歌》一詩中既諷刺了唐玄宗重色誤國,又表達了對玄宗思念楊玉環(huán)的同情,他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他在《賣炭翁》一詩中講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又表達了對下層勞動者的同情與悲憫。那么,白居易由長安被貶到江西九江的潯陽江頭,又對什么人發(fā)出了怎樣的慨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板書課題)
師: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詩歌的一種體裁。
師: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它是一種以鋪敘記事為主的歌詞。
二、誦讀小序,概括情節(jié)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一下詩前的小序。
(生讀小序)
師(糾正個別讀音):詩前小序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誰能用簡單的話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寫了琵琶女的身世。
師:寫身世,也就是介紹了寫《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讀文本,抓關(guān)鍵句
師: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國文本是讀的學科”。我們首先走進文本,放聲地、自由地來讀一下這首詩,好不好?下面我們自由地放聲來讀。(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樂,學生放聲自由讀。5分鐘左右)
師:好,剛才大家已經(jīng)讀過了這首詩,我們都沉浸在詩的境界里。那么,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首詩最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對,同學們,“淪落”是什么意思呀?
生:落魄失意。
師:對,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淪落人”又是誰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四、再讀文本,學生質(zhì)疑
師:好,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誰解淪落人”(板書)。琵琶女的淪落經(jīng)歷是怎么樣的?咱們首先請一位同學感受一下琵琶女的感情,為我們讀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嗎?你現(xiàn)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帶出來。
生(讀第三節(jié)):“沉吟放撥插弦中……夢啼妝淚紅闌干。”
師(請另外一生評價):你覺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樣?
生:我覺得讀得挺好的。這一節(jié)主要講琵琶女的身世,詩人對琵琶女應(yīng)該比較同情,讀的時候讀出了同情的感覺。
師:你是站在詩人的角度講吧,現(xiàn)在如果是站在琵琶女這個角度,你覺得她應(yīng)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去讀?
生:悲涼。
師:對,悲涼的感情。我們讀詩歌首先是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得抑揚頓挫,但更要注意把握詩歌中詩人所蘊涵的感情。剛才同學讀的這一節(jié)感情把握得比較到位。
師:就這一節(jié),同學們有什么疑問沒有?把你最想提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討論。(生自由組合,小聲交流,討論質(zhì)疑)
師:同學們主要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琵琶女的形象及悲慘命運的原因,一是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她的身世。咱們周圍同學自由組合議一議,由一位同學記錄小組討論要點,兩個問題可以任意選。
(學生自由組合,討論)
生:我代表我們小組想說第一個問題。前幾句寫她少年的時候,然后還被那個秋娘嫉妒……
師:秋娘是什么人?
生:秋娘本身就是才華出眾的歌伎,然后還要嫉妒琵琶女,說明琵琶女比秋娘還要才華橫溢。后面寫她“弟走從軍阿姨死”,她的家人,離開的離開,死去的死去,后來她的容顏因為家庭變故和時光流逝變得非常憔悴。當時社會看重你,就是因為你的容貌好而不是有才華。琵琶女的淚既是感傷的淚又是不滿的淚。
生:我覺得琵琶女主要代表中國封建社會女子普遍的悲慘的命運。
師:這里你談得更深入了,上升了一個高度。琵琶女的技藝高超,她年輕的時候,“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但是到了后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生(眾):“門前冷落鞍馬稀。”
師:這說明什么問題?
生:那個時代就是重色輕才的。
師:重色輕才。那個時代不是看重她的技藝高超,而是看重她的美貌,后來她年老色衰,所以就被拋棄了。所以從這里看出,琵琶女僅僅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對象。
師:還有一個問題,琵琶女描繪自己一生的遭遇,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對比。
師:如果說詳細些,有哪些?
師:過去是京城名伎,現(xiàn)在是——
生(眾):淪落江湖。
師:過去是少年得意——
生(眾):現(xiàn)在是老年失意。
師:過去是年輕貌美——
生(眾):現(xiàn)在是年老色衰。
師:過去是門庭若市——
生(眾):現(xiàn)在是門可羅雀。
師:過去歡笑——
生(眾):今日辛酸。
師:除了琵琶女,剛才說,“誰解淪落人”,淪落人一個是指琵琶女,還有一個是指誰呀?
生(眾):白居易。
師:當詩人和琵琶女彼此穿過無數(shù)人群,走過無數(shù)條路,在這個蕭瑟的秋天,相逢在潯陽江頭船上的時候,他又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我們請一位同學模仿詩人白居易的口吻讀第四節(jié)。
(生讀第四節(jié))
師:好,我們的白居易還得加把勁。我們在讀這一節(jié)詩時要讀出什么感情?
生:應(yīng)該和琵琶女一樣感同身受吧。
師:感同身受,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這里面,詩人的遭遇還有什么詞可以體現(xiàn)出來?
生:“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的“黃蘆、苦竹、杜鵑、哀猿”。
師:這些意象所傳達出來的正是感傷之情,進行詩歌的欣賞一定要注意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就這一節(jié),大家最想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生自由組合,討論質(zhì)疑)
生:琵琶女的遭遇為什么會引起詩人的強烈共鳴?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怎么理解?那個“同”字,同在哪里?
師:兩個問題的本質(zhì)相同。大家想一想,一個是朝廷官員,一個是江湖的歌伎;一個是高朋滿座,一個是門前冷落。那他們又“同”在哪里呀?誰能說一說,你覺得“同”在哪里?
生:從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上看,他一開始滿腹才華,想一展鴻鵠之志,卻在朝廷中受到排擠,而被貶謫到偏僻的地方;琵琶女本來也是很有才華,但她卻因為年老而無人問津,所以他們的經(jīng)歷都是從曾經(jīng)的輝煌到如今的平淡,所以此刻他們的心境都是悲傷的。
生:還有,他們倆都是京城人。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前面小序上講的,“問其人,本長安倡女”。
師:對,是來自京城,F(xiàn)在呢,他們都來到了什么地方?
生:潯陽江頭。
師:這一點也相同。
生:還有一點就是他們都懷著一種落魄之情。
生:他倆都是人才,得不到人家的重視,這也是相同的一點。
師:都是很有才華的,琵琶女“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我覺得她的水平還是挺高的。詩人呢,也是才華橫溢的,而現(xiàn)在卻觸怒了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由此可見,詩人是在寫琵琶女,又是在寫自己,抒發(fā)郁積于心的貶謫之恨。
五、三讀文本,品味感受
師:那么我們再想一想,他們原本認識嗎?是什么打動了白居易,把兩個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誰能說一說?
生:是因為琵琶女彈的那個琵琶曲。
師:“誰識琵琶聲”(板書),同學們,詩中有一段對音樂的描寫,應(yīng)該說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剛才我們班的琵琶女和詩人都讀了一下,我也情不自禁,給大家背一下這一段,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一想,這一段中最精彩的句子在哪里?為什么精彩?
(教師配樂示范背誦第二節(jié):“尋聲暗問彈者誰……唯見江心秋月白。”)
生:我最喜歡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它把琵琶聲在沉靜以后爆發(fā)的聲音比作乍破的銀瓶和騎士突然拔出刀槍那一瞬間的聲音,更加突出了琵琶聲在沉默后的慷慨激昂的特點。
師:你很喜歡非常激越的音樂。好,還有沒有?
生:我喜歡“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因為我覺得這句話采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先經(jīng)過音樂的跌宕起伏,然后婉轉(zhuǎn)動聽,很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來,聽上去挺有感覺。
師:比喻有什么好處?
生:就是十分生動形象。
師:化——
生:化抽象為具體。
師:對,大家都知道,寫愁的情感是不是很抽象?李煜怎么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抽象的無形的愁化作具體可感的滾滾江水。李清照怎么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把抽象的無形之愁化作沉甸甸的重負。比喻的手法是不是很好?還有沒有同學想談?
生:我喜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它把弦聲首先比喻為急雨,聲音非常急促,然后又如絲雨般,有非常渺茫的感覺,很形象,很生動。
師:聽了剛才同學們談的精彩的詩句,我想問一個問題:是什么打動了詩人?僅僅是精彩的音樂嗎?誰來說一下?
生:從第二節(jié)里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可見,作者被打動,不僅因為好聽的音樂,還有琵琶女在音樂里面融入的自己的情感。
師:有琵琶女的遭遇,有琵琶女的情感在音樂里面。
師:那我還要問,僅僅是琵琶女的遭遇和情感在里面就打動了詩人嗎?
生:還有,詩人想到了他自己的身世。詩人也從琵琶曲中讀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歡悅與痛苦、苦悶與希望,這引起了詩人強烈的感情共鳴。
師:對,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更在于它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實際上,是音樂把“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在兩個陌路人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的橋梁。
師:好,我們下面一起讀一下最后一段。(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第五段)
師:“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琴聲和著白司馬的淚水沉到了江底,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們耳畔回響。
六、放飛心靈,交流感悟
師:我想同學們還有很多的感觸吧,下面我們就暢所欲言,敞開心扉,用較富有詩意的一兩句話來表達你的感悟。(播放琵琶曲,生思考、寫作)
生:天公薄情病樂天,世情愚昧苦才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怒憤難自平。
師:好,你很厲害呀,像一位詩人。
生:音樂,仿佛從遠處傳來,又似乎就在身旁,那么清靜,那么飄渺。琵琶聲響徹長安城,好像有人在哭泣,幽怨著,纏綿著。彈者有意,聽者有情,我愿化作一首小曲去撫慰你那懂我的心。
師:是一首富有詩意的散文詩呀。還有沒有?
生:白居易在這個不眠之夜,用濕漉漉的詩句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的濕漉漉的心。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師:好,這也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呀。老師也很喜歡詩歌,在備課時,也寫了一首七律談我的感受。
投影:
感悟《琵琶行》
王毅軍
潯陽江畔客將還,
秋月荻花夜色寒。
一曲琵琶情切切,
半觴清酒淚漣漣。
飄零歌女傷神苦,
淪落詩人為客難。
司馬揮毫傾肺腑,
后生吟誦嘆先賢。
七、再讀文本,升華感情
師: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詩歌的漫游,下面讓我們伴著音樂,再一次放聲地旁若無人地自由地讀一遍這首詩。讓我們把情感浸在詩歌的意境里,去體會音樂的美妙,去感受詩人的情懷。
(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樂,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放聲自由讀全詩)
結(jié)束語:歷史不會抹殺這一切,時間不會淡忘這一頁:那低眉信手的婉約,那哀怨凄切的曲調(diào),那東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識的遭遇。千古的詩篇還在耳畔回響,江邊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了永恒的千古絕唱。
最后讓我們在悠揚的琶琵曲中,以經(jīng)典為伴,與詩歌同行!
【執(zhí)教感言】
《琵琶行并序》原設(shè)想主要采用誦讀法、點撥法、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圍繞“誰解淪落人”“誰識琵琶聲”兩條線索啟發(fā)點撥學生,并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深入鑒賞詩歌中所蘊涵的豐富思想感情,讓學生體會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整節(jié)課作為詩歌賞析課,力爭成為書聲瑯瑯的“生態(tài)課堂”,多元性的“對話課堂”,生成問題的“質(zhì)疑課堂”,進而成為一節(jié)使人感覺是享受的語文課堂。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覺得有幾點把握得較為成功:
一是誦讀教學落實較成功。有齊讀、單人朗讀、自由讀、分段讀、全篇讀、放聲讀,初步感知讀、強化體驗讀。從字詞的讀音,到情感的把握,再到朗讀技巧的運用,指導具體,其中示范讀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是在教學中注意滲透學法指導。有誦讀技巧的指導,有對古典詩歌思想感情的賞析方法的指導。
三是以生為本,平等對話,使學生參與課堂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落實,接受性學習與探究合作相得益彰。能從新課程理念出發(fā),更新角色定位,課堂上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有效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意義建構(gòu)。
四是使合作學習成為教學常態(tài)而非裝樣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或依據(jù)活動時的情境,“動態(tài)生成,自由組合”生成學習小組。通過同伴互助,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一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存在問題。一開始課件視頻播不出來;另外,在最后讓學生放聲自由讀時不應(yīng)播放視頻,以免影響學生進入文本體驗。
二是咀嚼詩歌語言不夠深,不夠細!杜眯小返钠^長,要完成的教學任務(wù)較多,賽課時我有意加快了教學速度,雖然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了教學任務(wù),但是咀嚼詩歌語言不夠深,不夠細,有些值得反復玩味的細節(jié)未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
(王毅軍陜西西安市西北大學附中;710069)
【名師觀察】
創(chuàng)意設(shè)計突出主體
尊重體驗指導鑒賞
一、創(chuàng)意設(shè)計,脈絡(luò)清晰
面對《琵琶行并序》這樣一篇經(jīng)典課文,教師怎樣能在常規(guī)教學的基礎(chǔ)上有所突破,使教學設(shè)計更精心、更優(yōu)化、更具有課堂的實效性并更具有語文味呢?我想,這應(yīng)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懈的追求。王老師的這節(jié)課緊緊圍繞“誰解淪落人”“誰識琵琶聲”這兩條線索來設(shè)計教學,切入點巧妙,教學脈絡(luò)簡潔清晰,并與這首詩的雙線結(jié)構(gòu)——以歌女的遭遇身世為明線,以詩人的感受為暗線——相契合,很有創(chuàng)意,值得學習和借鑒。
二、突出主體,鼓勵探究
這節(jié)課教師能立足于學生的學習來設(shè)計教學,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不是教師填裝知識的袋子,而是教師服務(wù)對象的新課程理念。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幫助者,重在調(diào)動并引導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習,獨立思考、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搭建了交流的平臺。
本節(jié)課教師在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大膽質(zhì)疑的同時,還十分注意啟發(fā)、點撥學生,使得學生的探究和教師的點撥相得益彰。這種對學生“學”的狀態(tài)的關(guān)注,以及對學生學習的及時引導、恰當評價和點撥,使學生學習始終興趣盎然,參與度高,有效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意義建構(gòu)。
三、書聲瑯瑯,以讀促悟
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王老師以葉圣陶先生的名言“國文本是讀的學科”為誦讀的引領(lǐng),使“讀”摒棄了盲目性,更具有目的性,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在這節(jié)課中師生通過自由讀、聽讀、跟讀、教師范讀等誦讀方式,從初步感知、以讀促悟到強化體驗,從內(nèi)容理解、情感把握到朗讀技巧的運用,教師指導具體,教學推進有序,課堂上書聲瑯瑯,使作者、讀者和聽課者的情感融為了一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尊重體驗,指導鑒賞
高中語文課程應(yīng)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培養(yǎng)其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琵琶行并序》情感豐富而充沛:詩中充滿對黎民蒼生的人文關(guān)懷,訴說了詩人貶謫潯陽時的精神訴求,展示了詩人與琵琶女人生遭際的暗合等。如何通過學習讓學生真正理解詩人的情懷,走進白居易真摯而痛苦的內(nèi)心世界?從這節(jié)課的實錄中可以看出,王老師沒有以一個成人的理解去代替學生的理解,沒有用自己的思考來替代學生的思考,而是耐心地引導、啟發(fā)學生通過對詩文的研讀,去探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去感受世事復雜多變,這是非?少F的。正因如此,在學習之后的“放飛心靈,交流感悟”環(huán)節(jié)里,師生都有諸多收獲,令人欣喜。
作為一首千古傳頌的經(jīng)典詩篇,《琵琶行》的結(jié)構(gòu)美、情感美、語言美及其音樂描寫之精妙,都是教學的重點。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chǔ)和認知能力,關(guān)注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在感知詩歌的基礎(chǔ)上學習鑒賞,較好地體現(xiàn)了詩歌教學的有效性。
【琵琶行特級教師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琵琶行 教案03-24
琵琶行的教案03-23
《琵琶行》教案04-20
琵琶行的 教案04-20
琵琶行教案11-09
琵琶行并序教案04-21
《琵琶行》并序教案03-30
琵琶行的優(yōu)秀教案04-09
琵琶行音樂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