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翻兒散文隨筆
第一次在孟津人口里聽到“不翻兒”這個詞,兒化音聽起來非常特別。從字面意義上理解,“不翻兒”應該就是一種不翻個兒的食物。
小鎮(zhèn)街上有一家專門做這種小吃的小店,在一棟樓房底下的角落里,沒有門臉兒,烙“不翻兒”的是個老太太,穿著樸素的衣服,戴著洗得白亮的帽子,穿著同樣白亮的圍裙。
在攤子旁邊有一個小石磨,有一個沉默的男孩,他低頭坐在石磨后面,左手推轉(zhuǎn)著石磨,右手不時往石磨上加些脫了皮的綠豆。男孩用力均勻地把飽滿的綠豆磨成稀稠合適的綠豆?jié){,綠豆?jié){順著石磨邊緣,聚集到前面的瓷盆里,等綠豆?jié){積攢滿一瓷盆,男孩就會把瓷盆端到老太太身邊,把空盆換回來。
老太太也是安靜的,但手腳利落,把黃色的綠豆?jié){用勺子舀起來,放在小火爐上呈凹型的鏊子里,撒上些許食鹽,蓋上蓋子。五六個爐子按順序不斷地填綠豆?jié){,片刻后再把熟的“不翻兒”取出來。
偶然發(fā)現(xiàn),那個推石磨的男孩是個智力缺陷者,老太太會叫他小軍,小軍只稱呼老太太短促而親昵的一個字“奶”。但小軍并不是老太太的孫子,而是老太太的鄰居,在其父母去世后無力討生活。老太太家里條件很好,并不需要做這份生意,只是為了照顧這位鄰居的兒子。老太太固執(zhí)地認為人就應該養(yǎng)活自己,不希望小軍接受國家的照顧,認為他自己就能養(yǎng)活自己。老太太購置了簡單的工具,帶著小軍出來做“不翻兒”,賺的錢除滿足小軍的生活,還經(jīng)常用來做些好事。
在“不翻兒”攤上,一般吃的都是小孩子或者老人,年輕人是不吃的。小孩子是沒上幼兒園的奶娃娃,由爸爸媽媽抱著。老人都是由兒子女兒攙著坐到凳子上。有的老人手腳不靈活了,兒子女兒把熱的“不翻兒”拽成小塊,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喂進老人嘴里。每看到這一幕,就會想起一句猶太人的諺語——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不翻兒”原是黃河邊的漁家為了易于保存、討個吉利而創(chuàng)造的食物,發(fā)展到現(xiàn)在成了一種小吃。從這種簡單的小吃上,能看到勤勞樂觀、尊老愛幼等深植于中華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力量。
【不翻兒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從此不嘮叨散文隨筆07-26
有條不紊的散文隨筆07-21
生也不至如此-散文隨筆09-25
巴金的散文隨筆10-28
期許散文隨筆09-16
憤怒的散文隨筆08-18
曹操散文隨筆08-02
優(yōu)美散文隨筆精選06-17
美食散文隨筆05-05
旅行散文隨筆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