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勸學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勸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內容分析
《孫權勸學》一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主要寫的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文章記事簡練。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詞語并理解課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2、 過程和方法: 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的
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借助于多媒體和各種參考資料,引導學生朗讀、表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開卷有益”,讀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實際,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強,能自主學習并查閱相關資料。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探究引導策略:探討式學習;教師啟發(fā)引導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策略:建立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的課堂氛圍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
資源準備: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二十二課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導入。由《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zhàn)”、“敗走麥城”引入, 介紹孫權、呂蒙、魯肅,讓學生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先介紹,老師再補充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圈點勾畫、質疑問難、合作探究、對比閱讀、課外拓展等多種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構建新的學習模式。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觸動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個人合作討論、理解、然后明確,適時請求老師點撥與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學生“開卷有益”的道理。
資源準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二、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提問:你在預習中對作者和《資治通鑒》了解多少,由學生先介紹,不完整老師再補充。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議一議: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么“勸”,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怎樣?
四幫助學生通讀全文并理解文意。
教學流程圖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勸學、就學、議論、結友)
七、教學評價設計
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探究、討論、課堂發(fā)言等給予及時的評價、引導和總結;課堂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次課綜合性總結;課后,通過測試題和作業(yè)來作評價和反饋。
八、幫助與總結
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探究、討論、課堂發(fā)言等給予及時的評價、引導和總結;課堂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次課綜合性總結;課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網上的討論發(fā)言,教師給予引導與總評,并且對課堂延伸部分提出的幾個問題的探究情況作評價和反饋。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以誦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認識“學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學設想
我們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代語,也不是能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過查詞典、會意而后懂。有時進行點翻譯練習或語法分析不過是達到讀懂的一種輔助性手段。
教授《勸學》,我擬以“讀”為基調,即朗讀、誦讀、背誦。
當然,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讀”的過程中,
老師應該知道他們掃清字詞句的閱讀障礙,
引導他們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這對誦讀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提高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幫助。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感性認知)、探究課文(理性認知)、背誦課文(能力升華)。
1、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樹立為發(fā)展學生能力、智力而教學的觀念,堅持誦讀教學。
教學難點是: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教學方法
本文采用誦讀教法、討論交流法。
誦讀要多次進行,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jié)奏鮮明,讀得順暢;
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
最后,經過分析、思考,要求領悟文章的基本內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這種誦讀式的教學,跟先前書塾的'死記硬背是有著實質上的區(qū)別的。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毫不動搖地要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誦讀練習可以分段、分層地進行,但最后一定要連貫地背誦全文。
3、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誦讀課文、探究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整理、歸納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實詞、虛詞、句式)。
勸學教案 篇3
文本解讀:
《勸學》節(jié)選自戰(zhàn)國后期最后一位儒學大師的作品《荀子勸學》。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勉勵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的議論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旁征博引,娓娓說理。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中,運用比喻手法靈活自然,生動鮮明。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強烈的反襯,增強了說理的分量。
教學設想:
根據學情和文本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擬以誦讀為主要活動,指導學生以學習小組合作探討交流的方式落實課文內容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古文中的重點字詞;學習文本的主要觀點,領會學習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學習本文的比喻論證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體會課文所論述的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
教學重難點: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學習《勸學》的主要觀點,領會學習的能力;學習本文的比喻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
今天很偶然發(fā)現了一個有蘊味的句子,可惜它是殘缺的,大家可嘗試將它補充完整。(投影殘句:可以使人免除人生的三大痛苦:貧窮、煩惱與孤獨。如工作、學習、奉獻等。)大家補充的都很有道理。對于同學們來說呢?關于學習的名言舉不勝舉,大家可以說說(指名交流),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下兩千多年前的儒學大師荀子關于學習的諄諄教誨。它的題目是:《勸學》。(激發(fā)興趣,啟發(fā)談話,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導入新課,使學生生產急于閱讀的欲望。)
二、美文品讀。
1.教師示范朗讀,掃清難點字音。提問學生題目的含義 。明確:《勸學》中的勸是勸勉之意,說明本文是一篇論說文,勸學即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
2.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用筆畫出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并根據你對荀子的.了解思考文章為什么會提出這一主張?(同桌間交流)
(板書:性惡論 學不可以已)
3.背誦第4段,同桌相互檢查。提問:這段主要論證的內容是?
明確: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4.齊聲朗讀第4段,讀后將開始學習小組學習活動。各小組任務:①借助工具書和書中注釋,疏通第4段字詞句的解釋與翻譯。② 各小組匯總難點字詞句,老師講解。
三、問題探究。
學生齊讀,教師點撥,思考問題:這一段論述關關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用什么方法論述的?明確:比喻。
問:用了幾個比喻?分幾層論述?各是論述哪個方面的?明確:十個比喻。分三層論述,論述了(積累、堅持、專心)?
每一層的比喻之間是什么關系?明確:對比關系。板書:正反對比設喻
積 第一層:積累--寫積與不積達到的不同的效果,積從正面論證,不積從反面論證,以此比喻說明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見識廣博
第二層:堅持--寫舍與不舍達到的不同的效果,先從反面論證,舍會怎樣,再正面論述,不舍又會如何。以此比喻說明人只有堅持才會有所成就
第 三層 :專心--寫專與躁分別達到的不同的效果。蚯蚓的專是從正面論述,螃蟹的躁是從反面論述以此比喻說明,人只有專心一意才會有收獲。
提問:三層都采用了對比設喻的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明確:使中心論點更生動鮮明,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聯系現實來小結: 去年我校高考狀元是洪漢寺,考取華中科技大學。他學習方法是什么呢?據他的班主任說:把平時做錯題目整理在一本很厚的本子上,及時抽時間認真思考這些錯題,找出原因,總結經驗,舉一反三地思考類似的題目。這種學習方法他堅持了三年,狀元就是這樣煉成了。之所以能成為狀元是因為他做到了荀子所提倡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不斷反思,積累,堅持
四、積累與提高。
我們很多同學喜歡在課外收集名人名言,詩詞對聯之類的,現在,我們就這積累、堅持、專心各舉出一句名言警句或者對聯來。(學生答,教師私下也作準備,以防學生答不上來)
(教師準備)積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泰山不辭小土,方能成其大。
堅持:貴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專心: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年時,課堂外的嬉戲玩耍,這只兔子不可追,它會帶給你荒廢的人生;青年時,校園外的功名利祿這只兔子不可追,它會帶給你虛榮的人生;中年時,社會上的燈紅酒綠這只兔子不可追,它會帶給你墮落的人生。這也告訴我們要專心:少年時,專心于讀書,青年時,專心于學業(yè),中年時專心于家庭事業(yè)。
現在我們分角色背誦一下第四段:男生讀正面設喻的句子,女生讀反面設喻的句子。
總結: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因為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積累堅持專心,所以,就是不能停。這樣,運用了大量的比喻,采用正面設喻,反復設喻,正反對比設喻的方法論證了中心論點。
五、作業(yè):背誦第3段。
板書設計:
勸學
觀點:學不可以已 性惡論
第四段: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論證方法
積累 堅持 專心 設喻 對比(反襯)
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說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并找出我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
話說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臟兮兮掛著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嘆息,也沒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yè)以后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說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思疑狭烁咧幸院缶拖褡兞藗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系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嘆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里,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才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嗎?——《資治通鑒》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jié)。(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4、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么方式展開故事情節(jié)?(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么要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tài)、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guī)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佟安豢刹粚W!”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tài)?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邸扒溲远鄤,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边@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tài)斑然可見。
4、播放錄音范讀,學生跟讀
5、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凇按笮趾我娛轮砗!”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qū)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 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松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
四、說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六、擴展訓練
1.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2.當堂交流評點。
七、布置作業(yè)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也很優(yōu)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guī)勸她。聯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guī)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勸學教案 篇5
內容預覽:
《孫權勸學》教案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
2、品味語言,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3、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提高自學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并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
2、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學習安排:二課時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辶私庾髌罚
㈡、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根據提示,讀出下面句子的正確的語氣。
A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B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學的'目的,有責怪的語氣。)
C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托辭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D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驚訝贊嘆的語氣)
E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嘆句,帶有自豪的語氣。)
2、譯一譯: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①疑難詞語探究: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言常用詞語。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為: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何:怎么,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議一議:
、亵斆C為什么會對呂蒙 “刮目相待”?
、趨蚊蓪W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蹫槭裁础笆縿e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刮目相待”后,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么?
(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二、導學過程
㈠、小組展示
㈡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怎樣的感情?
、凇笆縿e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邸肮文肯啻焙螅斆C有何舉動?說明了什么?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四、模仿表演,體驗反思
1、模仿表演:
2、體驗反思:
你怎樣看待呂蒙讀書迅速長進這一事情?這對你有什么啟示呢?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2、課外延伸:
、俳忉尅皡窍掳⒚伞薄肮文肯啻辈⒃炀。
、凇秾O權勸學》【拓展閱讀】
魯肅過蒙屯下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彼焱劽。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泵稍唬骸敖駯|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并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于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國志?呂蒙傳》節(jié)選)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過: (2)詣: (3)就:
。4)悉:
2.用“/”給下列句子斷句。
于 是 又 為 擇 師 使 輔 導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3.句子翻譯
。1)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譯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譯文:
4.魯肅為什么和呂蒙“結友”?
答:
5.聯系課文《孫權勸學》,談談你對呂蒙的看法。
4、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fā)?請寫在下面橫線上。
答:
____________
、趯懸黄x后感.談談學了本文后你的體會。
、壅n后背誦全文。
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勸、中、假、絕”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及“于、而、焉、之”等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2、通過探討,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是一個人獲得教養(yǎng)的重要方法;
3、學習運用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來說明道理的方法,提高說理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 熟讀課文,借助書下注釋與工具書,疏通字詞、文意并劃出不理解的部分與同學討論;
2、 完成《學習與評價》“學習過程評價”相關內容和“積累與評價”1-4題;
3、 結合文章內容,思考課本“問題探討”第1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為學生,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什么?
我們不僅現在要學習,將來走向社會還要不斷地學習,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如荀子所說:“學不可以已”,那么荀子是如何來“勸學”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勸學》。
二、解題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諸子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風格。
三、簡介《荀子》及作者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四、整體把握
1、聽錄音,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檢查預習
給下列加黑字注音,并找出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guī)
。5)、輮以為輪
(6)、雖有槁暴
(7)、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8)、君子生非異也
3、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要重讀,有時還需要讀后稍作停頓。例如,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同學們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三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4、指定三名學生朗讀課文
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明確:“學不可以已”。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五、具體研習
。ㄒ唬┭辛暤谝欢。
1、誦讀第一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翻譯下列句子。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譯:即使又曬干了,也不再挺直,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君子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檢查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
4、歸納“于”的用法。
5、討論。
這一節(jié)作者是怎么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6、學生齊讀第一段。
(二)研習第二段。
1、誦讀第二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跂:提起腳后跟。致:達到。絕:橫渡。假:憑借。
4、歸納“而”的用法。
5、請同學們找出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請同學翻譯)
6、討論。
這一節(jié)作者是怎么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7、學生齊讀第二段
。ㄈ┭辛暤谌。
1、誦讀第三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焉:。之:。
4、討論。
這一段作者闡述學習應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有哪些?請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
5、學生齊讀第三段
六、問題探討
荀子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提示:超越前人什么要先弄清楚,自主學習,從師而學的最終目的是對“教養(yǎng)”的追求,超越前人的核心是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擁有。
七、課堂小結
1、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什么學習什么呢?
明確: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于品德的養(yǎng)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yǎng)。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回響在現代都市和鄉(xiāng)村的上空,引領著人們求善、求美。
2、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大體內容,作者連用很多比喻,反復論證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蕩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請同學們根據板書試背課文。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的好處。(課本第39頁第3題)
3、完成《學習與評價》第25-26頁,第5-6題。
九、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勸學教案 篇7
一、導入新課
古樂府詩《長歌行》有云: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呢?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 , 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學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三.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勸有勸勉、鼓勵之意。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四.疏通文意、整理文章重點文言知識點:
1. 認真看課文,注意字音、句讀及語調。
槁 gǎo暴pù 礪lì 參省cān xǐng 知zhì明 須臾yú
跂qì 輿yú 生xìng 蛟jiāo 跬kuǐ 騏qí驥jì 駑nú
鍥qiè 鏤lòu 螯áo 鱔shàn
2. 梳理文言知識點:
①通假字: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②古今異義
假輿馬者
古義:借助,利用 今義:不真實
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腳 今義:兩個膝蓋著地的一種姿勢
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的簡稱
用心一也
古義:因為心思 今義:專心、認真
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 今義: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③重點實詞:勸、學、青、中、極、致、假、絕、興、功、強、用
、苤攸c虛詞:于、者、而(課堂上只講解“而”,其他兩個字要求學生課下歸納)
而:連詞,表轉折,可翻譯成“卻”“但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并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連詞,表并列,可翻譯成“和”“與”:蟹六跪而二螯
、菰~類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名詞作狀語: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名詞用作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尬难跃涫剑
判斷句:青,取之于藍
固定格式: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冰,水為之
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翻譯重點句子: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進行檢查反省,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行為也不會有過錯了。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卻可以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二、課文賞析
一.整體感知全文
1.讀課文,根據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中心論點明確了以后,第二三四段與第一段是什么關系?它們分別在談什么?
明確:二三四段是對第一段的分說,即是全文的分論點:
第二段: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三段: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學習要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
3.分析第二段:
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第一層“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第二層“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第三層“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幾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4.分析第三段:
提問: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設喻說理
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
第三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
5.分析第四段:
提問:第四段作者又運用了幾個比喻?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本段還運用了什么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比,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中為什么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這就強調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三、歸納文章的論證層次: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四、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
、俅罅窟\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谡撟C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壅Z言特點:運用了排比和對偶,文章句式整齊又節(jié)奏和諧。排比還增強語勢、增強說服力。
五.小結全文: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勸學教案 篇8
一、基礎字詞
1.識記字音
喉嚨(hóulóng)戰(zhàn)栗(lì)清澈(chè)憎恨(zēng)
翡翠(fěicuì)棲息(qī)蔚藍(wèi)崛起(jué)
2.識別字形
3.分辨詞義
閃爍·閃耀
閃爍:著重指光亮忽明忽暗,明暗不定。可以說“閃爍不定”。閃耀:著重指光彩耀眼?梢杂糜诤雒骱霭档厮纳,或非忽明忽暗地四射。
優(yōu)美·幽美
都有美的意思。“優(yōu)美”是好而美,可以指環(huán)境,也可以指動作。如“這個跳水運動員的動作很優(yōu)美”!坝拿馈敝饕腑h(huán)境幽靜而美好,如“這里環(huán)境幽美”。
二、文學常識
江河,原名于友澤。北京人。1971年高中畢業(yè)。任北京膠刃廠工人。職業(yè)作家。198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三、經典句段
我和春天一起寫這首詩/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這支歌/海水和冰塊猛烈相撞,船沖向浪頭/我們這樣站著/溫柔地呼喚風,像呼喚姑娘們/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樹木都漲滿綠色的帆
點撥:這些詩句有力地體現了作者對美好春天的向往與執(zhí)著追求。
問題導引
1.詩中的“你”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為什么?
提示:詩中的“你”和“我們”都是青春的象征,指年輕有為、有著激情和斗志的青年一代。
如詩中所說的“你熱情、開朗、像四月的陽光/想象的云朵在疾風中飄揚/尋找著美好的聲音/愛情的震顫,莊稼的波濤,金屬的鳴響/走向遼遠的地方,放出喉嚨里的.力量”等都是青春的標志,是青年人的特點。
2.為什么“我們”要“一起奔騰”?請列舉詩句舉例回答。
提示:詩人在第4節(jié)詩中用了一系列的問句,如“我們又將給大地留下什么呢”“我們的手臂又將收獲什么”“我們死去和誕生的地方還有什么意義”“我們的勞動、創(chuàng)造還有什么意義”等充分表現了青年一代——在擁有“青蔥的愿。
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勸學》一文,領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jié)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5、分組齊讀課文(通過讀、聽,強化記憶)
三、課文分析
1、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構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引導學生理清全文思路結構。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整理、歸納文中的多義詞、活用詞、特殊句式。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整理、歸納文中重要文言知識(用多媒體展示)
A、字詞解釋
。1)通假字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生非異也
(2)詞類活用
、賱釉~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诿~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③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苄稳菰~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一詞多義
B、特殊句式(學生口譯,教師重點點撥翻譯注意點)
。╨)判斷句
、偾,取之于藍
②冰,水為之
③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⑤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海”中“無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小組討論,小組推薦發(fā)言人,以組為單位提問、交流)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點撥: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2)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點撥:“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3)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么觀點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
點撥:這個比喻是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了學習的作用。
。4)“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為什么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點撥:這就強調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5)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點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設喻論述的。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
四、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
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比喻的有關知識,明確比喻的表達效果。引入對本文論證藝術的最大特點——采用大量的比喻進行說理的藝術特色的鑒賞。
點撥:
。1)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后正,有時先正后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3)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這一特點)
指導學生齊背課文,進一步體味本文的語言特點和論證藝術。
五、小結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關鍵在于,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仿佛信手拈來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所有這些,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六、課后作業(yè)
以《勸學》為話題,結合當前實際,借鑒本文的寫法,寫一篇文章,600字以上。
勸學教案 篇10
教與學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及司馬光的文學常識。
2、學會使用工具書理解文言詞語,學習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學、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
教與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使用工具書理解文言詞語,學習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難點:理解刻苦治學、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
教與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注釋,熟讀課文。并查閱司馬光的有關資料。
教與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故事導入: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后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奪回荊州,終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令守荊州的關羽率主力攻樊城,孫權一看機會來了,一面用計迷惑關羽,一面命一個人為大都督,率兵襲取荊州。這個人把精兵隱藏在大船艙內,命搖櫓士兵穿白衣,偽裝商人西進,然后出其不意急襲荊州.關羽率軍回救荊州失敗,走麥城,中埋伏被俘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計。這個奪荊州擒關羽厲害人物是誰呢?他就是呂蒙。(《三國演義》第75回“關云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呂蒙,字子明三國吳國名將,初不習文,怎么會變得這么厲害呢?今天要學的《孫權勸學》會告訴我們這個原因的。
2、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fā)言)
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用多媒體出示)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讀:先聽錄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詞的注釋。(同學自由上臺板書,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提示:聽準字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強調:卿qīng豈qǐ涉獵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jié)。(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提示: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ǘ 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議一議: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么“勸”,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怎樣?
學法指導: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研討學習要點一:孫權又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
要求: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倩ハ鄮椭,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
、诟鹘M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學法指導:應聯系背景理解文句含義。
提示:
、佟安豢刹粚W!”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凇肮仑M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孫權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小結: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二: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提示:從魯肅與呂蒙的“論議”可以看出來。
1、精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說說這些語言描寫反映了他們怎樣的神情和內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佟扒浣裾卟怕,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
、凇笆縿e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按笮趾我娛轮砗?”“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并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tài),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tài)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小結: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語言)
學法指導:白描式的語言描寫,既表現出人物的態(tài)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結果,精彩之極。
(三)重點賞讀,質疑探究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觸動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個人合作討論、理解、然后明確,師適時點撥與補充。
例如:
1、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2、“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表現出了孫權的什么語氣?
3、“①卿今當涂掌事
、诠仑M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
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以上問題僅供參考。課堂中還出現其他問題恰當處理。
三、課堂練習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么啟示呢?(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撥。)
提示:
、僮x書學習非常重要。(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
、谇笾梢愿倪M人的天性。
、垡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tài)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芨嬖V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
、菀撔穆犎e人的正確意見。
四、拓展延伸
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五、教師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六、布置作業(yè)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炭,成績也很優(yōu)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guī)勸她。聯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guī)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七、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孫權—勸學—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論議—呂蒙大驚——結友
八、學后記:教后記:
【勸學教案】相關文章:
勸學 教案08-07
《勸學》教案12-28
《勸學》的教案07-02
《勸學》的教案07-22
勸學優(yōu)秀教案06-06
荀子《勸學》經典教案09-26
《勸學》教案【熱】07-07
《勸學》教案【薦】09-20
《勸學》教案【推薦】09-08
【熱】《勸學》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