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琵琶行》說課稿

時間:2024-04-23 18:46:06 曉麗 琵琶行 我要投稿

《琵琶行》說課稿(精選1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說課稿(精選16篇)

  《琵琶行》說課稿 1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來自宜賓市四中的艾宗坤。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琵琶行》,我打算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shè)計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是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敘事長詩,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這首詩最大的藝術(shù)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本課的一個重點。

 。ǘ┙虒W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維目標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體會詩中的情感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鳴,把握人物形象和詩歌社會意義。這是情感目標。

  2. 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shù)技巧,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側(cè)面烘托氣氛,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手法。這是知識目標。

  3. 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這是能力目標。

 。ㄈ┙虒W重點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但很多時候有些人只對吃魚感興趣對抓魚并不感興趣。所以我的理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欲!敝挥屑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才能真正完成教學目標。針對此,我選擇教學突破口是:由詩眼入文,巧設(shè)疑問,激發(fā)求知欲。引導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去閱讀。

 。ㄋ模┙虒W難點

  由于音樂是無形的,聽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難摹寫的。但這篇文章卻很好的表達了出來。因此授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

  的情調(diào)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感受“聲中之情”“文中之情”。文章的難點就是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音樂來感知聽者、演奏者內(nèi)心感情,并將兩者融為一體的。

  二、說學情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yīng)首先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chǔ)、現(xiàn)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tài)。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yīng)該沒有問題,可以結(jié)合注釋在課前預(yù)習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chǔ)上,沒有掌握系統(tǒng)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fù)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被動學習方式轉(zhuǎn)變?yōu)楠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個理念,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lǐng)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通過提問設(shè)計、板書設(shè)計,師生討論分析等來掌握本詩的特點和思想情感,以誦讀、設(shè)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ㄕn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課文脈絡(luò),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shù)技巧;第二課時:主要是學生展示交流自己嘗試用文字描摹音樂的成果;第三課時:,結(jié)合導學案處理相關(guān)練習內(nèi)容。)我今天說課內(nèi)容選取的是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

  對于新授課來說,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導入語: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共傳知音的傳說;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

  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畔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見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偶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信手寫來的經(jīng)典樂府《琵琶行》。

 。ǘ┚唧w研習

 。薄 聽課文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然后學生反復(fù)朗讀課

  文,回答問題。(文章主要通過“樂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我將圍繞此句做文章,打破逐段講解的老套路。)

  1、全文最富有感情最能體現(xiàn)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币鱿聠。)

  2、“淪落”是什么意思?文中“淪落”的人有哪些?

 。鞔_:琵琶女和白居易。)

  3、 (誰解淪落人?)(引出對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學習,分別讓學生設(shè)想自己就是文中人物,讀出應(yīng)有的情感。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遭遇。)

  4、“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是”同在哪里?

 。ㄒ粋是朝廷官員,一個是江湖的歌妓,一個是高朋滿座,一個是門前冷落,反彈琵琶求其相同點。)

  明確:同在經(jīng)歷、心境、都來自京城、懷才不遇??)

  5、是什么將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聯(lián)系在了一起?

 。鞔_:音樂)

  6、 (誰識琵琶聲?)這是怎樣的音樂?

 。ㄞD(zhuǎn)入對第二段的研習,學生齊讀,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對音樂的描寫尤有獨到之處。出現(xiàn)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a,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b,音樂有什么特點?c隨著音樂的變化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d琵琶女的演奏收到了什么效果?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a,詩人善用比喻,用一連串比喻反復(fù)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這些詩句都是用生活中具體的聲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繪了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各種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b,音樂時而厚重時而清脆,時而悠長時而短促,極富變化。c,悲憤、哀怨、凄楚??d,“此時無聲勝有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都讓人感到那琵琶聲中既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聽者的共鳴。

  (三)課外延伸

  學生剛接觸這類文章可能還不能充分領(lǐng)悟其中的內(nèi)涵,因此為了加深他們的興趣,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這類文章的能力,我會讓學生課外進行比較閱讀。此外學生還可找描寫音樂的文章和詩歌,如《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等。

 。ㄋ模┳鳂I(yè)

  家庭作業(yè)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F(xiàn)在的音樂類型豐富,學生也有自己所鐘愛的音樂,因此我讓學生課后學習運用語言藝術(shù)來描述聽覺的手法,就自己喜歡的一段音樂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shù)不限。

  五、說板書

  琵琶行

  白居易

  主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誰解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誰識琵琶聲

  比喻句 音樂特點 感情變化 藝術(shù)效果

  我認為板書設(shè)計要力求簡潔,直觀,既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又突出了詩歌音樂性的語言,并且突出了明暗兩條線索的結(jié)構(gòu)特點。有利于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重點。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老師不能成為一個知識的傳聲筒和復(fù)讀機,而應(yīng)該是發(fā)掘他們潛力的伯樂,并且能與學生共同成長變化著。所以我希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fā)現(xiàn)結(jié)論,實現(xiàn)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

  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我用一首詩作為《琵琶行》的讀后感,和大家共鳴: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 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琵琶行》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ㄒ唬┱n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詩的唐朝”里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鑒賞重點:養(yǎng)成誦讀涵泳的習慣,記誦有代表性的詩篇及名句;能聯(lián)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價值,認識唐詩的杰出成就,培養(yǎng)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詩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略作品的表現(xiàn)力,注重審美體驗。通過這一單元學習提高鑒賞評價古詩的能力!杜眯小芬辉娛翘拼F(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敘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它最大的藝術(shù)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通篇體現(xiàn)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在白居易死后,當時的皇帝唐宣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jīng)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這首詩最大的藝術(shù)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這課的一個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維目標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欣賞作者以形象比喻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語言藝術(shù),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側(cè)面烘托氣氛,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手法。

  2. 情感目標: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體會詩中的情感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鳴,把握人物形象和詩歌社會意義。

  3. 能力目標: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

 。ㄈ┙虒W重點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敝挥袀魇诮o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針對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lǐng)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jié)構(gòu)、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ㄋ模┙虒W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

  二.學情介紹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平常在教學中首先應(yīng)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chǔ)、現(xiàn)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tài)。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yīng)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chǔ)上,沒有掌握系統(tǒng)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fù)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轉(zhuǎn)變?yōu)楠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針對這個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lǐng)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以誦讀、設(shè)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O(shè)置懸念,導入新課

  課前先說一段開場白:白樂天去世,唐宣宗寫悼詩吊之曰: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憲宗李忱敬仰白居易的'人品,又傾慕他的詩才,想拜他為相,后因他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只好作罷!巴咏庖鏖L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中的“長恨曲”和“琵琶篇”分別指白居易的名篇《長恨歌》和《琵琶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琵琶行》,看看這首詩有何魅力讓“胡兒能吟”又讓皇帝極力稱贊?

 。ǘ┓治稣n文

  《高中語文教學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聽課文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然后學生反復(fù)朗讀課文,回答問題:主要寫了幾個內(nèi)容?

  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江頭送客聞琵琶,江上聆聽琵琶曲、歌女自訴身世苦、曲罷詩人傷遷謫、重聞琵琶青衫濕這樣五個內(nèi)容。

 。、下面我講講對內(nèi)容的分析。

  主要通過“琴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我就從這兩條思路去分析這篇。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倡“問題教學法”,他認為這個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對課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這個方法。

  第一條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板書 三奏:獨自彈 應(yīng)邀彈

  感言和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第一節(jié),第二次演奏在第二、三節(jié),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在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對聲音的描寫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節(jié)。我設(shè)置如下問題:a,這一段音樂描寫屬于什么描寫?b,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

  學生通過討論找到答案:這是對音樂的側(cè)面烘托描寫。也是用文字去表現(xiàn)音樂的一種手法。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悲涼蕭瑟的琵琶聲。(悲涼哀怨)

  第二次演奏,這是的重點部分。這一部分出現(xiàn)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1.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的詞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2.這一段根據(jù)演奏的起承轉(zhuǎn)合可以分為幾層,哪一層是高潮部分?3.這一部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4.這一部分琵琶女音樂的基調(diào)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a,詩人善用比喻,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之樂。b,善用擬聲詞和雙聲疊韻詞。c,側(cè)面烘托的手法。d,在對樂曲的描寫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自己品味通過側(cè)面描寫烘托音樂的感人。

  第二條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板書:三感:情相觸 情相通

  情相融

  對應(yīng)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應(yīng)有三次感受。學生在文中不難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讓學生回答怎樣的問題,a,你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初聽聲音時的心情嗎?b,你從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c,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推進,表明了作者孤寂傷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涼音樂。

  第二次感悟在的第四節(jié),是的難點部分。為了更好理解主題,要聯(lián)系琵琶女的身世來感知。在這里我打算問這樣幾個問題:a,哪些句子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心情?b,詩人聽了琵琶聲,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發(fā)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c,為什么詩人說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一部分闡明了的主題。詩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華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處。兩個形象心靈溝通,怨恨交織,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板書(主題)

  第三次感悟在的最后一節(jié),要學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句話更襯托出樂曲的悲凄,用它作結(jié),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nèi)涵,這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從而鮮明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到這里全文的分析結(jié)束,下面我講講的小結(jié)。

  全文結(jié)束后,設(shè)計提問:詩人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時便已經(jīng)聽出了音樂中的情感?(過渡到白居易的處境)

  學生分組討論,交換意見。最后我總結(jié):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貶的官員,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這一點與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處。

  B、 秋天,“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落寞。

  小結(jié):正是在這樣相同的境遇中,詩人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可以說,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贈之。

 。ㄈ┛偨Y(jié)本詩寫作特色

  在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并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說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

  (1)結(jié)構(gòu)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xiàn)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zhì)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襯虛實相生。情緒表現(xiàn)波瀾起伏,過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于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四)拓展延伸

  旨在延伸教材內(nèi)容,拓展課題研究,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鑒賞這類的能力,選取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等詩文,分小組討論它們和《琵琶行》在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異同。

 。ㄎ澹┳鳂I(yè)

  讓學生背誦第二段,學習運用語言藝術(shù)來描述聽覺的手法,課后就自己喜歡的一段音樂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shù)不限。

  五.說板書設(shè)計

  琵琶行

  白居易

  三奏 三感

  獨自彈 —— 情相觸

  應(yīng)邀彈 —— 情相通

  感言和 —— 情相融

  主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心情悲涼哀傷 直接表達 醉不成歡慘將別

  環(huán)境烘托 楓葉荻花秋瑟瑟 別時茫茫江浸月

  聲中之情:

  “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

  “說盡心中無限事” “別有幽愁暗恨生”

  樂曲旋律:婉轉(zhuǎn)流暢 沉咽凝滯 間歇停頓 激越雄壯

  我認為這樣的板書設(shè)計簡潔,直觀,既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又突出了明暗兩條線索的結(jié)構(gòu)特點。有利于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重點。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琵琶行》說課稿 3

  1.說教材

  1.1教材簡析!杜眯校ú⑿颍肥侨私贪妗镀胀ǜ咧姓n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在必修2《詩經(jīng)》、魏晉南北朝詩歌鑒賞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鑒賞唐詩的能力,同時為更好地鑒賞宋詞奠定一定的基礎(chǔ)。共七首詩,鑒賞重點:養(yǎng)成誦讀涵泳的習慣,記誦有代表性的詩篇及名句;能聯(lián)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價值,認識唐詩的杰出成就,培養(yǎng)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詩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略作品的表現(xiàn)力,注重審美體驗,提高鑒賞評價古詩的能力。《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堪稱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詩歌主題鮮明、人物形象生動,抒情真切細膩,最大的藝術(shù)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通篇體現(xiàn)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1.2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性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依據(jù)相關(guān)要求,結(jié)合本課特點,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欣賞并學習詩人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敘事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2)技能目標:讓學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寫法來描寫音樂;培養(yǎng)學生詩歌、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詩人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傷,同情詩人因正直而備受迫害的遭遇。

  1.3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 教學難點:體會主旨句的內(nèi)涵、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

  2.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和高一學習的基礎(chǔ)上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能大致把握詩歌語言和思想。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興趣較濃,往往能主動參與,尤其是本篇的故事情節(jié)、深刻思想、經(jīng)典詩句均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時空的距離也很容易成為學生的一大障礙,所以時代背景的把握需要處理好,課前安排學生自主查閱相關(guān)資料并共享解決。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有一定的困難。

  3.說教法

  結(jié)合課件,采用激趣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法、問導法和討論點拔法。

  4.說學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前提,學生通過聽、讀、思、議、寫的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wù),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表達能力。

  5.教學設(shè)計

  創(chuàng)設(shè)情景,整體感知——自主思考,交流探究——歸納小結(jié),深

  化理解——賞樂仿寫,應(yīng)用提高

  6.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設(shè)計

  6.1導入新課 (2分鐘)。課前播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營造意境,接著簡介內(nèi)容。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一個蕭瑟的秋夜送客到潯陽江頭,偶逢琵琶女,從她的苦難身世與遭遇,想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頓時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悲愴之意悄然而生,他飽蘸滿腹辛酸之淚,盡情地抒發(fā)悲憤之情,寫下了千古絕唱《琵琶行》。

  6.2鑒賞課文。

  6.2.1總體把握詩意 (8分鐘左右)。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聲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完之后梳理并嘗試用7字凝練的概括大意,體會”月色朦朧”式的情節(jié)美。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先示范后引導點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答案不求統(tǒng)一。

  江頭送客聞琵琶 江上聆聽琵琶曲 歌女自訴身世苦 同病相憐傷遷謫 重聞琵琶青衫濕

  6.2.2引導鑒賞:就這首詩的一些精彩片段和重點難點問題做一些鑒賞和研討。

 。1)鑒賞音樂描繪,突出教學重點(15分鐘左右)

  思考討論:

  描摹美妙的琵琶曲的相關(guān)詩句最主要有哪些?(依托文本,語言積累)

  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效果?(對應(yīng)高考,針對訓練)

  音樂的`描寫中體現(xiàn)了怎樣的旋律變化?

  變化的旋律中又飽含琵琶女怎樣的情緒變化?(聯(lián)想想象,體會情感)

  交流展示,引導梳理。

  a、詩人善用比喻,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之樂: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 銀瓶乍破水漿迸 鐵騎突出刀槍鳴 四弦一聲如裂帛 b、善用擬聲詞和雙聲疊韻詞,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弦弦掩抑聲聲思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c、環(huán)境描寫作側(cè)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d、在對樂曲的描寫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此部分高度重視朗讀訓練,尤其是找出對應(yīng)詩句后,齊聲朗讀;接著請學生找出該段中自己最能讀出詩人感情的句子進行示范朗讀;再播放富有”婉轉(zhuǎn)流暢--沉咽穩(wěn)重--間歇頓挫--激越高昂”的旋律變化特點的幾段琵琶曲,請一位同學伴著琵琶曲朗誦該段。其他同學閉目傾聽,進一步感受音樂、詩文、感情融為一體的特點。 樂曲是情感的外現(xiàn),詩文是心聲的外化。

  樂曲曲線與詩文結(jié)合展示,增強形象感。

 。2)解讀身世遭遇,突破教學難點(13分鐘左右)

  思考討論:

  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詩人兩個人物形象,文中用哪句話將這兩個人物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詩人與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

  為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wù),我設(shè)計了一個對聯(lián)題,引用詩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lián),要求學生根據(jù)琵琶女與詩人的共同點對出下聯(lián)。

  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進行點撥,最后讓學生展示答案。點撥時我抓住詩人、琵琶女前后生活變化來引導:

  a、都由京都漂泊淪落到潯陽下聯(lián):異地相逢淚漣漣

  b、都有由榮至衰的凄涼落寞之感下聯(lián):共懷世間愁郁情

  c、在這人生際遇中,他們賦詩,吟曲,都是由感而發(fā)。 下聯(lián):吟曲賦詩總關(guān)情

  d、音樂把他們的曲與文聯(lián)系起來下聯(lián):共奏人間悲涼曲

  思考:身為仕徒階級的詩人,把自己的命運同下層社會婦女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詩人怎樣的品格?具有高尚情操、才華橫溢的詩人在官場上難覓知音、受排擠,從而暴露出什么問題?

  敢于沖破封建門第觀念,同情下層人民的進步思想;統(tǒng)治階級不容賢良、排斥異己、壓抑人才。體會詩人的人性美和對黑暗社會的認識。

  思考:如何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句話更襯托出樂曲的悲凄,用它作結(jié),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nèi)涵,這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

  《琵琶行》說課稿 4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琵琶行并序》,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A.教材簡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二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學習的是唐代詩歌,共七首詩。《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喝”。詩歌主題鮮明、人物形象生動,抒情真切細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卓越的藝術(shù)技巧。

  B.教學目標

  《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shù)技巧,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的積累,已具備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更為強烈,這為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利的因素。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單元教學要求,結(jié)合本課特點和學生情況,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知識目標:了解文學常識;積累重點文言實詞;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感知作者把音樂描寫與聽者、演奏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點。

  2. 技能目標:讓學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寫法來描寫音樂;培養(yǎng)學生詩歌、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

  3. 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社會的感情;引導學生領(lǐng)會詩人情操里體現(xiàn)出的人性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C.教學重點難點

  高二學生,對中國滄桑歷史的實際體驗有所欠缺,不容易理解封建社會推殘人才的黑暗現(xiàn)實,因此,我把體會主旨句的內(nèi)涵、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成功之處是通過聽者的感受來描寫音樂,而音樂很難描摩,因此我把鑒賞音樂作為教學的難點。

  D.課時安排: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我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突破教學重點。

  第二課時:主要突破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

  新課標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變學生機械接受灌輸?shù)膶W習狀態(tài)為主動探究式學習。一思一得,詩歌的理解感悟最終還是要靠學生自己,所以本課堂教學主要還是著重于設(shè)計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人出色的音樂描寫和 “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傷,既是重點解決的問題。 根據(jù)夸美紐斯的直觀教學原理,我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從《高山流水》的琵琶聲中感受琵琶音樂,播放詩歌朗誦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播放音圖并茂的歌曲讓學生模仿寫作等方式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理解詩文。因此我將具體采用以下教學法:朗讀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活動法、 視聽結(jié)合法等。

  四.說學法

  根據(jù)葉希波夫的“自主型學習方法”理論,比較探究式學習的方式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比較分析的思維習慣。所以,我將采用比較探究式學習

  五.說教學習過程方法。

  (一)營造氛圍,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新課導入得法,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我課前先給學生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繼而引出話題: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時也偶遇一位知音,并深深地被知音精湛的技藝所折服,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概嘆。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詩文。

  (二)介紹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

  課前我要求學生查找關(guān)于作者的資料,拿到課堂中進行交流,而后我補充強調(diào):“行”的詩體、作者的作品(前期:《秦中吟》《新樂府》諷喻詩;后期:《長恨歌》《琵琶行》感傷詩)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把握感情基調(diào)。

  向?qū)W生展示多媒體動畫配樂朗讀,通過音樂的熏陶、聲情并茂的朗讀、形象逼真畫面的感染,把學生帶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圍之中,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沉郁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這就為學生鑒賞詩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四)解讀身世遭遇,突破教學重點

  1. 誘導點撥,領(lǐng)悟主旨

  首先,向?qū)W生提出問題: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詩人兩個人物形象,文中用哪句話將這兩個人物形象連接在一起的?學生很容易找出詩文中的主旨句。繼而向?qū)W生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詩人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哀嘆?到底詩人與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以這個問題來讓學生體會主旨句的內(nèi)涵。為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wù),我設(shè)計了一個對聯(lián)題,引用詩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lián),要求學生根據(jù)琵琶女與詩人的共同點填寫下聯(lián)。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進行點撥,最后讓學生展示答案。點撥時我抓住詩人、琵琶女前后生活變化來引導:(1)都由京都漂泊淪落到潯陽,下聯(lián):異地相逢淚漣漣;(2)都有由榮至衰的凄涼落寞之感,下聯(lián):共懷世間愁郁情;(3)在這人生際遇中,他們一個賦詩,一個吟曲,都是由感而發(fā)。下聯(lián):吟曲賦詩總關(guān)情;(4)音樂把他們的曲與文聯(lián)系起來,下聯(lián)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在點撥的過程中,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理解烘托、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力。

  體會了主旨句的內(nèi)涵,琵琶女被玩弄、被侮辱的歌妓形象已躍然紙上,于是我讓學生總結(jié)其形象。

  2. 體會作者的人性美,認識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我設(shè)計兩個問題:身為仕途階級的'詩人,把自己的命運同下層社會婦女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詩人怎樣的品格?(敢于沖破封建門第觀念,同情下層人民的進步思想)具有高尚情操、才華橫溢的詩人在官場上難覓知音、受排擠,從而暴露出什么問題?(統(tǒng)治階級不容賢良、排斥異己、壓抑人才)從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人性美和對黑暗社會的認識。進而要求學生談?wù)勆钤谛律鐣械母杏|,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社會的感情。

  (五)品味音樂,突破教學情意

  1.品讀詩中意

  首先讓學生找出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第二段)來齊聲朗讀。接著請學生找出該段中自己最能讀出詩人感情的句子進行示范朗讀。同學們就在你讀我評的互相交流中完成誦讀指導任務(wù),而且也進一步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

  在這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欣賞兩個經(jīng)典畫面:“荻花瑟瑟”與“千呼萬喚始出來,猶如琵琶半遮面”,渲染氛圍。再播放富有“婉轉(zhuǎn)流暢——沉咽穩(wěn)重——間歇頓挫——激越高昂“的旋律變化特點的幾段琵琶曲,請一位同學伴著琵琶曲朗誦該段。其他同學閉目傾聽,進一步感受音樂、詩文、感情融為一體的特點。

  2. 解讀樂中情

  在上面朗讀訓練的基礎(chǔ)上,我要求學生根據(jù)聽后感受,分組討論以下問題:音樂的描寫中體現(xiàn)了怎樣的旋律變化?在這個變化的旋律中又飽含琵琶女、詩人怎樣的情緒變化?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培養(yǎng)同學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想象聯(lián)想能力。相信同學們傾聽了富有旋律變化的琵琶曲的伴讀下完成第一個問題并不困難。而假如學生能用熟悉的樂曲或場面來再現(xiàn)詩中音樂的旋律變化,那么體會詩人、琵琶女那種“喜悅——憂愁暗恨——高亢激越的情緒變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就突破了教學難點。

  3. 把握音樂的描寫技巧

  對于這一點,我是這樣引導的:詩人用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音樂之美?這問題并不難,也許學生會很快找出用比喻、疊詞的手法來對音樂進行正面描寫,而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環(huán)境來對音樂作側(cè)面烘托。此外,詩中“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這一句還采用了通感的修辭,這點學生可能不易把握,我將讓學生回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采用通感的修辭的兩個句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和“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以此來啟發(fā)、引導學生。

  (六)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正是在相同的境遇中,在琵琶曲的感染下,詩人找到了知音,發(fā)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

  (七)擴展提升(作業(yè))

  1. 請同學們鑒賞《李憑箜篌引》中音樂描寫的技巧。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2.請同學們重聽一曲《高山流水》,然后用形象的語言加以描繪200字左右。

  《琵琶行》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琵琶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3第二單元第三課,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世界;注意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旨趣的感悟能力;注意結(jié)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解讀詩歌。

  《琵琶行》是白居易創(chuàng)作于被貶之后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詩中琵琶女幽怨的琴聲和不幸的身世深深的打動了詩人,激起了詩人情感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边@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卓越的藝術(shù)技巧,具有極大的審美價值。

 。ǘ┙虒W目標

  本著“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新課程教育觀,圍繞三個維度,結(jié)合課程目標、教材特點、學生實際三個因素,力求易于操作、易于檢測,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三維目標

  A、知識與能力: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jié);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

  B、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明確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jié);通過誦讀課文來感知課文;通過討論點撥法、移情入境法體會情感內(nèi)涵。

  C、情感與態(tài)度:感受詩作體現(xiàn)的人性美。

  2、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主旨句的內(nèi)涵。

  二、說教法

  依據(jù)新課程“教師是學習共同體中的首席”這一教師觀,強調(diào)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運用如下教學法:

  指導自學法、引導點撥法、討論談話法、教學相長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淺顯字句的疏通,基本可以獨立完成;他們已有了一定的人生經(jīng)歷,具有強烈的探求欲和敏銳的感悟能力。

 。2)學法

  學法的改變是實施新課程的關(guān)鍵與核心。依據(jù)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著在必修課“閱讀與鑒賞”方面“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新課標理念,學法設(shè)計如下: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入境移情法

  四、說程序

  (一)、導入。

  我以“知音”這個典故導入。俞伯牙和鐘子期因音樂而成為知心朋友,白居易和琵琶女也是因為音樂而情意相通。

  結(ji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故事導入,會吸引其注意力,使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愉悅地航行,而且,典故的內(nèi)涵與全文的主旨一脈相承,在學習之前,做到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ǘ⒚鞔_目標。

  教學應(yīng)有效。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所以我首先出示學習目標,這樣使學生學習時做到有的放矢,學習后可以自我衡量、自我檢測。

 。ㄈ、讀小序。

  讓學生自讀小序,帶著兩個任務(wù):

  1、借助注釋,自問自答,質(zhì)疑解難,疏通文字。

  2、請學生談?wù)勀銖闹凶x出了什么。

  之所以這樣設(shè)計,第一,要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夯實文言基礎(chǔ),我覺得課程改革絕不是削弱或不要知識,學生的發(fā)展必須建立在扎實的知識基礎(chǔ)之上,忽視基礎(chǔ),學生發(fā)展“更上一層樓”的理想,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第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從被動到主動的學習意識,使他們能夠利用現(xiàn)有資源,獨立解決問題。第三,以小序為切入點,以一點而帶全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以小序為點,可全部拎起。如學生在談“自己從中讀出了什么時”,一定會有人談到創(chuàng)作背景和故事梗概方面的內(nèi)容,當談到創(chuàng)作背景,教師可順勢引導完成“了解背景”這一任務(wù),當談到“故事梗概”,教師可順勢進入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正文展開情節(jié)。這樣,使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呈現(xiàn),水到渠成,回黃轉(zhuǎn)綠,教學思路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

 。ㄋ模、讀正文。

  師生共同誦讀之后,請學生合作學習,各用一句話,概括五段情節(jié)。

  這是對課文的`整體感和,也是理解主旨的基礎(chǔ)。學會合作,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

 。ㄎ澹⒗斫庵髦。

  1、找出主旨句。

  2、賞析“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句。教師質(zhì)疑:白居易與琵琶女二人“同”在何處?學生誦讀相關(guān)段落,發(fā)言。

  3、賞析“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引導學生移情入境,深入體會白居易的“淚”包含的情感內(nèi)涵。

  4、深化:師點撥,這種感受僅僅是白居易一個人的嗎?學生發(fā)言。

  5、聯(lián)系生活,師問: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和感受?

  理解主旨句是本課的重點兼難點,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辦法,遵循由內(nèi)容到內(nèi)涵的認識規(guī)律,先把握內(nèi)容,賞析第一句,再挖掘情感內(nèi)涵,賞析第二句。之后,努力開掘?qū)W生的思維深度,于無疑處設(shè)疑:這兩句為什么會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學生眾說紛紜之際,教師指出一個思考角度——這種感受僅僅是白居易一個人的嗎?在學生思維“幽咽泉流冰下難”時,教師適時點撥,由此使學生頓悟,明白這兩句所具有的普遍性。新課程明確規(guī)定,要以“在生活中學習”為教學觀,要加強生活與知識的融通整合,聯(lián)系生活,用活教材,所以最后引導學生回歸生活。

 。、小結(jié)及布置課后作業(yè)。

  以知音的主題作結(jié)。教師表達讀后感悟,請學生完成課后練筆。

  這樣設(shè)計,既與導入內(nèi)容呼應(yīng),全課首尾圓合,渾然一體;又高度概括人類情感的共通性,強化了重點、難點;同時布置練筆,以教師的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做到“課有盡而意無窮”。

  通觀整個教學設(shè)計,就出發(fā)點而言,我力求讓學生言其聲、表其悟、抒其情、獲其得。盡管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但在新課程下,在課改之途中,我會一直“上下求索”!

  《琵琶行》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風格多樣的唐代詩歌,可以通過文章領(lǐng)略古人的審美情趣和情感世界。本篇課文是一首抒情性、敘事性都很強的詩歌,語言形象生動,抒情真摯細膩。作者著力描寫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藝,并把音樂與琵琶女的身世、作者坎坷的仕途生活融合在了一起,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營造了無盡的愁思、悲涼的氛圍。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對的學生對詩歌的欣賞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理解課文內(nèi)容已不是難題。但文中用文字來描寫音樂的方法學生們很少見到,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因此我會著重帶領(lǐng)學生們賞析并學習描寫音樂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設(shè)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初步學習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文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確立了教學目標,我的重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我把學習詩人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高超寫作技巧作為本次教學的重點,而體會文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則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慧說過:“差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真理。”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huán)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chǎn)生共鳴。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會采用設(shè)置情景的方法。首先在大屏幕上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并這樣導入:音樂是人類最富于靈性的創(chuàng)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抒發(fā)人們內(nèi)心的`情感,因此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并被稱為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F(xiàn)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傳頌。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將他們聯(lián)系了起來,于是世上便流傳著知音的佳話。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而信筆寫來的經(jīng)典樂府《琵琶行》(并序)。這樣的導入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們在情境中對音樂產(chǎn)生期待,提起探究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ǘ┏醪礁兄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對領(lǐng)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會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作者及課文的背景介紹,幫助學生們進行初步的了解。之后在大屏幕上播放詩歌的朗誦音頻,解決斷句問題并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內(nèi)容,最后共同總結(jié)出每一段的內(nèi)容,即第一段,寫送客聞琵琶之聲;第二段,步入詩的主體部分,寫與琵琶女相見及聽她演奏的情形;第三段,敘寫琵琶女的身世;第四段,寫詩人對自己命運的感慨;最后一段,寫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寫全場的人聽樂而動容,寫詩人淚灑青衫,無限傷感。之所以這么設(shè)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有利于之后的研讀。

 。ㄈ┥钊胙凶x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xiàn)象,可能是前后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zhàn)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置了幾個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首先我會詢問同學們,文中有一段描寫音樂描寫的非常生動,找出來并大聲的朗讀此段。學生不難找出是第二自然段,緊接著我會帶領(lǐng)學生們著重的分析。讓他們小組合作找一找作者在描寫音樂時用到的修辭手法,用詞的特點以及曲調(diào)的變化。在小組討論后找小組代表進行回答并總結(jié)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詞多樣如“嘈嘈、切切、凝絕”等,把音樂由舒緩流暢到逐漸沉咽到間歇停頓再到雄壯激越最后強音收束寫的淋漓盡致,似身臨其境同作者一起聽著樂曲。在樂曲終了之后,詩人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結(jié)尾,我會讓同學們試著說一說這兩句的作用,進而體會作者這是以靜襯動的寫法。用“東船西舫悄無言”的寂靜無聲,反襯“有聲”的音樂效果,人們無聲地沉浸、陶醉在藝術(shù)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動人的樂聲仿佛繚繞迂回耳際,不由得使詩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緒上的波瀾。這句景物描寫點染烘托了濃重的氛圍,與復(fù)雜的樂聲融為一體。這么設(shè)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進行探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

 。ㄋ模╈柟烫岣

  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學生們說一說學完這一段的感想,引導他們找到琵琶女與詩人息息相通的復(fù)雜情感,是那么的憂憤哀怨、凄楚蒼涼。那么至此我的教學重難點也得以突破。

  (五)小結(jié)作業(yè)

  課堂小結(jié)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讓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內(nèi)容。

  課后作業(yè)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yè)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能夠?qū)崿F(xiàn)知識的遷移。

  基于此,我會留這樣的作業(yè):嘗試用文字描寫音樂的方法寫一段自己喜歡的音樂。

  《琵琶行》說課稿 7

  教學目標:

  體會詩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

  教學安排:

 。闭n時

  教學輔助:

  幻燈片

  開課時間:

  20xx年3月

  開課班級:

  高三(6)班

  教學過程:

  1. 導入

  唐宣宗李忱曾寫詩贊揚白居易的詩,其中兩句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大家能說說這兩句詩說的什么意思嗎?

 。ㄗ⒁庾プ 巴印、“解吟”、“長恨曲”、“胡兒”、“琵琶篇”理解)

  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傳之廣,也由此可見它的感染力之強。

  那么,《琵琶行》為什么有那么強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聆聽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間蘊涵的強大的情感力量。

  2. 齊讀全詩,再次走進文本。

  3. 分析:中學語文在線

 、 教師提問:琵琶篇里說琵琶,全詩一共寫了幾次聽曲?幾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樣的感情?

  三次:岸上聞曲 船上聽曲 船上再聽曲

  第一次:只寫聲從水上傳來,且極富吸引力,并無特別的情緒流露

  第二次:“幽愁暗恨”

  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聲”,凄涼

 、 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緒?

  齊聲讀第三節(jié),說說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輕時色藝雙全,受人追捧;年長色衰,門前冷落;委身賈人,獨守空船。

  教師注意:提醒學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 聽了這支飽含著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聽了琵琶女的身世傾訴,作者有什么反應(yīng)?

  作者為什么要嘆息?

  作者為什么會有“天涯淪落”之感?

  這種“天涯淪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點?(四個問題分步提,學生答出第一個后再問第二個,依次類推)

  齊讀第四節(jié),思考問題。

  “我聞此語重唧唧” (落實“唧唧”一詞,“唧唧”即嘆息)。

  “同是天涯淪落人”, 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白居易的身世經(jīng)歷:謫居 臥病 地僻 心苦

  相似點:都從京城二來,都曾受盡恩寵如今備嘗冷落,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 第三次的演奏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聲”?

  齊讀第五節(jié),思考問題。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鳴,這次的彈奏包含兩個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內(nèi)涵更深重。

 、 你怎么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句的情感內(nèi)涵?(討論進行)

  作者哭人,哭己,哭人生,強調(diào)本詩主旨: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

  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⑥ 一千多年前,一支琵琶曲,作者聽了不禁潸然淚下。一千多年后,一篇《琵琶行》,我們讀了唏噓不已。人生的沉浮誰能主宰?只可嘆那不幸的人不幸的事。

  請同學們再讀2、3兩節(jié),找出最能打動你情感的語句,并說出你的體會。

  教師預(yù)計學生可能交流的'語句: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曾經(jīng)年輕貌美,才藝出眾,卻不知年長色衰后竟有那樣凄涼的人生!

  “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回想曾經(jīng)的青春年少,曾經(jīng)的風光無限,有豪華奢侈的縱酒放歌,有醉生夢死揮霍光陰,和今日的“門前冷落車馬稀”相比,哪堪忍受!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年長色衰,無奈委身于重利輕離的商人,所托非人。今夜孤身一人獨守空船

  看江水冰涼,明月無情,這時刻是何滋味?以景襯情。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

  “忽夢”實非偶然。內(nèi)心時刻被巨大的淪落感侵蝕著,那一道道縱橫的淚痕實在是無人傾訴而無奈時的一種情感釋放呀!白日的痛苦誰都不愿帶到夢里。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白日痛苦的延伸。醒也痛苦,夢也痛苦,然則何時而樂也?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貶謫是不幸。白居易一生心境就此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有兼濟之志,后期則獨善其身。又加生病,屋漏偏遇連陰雨,雪上加霜。

  耳不聞雅樂,眼不見令人賞心悅目之景,見到的都是令人情不自禁想到痛苦遭遇的苦竹這樣的感傷之景,聽到的也是令人不禁悲從中來的杜鵑聲和猿哀鳴,怎能不時時被貶謫之意包圍?中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良辰美景無人同賞,一人獨飲用孤獨寂寞釀制的酒,“良辰美景奈何天”!

  與“絲竹”相比,“山歌村笛”不入耳,顯然有寓意,流露對貶官的怨言。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興奮、激動中看出對絲竹之聲的饑渴,這實在是貶謫帶來的巨大的精神痛苦!

  評價學生的發(fā)言,以一副教師自創(chuàng)對聯(lián)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上聯(lián):琵琶女奏琵琶曲,彈者有心,聽者有意

  下聯(lián):白居易嘆居不易,遇也不幸,境也凄涼

  橫批:同是天涯淪落人

  4. 小結(jié)本課重點,布置作業(yè),結(jié)束此課。

  《琵琶行》說課稿 8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

  2、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詩歌的第二段。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diào)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有關(guān)文學常識和背景

  1、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詩人。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到京城拜望大詩人顧況,深得贊賞。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xiàn)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生活在由盛轉(zhuǎn)衰的中唐時期。青年時因戰(zhàn)亂曾四處漂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長篇敘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diào)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2、簡介寫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于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3、本文屬于樂府詩,簡介樂府: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shè)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guān),任務(wù)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wù)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屬于后者。

  4.關(guān)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

  二、指導朗讀

  1、注意讀音

  錚(zhēng) 憫然(mǐng) 轉(zhuǎn)徙(xǐ) 潯陽(xún) 楓葉(fēng) 瑟(sè) 聲聲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 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紅綃(xiāo) 鈿頭銀蓖(diàn bì) 謫居(zhé) 整頓衣裳——(cháng) 還獨傾——(huán) 間關(guān)——(jiān)

  2、聽配樂朗讀

  3、自由散讀

  三、疏通小序,積累字詞(看注解,查工具書,和同學交流下列詞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 年長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擺上酒宴) 使快彈數(shù)曲——(暢快) 感斯人言——(被感動) 因為長句——(于是寫下了) 歌以贈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業(yè):朗讀并翻譯小序

  第二課時

  一、把握梳理課文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全詩按時間順序分為五段:

  (一) 江頭送客聞琵琶

  (二) 江上聆聽琵琶曲:(邀見歌女;演奏名曲;聽者陶醉)

  (三) 歌女傾訴身世苦:(少年歡樂;晚年凄涼;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憐傷遷謫

  (五) 重聞琵琶青衫濕

  二、細節(jié)探討

  1、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

  明確: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2、詩人用哪兩句詩將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嘆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遭遇?.“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試做具體比較(引導學生用原詩文概括回答,齊讀相關(guān)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僮x序與第三節(jié)相關(guān)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艷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色藝雙絕、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歡笑紅顏)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飄零憔悴、飽受冷落)

  京倡 商婦 怨

 、诮柚⑨、序、第一節(jié)與第四節(jié)相關(guān)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祿、身居高位、位至諫言,名動京師)

  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謫居九江,凄涼落魄)

  京官 謫官 恨

  ③“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么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

  明確:音樂(琵琶聲)。

  補充: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善寫),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lián)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別離情。

  江西九江有一處名勝古跡——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對聯(lián)。寫白居易離開九江時,九江人民對他的深厚情誼,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襯托別離情之深)

  3、誰解琵琶聲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diào)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整個曲調(diào)可以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前奏曲”:“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睗£柦,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

  第二樂章“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gòu)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zhuǎn)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暗茏邚能姲⒁趟溃喝コ瘉眍伾省,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

  第三樂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由于心情沉痛,越來越低沉,以至于停頓),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后一樂章是

  “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边@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jié)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沾毷亍_@現(xiàn)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xiàn)實和命運的抗爭!也和詩人無辜遭貶的憤懣不平相合。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nèi)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和詩人的遭遇有相通之處,作者深深領(lǐng)悟其中的.感情),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北瘧嵉那{(diào),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4、誰解青衫淚

  [提問]“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確]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賯门赫缭娭性疲骸拔衣勁靡褔@息,又聞此語重卿卿!迸门畱嵓び脑沟那{(diào)本引發(fā)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后,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琵琶女也深深憐憫詩人)

  ②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兩人有著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板書]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說明]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cè)面。

  5、誰解風物意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后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gòu)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

  “別時茫茫獎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yīng)。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jié)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音樂結(jié)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huán)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書]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附板書設(shè)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琵琶行》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品味詩歌

  2、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shù)手法。

  3、 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藝術(shù)手法 同是天涯淪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預(yù)習題:

  1、借助《名師一號》了解作者及相關(guān)背景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jié)合注釋,通譯全詩,完成名師一號自主落實部分。

  3 、結(jié)合小序,理清敘事脈絡(luò),概括各段內(nèi)容。

  4、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那首悼亡詩是: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悼亡的詩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敝械摹芭闷奔础杜眯小 “胡兒能唱琵琶篇”少數(shù)民族的兒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見這首詩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胡兒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diào)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杜眯小肥俏覈膶W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閱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 齊讀小序

  2 自由討論:小序?qū)懥藥讓觾?nèi)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3 發(fā)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 使彈數(shù)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究竟是什么樣的音樂引起了作者共鳴,為什么他聽后會產(chǎn)生共鳴?我們先隨著白居易的生花妙筆一起去欣賞一下琵琶女的彈奏。

  四、鑒賞詩中的音樂描寫,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一)鑒賞第一段

  1、一生讀第一段

  2、具體分析:

  時間 秋天的夜晚 地點 潯陽江頭 環(huán)境 蕭瑟

  事件 設(shè)酒送客 心境 寂寥 凄涼

  (注意:“別時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涼的心境。)

  2、這一段在全文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渲染凄涼的氛圍,奠定全詩的基調(diào),為琵琶女的出現(xiàn)設(shè)伏,做好鋪墊。

  3、齊讀第一段,體會凄涼。

  4、鑒賞過程中需要強調(diào)的字詞。

  瑟瑟、管弦、慘、茫茫、主人下馬客在船。

  (二)鑒賞第二段

  1、齊讀首句至“猶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場有幾個階段?(教師點撥)

  引導回答:樂聲引人,尋聲問人,相邀始見。

  3、“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側(cè)面烘托,突出樂聲之妙。

  4、重點分析“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內(nèi)心及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強調(diào)的字詞 暗、遲。

  6、在眾人的千呼萬喚中她終于露了半張臉,遲遲不肯出場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樣的'音樂?讓我一起來欣賞。

  根據(jù)其演奏過程劃分出不同階段。(老師點撥即可)

  轉(zhuǎn)軸調(diào)音 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大家風范 出手不凡

  聽者感受 弦弦掩抑聲聲思 抑郁不止 訴說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嫻熟 演奏名曲

  (需要強調(diào)的字詞:思、信手)

  7、鑒賞具體描寫部分

  (1)一生讀

  (2)琵琶女的演奏可謂精彩絕倫,詩人的描寫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如此難以描摹的音樂詩人是如何做到描寫的這么成功的?

  思考討論:所寫音樂的具體特點,描寫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生分組討論,統(tǒng)一認識,選派一名代表發(fā)言。

  多媒體出示填表練習。

  詩句 特點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濁重輕細 急促清脆 疊音擬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 婉轉(zhuǎn)流利 比喻摹聲

  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幽咽冷澀 低沉暫歇 比喻摹聲

  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愁恨暗生 回味無窮 感受烘托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激越雄壯 震撼人心 比喻摹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鴉雀無聲 繞梁不絕 環(huán)境烘托

  (注意:老師要發(fā)問,強調(diào)抓住詩中重點詞分析,引導學生分析,尤其要引導學生體會比喻中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結(jié)合)

  (3)需要強調(diào)的字詞:間關(guān)、暫、幽愁、突出

  小結(jié):正是以上手法的綜合運用,才使難以捕捉,稍縱即逝的音樂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們同樣能夠領(lǐng)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欣賞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聽第二段配樂朗讀,感受音樂之美。

  結(jié)束語:琵琶女的彈奏僅僅是單純的應(yīng)約表演嗎?前邊提到:“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樂來訴說心事,那么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請同學們課下思考談?wù),我們下?jié)課再講。

  五、作業(yè):

  1 背誦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結(jié)合琵琶女身世說說琵琶曲所表現(xiàn)的情感,再次體會琵琶女的演奏。

  板書設(shè)計:

  濁雜輕細 清脆急促 疊詞擬聲

  婉轉(zhuǎn)流利 歡快無比 比喻摹聲

  仇恨暗生 回味無窮 感受烘托

  激越雄壯 震撼人心 比喻摹聲

  鴉雀無聲 繞梁不絕 環(huán)境烘托

  《琵琶行》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保囵B(yǎng)學生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玻畬W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保莆兆髡哂帽扔鞯氖址鑼懧曇舻母叱挤。

 。玻ㄟ^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jié)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diào)。

  2.小序已經(jīng)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三、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diào)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yīng)。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xiàn)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忘歸

  無管弦悲涼,奠下基調(diào)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不發(fā)

  江浸月

  四、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

  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shù),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tài))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宛轉(zhuǎn)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jié)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shù)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yīng)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diào)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fù)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zhuǎn)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zhuǎn)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diào)音的動作。“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是彈奏的神態(tài)。“攏”、“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tài),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lǐng)會音樂,也表現(xiàn)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yǎng)。

  《琵琶行》說課稿 11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師:請同學們先欣賞一段視頻。(播放經(jīng)過編輯的《江南煙雨琵琶行》視頻及解說詞)

  師:視頻中提到的詩人是誰?

  生:白居易。

  師:白居易是怎樣一位詩人?

  生: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現(xiàn)實主義大詩人。

  師:不僅如此,白居易還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憫心的詩人。他在《長恨歌》一詩中既諷刺了唐玄宗重色誤國,又表達了對玄宗思念楊玉環(huán)的同情,他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他在《賣炭翁》一詩中講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又表達了對下層勞動者的同情與悲憫。那么,白居易由長安被貶到江西九江的潯陽江頭,又對什么人發(fā)出了怎樣的慨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板書課題)

  師: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詩歌的一種體裁。

  師: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它是一種以鋪敘記事為主的歌詞。

  二、誦讀小序,概括情節(jié)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一下詩前的小序。

  (生讀小序)

  師(糾正個別讀音):詩前小序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誰能用簡單的話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寫了琵琶女的身世。

  師:寫身世,也就是介紹了寫《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讀文本,抓關(guān)鍵句

  師: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國文本是讀的學科”。我們首先走進文本,放聲地、自由地來讀一下這首詩,好不好?下面我們自由地放聲來讀。(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樂,學生放聲自由讀。5分鐘左右)

  師:好,剛才大家已經(jīng)讀過了這首詩,我們都沉浸在詩的境界里。那么,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首詩最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對,同學們,“淪落”是什么意思呀?

  生:落魄失意。

  師:對,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淪落人”又是誰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四、再讀文本,學生質(zhì)疑

  師:好,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誰解淪落人”(板書)。琵琶女的淪落經(jīng)歷是怎么樣的?我們首先請一位同學感受一下琵琶女的感情,為我們讀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嗎?你現(xiàn)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帶出來。

  生(讀第三節(jié)):“沉吟放撥插弦中……夢啼妝淚紅闌干!

  師(請另外一生評價):你覺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樣?

  生:我覺得讀得挺好的。這一節(jié)主要講琵琶女的身世,詩人對琵琶女應(yīng)該比較同情,讀的時候讀出了同情的感覺。

  師:你是站在詩人的角度講吧,現(xiàn)在如果是站在琵琶女這個角度,你覺得她應(yīng)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去讀?

  生:悲涼。

  師:對,悲涼的感情。我們讀詩歌首先是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得抑揚頓挫,但更要注意把握詩歌中詩人所蘊涵的感情。剛才同學讀的這一節(jié)感情把握得比較到位。

  師:就這一節(jié),同學們有什么疑問沒有?把你最想提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討論。(生自由組合,小聲交流,討論質(zhì)疑)

  師:同學們主要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琵琶女的形象及悲慘命運的原因,一是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她的身世。我們周圍同學自由組合議一議,由一位同學記錄小組討論要點,兩個問題可以任意選。

  (學生自由組合,討論)

  生:我代表我們小組想說第一個問題。前幾句寫她少年的'時候,然后還被那個秋娘嫉妒……

  師:秋娘是什么人?

  生:秋娘本身就是才華出眾的歌伎,然后還要嫉妒琵琶女,說明琵琶女比秋娘還要才華橫溢。后面寫她“弟走從軍阿姨死”,她的家人,離開的離開,死去的死去,后來她的容顏因為家庭變故和時光流逝變得非常憔悴。當時社會看重你,就是因為你的容貌好而不是有才華。琵琶女的淚既是感傷的淚又是不滿的淚。

  生:我覺得琵琶女主要代表中國封建社會女子普遍的悲慘的命運。

  師:這里你談得更深入了,上升了一個高度。琵琶女的技藝高超,她年輕的時候,“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但是到了后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生(眾):“門前冷落鞍馬稀!

  師:這說明什么問題?

  生:那個時代就是重色輕才的。

  師:重色輕才。那個時代不是看重她的技藝高超,而是看重她的美貌,后來她年老色衰,所以就被拋棄了。所以從這里看出,琵琶女僅僅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對象。

  師:還有一個問題,琵琶女描繪自己一生的遭遇,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對比。

  師:如果說詳細些,有哪些?

  師:過去是京城名伎,現(xiàn)在是——

  生(眾):淪落江湖。

  師:過去是少年得意——

  生(眾):現(xiàn)在是老年失意。

  師:過去是年輕貌美——

  生(眾):現(xiàn)在是年老色衰。

  師:過去是門庭若市——

  生(眾):現(xiàn)在是門可羅雀。

  師:過去歡笑——

  生(眾):今日辛酸。

  師:除了琵琶女,剛才說,“誰解淪落人”,淪落人一個是指琵琶女,還有一個是指誰呀?

  生(眾):白居易。

  師:當詩人和琵琶女彼此穿過無數(shù)人群,走過無數(shù)條路,在這個蕭瑟的秋天,相逢在潯陽江頭船上的時候,他又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我們請一位同學模仿詩人白居易的口吻讀第四節(jié)。

  (生讀第四節(jié))

  師:好,我們的白居易還得加把勁。我們在讀這一節(jié)詩時要讀出什么感情?

  生:應(yīng)該和琵琶女一樣感同身受吧。

  師:感同身受,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這里面,詩人的遭遇還有什么詞可以體現(xiàn)出來?

  生:“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的“黃蘆、苦竹、杜鵑、哀猿”。

  師:這些意象所傳達出來的正是感傷之情,進行詩歌的欣賞一定要注意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就這一節(jié),大家最想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生自由組合,討論質(zhì)疑)

  生:琵琶女的遭遇為什么會引起詩人的強烈共鳴?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怎么理解?那個“同”字,同在哪里?

  師:兩個問題的本質(zhì)相同。大家想一想,一個是朝廷官員,一個是江湖的歌伎;一個是高朋滿座,一個是門前冷落。那他們又“同”在哪里呀?誰能說一說,你覺得“同”在哪里?

  生:從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上看,他一開始滿腹才華,想一展鴻鵠之志,卻在朝廷中受到排擠,而被貶謫到偏僻的地方;琵琶女本來也是很有才華,但她卻因為年老而無人問津,所以他們的經(jīng)歷都是從曾經(jīng)的輝煌到如今的平淡,所以此刻他們的心境都是悲傷的。

  生:還有,他們倆都是京城人。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前面小序上講的,“問其人,本長安倡女”。

  師:對,是來自京城,F(xiàn)在呢,他們都來到了什么地方?

  生:潯陽江頭。

  師:這一點也相同。

  生:還有一點就是他們都懷著一種落魄之情。

  生:他倆都是人才,得不到人家的重視,這也是相同的一點。

  師:都是很有才華的,琵琶女“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我覺得她的水平還是挺高的。詩人呢,也是才華橫溢的,而現(xiàn)在卻觸怒了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由此可見,詩人是在寫琵琶女,又是在寫自己,抒發(fā)郁積于心的貶謫之恨。

  五、三讀文本,品味感受

  師:那么我們再想一想,他們原本認識嗎?是什么打動了白居易,把兩個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誰能說一說?

  生:是因為琵琶女彈的那個琵琶曲。

  師:“誰識琵琶聲”(板書),同學們,詩中有一段對音樂的描寫,應(yīng)該說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剛才我們班的琵琶女和詩人都讀了一下,我也情不自禁,給大家背一下這一段,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一想,這一段中最精彩的句子在哪里?為什么精彩?

  (教師配樂示范背誦第二節(jié):“尋聲暗問彈者誰……唯見江心秋月白。”)

  生:我最喜歡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它把琵琶聲在沉靜以后爆發(fā)的聲音比作乍破的銀瓶和騎士突然拔出刀槍那一瞬間的聲音,更加突出了琵琶聲在沉默后的慷慨激昂的特點。

  師:你很喜歡非常激越的音樂。好,還有沒有?

  生:我喜歡“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因為我覺得這句話采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先經(jīng)過音樂的跌宕起伏,然后婉轉(zhuǎn)動聽,很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來,聽上去挺有感覺。

  師:比喻有什么好處?

  生:就是十分生動形象。

  師:化——

  生:化抽象為具體。

  師:對,大家都知道,寫愁的情感是不是很抽象?李煜怎么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抽象的無形的愁化作具體可感的滾滾江水。李清照怎么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把抽象的無形之愁化作沉甸甸的重負。比喻的手法是不是很好?還有沒有同學想談?

  生:我喜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它把弦聲首先比喻為急雨,聲音非常急促,然后又如絲雨般,有非常渺茫的感覺,很形象,很生動。

  師:聽了剛才同學們談的精彩的詩句,我想問一個問題:是什么打動了詩人?僅僅是精彩的音樂嗎?誰來說一下?

  生:從第二節(jié)里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可見,作者被打動,不僅因為好聽的音樂,還有琵琶女在音樂里面融入的自己的情感。

  師:有琵琶女的遭遇,有琵琶女的情感在音樂里面。

  師:那我還要問,僅僅是琵琶女的遭遇和情感在里面就打動了詩人嗎?

  生:還有,詩人想到了他自己的身世。詩人也從琵琶曲中讀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歡悅與痛苦、苦悶與希望,這引起了詩人強烈的感情共鳴。

  師:對,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更在于它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實際上,是音樂把“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在兩個陌路人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的橋梁。

  師:好,我們下面一起讀一下最后一段。(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第五段)

  師:“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琴聲和著白司馬的淚水沉到了江底,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們耳畔回響。

  六、放飛心靈,交流感悟

  師:我想同學們還有很多的感觸吧,下面我們就暢所欲言,敞開心扉,用較富有詩意的一兩句話來表達你的感悟。(播放琵琶曲,生思考、寫作)

  生:天公薄情病樂天,世情愚昧苦才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怒憤難自平。

  師:好,你很厲害呀,像一位詩人。

  生:音樂,仿佛從遠處傳來,又似乎就在身旁,那么清靜,那么飄渺。琵琶聲響徹長安城,好像有人在哭泣,幽怨著,纏綿著。彈者有意,聽者有情,我愿化作一首小曲去撫慰你那懂我的心。

  師:是一首富有詩意的散文詩呀。還有沒有?

  生:白居易在這個不眠之夜,用濕漉漉的詩句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的濕漉漉的心。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師:好,這也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呀。老師也很喜歡詩歌,在備課時,也寫了一首七律談我的感受。

  投影:

  感悟《琵琶行》

  王毅軍

  潯陽江畔客將還,秋月荻花夜色寒。

  一曲琵琶情切切,半觴清酒淚漣漣。

  飄零歌女傷神苦,淪落詩人為客難。

  司馬揮毫傾肺腑,后生吟誦嘆先賢。

  七、再讀文本,升華感情

  師: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詩歌的漫游,下面讓我們伴著音樂,再一次放聲地旁若無人地自由地讀一遍這首詩。讓我們把情感浸在詩歌的意境里,去體會音樂的美妙,去感受詩人的情懷。

  (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樂,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放聲自由讀全詩)

  結(jié)束語:歷史不會抹殺這一切,時間不會淡忘這一頁:那低眉信手的婉約,那哀怨凄切的曲調(diào),那東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識的遭遇。千古的詩篇還在耳畔回響,江邊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了永恒的千古絕唱。

  最后讓我們在悠揚的琶琵曲中,以經(jīng)典為伴,與詩歌同行!

  【執(zhí)教感言】

  《琵琶行 并序》原設(shè)想主要采用誦讀法、點撥法、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圍繞“誰解淪落人”“誰識琵琶聲”兩條線索啟發(fā)點撥學生,并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深入鑒賞詩歌中所蘊涵的豐富思想感情,讓學生體會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整節(jié)課作為詩歌賞析課,力爭成為書聲瑯瑯的“生態(tài)課堂”,多元性的“對話課堂”,生成問題的“質(zhì)疑課堂”,進而成為一節(jié)使人感覺是享受的語文課堂。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覺得有幾點把握得較為成功:

  一是誦讀教學落實較成功。有齊讀、單人朗讀、自由讀、分段讀、全篇讀、放聲讀,初步感知讀、強化體驗讀。從字詞的讀音,到情感的把握,再到朗讀技巧的運用,指導具體,其中示范讀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是在教學中注意滲透學法指導。有誦讀技巧的指導,有對古典詩歌思想感情的賞析方法的指導。

  三是以生為本,平等對話,使學生參與課堂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落實,接受性學習與探究合作相得益彰。能從新課程理念出發(fā),更新角色定位,課堂上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有效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意義建構(gòu)。

  四是使合作學習成為教學常態(tài)而非裝樣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或依據(jù)活動時的情境,“動態(tài)生成,自由組合”生成學習小組。通過同伴互助,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一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存在問題。一開始課件視頻播不出來;另外,在最后讓學生放聲自由讀時不應(yīng)播放視頻,以免影響學生進入文本體驗。

  二是咀嚼詩歌語言不夠深,不夠細。《琵琶行》的篇幅較長,要完成的教學任務(wù)較多,賽課時我有意加快了教學速度,雖然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了教學任務(wù),但是咀嚼詩歌語言不夠深,不夠細,有些值得反復(fù)玩味的細節(jié)未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

  《琵琶行》說課稿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詩歌對琵琶聲的描摹技巧,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 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過程與方法--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慧眼擷取詩歌精華,匠心傳承燦爛文化。

  二、教學重點

  學習詩歌對琵琶聲的描摹技巧,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三、教學難點

  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四、課時:

  2課時

  五、教學方法:

  探究法、誦讀法、創(chuàng)設(shè)意境法。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教學過程與步驟:

 。ㄒ唬、 導入:

  一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一位曾藝壓群芳,名滿京城的琵琶女在潯陽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樂器演繹出了人生的起伏與世間的冷暖,白居易則用筆下的詩句演奏出了不朽的樂章與無盡的唏噓,今天讓我們踏著詩人的詩行走進琵琶女的音樂世界,聆聽這美麗而動人的旋律。

 。ǘ 賞析詩歌描寫音樂的藝術(shù)技巧。

  思考1:本詩幾次寫到琵琶曲?分別是怎樣寫的?

  1、第一次描寫琵琶曲:忽聞水上琵琶聲, 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明確:側(cè)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的效果:側(cè)面描寫往往比正面描寫更機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較經(jīng)濟的筆墨表現(xiàn)所描寫的對象,卻能收到以少勝多的功效。

  舉例強化: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第二次描寫琵琶曲: 詩人對琵琶曲進行正面的描寫,這一段描寫歷來被人們所稱道,堪稱音樂描寫文學史上的絕唱,請把你最喜愛的語句找出來并加以賞析。

 。1)總結(jié)運用比喻、摩聲描寫音樂的藝術(shù)效果。

 。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明確:此句道出了“無聲”與“有聲”之間的辨證關(guān)系,道出了音樂上停頓的奇特功效。

 。3)“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彼\用的寫作手法?

  明確:側(cè)面描寫。用悄寂無聲的環(huán)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余音饒梁,經(jīng)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從側(cè)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

  (三)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思考2:琵琶女為何能演奏得這樣好,對樂曲有這樣深刻的感悟?

  明確:師出名門: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傳奇身世:這一部分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輕貌美--年長色衰;門庭若市--獨守空船;昔日歡笑--今日心酸。

  思考3:詩人為何能對琵琶女的演奏有這樣深刻的領(lǐng)悟?

  明確:用詩人的話來回答--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思考4:“同是天涯淪落人”,作者與琵琶女的相似之處有哪些?

  明確:都是從京都長安來到遙遠偏僻的江州;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敢諫而遭貶謫,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樣懷著滿腹的“幽愁暗恨”,過著冷落凄涼的寂寞生活。

  思考5: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揭示出了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廣泛的同情,成為后世飽經(jīng)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美學價值,現(xiàn)實意義。)

 。ㄋ模┑谌螌懙脚们骸皾M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

  描寫方法:側(cè)面描寫。

  思考6:“男兒有淚不輕彈“,白居易的淚只為琵琶女而灑嗎?

 。ㄎ澹┬〗Y(jié)。

 。┱n后作業(yè)(任選一題):

  1、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嗎?并加以賞析。(如:《李憑箜篌引》、《穎師彈琴》、《聽蜀僧浚彈琴》、《琴歌》等)

  2、“相逢何必曾相識!”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故事?你有過這樣的相逢嗎?請以《相逢是首歌》為題寫一段融記敘、抒情為一體的文字。(200字左右)

  《琵琶行》說課稿 13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順暢地誦讀全詩并當堂背誦第二節(jié);

  2、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3、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shù)。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導入。

  二、誦讀鑒賞:

  (一)范讀全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ǘ┯懻摼v,點撥要點

  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么事?

  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共同點?

  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巴翘煅臏S落人”。

  3、“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guān)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讀序與第三節(jié)相關(guān)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艷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京倡 商婦 怨

  2)讀P53注釋、序、第一節(jié)與第四節(jié)相關(guān)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

  京官 謫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么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

  音樂(琵琶聲)。

  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lián)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別離情。

  5、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jié))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jié))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

  6、是什么樣的琵琶聲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聞琵琶是什么樣的聲音,不知道,但可以從兩人當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調(diào):悲涼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是借彈琵琶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歡慘將別”的主、客的情緒受到觸動,加重了離愁,以至“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2)一聞琵琶聞聲不見人,二聞琵琶見人再聞聲。第二節(jié)是重點精彩詩節(jié),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彈奏情形和樂聲變化。(分層導讀,達到背誦)

 、 找出描寫琵琶女出場的名句,體會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場,舉止端莊,神態(tài)含羞,似有滿腹辛酸心事。

  ② 誦讀描寫彈奏情形的詩句,分析描寫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力。

  調(diào)弦定音,非同凡響,聲中含情;信手續(xù)彈,聲聲含悲,心事無限;彈奏名曲,技藝高超。雖沒有具體描寫樂聲,卻為下面具體描寫樂聲做好了鋪墊。

 、 鑒賞具體描寫樂聲的詩句:

  詩人是用什么手法來描寫樂聲的?

  借助語言的音韻摹聲,兼用比喻、通感加強其形象性。

  對照注釋,結(jié)合作比事物特點,體會比喻所表現(xiàn)的樂聲特點;

  依據(jù)樂聲特點體會樂曲的發(fā)展變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試畫曲線圖示樂曲發(fā)展變化)

  旋律變化,心潮起伏。

  樂聲造像:琵琶女身懷絕藝,心懷哀怨。

  3)三聞琵琶,為何 “凄凄不似向前聲”,詩人“淚濕青衫”?

  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際,所以樂聲更凄悲;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所以淚濕青衫。兩人感情更加相通,達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結(jié),強化感受

  全篇寫音樂三個回合:一聞樂,聞聲不見人,情相觸;再聞樂,見人再聞聲,情相通;三聞樂,知人重聞聲,情相融。琵琶聲中塑造出詩人自身橫遭貶謫、抑郁寡歡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淪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淚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在天涯。作者與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詩高處在此,不在他處!薄蹲x注釋唐詩三百首》批語)

  讀《琵琶行》有感: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板書設(shè)計

  《琵琶行》說課稿 14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導入:在今天陶淵明的故鄉(xiāng),江西九江市有一座仿唐代園林建筑,名叫琵琶亭。為什么這座占地3300平方米的園林,會以琵琶來命名呢?話還得從公元815年的一首詩說起,就是現(xiàn)在我們要學的這首《琵琶行》。

  講解:現(xiàn)在我們來閱讀一下詩前小序,概括出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閱讀,并回答)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幾只客船停泊在潯陽江頭,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燈火。岸邊楓樹上滿是紅葉,和水中盧荻的白花一起點綴著秋色。故事就這樣開場了。

  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詩人是用哪一句詩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為什么白居易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感嘆呢?(先閱讀3、4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現(xiàn)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

  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琵琶女以前是個才色雙絕,名動教坊的商女;如今是個年老色衰、獨守空船的商人婦。而白居易以前呢?

  白居易16歲初到長安,拿詩卷給前輩詩人顧況請教,為及見詩,只見其名,顧況便調(diào)侃道: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等看到詩作中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聯(lián)時,便改口說: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白居易的理想自然不是當個名滿天下的詩人。二十九歲,一舉成進士,三十二歲又以拔萃登科,為校書郎,三十五歲復(fù)應(yīng)制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以第四等入選,由校書郎為幸至尉,不久入為翰林學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遺。十年之內(nèi),三登科第;名入眾耳,跡升清貴。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左拾遺。在中國歷史上,向皇帝諫諍的人,理由不見得正確,目標不見得遠大,但他們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看到壞的,我要說;不讓我說,不可以(李敖)。為此,白居易寫下了很多令權(quán)貴寵臣變色、切齒的詩篇和奏章。如見他卻成了個臥病潯陽,潦倒他鄉(xiāng)的謫臣。一個只要受到權(quán)力的敵視或迫害,幾乎馬上就要從社會結(jié)構(gòu)和倫理關(guān)系中開除出去。

  從琵琶女和白居易前半生的跌宕來看,大家如何來評價他們,大家覺得在他們來眼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們先看琵琶女,當她風頭最健的時候,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王孫公子各個都湊去燒錢,琵琶女也沉醉在溫柔鄉(xiāng)中。這讓我想起,英國作家格里麥斯頓的一句話:一個美麗的女子是眼睛的天堂,錢袋的煉獄,靈魂的地獄。

  容貌就是出身,就是身份證,就是通行證,就是獲取恩寵的利器。美貌是女人最具兌換力的資產(chǎn),它可以用來換取社會地位,換取金錢,甚至換取愛情。但這份資產(chǎn)依賴于一具會逐漸衰老的軀體,所以這是一份既可利用又正在失去的資產(chǎn)。容顏的美麗,如同扳機扣動時的一道閃光,又像迅速一頓的后挫力,其短暫性是令人無可奈何的。名花再傾城傾國也有凋零的時候。千古紅顏,大浪淘沙,能在偉大的文化進程中留下點兒什么的女子,大都是與文字有些關(guān)系的。那些曾享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環(huán)肥燕瘦盛譽的美女們,因為少了文化和精神的滋養(yǎng),美貌隨著韶華一去無蹤,不得不感嘆流光無情,只是庸庸碌碌地在自己的天地間消弭了如花似玉的生命。不,她們不是美,只是漂亮。而女人真正的美,卻是源于內(nèi)心,源于過人的才華,與深刻的思想。能與文字結(jié)緣的女人,往往才是最具有誘惑力的女人。

  白居易出身書香門第,自小受到的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建立功名,是文人的主旋律。白居易的終極理想自然是卿相之夢。于是長安便成了他向往的地方。公元742年,42歲的布衣李白,帶著經(jīng)天緯地的雄心,來到長安;公元745年,懷著兼濟天下的夢想,來到長安。長安是光影搖曳的舞臺,也是勇者闖蕩的天地。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摘取成功的桂冠。他們對于自身命運的不可把握,除了來自統(tǒng)治者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權(quán)力風云外,還得提防文人間的相互妒忌、告密、攻擊和迫害。

  為什么琵琶女彈奏的是宮廷名曲,而不是江南小調(diào)?這說明什么?琵琶女不滿于現(xiàn)狀,一直留戀的是過去風花雪月、紙醉金迷的賣笑生涯。舞臺是她的一半生命,失去了舞臺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從她的骨子里還是充滿了對商人的不滿,以至于有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陵買茶去的怨恨之言。用《霸王別姬》中那師父的不好聽的話來說:都是下九流,誰嫌棄誰呢?雖然商人算不上下九流,也是社會的平民中的最底層了,而琵琶女是賣唱的歌女,老大嫁做商人婦實在不甘心,她畢竟見過大世面。還一直是呆在當時世界上都稱得上國際大都市的長安城。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危機,又不斷克服危機的過程。人只有在危機中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人生才有活力。

  如果琵琶女彈奏的是后者,她能否引起詩人內(nèi)心的波瀾?從小序中,我們找一句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錚錚然有京都聲)

  正因為琵琶女對昔日榮光難以釋懷,正因為詩人對卿相之夢念念不忘,京都聲才使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白居易的筆來欣賞一下京都聲的魅力。

  一、形象美

  大弦嘈嘈如急雨,如急雨寫出弦音的繁密、粗重而急驟;小弦切切如私語,如私語寫出弦音的幽細、委婉;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用大珠小珠落在于盤中的碰擊聲來摹寫交錯撥動粗弦細弦時發(fā)出的圓潤之聲;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用黃鶯的叫聲從花叢里傳出來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轉(zhuǎn);幽咽泉流水下難,凝絕不通聲暫歇,用冰下流泉的響聲比喻樂聲的哽咽吞澀,弦音的低沉入微仿佛停止了;銀瓶乍潑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用銀瓶乍裂、水漿迸出、騎兵沖殺、刀劍齊鳴的聲音、比喻說去中間休止后的驟響,似千軍萬馬馳騁,突出琵琶聲的激越雄奇;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于人心動之時戛然而止。這些接連不斷的比喻,新鮮、貼切、動人,能使讀者體會到激揚、幽抑、喜樂、哀愁等情緒。

  二、音韻美

  音韻美是指詩人在描寫音樂時,能體現(xiàn)音樂的韻律。詩人重在從聽覺效果上模擬聲音,讓人讀起來感受到濃濃的韻味。如詩中用疊音詞弦弦、聲聲、嘈嘈、切切和雙聲疊韻詞間關(guān)、幽咽。這些詞,要么直接模擬聲音,要么使詩句增加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加強了音樂的悅耳動聽和韻律節(jié)奏。這樣準確地繪聲擬音,就能給人以真切直觀的聽覺實感。

  三、情感美

  白居易在詩中渲染人物的情感,使讀者與情境中的人物產(chǎn)生共鳴,這是情感美的具體體現(xiàn)。在《琵琶行》中,詩人主要是通過點撥彈奏者的感情,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是讀者與之同喜,與之同悲。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琵琶女試彈琵琶義蘊育著自己的情思;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琵琶女彈弦過程就是抒情過程;接下來攏挑收撥畫,這是彈奏的指法,不僅寫出琵琶女技藝的熟練,更是借彈奏過程動作的變化,寫琵琶女內(nèi)心感情的波瀾。彈者投入,聽者亦是入情,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江洲司馬青衫濕琵琶女彈出同是天下淪落人的心聲,引起詩人、客人感情的共鳴。

  四、烘托美

  烘托,是一種從側(cè)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出色的烘托也是白居易描繪音樂的精妙手法之一。他往往巧妙地通過對音樂效果的描寫(包括環(huán)境描寫和人的感受)來烘托琵琶聲的優(yōu)美動聽,深切感人,達到良好的審美效果,這就是烘托美。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慘別的江岸,相對無言的凄清時刻,忽聞水上琵琶聲,竟使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動心移情的音樂,不僅使人流連忘返,還誘得人們?nèi)ぢ暟祮枺@不烘托了樂聲的藝術(shù)魅力和感人力量嗎?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未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于動人的藝術(shù)境界之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結(jié)語: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曲調(diào)是撩撥感情之弦的陣陣和風,又是叩擊感覺門扉的纖纖素手。她喚醒記憶,這記憶便將曾對其發(fā)生影響的種種往事追尋、再現(xiàn)。一千多年前,一位謫居臥病的潦倒文人,一位遲暮色衰的`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曲《霓裳》、一曲《六幺》、一番肺腑言、一把辛酸淚,踩著詩行,踏著平仄,走進了經(jīng)典,走進了永恒。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音樂得詩句?

  為什么失意文人總能與風塵女子惺惺相惜?

  這是一節(jié)文學賞析課,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并欣賞作者怎樣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再現(xiàn)琵琶女的千古絕唱的技法,為此,在課堂設(shè)計上,就突出了對直接或間接描寫音樂的詩句的賞析上,在前兩節(jié)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同學們進行了細致生動深刻的鑒賞,有很多地方甚至是獨特和富有創(chuàng)意的,個體學生與文本對話還是非常成功的,應(yīng)該說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師生對話不太充分,除有關(guān)長安對詩人意味著什么?一處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外,別處都僅僅停留在一般性的總結(jié)上,而生生對話更是極不充分。

  《琵琶行》說課稿 15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3、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課型:鑒賞課

  授課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shè)想】:

  《琵琶行》是一篇自讀課文,且教學的重點在于整體領(lǐng)悟。因此,教學中不必過份拘泥于字詞教學,字詞知識可布置學生在課前預(yù)習中掌握。課堂教學應(yīng)圍繞下列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通過誦讀教學感受詩人的情感,通過結(jié)構(gòu)分析把握詩歌的整體美,通過語言品味領(lǐng)悟形象美。 最后設(shè)計一個課后練習,用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一.導語設(shè)計

  與數(shù)學一樣,音樂是人類最富于靈性的創(chuàng)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一并被稱為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中國自古就有詩樂結(jié)合的傳統(tǒng),如漢樂府、宋詞等。那么詩歌是怎樣將無形的音樂化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古代詩歌中描寫音樂的杰作《琵琶行》。

  【說明:科學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設(shè)計這一導語意在引起學生思考:科學、哲學、藝術(shù)中都包含有審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綜合思維是提高科學素養(yǎng)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鑒賞提示: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眯小愤x自《白氏長慶集》。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殺,白居易上疏請求嚴懲兇手,陳詞懇切,觸怒當政者,遂遭限害,被貶為江州司馬。第二年秋天寫下了長篇敘事詩《琵琶行》,通過描寫一個淪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發(fā)自己遭受打擊后的苦悶心情。

  “行”是古體詩的一種,音律比較自由,句法參差變化,便于長篇敘事或抒情。

 。ǘ、誦讀明意,把握結(jié)構(gòu)

  1、誦讀正音:請六個同學分別朗讀包括“序”在內(nèi)的六段文字。請其它同學指出朗讀中讀錯的字詞,教師根據(jù)學生歸納適當板書。

  2、明確內(nèi)容: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在敘事中充滿著豐富的感情(教師明確)。請學生根據(jù)敘事文章的特點概括每段內(nèi)容(學生歸納,教師口頭總結(jié))。

  提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涼身世?詩人為什么流淚最多?(學生自由回答)

  3、理清結(jié)構(gòu):敘述事件必須脈絡(luò)清楚,白居易是怎樣將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聯(lián)系在一起的(啟發(fā)學生理清敘事線索,分析詩章的圓型結(jié)構(gòu))?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秋江夜送客(敘事起筆)

  琵琶女 詩人

  月夜奏琵琶 我聞琵琶已嘆息

  凄涼話身世 又聞此語重唧唧

 。ㄔ敂⑹拢 (略抒情)

 。〝⑹率闱槿诤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旨)

  為君翻作琵琶行

  滿座重聞皆掩泣

 。〝⑹陆Y(jié)尾)

  講析:詩人以敘事起筆,直寫秋江月夜送客,用“楓葉荻花”、“江浸月”這樣極富動感的景物和“慘將別”這樣“典型”的情懷,描繪出一幅寂寞凄涼的圖畫,給人以蕭瑟凄慘的感受。一個“忽”字,別生情懷,美妙的琵琶聲使主人客人一時忘掉悲傷的情感,從而引出下文。接下來詩人依次展開一幅幅畫面,一是寫琵琶女的身世(通過琴聲及其“自言”),一是寫詩人的感受。最后,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交匯融合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人生體驗上。寫琵琶女的身世是敘事,寫詩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詩章到此并未結(jié)束,由于琵琶女和詩人有著相同的人生體驗,才有“莫辭更座談一曲”,才有“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詩以敘事起筆,中間交叉著描述與抒情,最后以敘事結(jié)尾。這實際上是一種首尾照應(yīng)的圓型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了一種結(jié)構(gòu)上的對稱美。

  4、誦讀指導:通過以上分析明確了詩歌的內(nèi)容與作者的情感后,請學生分析應(yīng)該如何朗讀《琵琶行》(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略加點拔)。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yīng)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yīng)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jié)由此開端!耙拼本渲痢拔闯汕{(diào)先有情”應(yīng)讀得輕緩誠懇!按笙摇币韵滤木湟弊x,有輕快情調(diào)!伴g關(guān)”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氨币韵滤木涫菫楦叱毙顒,要小聲讀!般y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yīng)情感,每層后稍作停頓。

  第四段:詩人傾訴內(nèi)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yīng)讀得懇切。

  第五段:結(jié)尾兩句余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下句。

  【說明:“自主閱讀”是“誦讀明意,把握結(jié)構(gòu)”這一教學過程的設(shè)計原則。因為只有自主性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無須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教師首先將生字詞預(yù)先寫在黑板上。至于講析內(nèi)容的'詳略,則應(yīng)視學生對“問題3”的回答而定,講析應(yīng)定位在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起引導作用這一原則上!

 。ㄈ、品味美妙的音樂描寫,欣賞語言的形象美

  1、請一位同學按以上的誦讀指導朗讀第二段,然后再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2、第二段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那么詩人是如何將這無形的音樂表現(xiàn)得如此美妙的呢?

 、、用豐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的美妙、節(jié)奏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lǐng)略到美妙的音樂形象。詩人選用普通的聲響作喻體,將訴諸聽覺的音樂形諸文字,使那飄渺即逝的無形音樂變得仰之可視,俯之可感。這些美妙的文字對刻畫音樂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師示例后請學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樂曲之濁重沉響,節(jié)拍急促。

  如私語:形容樂曲之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樂曲之錯落有致,明快清脆。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形容樂曲之悠揚婉轉(zhuǎn),悅耳動聽。

 、、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學生找出描寫詩人“聽”的感受的詩句并作簡要的分析,然后教師歸納)

  詩人對音樂的描寫可謂聲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詩人從旋律節(jié)奏的仰揚快慢的變化之中“聽”出了琵琶女的“有情”,“聽”出了琵琶女復(fù)雜的內(nèi)心情感。一個“漂淪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為后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受抒發(fā)作了厚實的鋪墊。

 、、用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音樂的魅力。(由學生分析,教師啟發(fā)性提示。)

  3、全班集體朗讀第二段。

  【說明:欣賞形象之美,品味語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學生完成,因為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品味欣賞”這一教學過程,須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感悟詩人的人生體驗,慢慢培養(yǎng)學生獨自領(lǐng)悟的能力!

 。ㄋ模、課外拓展(預(yù)先印制好,下課時發(fā)給學生)

  1、比較《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分別指出其描寫音樂的目的。

  2、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琵琶行》亦是絕作。然身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為?豈唐時法令疏闊若此?蓋特香山借以為題,發(fā)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聞歌者》一首云:“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diào)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fù)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珍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則聞歌覓人,竟有其事,恬不為怪矣。(趙翼《歐北詩話》)

 、、趙翼認為白居易不應(yīng)該不顧身份地邀請琵琶女彈奏琵琶。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的?(可從白居易的現(xiàn)實主義詩風及其能沖破封建等級觀念的角度回答。)

  ②、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撥插弦”之后,主動“自言”身世,而歌女“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差異?(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③、你愛讀《琵琶行》和《夜聞歌者》兩首詩中的哪一首,為什么?

  【說明: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能力。“課外拓展”設(shè)計的題目,給了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能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研究性閱讀!

  《琵琶行》說課稿 1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音樂藝術(shù)的描寫技巧,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shù)的領(lǐng)悟力和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摹音樂的片段,歷來被譽為古典詩歌里描寫音樂的絕唱。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描摹音樂,狀無形如在眼前,為學生學習描寫音樂提供了最好的借鑒。引導學生體會描摹的妙處,領(lǐng)略品評作者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本課的難點與重點。

  解決方法:

  1、通過觀看電影剪輯幫助理解,增強感性認識。

  2、列出思考題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shè)計:

  結(jié)合《音樂欣賞》課所學的知識,引導學生談?wù)勑蕾p一些樂曲的感受,啟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重點閱讀琵琶音樂聲調(diào)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揚疾徐變化的過程,領(lǐng)略品評作者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體味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1)

 。ㄕn前反復(fù)播放在《彩云追月》、《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

  我們現(xiàn)在聽到的這幾首曲子是在《音樂欣賞》課上欣賞過的,大家能說出它的'曲子嗎?

  學生們能說一說自己聽了以后的感受嗎?

  在音樂欣賞課上,我們學習怎么樣欣賞音樂,在語文課上,我們則學習怎樣把自己的這些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位唐朝詩人是怎么樣描寫音樂的。

  二、介紹背景(幻燈片2“潯陽江頭”)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被貶江州時,一個秋天的夜晚,潯陽江上,懈逅一位因年長色衰,流落江湖的京城歌女。那女子一曲飽藏憂怨的琵琶曲,引得詩人淚濕衣襟,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

  三、思考題1:(幻燈片3:“思考題一”)

  在課前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讀課文,請同學們找出詩歌中描寫音樂的詩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問:“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边@些是不是描寫音樂的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輕攏慢捻抹復(fù)挑”是寫琵琶女彈奏的姿態(tài);“初為《霓裳》后《六幺》”寫彈奏的內(nèi)容;“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是寫聽者的感受,這些是不是為寫音樂服務(wù)的呢?

  這一段的最后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一句表面看是寫景,我們能不能把它也歸入描寫音樂的句子呢?

  請同學們齊讀正面描寫音樂的這一段。思考一個問題:

  打出幻燈片:作者是怎樣實現(xiàn)對音樂的描寫的?用到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比喻。

 。ɑ脽羝核伎碱}二)這些比喻句本體都是音樂,喻體分別是什么?通過比喻它們分別描摹出了音樂的哪些特征?

  1、(幻燈片:答案):

  比喻特征

  如急雨粗重急驟

  如私語輕微委婉

  大珠小珠落玉盤連續(xù)、重音與輕音交錯、清脆

  鳥語花底音調(diào)宛轉(zhuǎn)、流暢、輕快

  泉流冰下音調(diào)尖細、陰塞、壓抑、

  冰泉冷澀音停頓、清冷、凝滯

  銀瓶乍破激越奔涌

  鐵騎突出高亢雄壯

  如裂帛短促急迫戛然而止

  2、小結(jié)(點擊):九個比喻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急雨的聲音,私語的聲音,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等等,這些,都是什么呢?都是聲音。那么,琵琶彈奏的是不是也是聲音呢?

  所以,這些比喻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聲喻聲,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

  3、朗讀(幻燈片:朗讀片斷):看錄像剪輯。

  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誦這一段描寫音樂的文字。

  五、擴展(幻燈片):

  音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藝術(shù),如何把抽象的音樂用形象地表達出來呢?最普遍采用的手法是比喻。比喻是描摹音樂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善于用比喻,能使我們領(lǐng)略音樂的無窮魅力。你還能說出一些描寫音樂的文字嗎?

  在我們這個單元課后背育篇目中,就有一篇《李憑箜篌引》,就有關(guān)于音樂的描寫!睹骱勇爼芬晃闹,也有關(guān)于黑妞和白妞兩個藝人唱腔的描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去讀一讀。這里給大家?guī)淼氖且欢侮P(guān)于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的描寫:

  1、欣賞:(幻燈片)點擊播放音樂同時打出文字

  開始,寂靜無聲的短暫的空白。像潔白的稿紙開頭的幾行空格,像沉重的大幕拉開之際的一息,像月明之夜推開臨湖畫窗之時的一瞬,靜靜的,靜靜的……

  仿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幾聲叮咚,幾聲鳴囀,隨之,一個悠長徐緩的聲音出現(xiàn)了,像舒卷的輕紗,像幽咽的泉流,像春蠶傾吐著纏綿不盡的絲絲縷縷……

  2、比較:(幻燈片)同時列出兩段文字描寫

  請同學發(fā)言,談?wù)勥@兩段音樂描寫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這兩段描寫音樂的片斷,《琵琶行》中的音樂片斷描寫寫出了彈者和聽者的感情。我們仿佛能感受到聽者和彈者中存在著某種共鳴。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引導學生答出:因為詩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

  六、思考題三:

  (幻燈片)詩人因為琵琶女的身世想到了自己的遭遇,因此產(chǎn)生了心靈的震撼。到底琵琶女的身世和詩人的遭遇有怎么樣的相似之處呢?(研讀詩歌的第三、四段作答)

  答案:(幻燈片)兩人有相同點:

  琵琶女白居易

  本是京城女我從去年辭帝京來自京城

  名屬教坊第一部才能橫溢大詩人出色才能同是天涯淪落

  商婦京口守空船嫡居臥病潯陽城

  七、歸納

  本詩有兩個獨特之處,千百年來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讀者。

  一、是詩篇把琵琶女的身世同自己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相互映襯,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使人們產(chǎn)生了心靈的震顫。琵琶女的身世就仿佛是作者感情渲瀉的一個突破口。在文學史上許多優(yōu)秀的篇章都會用到這一種抒情模式。

  如《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片斷。

  花本是沒有生命的,可是黛玉為什么會想到要埋葬它呢?因為黛玉覺得自己和花會有相似的遭遇。所以對花產(chǎn)生了同情。

  二、是對音樂的描摹,更是出神入化,勢入江潮雪涌。本來聲音稍縱即逝,不易捕捉,更不易描寫到位,白居易卻能以生花妙筆,調(diào)動想象力,多方比喻,使人們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八、作業(yè):

  結(jié)合音樂欣賞課上欣賞過的音樂以及今天學到的知識,寫一篇聽后感。

  字數(shù):三百字左右。

【《琵琶行》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琵琶行》說課稿06-29

琵琶行說課稿06-27

【熱】《琵琶行》說課稿12-09

《琵琶行》說課稿14篇03-05

《琵琶行》說課稿精選15篇12-06

琵琶行說課稿(15篇)12-20

琵琶行說課稿(精選15篇)12-22

《琵琶行》說課稿(15篇)11-14

《琵琶行》說課稿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