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勸學教案范文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yīng)持態(tài)度的論述。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
3.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學習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學習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guān)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教學準備:
多媒體播音器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一、 導(dǎo)入:
在學習方面,不少同學存在著疑惑。沒關(guān)系,荀子的《勸學》也許可以幫我們解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荀子的《勸學》。(板書)
二、作者簡介、解題
。、關(guān)于荀子這個人和《荀子》這本書。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山東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髯拥闹饔小盾髯印范。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題目中“勸學”的“勸”是什么意思?(提問)《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勸”在這里有“勸勉”的意思。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朗讀,糾正字音。
2、教師領(lǐng)讀課文。
3、學生分組自讀。
四、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文章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
剛剛同學們讀得很好,說明大家對于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我們學習文言文如果僅停留在理解字詞、能翻譯的層面上,是不能把握古人的思想精華、文章精髓的。因此,我們要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
。、同學們課前已經(jīng)充分預(yù)習過了,文中荀子提出的一個總觀點是什么?
“學不可以已”。荀子用“君子曰”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就像我們寫文章喜歡用名人名言論證自己的觀點一樣。提問:結(jié)合課文說說為什么“學不可以已”? 明確:因為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文中哪一小節(jié)是寫學習的意義的?(第2節(jié))第2節(jié)是不是直接談學習的?(不是) 下文哪里第一次談到了學?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前面幾句又講了什么內(nèi)容?和這句又有何聯(lián)系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引導(dǎo):“青于藍”、“寒于水”兩個“于”表明前后二者不同,否則無法比較。青和藍相比、冰和水相比有怎樣的變化?(前者較后者有提高) 彎木可以變直、直木可以變曲、金屬可以變鋒利,這說明它們的性狀發(fā)生了改變。
青要經(jīng)過藍的提純,冰要經(jīng)過水的降溫,直木經(jīng)輮才曲,彎木受繩才直,金屬就礪才利。無論是“提高自己”還是“改變習性”都是一種變化。物可以變,那么人可以變嗎?(可以)物理變需要條件嗎?(需要) 那么人的改變需要什么條件?“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要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必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梢妼W習的意義相當重大。 齊讀第2節(jié)。
第二課時
一、 復(fù)習導(dǎo)入。
二、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文章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
1、要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必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那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說的是學與什么的關(guān)系?(學與思的關(guān)系) 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那么荀子認為二者何者更重要?(學更重要)從哪句話可以看出?“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可見學習的作用之大。 學習的作用在于什么?(彌補不足) 作者是怎樣論述學習的作用的?(用了四個比喻)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不足,因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的情況下,怎樣才能“見者遠”、“聞?wù)哒谩薄ⅰ爸虑Ю铩、“絕江河”?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也就是要“善假于物也”。這里“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學習。荀子認為君子的天賦本性跟普通人沒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就是因為他們善于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荀子勉勵人們學習,就是想讓人們通過學習改造自己、去掉惡劣本性從而成為君子。儒家有個觀點“人皆可以為堯舜”,盡管荀子的“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截然相對,但在這個問題上殊途同歸。孟子認為人通過后天的學習保持善的本性就可以成為君子、圣人。同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言下之意就是普通人不善于學習、不善假于物。如:科學家們利用微型機器人進入埃及金字塔法老墓中探秘。微型機器人是科學家們研制并加以利用的,機器人做的是人無法做的工作。我們普通人就無法發(fā)明出這種機器人幫我們工作。所以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學習。齊讀第3節(jié)。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既然學習這么重要,我們應(yīng)該如何學習呢?怎樣又叫做善于學習呢?這就涉及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問題,也就是第4小節(jié)講的內(nèi)容。2、指名朗讀第4節(jié),其他同學思考:這小節(jié)共講了幾層意思?概括一下每層內(nèi)容。各層之間又有怎樣的邏輯關(guān)系? 作者指出:學習的方法在于點滴積累(板書);學習的態(tài)度在于持之以恒、專心致志(板書)。持之以恒、專心致志是做到積累的必要保證,因為日積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 我們很多同學都懂得“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但往往“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而這正是學習的大忌。 這里作者除了運用比喻論證(使得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動、具體明白,更易為人接受。)的方法外,還使用正反對比論證(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的方法。
齊讀第4節(jié)。 這小節(jié)對我們有極大的指導(dǎo)意義,課后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相關(guān)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三、結(jié)合板書,回顧全文內(nèi)容。 這篇《勸學》雖是節(jié)選,但相對完整。文章開頭作者就提出自己的觀點:“學不可以已”,也就是“是什么”(板書);接著講了“為什么”(板書)因為學習有著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可以提高自己、改變習性,可以彌補不足;那么應(yīng)該“怎么辦”(板書)呢?要注重點滴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文章思路相當清晰。
四、析特點
。ㄒ唬⒄撟C方法:
1、比喻說理,形象透徹
2、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于變化
。ǘ、句式特點
氣勢充沛,說理流暢,多用排比、對偶句式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分論點
比喻句
學習的意義:
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木受繩則 直金就礪則利
分論點
比喻句
學習的作用:
彌補不足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p>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分論點
比喻句
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積累
堅持
專心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五、練基礎(chǔ)
而:1 表并列關(guān)系連詞
2 表遞進關(guān)系連詞
3 表順承關(guān)系連詞
4 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詞
5 表修飾關(guān)系連詞
。1)蟹六跪而二螯 (連詞,表并列)
。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連詞,表承接)
。3)吾嘗跂而望矣
。4)吾嘗終日而思矣
(5) 順風而呼
(6) 登高而招 (連詞,表修飾)
(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8)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連詞,表遞進)
(9)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1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而至千里
。12)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連詞,表轉(zhuǎn)折)
。1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連詞,表假設(shè))
六、聯(lián)美文
勸 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古樂府詩《長歌行》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陶淵明
發(fā) 奮 識 遍 天 下 字,立 志 讀 盡 人 間 書。 蘇東坡
七、總結(jié)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是謂“學不可以已也”。
勤學、思考、積累、專心是學有成效的法寶。
勸學教案 篇2
導(dǎo)入新課:大家認真品讀這段文字,注意它表達上的特點。
投影顯示:平淡是一枚青橄欖,初嘗時,似沒什么滋味,細細咀嚼,卻回味悠長。
平淡是一本冗長卻富含哲理的大百科全書,每天翻閱它,都會有新的收獲,而用心讀它越多,心靈的幽潭就越是充盈多彩。
這段文字讀起來感覺如何?
生1:很形象,生動。生2:意味深長。
師:說得很好。但是,平淡是一種感覺或者說是一種境界,應(yīng)該是比較抽象難以表述的,但這兩段話卻沒有這個感覺。原因何在?注意表達上的特點。
生3:用了比喻修辭。把平淡比成青橄欖,比成一本大百科全書。
師:非常正確。意義因比喻而精警,文段因比喻而連貫有勢,可謂文采煥發(fā)。假如,用比喻來證明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奧的道理會有什么效果呢?好,我們言歸正傳。
大家考慮:《勸學》是一篇什么性質(zhì)的文字?生4:說理性散文。
師:好。這類文駕馭不好很容易流于枯燥單調(diào),但這篇文卻形象清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傳誦不衰。比喻的論證方法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今天,我們就把比喻論證作為解讀此問的一把鑰匙。
板書:學習重點:1、理解思想內(nèi)容。2、學習論證方法,突破比喻論證。
大家先齊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比如:學/不可以已。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齊讀課文。)
師:這篇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生:(大聲齊答)學不可以已。師:是作者直接提出的嗎?
生5:不是,是借“君子”之口提出的。師:有什么好處呢?
生5:(遲疑地)好象更有點說服力吧。師:不是“好象”,而是“就是”,君子是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那么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是不是更有權(quán)威性,更有說服力呢?當然如此。
師:同學們再考慮,“學不可以已”,這句話包含哪些意思呢?(一分鐘考慮,找一個中等學生回答。)
生6:學習很重要。生7:學習應(yīng)該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
師:這兩位同學談的都對,如果把他們的回答結(jié)合起來就更完整了。這個觀點里包含著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學習意義很大,所以不可以已,一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是不可以已。
師:再考慮,課文有幾個分論點?
生:(齊答)三個。一是學習的意義,一是學習的作用,一是學習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師同時板書:意義;作用;態(tài)度和方法。
師:下面我們就具體討論課文是如何運用比喻論證來證明這些分論點的。找同學背誦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學習的意義”。(生大聲背誦。)師:大家說她背的好不好?生:(很高興地)好!
師:字正腔圓,聲音洪亮。熟讀成誦對我們培養(yǎng)語感提高閱讀能力大有好處,希望同學們都能養(yǎng)成背誦名篇的習慣。下面我們看這段都用了哪些比喻?是從哪些方面來論證的?
生9:青,冰,輪,木,金等五個比喻。
師:這五個比喻是不是從同一個方面論證的?這些比喻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生9:青和冰的比喻之間用了分號,它們兩個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說的是一個方面。
師:(鼓勵地)好,那你看看講的是什么問題?
生9:青和冰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都比原來有了提高。
生10:也就是說,客觀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之后,比原來有了提高,有了發(fā)展。
師:說的非常正確。那么,它比喻學習中的哪個問題呢?生6:人經(jīng)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
師:講中要害。(板書:提高自己)輪、木、金的比喻又說明什么問題呢?注意它們前后的變化。
生11:(急不可待地)客觀事物經(jīng)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狀況。人通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
師:(高興地)很好,這個同學由前一個推論的得出馬上就能聯(lián)系到這個推論的得出,觸類旁通,很不錯。對,這三個比喻談的就是這個道理(板書:輪、木、金──改變自己)下面結(jié)論的得出就是水到渠成了。大家齊讀。生: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師:荀子認為人的知識品德才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斷改造獲得的。表現(xiàn)了他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同學們齊背第三自然段,看看學習有什么作用呢?
“吾嘗終日而思矣”預(yù)備起──(生齊背,教師巡視,并和學生一起背誦。)
師:看來同學們都下了一番功夫。背得不錯。不過個別同學明顯地信心不足,課下還要下功夫。
同學們看,這段文字句子形式有何特點?
生12:結(jié)構(gòu)差不多相同,(有點猶豫),兩兩相對。老師,你看──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其他生皆笑了。)
師:你看,有理有據(jù),答得很好,大家鼓勵一下。(生齊鼓掌。)
我們句子形式著手,看看,此段用了幾個比喻,這些比喻有什么關(guān)系,是不是論證了同一個觀點?
(給一分鐘時間。)
生6:五個比喻!岸蝗绲歉咧┮姟薄暗歉叨小薄绊橈L而呼”“假輿馬者”“假舟楫者”談的是同一個問題──“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3:我覺得第一個比喻好象與其它四個不太相同。和它對稱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師:這個同學觀察得很細致。其它四個比喻兩兩相對,只有這個與眾不同。這個比喻是和前句話聯(lián)系緊密的。
生5:是比喻證明第一句的吧?
師:非常正確!巴蝗绲歉,終日思不如須臾學”,從形式上就可以推斷出來。
下面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寫“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者”“假舟楫者”這四個比喻為什么強調(diào)“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生沉默,思考。)
師:(提示)這四種做法取得了什么效果?生:(齊答)見者遠、聞?wù)哒、致千里、絕江河。
師:教師出示投影:
登高而招 見者遠
順風而呼 聞?wù)哒?/p>
假輿馬者 致千里
假舟楫者 絕江河
師:臂、聲、足、水屬于哪方面的因素?生:(恍然大悟)是人的主觀能動性部分。
生13:否定它們是想說明這些效果的取得不是因為人的本質(zhì)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憑借外界客觀條件。
師:概括得非常好。外界客觀條件彌補了人某方面的不足。由此得出結(jié)論──
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師: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這“物”至關(guān)重要。這“物”是什么?
生:(齊)學習!
投影顯示:人──物
學習──君子
師:人通過學習,豐富了自己,提高了自己,還可以彌補不足,那么對學習應(yīng)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呢?
(生齊背第四自然段。)師:這段講了幾層意思?分別用成語加以概括。
生14:三層。講的是學習要積累,要堅持,要專一。可以用積少成多,鍥而不舍,專心致志來概括。
師:答得很棒。其他同學能不能再舉幾個成語?生4:第二個還可以用持之以恒來概括。
師:還有沒有其它的?生15:第二層還可以用堅持不懈來概括。
師:很好?磥淼诙䦟拥暮芎酶爬ㄊ遣皇?我給同學們推薦幾個,第一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第三層可以用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不過我覺得還是上位同學“專心致志”最好,有比較才有優(yōu)劣嘛。
這個討論就到這里,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再查查詞典,多了解幾個。時間關(guān)系不再多列舉。
下面思考:三層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生:逐層深入。
師:積是基礎(chǔ),由不知到知,由量變到質(zhì)變,是日積月累,就是堅持,還要始終如一,不可浮躁,層層推進?纯催@段用了哪些比喻?這些比喻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生13:“積累”一層用了四個比喻,“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不積跬步”“不積小流”正反對比,得出了一個小推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生14:用了四個比喻證明“學習要堅持”,騏驥和駑馬相對,朽木和金石對比。
師:用騏驥和朽木論證了如果一暴十寒,那么──生:(齊)再簡單的知識也學不會。
生15:駑馬和金石的比喻則說明了如果持之以恒,再艱深的知識也可學會。
生14:蚓和蟹的比喻說明了專心的重要。學習要專心。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也都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這段在比喻中還有正反對比論證,這種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生12:正確的觀點鮮明。
師:對。對比中見真?zhèn),使正確的觀點顯得更正確,錯誤的觀點更加明顯。
我們看全文用了約二十個比喻,從各個角度各個側(cè)面設(shè)喻,沒有煩瑣累贅的感覺。它在運用比喻時手法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無枯燥的學究氣。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仿佛信手拈來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比喻的作用用一句話概括,大家填空:(板書:化 為,化 為)深入淺出,觀點鮮明。
生16: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師:深入淺出,觀點鮮明。
綜觀全文,此文是以荀子樸素的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chǔ)的。他認為人的聰明才智道德品質(zhì)并非先天固有,而是后天獲得的。因此,他特別重視學習。課文中“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就是他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
2、能力目標:以誦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認識“學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學設(shè)想
我們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xiàn)代語,也不是能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jīng)過查詞典、會意而后懂。有時進行點翻譯練習或語法分析不過是達到讀懂的一種輔助性手段。
教授《勸學》,我擬以“讀”為基調(diào),即朗讀、誦讀、背誦。 當然,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讀”的過程中, 老師應(yīng)該知道他們掃清字詞句的閱讀障礙, 引導(dǎo)他們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這對誦讀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提高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幫助。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的,我設(shè)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感性認知)、探究課文(理性認知)、背誦課文(能力升華)。
1、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樹立為發(fā)展學生能力、智力而教學的觀念,堅持誦讀教學。
教學難點是: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
2、教學方法
本文采用誦讀教法、討論交流法。
誦讀要多次進行,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jié)奏鮮明,讀得順暢;
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chǔ)上能大體成誦;
最后,經(jīng)過分析、思考,要求領(lǐng)悟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這種誦讀式的教學,跟先前書塾的死記硬背是有著實質(zhì)上的區(qū)別的。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毫不動搖地要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誦讀練習可以分段、分層地進行,但最后一定要連貫地背誦全文。
3、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誦讀課文、探究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整理、歸納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課文
剛才,很偶然的想到一個很實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遍地都是正確的答案。我很想聽聽同學們是從什么樣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1、從小學到現(xiàn)在,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考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學習的意義在哪里?
2、第二個問題:這些年來,你在學習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這幾位同學的回答都很深刻, 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兩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通過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時光隧道去聆聽兩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師荀況關(guān)于學習的諄諄教誨。這篇散文的題目是《勸學》(課件板書)
“勸學”的“勸”是什么意思?
生:勉勵之意。
師:那這個題目告訴我們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它雖然是文言文,但其內(nèi)容淺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學們一起來讀一遍。
二、第一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
訓(xùn)練方法:分段讀、分男女生讀、全文讀、聽課文錄音
(一)齊讀課文(學生讀后,教師指導(dǎo)正音、停頓)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聲音很響亮。 但也有些瑕眥,例如某個字音不準,某個句子的停頓,還有情感處理不太夠。這樣好象有些對不起這樣的名篇,大家請看大屏幕。
注意下列字音:
有yòu槁 gǎo 礪lì 跂qì 輿yú 蛟jiāo 跬kuǐ 騏qí
驥jì 駑nú 鍥qiè 鏤lòu 鱔shàn 生xìng 臾yú
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頓處理:
1、學/不可以已
2、輮/使之然也
3、故 /木/ 受繩 / 則直,金/ 就礪/ 則利
4、君子/ 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 知明/ 而行無過矣。
5、吾嘗/ 終日而思矣,不如/ 須臾之所學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7、君子/生 /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9、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二)欣賞課文誦讀(播放課文錄音)(注意朗讀名家對誦讀節(jié)奏和情感的處理)
(三)自由誦讀,品味語言(教師下去指導(dǎo),邀請學生個人誦讀)
(四)齊讀、個人讀。
三、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課文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同學們也一樣,對課文都有了各自得體會或感悟。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詞句這個層面上有沒有困難?
(一)課文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師生交流討論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
1、文言實詞
2、文言虛詞
(1)“于”的三種用法:
、傧喈斢凇皬摹,如“取之于藍”的“于”;
、诒硎颈容^,如“青于藍”的“于”;
③表示動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2) “者”的兩種用法:
、傧喈斢凇啊娜恕,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結(jié)果,以示將有所解釋,如“不復(fù)挺者”的“者”。
(3) “而”的四種作用:
、俨⒘(“知明而行無過”);②表修飾(“終日而思”);
、郾磙D(zhuǎn)折(“而致千里”);④表順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 文言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等)
4、課文中哪些說法你覺得不夠嚴謹?shù)?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則知明而行無大過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當,這些只是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用心專一、用心浮躁”關(guān)系不大。
(二)課文行文思路
老師這里還有幾個疑點,請大家討論。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那么
1、 就議論這點而言,文章的論點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論點“學不可以已”)
2、 這個論點是兩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來是否還有生命力?(學習改變命運、終身學習)
3、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論證自己的論點的?(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
4、 荀子看來,學習的意義是什么?(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學習有什么作用?(彌補不足)
學習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積累)
學習應(yīng)該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堅持、專一)
5、 就散文這點而言,它的文學性體現(xiàn)在哪里?(作者通過二十個比喻來說明道理,以喻代議,寓議于喻)
6、 誰來總結(jié)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從學習的意義上論證(5個比喻)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 從學習的作用上論證(5個比喻)
從學習的態(tài)度上論證(10個比喻)
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勸、中、假、絕”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及“于、而、焉、之”等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2、通過探討,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是一個人獲得教養(yǎng)的重要方法;
3、學習運用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來說明道理的方法,提高說理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yù)習要求:
1、 熟讀課文,借助書下注釋與工具書,疏通字詞、文意并劃出不理解的部分與同學討論;
2、 完成《學習與評價》“學習過程評價”相關(guān)內(nèi)容和“積累與評價”1-4題;
3、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思考課本“問題探討”第1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作為學生,我們的首要任務(wù)是什么?
我們不僅現(xiàn)在要學習,將來走向社會還要不斷地學習,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如荀子所說:“學不可以已”,那么荀子是如何來“勸學”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勸學》。
二、解題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諸子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風格。
三、簡介《荀子》及作者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四、整體把握
1、聽錄音,糾正自己預(yù)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檢查預(yù)習
給下列加黑字注音,并找出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guī)
。5)、輮以為輪
(6)、雖有槁暴
(7)、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8)、君子生非異也
3、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diào),有時需要重讀,有時還需要讀后稍作停頓。例如,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yīng)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同學們要根據(jù)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三段,應(yīng)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4、指定三名學生朗讀課文
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明確:“學不可以已”。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五、具體研習
。ㄒ唬┭辛暤谝欢。
1、誦讀第一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zhì)疑。
3、指名翻譯下列句子。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譯:即使又曬干了,也不再挺直,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君子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檢查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
4、歸納“于”的用法。
5、討論。
這一節(jié)作者是怎么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6、學生齊讀第一段。
(二)研習第二段。
1、誦讀第二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zhì)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跂:提起腳后跟。致:達到。絕:橫渡。假:憑借。
4、歸納“而”的用法。
5、請同學們找出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請同學翻譯)
6、討論。
這一節(jié)作者是怎么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7、學生齊讀第二段
。ㄈ┭辛暤谌。
1、誦讀第三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zhì)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焉:。之:。
4、討論。
這一段作者闡述學習應(yīng)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有哪些?請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
5、學生齊讀第三段
六、問題探討
荀子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提示:超越前人什么要先弄清楚,自主學習,從師而學的最終目的是對“教養(yǎng)”的追求,超越前人的核心是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擁有。
七、課堂小結(jié)
1、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什么學習什么呢?
明確: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睆纳暇涞摹肮省弊挚矗@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jié)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于品德的養(yǎng)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yǎng)。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歷史和現(xiàn)實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回響在現(xiàn)代都市和鄉(xiāng)村的上空,引領(lǐng)著人們求善、求美。
2、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作者連用很多比喻,反復(fù)論證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蕩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板書試背課文。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的好處。(課本第39頁第3題)
3、完成《學習與評價》第25-26頁,第5-6題。
九、組內(nèi)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勸學教案 篇5
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yīng)持態(tài)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fù)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提綱式教學法。以板書為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利于學生背誦、理解。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jié)合。分解比喻句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guān)系,教師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圖示法教會學生方法,然后以三人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訓(xùn)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設(shè)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么?""有人說,《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終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進行論述。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等等,訓(xùn)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預(yù)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師生共同研習第1、2、3段,背誦1、2、3段。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yīng)有的方法、態(tài)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注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秦國、楚國游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fù)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diào)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diào)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荀子塑像
《勸學》中的"勸"起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shù)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2.檢查學生字詞積累情況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3)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兩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非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yīng)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教案《‘教案’9、勸學教案》。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在段落提綱的基礎(chǔ)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wù)哒?/p>
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輯絕江河
(3)要求學生模仿第2段的思維推理模式,前后桌四人為一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引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環(huán)境和條件,有順境,有逆境。關(guān)鍵在于每個人自身的努力,發(fā)揚主觀能動精神,不但會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而且要學會創(chuàng)造條件改造環(huán)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來口吃,后來成為演說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轉(zhuǎn)化為有利條件的一個典型例子。
(4)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diào)應(yīng)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跂②致③絕④假
3.學生朗讀2、3段,背誦1、2、3段。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背誦第4段;歸納總結(jié)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探究性訓(xùn)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小結(jié)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兩名學生獨立背誦。
二、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學生齊讀第4段。
2.請學生列出本段的詞語提綱,并用圖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明確
3.借助詞語提綱、思路推理圖示,學生按圖索驥,嘗試背誦。
教師提示應(yīng)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對"至"作重點分析:下面兩個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區(qū)別?
、俟什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
、诩佥涶R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說文解字》中本義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引申為"及,達到",①句強調(diào)指出自身積累"跬步"達到的結(jié)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送詣也,送而必至其處也。"含有"使…達到"的意思,②句強調(diào)"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當?shù)乇磉_了語意。
4.學生齊背第4段。
三、分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議論文,寫作特點是什么?
學生從課文中選擇相關(guān)句子作答。
明確:①比喻說理,形象透徹;②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于變化;③氣勢充沛,說理流暢,多用對偶、排比句式。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反復(fù)體會。
四、探究性閱讀訓(xùn)練
1.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么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學習文化知識。
教師否定,點撥并引申: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jié)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于品德的養(yǎng)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yǎng)。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xiàn)實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回響在現(xiàn)代都市和鄉(xiāng)村的上空,引領(lǐng)著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guī)范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lǐng)悟到現(xiàn)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當然,荀子講學習要積累、堅持、專一的方法和態(tài)度,對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具有啟發(fā)意義和指導(dǎo)作用。
2.提問:有人說,《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從開篇到結(jié)尾始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人"實質(zhì)上是本文反復(fù)詠唱的主旋律,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中寫了哪些人呢?
學生明確:"君子""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善假于物";吾"嘗終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須臾之所學""登高之博見",知道"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個境界。
教師適當引申: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抑"惡"揚"善",避"惡"就"善",所以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學習的重要性。
3.請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兩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適合的段落中去,并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思考。
教師略作解釋:冥冥:精誠專一,埋頭苦干。昭昭:明顯的樣子。惛惛:同"冥冥"。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3、通過本文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了解學習應(yīng)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教學用具:
PPT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在高中階段,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w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對學習所應(yīng)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相信同學們也都了解很多。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人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對學習所應(yīng)持有的態(tài)度及方法進行了闡述,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荀子,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感知他的觀點。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孟子強調(diào)施仁政、行王道,強調(diào)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強調(diào)“法后王”,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shù)”實行統(tǒng)治;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三、文本研討:
1、這是一篇議論文,課文既然是“勸學”,也就是勸勉人去學習,那么,你覺得文中哪句話可以作為課文的中心論點呢?
明確:“學不可以已”。已就是停止的意思,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這里是兩個詞,“可”即相當于今天所講的“可以、能夠”,“以”僅作為起舒緩作用的語氣助詞。
2、那么,作者是如何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呢?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段。課文大家都預(yù)先翻譯過了,下面同學們可以把這一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坝凇保航樵~,第一個相當于“從”;第二個相當于“比”。
木直中繩。中:符合的意思。
輮以為輪。“輮”同“煣”,通假字。這也是一個省略句,“以為”中省略了賓語“之”。
雖有槁暴!坝小蓖坝帧保僮。
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判斷句的標志。
金就礪則利。“金”,古今異義詞。這里指“金屬做成的刀劍”。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每日!昂酢蓖坝凇,相當于“對”。介賓短語后置句!岸边B詞,表并列。
則知明而行無過已!爸蓖爸恰,“而”連詞,表遞進。
3、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意義,那么,作者講到了學習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呢?其中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式呢?
明確:比喻論證。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 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學習可以提高一個人。
總結(jié):知明而行無過矣。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jīng)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來感學習后兩段的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dǎo)入: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jīng)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的'后兩段。
二、文本研析:
1、還是按照上節(jié)課的程序,同學們首先將第二段自己在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吾嘗終日而思矣!岸笔潜硎拘揎椀倪B詞。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爸毕喈斢诮Y(jié)構(gòu)助詞“的”。
“所學”是“所字結(jié)構(gòu)”,是一個名詞性結(jié)構(gòu)。
登高而招。“而”表修飾的連詞。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岸北硎巨D(zhuǎn)折的連詞。
非利足也。“利”為使動結(jié)構(gòu),“使……銳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凹佟保航柚!八泵鲃,游泳。
絕:橫渡。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吧蓖靶浴,天賦、資質(zhì)。
2、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重要作用,同學們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中講到了學習具有什么樣的重要作用呢?運用的論證手法又是什么呢?
明確:比喻論證。
登高博見;臂見者遠;聲聞?wù)哒;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
學習可以彌補一個人的不足。
總結(jié)(和“人”聯(lián)系到一起):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同學們將自己在第三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解決。
明確:風雨興焉!把伞贬尀椤斑@里、此處”。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是一個表承接的連詞。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盁o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鍥而舍之!板洝币鉃椤暗窨獭!岸笔且粋表假設(shè)的連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吧稀、“下”為名作動,“向上”、“向下”義。
用心一也!坝谩币鉃椤坝捎、因為”。
蟹六跪而二螯!岸北聿⒘械倪B詞。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特殊句式,判斷句。
4、這一段闡述的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同學們找一找,文中寫了哪些有關(guān)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用的是什么樣的論證方法呢?
明確: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積跬步成千里、積小流成大海 —— 貴在積累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鍥而舍之、鍥而不舍!獔猿植恍
蚓用心一也,蟹用心躁也! 專心致志
三、總結(jié):
課文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手法,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面三個方面論證了“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生動形象、明白曉暢,論證嚴密,不愧為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之作。
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孟、推、剪”等10個字,會寫“母、淚、孩”等7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能力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收集關(guān)于孟子的資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學方法:
講授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師述: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和我們平時不大一樣的課文,它就是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讀準字音。
2、師范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啟發(fā)學生認識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的不同之處,初步感知劇本的特點。)
三、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
2、形近字比較:黨——堂 稚——推 繼——斷 桃——逃
3、加一加:前——剪 子——孟 口——呆
4、強調(diào)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四、寫字教學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dǎo)入
以“孟母三遷”的故事導(dǎo)入。孟母是一位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而又講究教育方法的母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個關(guān)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小組討論:
孟母聽了孟子的話,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
孟子聽了孟母的話,心里想些什么?說了些什么?他以后會怎么做?
3、全班匯報
三、指導(dǎo)分角色朗讀
1、指導(dǎo)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重點指導(dǎo)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用什么語氣。
可把課文分為三個情節(jié):孟子逃學——孟母斷織——孟子悔悟。并確定對話的基調(diào):母詢問、兒作答;母斷織、兒驚訝;母述因、兒悔悟。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
要注意括號內(nèi)的提示。
3、全班匯報表演。
四、分角色演課本劇。
五、擴展練習
收集 孟子的故事并講給同學聽。
推薦閱讀:《孟母斷織勸學》教學反思
《孟母斷織勸學》是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講的是孟子逃學回家后和孟母的一段對話,孟母知道孟子逃學回家不想讀書后,沒有罵他也沒有打他,而是以剪斷快要織好的布來激勵他,告訴他,剪斷了的布是沒有用的布,逃學的孩子是個沒有出息的孩子。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弟子規(guī)》導(dǎo)入課文,孩子們背完一段后,講述人物故事,借助視頻引出“孟母三遷”的故事。接著我就告訴孩子們孟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就是這樣一位大教育家,也逃學了呢?這時孩子們就特別的好奇了,于是我就引入課題《孟母斷織勸學》。
這是一篇劇本課文,是孩子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我以提問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什么是劇本,對之前所學課文進行區(qū)別。然后讓孩子們品讀劇本中的對話,引導(dǎo)孩子們體會劇本中孟子和孟母對話時的心情和說話語氣。
教學過程在開始時很順利,但是到表演時就比較難控制課堂了,沒有有效安排時間。因為孩子們對表演比較感興趣,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表演、品讀。
上完課后細細想來,有幾個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需要反思。首先這是一篇劇本,首先主題導(dǎo)入的時間太長,沒有恰當合理分配時間。其次,在引導(dǎo)學生品味劇本時,每一句話都去品味了,但不應(yīng)當作習題去練,而是以此為重點內(nèi)容,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引導(dǎo)、教授。接著,板書的設(shè)計過于簡單化,沒有選、重點句子來詳細品讀、重難點不夠突出、詳細,然后就是在孩子們表演時,課堂準備沒有做好,如果老師準備了一塊布給孩子們表演時剪斷,那么學生會感受到織布的辛苦和艱難,課文理解才會深刻,能更好的體會“剪斷了的布是沒有用的布,逃學的孩子是沒有出息的孩子”;最后就是在課堂練習沒有組織好,應(yīng)該多留空間讓學生主動思考,在練中懂得所學知識。這是我上完這一課的體會,我覺得教學也是需要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的,任何一次的反思和總結(jié)都會讓我有所收獲,告訴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動腦筋多花心思去設(shè)計教學,才能把課上得更好。
【勸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勸學 教案08-07
《勸學》教案12-28
《勸學》的教案07-02
《勸學》的教案07-22
勸學優(yōu)秀教案06-06
荀子《勸學》經(jīng)典教案09-26
《勸學》教案【熱】07-07
《勸學》教案【薦】09-20
《勸學》教案【推薦】09-08
【熱】《勸學》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