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盤點詩詞分類鑒賞要訣

時間:2024-09-13 22:47:51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盤點詩詞分類鑒賞要訣

  邊塞詩詞是邊塞生活的藝術反映,這類詩詞大多和民族戰(zhàn)爭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為邊塞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邊塞詩詞題材十分廣泛,內(nèi)容異常豐富。又因為每個朝代的不同時期或盛或衰,詩詞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調(diào)或高昂或低沉;還因為每個詩人前往邊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發(fā)出的感情也千差萬別,情況相當復雜。比如說,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詞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邊塞詩詞大多感慨深沉。邊塞詩詞的創(chuàng)作形式大多為古風(考慮到高考命題使用長篇古風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故本文不予涉及)和絕句,詞的數(shù)量較少。中學生在解答邊塞詩詞的鑒賞問題時,應掌握如下幾把打開通往凱旋門的鑰匙。

盤點詩詞分類鑒賞要訣

  第一把鑰匙是要弄清邊塞詩詞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從總體上對作品進行把握。因為這一問題相當復雜,所以就先舉些名句來加以簡要評述:“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既表現(xiàn)出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也贊揚了他們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既表達了對良將及早出現(xiàn)的渴望,也表現(xiàn)出對邊疆和平的向往;“戰(zhàn)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既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丑惡現(xiàn)象,也表達了對下層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既是對不義戰(zhàn)爭的控訴,也是對和平的渴望與追求;“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既表現(xiàn)出從軍將士的灑脫,也抒發(fā)了他們心中的無奈;“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既表現(xiàn)出戍邊將士深深的鄉(xiāng)思之情,也抒發(fā)了軍嫂們無盡的思念與惆悵;“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字里行間灑滿斑斑血淚,令人聞之而發(fā)指……異彩紛呈的邊塞詩詞,或奇麗峻峭,雄渾挺拔;或清新幽雅,纏綿悱惻;或慷慨高歌,響遏云天,或低徊淺唱,感慨萬端;或令人熱血沸騰,欲躍馬橫戈,或使人愁腸寸斷,想折戟斷刀……為了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我們可以用陳子昂《送魏大從軍》(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來出一道練習題:“這首詩對邊塞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詩的主題又是什么?請做簡要的分析。”在解答之前應抓住“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這兩句,看到作者對邊塞險峻山勢的描寫里隱含的殺機,在從全篇上加以把握,領會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確的回答:“寫出邊塞險峻的形勢以渲染氣氛,預示將來激烈的戰(zhàn)斗,富有想象。其主題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勵友人勇立戰(zhàn)功;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自己為國立功的宏愿!

  而一些從表面上看起來是閨怨、贈別的詩,因與邊塞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妨把它看作邊塞詩詞的衍生作品,也可以歸為同類。例如沈佺期的《雜詩》(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蓱z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以閨中少婦和遠征的丈夫兩地相思之情,表現(xiàn)出廣大人民群眾的厭戰(zhàn)情緒,感情雖然凄怨,但仍不失希望。全詩言淺意深,感慨深沉,耐人玩味。你看,東北前線戰(zhàn)火連年,至今仍然沒有休戰(zhàn),多少將士長年征戰(zhàn),“誓掃匈奴不顧身”,多少軍人妻子盼望“良人罷遠征”,卻不知“黃龍戍卒幾時歸”!笆宓脑铝琳赵诩亦l(xiāng),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泵髟抡赵诩亦l(xiāng)和黃龍兩地,閨中月即營中月;夫妻兩地所望之月,也是當年他們團圓時所望之月。一輪明月是他們夫妻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象征。而“可憐”和“長照”兩個詞,則非常準確地表現(xiàn)出他們現(xiàn)在思念的痛苦,還有幾分遺憾,也有幾分無奈,既纏綿,又悱惻。他們年年夜夜,苦苦相思,對月垂淚,情意無限。又如王昌齡的《閨怨》、陳玉蘭的《寄夫》,岑參的《逢入京使》、高適的《別董大》等,都是這類詩中的頂尖之作,可細心琢磨之,F(xiàn)即以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出一道題來加以鞏固,題曰“這首絕句的詩眼是哪一個字?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怎樣的復雜心情?”在考慮怎樣回答時,首先得抓住“覓封侯”這三個字,因為詩中只有這三個字和邊塞有關系,征戍邊塞是許多人獵取功名的有個主要途徑;其次得找到最能表現(xiàn)女主人公心情的那個字,就能做出這樣正確的回答:“詩眼是‘悔’字,這里既有對夫妻分離的不滿,又有難以排遣的錯教夫婿‘覓封侯’的內(nèi)疚,還有自己對鑄成大錯的醒悟與追悔!痹僖葬瘏⒌摹段渫蛣⑴泄俑按兾餍熊姟罚ɑ鹕轿逶滦腥松,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出一道題:“有評論家認為‘最后一句真可謂一篇之警策’,請你為之做深入而簡要的詮釋!苯忸}前應先弄清“角聲”是軍中的號角聲,再理清“胡天曉”的象征意義,才能找到正確的思路,做出正確的回答:“這一句意義極為深刻,其意思是說只要我軍發(fā)動進攻,就能全殲敵軍,大獲全勝,使西域重見光明!边@和一般的送別詩有著極大的差異,詩人將惜別與祝捷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可謂獨樹一幟,別開生面。

  第二把鑰匙是弄清景物描寫與所抒之情的關系。先拿王昌齡的《從軍行(七)》(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來說,首句極其生動地描繪出大漠的風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無際,“平沙萬里絕人煙”,每當北風振漠,塵土遮天蓋地,驚沙撲面,日色無光。這就渲染出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反襯出唐軍將士英勇殺敵的豪情。再看一下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出大漠奇異風光──大漠上升騰起的燧煙是那么的直,黃河中倒映著的落日是那么的圓,這簡直讓詩人感到震驚,精神為之一振,前面的惆悵則被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中,剎時一掃而光。抑揚頓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壯麗、奇特和詩人的激昂情緒。詩人通過對大漠壯麗風光的描繪,抒發(fā)了對為國御敵守邊,立功絕域的將士們崇敬之情,充滿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再拿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來說,前兩句以工整的對仗的形式來寫景,用了兩個色彩鮮明的比喻。先從俯視的角度來寫莽莽大漠上的黃沙,在月色的輝映下如同白雪,再從仰望的角度來寫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猶如嚴霜。上下交映,只見整個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頓覺冷嗖嗖。詩人從地點、景物、氣候三個方面著意刻畫,反復渲染,營造出一個悲涼的氛圍,為后兩句抒發(fā)戍邊將士思鄉(xiāng)之情蓄勢?梢娋安煌,情各異,二者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安唤(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沒有多讀,多練,是很難找到這把鑰匙。不妨先以高適的《塞上聽吹笛》(霜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出道題做做,以鞏固對這把鑰匙的認識,題曰:“這首邊塞詩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的邊塞風情畫,抒發(fā)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其感情基調(diào)如何?”思考時要先對畫面進行分析,詩中描繪出寒霜過后,天空顯得格外明凈,戰(zhàn)士們牧馬歸來,晚飯過后,忘卻一天的辛勞,來到了戍樓上,對著空中“高高秋月掛長城”,吹起了羌笛。悠揚的笛聲隨風飄蕩,傳向遠方。再抓住表情的關鍵句“借問梅花何處落”,分析出詩人采用了諧音和虛實相間的寫法,極富韻味。羌笛曲名《梅花落》,詩人將它分開來用,先取“梅花”二字,使人聯(lián)想起真的梅花。這樣“梅花何處落”就變成了有兩種解說,一是《梅花落》曲聲“落”到哪里,二是戰(zhàn)士" 們家鄉(xiāng)的梅花落了,“花謝花飛飛滿天”,究竟都飛到了哪些地方。這樣聞笛和思鄉(xiāng)這兩個意念就統(tǒng)一在一句詩中,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生,物我一境,情景交融,聲文并茂的境界,便能做出這樣正確的回答:“抒發(fā)了戍邊將士殷殷的思鄉(xiāng)之情。其感情基調(diào)是感慨而不哀傷。”

  第三把鑰匙是要弄清詩中哪些地方是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戰(zhàn)爭是非常殘酷的,是血淋淋的,從詩歌藝術美學的角度考慮,它一點也不美,不宜直接描寫,所以絕大多數(shù)詩人都采用側(cè)面描寫。所以,對中學生而言,要找到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怎樣去挖掘出來呢?一是要抓住與戰(zhàn)爭有關的器物,如旗、鼓、干、戈,號角、戰(zhàn)車、轅門、烽火等;二是要抓住與戰(zhàn)爭有關的地點和人、事、物,如樓蘭、陰山、瀚海、涼州、長城、受降城、玉門關,單于、吐谷渾,羌笛、胡笳、琵琶,《折楊柳》、《落梅花》、《關山月》等,然后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行深入的揣摩,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還以王昌齡的《從軍行(七)》來做個剖析:“紅旗半卷出轅門”中的“紅旗”指的是戰(zhàn)旗,它“半卷出轅門”,說明部隊為了提高行軍的速度和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他們半卷紅旗,飛速前進。雖然作者沒有告訴人們這支部隊究竟要干什么,但透過緊張的氣氛,讀者自然知道其中的奧妙。而“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中的“洮河北”的是前方戰(zhàn)場,最關鍵的是末句,寫唐軍已生擒敵酋“吐谷渾”,取得了豐碩的戰(zhàn)果。“擒賊先擒王”,敵人已經(jīng)群魔無首,只能狼狽逃竄,如鳥獸散。至于怎樣生擒敵酋,殘敵如何逃竄,那就讓讀者自己去想象了。這一構(gòu)思非常巧妙,極富喜劇性,極富弦外音。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回寫“關云長溫酒斬華雄”時即借用此法。但羅氏的語言尚不及此詩之簡練,多了“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色”等筆墨,當然這是因為小說與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法不同而使之然,但其理一也。我們可用柳中庸《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出一道題以鞏固之,題曰:“詩以《征人怨》為題,而不著一個“怨”字,“卻盡得風流”,詩中之“怨”何來?請作簡要的分析!被卮鹎皯プ∵吶娺@一牛耳,抓住與邊塞有關的地名和戰(zhàn)爭用的器物,是關鍵之一;抓住“復”、“與”等虛字,是關鍵之二;抓住“歲歲”、“朝朝”等重疊詞,是關鍵之三;抓住“歸”、“繞”等動詞,是關鍵之四。自可答之曰:“一是來自“金河”、“玉關”等許多實詞的排列與組合,二是來自“復”、“與”等虛詞之巧用,三是來自“歲歲”、“朝朝”等重疊詞的妙飾,四是來自“歸”、“繞”等動詞的活用。”

  鑰匙有了,而且不只一把,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用起來也是很有講究的。這就要靈活運用,對具體的詩題做具體的分析與研究,找到能對鎖的那把鑰匙,自是不言而喻。

  二.懷古詩詞鑒賞要訣

  懷古(含詠史)詩詞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諷今之作。因為詩涉歷史,所以在鑒賞時難度較大,對于中學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鑒賞訣竅,回答起問題來肯定會搔首踟躕,不知從和何說起,怎樣落筆。本文就此做一點粗略的探析,以撥開疑云,啟發(fā)思迪,打開解題通道。

  在鑒賞時首先要懂得懷古詩詞與史書和史論之間的區(qū)別。一是不要把懷古詩詞看成是歷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詩人們對歷史的處理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甚至不講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實。比如說李商隱的《賈生》,與史實就頗有出入,其實,漢文帝還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賈誼,賈誼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對。詩人只是抓住“問鬼神”與晚唐許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賈誼都最終不被重用這兩個相似點,借此發(fā)揮,以抒發(fā)自己“辜負凌云萬丈才”的無盡感慨。二是不要把懷古詩詞看成是史論,在二十個字到百把個字的一首詩或詞中,絕對無法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評價,做出結(jié)論,只是抒發(fā)某種感慨。例如課本中歷史學家翦伯贊的《內(nèi)蒙訪古》對王昭君的評說則明顯帶有史論的性質(zhì),得出和親政策比戰(zhàn)爭好這一結(jié)論,這對搞好民族團結(jié)頗有意義;而杜甫的《詠懷古跡(三)》只是借寫昭君的怨恨來抒發(fā)自己一生顛沛流離,遭逢動亂,功業(yè)無成等身世家國之情,而對王昭君斯人則只是表達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結(jié)論,其間有霄壤之別。例如我們用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出這樣一道題目:“這首律詩以蘆葦在秋風中顫抖著,發(fā)出了悲鳴作結(jié),妙在哪里?請結(jié)合原詩作簡要的分析!本筒荒苡脭⑹坊蛘撌返氖址▉砜紤]怎樣回答,只能從懷古詩景物描寫的角度來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盡之意,這破敗荒涼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嗎?他們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其諷刺入木三分,而詩人對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勢力的警告可謂義正辭嚴!

  其次,在鑒賞懷古詩詞時還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度龂萘x》開篇詞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自然帶有很大的戲謔色彩,還是陳與義的“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說得好,其中蘊含著詩人多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無窮感慨。還是以杜甫的《詠懷古跡(三)》為例來闡述這一問題:王昭君與杜甫的的連接點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與杜甫的“飄泊西南天地間”頗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宮而不得恩寵與杜甫“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悲劇命運極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創(chuàng)作出歷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詩,雖然白居易、儲光羲、王渙、歐陽修、王安石、趙翼等歷代詩人也都寫過不錯的昭君詩,但都不能望其項背。抓住這兩個連接點,我們就不難探明杜甫這首昭君詩的意蘊,在鑒賞時就不會偏離了方向。前面談的是從相似點出發(fā)來找連接點,還可以從相反方向來找連接點,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在“小喬初嫁”時就立下了令“強虜灰飛煙滅”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卻功業(yè)無成,“早生華發(fā)”,與周瑜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正是有感于此,蘇軾才創(chuàng)作出歷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懷古詞。高中語文課本和讀本中有一些懷古詩詞,都是很不錯的,我們應該潛心研讀,從中總結(jié)出一些解答懷古詩詞問答題的規(guī)律。比如,我們用韓元吉《霜天曉角 題采石蛾眉亭》(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 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出這樣一道題目:“這首詞最后以懷念李白和寫景作結(jié),所含有余不盡之意主要是什么?”回答時則應考慮作者與李白來采石磯時有何共同點,落拓的南宋愛國詩人的愁和恨與李白因參加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終死于此,十分相似,據(jù)此可作如下回答:“李白想‘為君談笑靜胡沙’,落得遠貶夜郎路八千;如今奸佞當?shù),詞人的前程也不會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縹渺的遠煙一樣!

  其三要學會點比較鑒賞,這不但對領會作者詩中所抒發(fā)的感情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提高鑒賞能力也很有好處。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對后世的影響往往都很深遠,許多文人騷客對之大都“感極而悲者矣”,便欣然命筆,各抒其懷。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處境、個性、風格等的差異,其作品也就大相徑庭,立意千差萬別,水平參差不齊。我們不妨以寫項羽的兩首絕句為例來加以深入探討:杜牧的《烏江亭》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 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題詩曰“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杜牧以詩人的眼光,從敗不餒的角度立意,說明大丈夫男子漢要經(jīng)得起失敗、挫折的考驗,要有包羞忍恥的頑強毅力。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從當時形勢的角度立意,指出項羽已失去人心,不會再有成功的希望。在史識上,王安石見高一籌。從藝術的精度看,也就是說要從作者藝術造詣高低上加以評析,杜牧的詩先提出對問題的正確看法,再概述史實,最后急轉(zhuǎn)直下,一氣呵成,全詩氣勢宏偉。同時,在惋惜、批判、諷刺之余點明道理──如何對待失敗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實,最后一句點題,提出與杜牧相反的看法。因為缺少杜牧那種簡練的敘事和頓措的筆法,以及曲折回環(huán)的詠嘆,所以顯得平鋪直議?偠灾瑥倪@兩首同題詩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然而,詠史并非史論,從詩詞創(chuàng)作的整體藝術水準而言,王安石遠不及杜牧,正如錢鐘書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樣犯了宋人寫詩填詞好議論且缺少形象思維的毛病。值得做比較鑒賞的這類作品還有不少,如寫賈誼、王昭君、諸葛亮、楊貴妃等著名歷史人物的同題詩,頗有些不凡之作,都可以拿來做做比較,以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我們可用王安石《賈生》(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颓懊嫣岬降睦钌屉[的同題詩出一道這樣的題目:“李商隱和王安石同詠賈誼,而主題為何相反?誰的詩的藝術水平更高?”其答案是:“主題相反是因為兩人說處的時代以及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李詩用筆曲折,韻味深長,揭示了歷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規(guī)律;王詩雖用筆奔放,頗有見識,但純是議論,且只表達個人知遇之恩,遠不如李詩!

  第四要掌握一點怎樣區(qū)分懷古詩詞藝術水準高下的要訣。借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無我”和“有我”之境的說法來談一談:就寫景而言,“無我”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對懷古詩詞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先看一下劉禹錫的《蜀先主廟》:“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鼎足,業(yè)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边@首懷古之作抒發(fā)了國家后繼無人,將導致傾覆的深沉歷史感慨,也是對腐朽的統(tǒng)治者的諷喻,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這首詩前半寫劉備的英雄形象,一生功業(yè),高度概括,筆力雄;后半寫蜀漢衰亡,感慨萬端。鮮明的興亡盛衰的對比道出歷史的深刻的教訓,也是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的嘲諷。全詩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懷古、論史渾然一體,形象感人,意義深邃,令今人讀之,亦掩卷喟嘆,感慨系之,國家興亡盛衰之恨頓生。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卻批評這首詩為“淺近”(不夠含蓄),斯評雖不恰當,而批之曰“無我”則比較準確。劉禹錫只是作為一個客觀的評判者,沒有把自己融入詩中,因而“詩中無我”,雖警辟深邃,但難臻精妙之品,不如杜甫、蘇軾懷古詩詞。還以杜甫的《詠懷古跡(三)》而言之:詩人在詠懷古跡時,用的是“古人即我,我即古人”的手法,把自己完全融入詩中,詩人悲明妃出塞與自悲“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嘆明妃絕色遭棄與自嘆“古來材大難為用”,如水乳交融,似水中著鹽,渾然無跡。可以說詩中的明妃就是詩人自己,詩人自己就像當年的明妃。吟詠時詩人并非隔岸觀火,或作壁上觀,而是親赴火場,身臨其境,故感慨格外深切,意蘊分外深邃,情意特別真摯,余韻尤其深長,令后人讀之擊節(jié)贊賞,拍案叫絕,唏噓嘆惋,以至泣下,絕非一般客觀評判者之所能及也。例如,可用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出這樣一道題“為什么這首詩以詰問的語氣作結(jié),更富韻味,請作簡要的分析。”就要運用詩人詠賈誼亦兼自詠手法回答之:“詩人明知賈誼為何來到長沙,卻故意提出賈誼“何事”來到長沙這一疑問,這就更為曲折地抒發(fā)出了對賈誼,也是對自己的憐惜之情,可謂含情不盡! 當然,懷古詩詞的鑒賞還要涉及到其他許多知識,如詩中的景物描寫,則要結(jié)合運用寫景詩詞的鑒賞方法,又如詩詞中所用的修辭手法,和其他類型的詩的用法一樣,就不一一細說了。

  三.寫景詩詞鑒賞要訣

  20XX年高考詩詞鑒賞題考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李白的這首絕句所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從題材的分類上看,屬于“鄉(xiāng)思”類。這類詩詞明年在高考試卷中重復出現(xiàn)的可能性不太大,我們應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題材的詩詞上。這篇文章就先結(jié)合創(chuàng)作方法談一談“寫景”類詩詞的鑒賞要訣,為高三迎考師生拋磚引玉。

  明朝的胡應麟在《詩藪》中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王國維亦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在鑒賞寫景詩詞時首先要緣景明情,緊緊抓住“情”這一牛鼻子不放,由此解題,才算進入解題的大門。

  但僅僅入門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才能登堂入室。

  一是要領會詩的主題,了解詩人的立意。黃徹在《蛩溪詩話》中曾說過:“昔人論文字,以意為主。”寫詩填詞何嘗不是如此?寫景詩詞的創(chuàng)作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不妨先看一看祖詠的《終南望余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詩人站在長安的城樓上,遙望終南余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長安還有許多貧窮的百姓,他們?nèi)币律偈,能否在饑寒中度過難關。其關心民瘼之意,隱含其中,所以清代的王漁洋稱之為詠雪的“最佳”作品。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詩人并沒有將“意”和盤托出,而是通過最后一句抒發(fā)感慨來透露,顯得十分宛轉(zhuǎn)。唐末詩人羅隱的《雪》中有兩句詩云:“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所表達的主題與之相同,但羅隱的詩句缺乏此詩的含蓄蘊藉" ,寫得太白,沒有回味。這種詩自然是不會拿來做

  高考試題用的。立意的問題解決了,寫景詩詞的意境、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可以用張旭《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出一道題:“詩中所描寫的桃花溪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對陶淵明“桃花源”的一種什么看法?”就應從立意上來作這樣的回答:“詩人對世外桃源心存疑問,以‘隔野煙’和‘隨流水’寫出了桃源既神秘又虛無飄渺;以‘何處邊’提出質(zhì)疑!

  二是要從結(jié)構(gòu)上將寫景詩詞看作是一幅畫,融繪畫欣賞技法于其中。即以王維的《漢江臨眺》為例來加以闡析:其詩曰:“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边@首詩便是作者融畫法于寫景詩的杰作,全詩氣勢雄偉,意境闊大,既富詩情美,又富繪畫美。首聯(lián)寫漢江境域的遼闊,氣勢宏偉,境界壯闊。這是一幅巨畫的背景,詩人以詩家的眼光,畫家的筆法,先勾勒出一個輪廓,充分體現(xiàn)出繪畫的構(gòu)圖美。中間兩聯(lián)著意寫水勢的浩淼,是這幅巨畫的主畫面。詩人沒有采用一般的形容手法,而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從倒影著手,刻畫出水中的世界。頷聯(lián)先寫江水奔騰東去,雄渾壯麗,以意境取勝。再寫遠處的山色,在遼闊的天宇下,在江濤的霧靄中,若隱若現(xiàn),使人感到似有似無。明朝的王世貞盛贊這聯(lián)詩是詩家語,卻入畫三味。很多古代詩人都樂于效法,如權(quán)德輿的“遠岫有無中,片帆煙水上”,歐陽修的“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等,都是由此化出。頸聯(lián)寫兩岸的城鎮(zhèn)倒映水中,遠遠望去就像是浮在江面上;遠去的江水和遠處的天空連成一片,似乎令人感到人間、天上的一切都在波濤中晃蕩,搖動。這樣的水勢,這樣的氣勢,好像是要將一切吞噬。詩人采用繪畫造型藝術對客觀景象作典型的概括、準確的描繪和洗煉的處理,使這幅巨畫富有繪畫藝術的形象美。除了構(gòu)圖美和形象美外,繪畫藝術中的、色彩美、意境美等,也應懂得。例如,可以用王維《輞川別業(yè)》(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出道題:“這首詩表現(xiàn)出一種怎樣的色彩美?”這一問題該作如何回答呢?應從色彩的角度來考慮,做這樣回答:“詩人使用‘堪染’來突出一個‘綠’字,用‘欲然’來突出一個‘紅’字,紅綠兩色的突出與夸張使盎然春色躍然紙上,極富色彩美。”

  三是要學會對古人寫詩填詞時煉字所蘊含的深意的挖掘,做深入淺出的分析。如《終南望余雪》中的“浮”字,就把積雪的終南山寫活了。其實,雪壓山崖時積雪是靜止的,流動的是山頭上的云?稍娙瞬粡脑迫胧謥韺懀鴱难┣腥氩欧项}意。這樣著一“浮”字讓人從云的流動中觀賞到雪的動感,真是妙不可言。再次是“明”字,含蓄地寫出了雪霽后的夕陽,為山頂?shù)姆e雪和樹林抹上了一道亮麗的彩色,整個畫面因此換了個模樣,使終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這首詩富有詩情畫意。又如從《漢江臨眺》頸聯(lián)中的“浮”和“動”兩個字的使用中,我們還看到了詩人錘煉的功夫,正是因為這兩個動詞的出現(xiàn),才使整個畫面似乎跳動了起來。又如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里的“直”和“圓”,錘煉功夫也十分到家。用《紅樓夢》中林黛玉論詩的一段話來解說,頗為合適而且通俗──“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似是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真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種例子在中華詩詞中有不少,平時只要多加留意,仔細品味,自然可以提高這

  方面的能力。例如可以用王灣《次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出一道題:“這首詩中哪幾個字是詩眼?生動地描述了江潮漲后的什么樣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回答時應這樣考慮:“平”、“失”兩個字寫出水勢,“懸”則寫出了旅途順暢,從所描繪的畫面看,境界開闊,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詩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這就容易了。其答案曰:“詩眼是‘平’、‘失’、‘懸’三字,生動地描述了水勢浩淼,風帆高懸,意境開闊,是一幅絕妙的畫圖。表現(xiàn)出詩人胸懷的寬闊,表達了征途順利的喜悅之情。”

  四是要領會修辭手法在寫景詩詞中的作用,比喻、夸張是最為常見的,也比較容易掌握,這里就不多談了,較難掌握的是擬人,“看似尋常最奇崛”。例如王禹偁《村行》的“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尤其是“數(shù)峰無語”,最有講究。詩人仿佛是說山峰原先是會講話的,強

  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靈,這并不是簡單地運用擬人修辭格。這樣寫看似無理,卻有妙理奇趣,倘若改用“數(shù)峰畢靜”,則味同嚼蠟矣,這須用心體會。又如蘇軾《新城道中》中的“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尤其是“嶺上白云披絮帽”最為奇崛,你看,白云籠罩山頂,仿佛山峰也像人一樣,戴上了一頂白色的帽子,就是王維的名句“白云回望合”與之相比肯定沒有這么形象生動。這種手法在中華詩詞中被廣泛應用,如杜甫的“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李商隱的“暮雨自歸山悄悄”,秦觀的“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憑欄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王實甫的“曉來誰染層林醉,總是離人淚”等。詩人們在寫詩填詞中所用的擬人手法,一言以蔽之,都帶上了自己深深的感情。例如用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可以出這樣一道題:“蘇東坡最欣賞這首詞的結(jié)尾兩句,親自把它寫在扇面上,并嘆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續(xù)!’這是為什么?請你替蘇東坡談一談最欣賞的原因!被卮饡r必須以帶情式的擬人手法的妙用作理論依據(jù),其答案是:“流水本無情,可詞人卻故意責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來陪伴詞人渡過這寂寞難熬的日子,極其含蓄宛轉(zhuǎn)地表達出內(nèi)心的極度痛苦!

  五是要弄清寫景詩詞虛實結(jié)合手法的運用,這里所說的“虛”指的是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實”則是指作品中所描繪的景物。范晞文的《對床夜語》有個很好的解說:詩詞創(chuàng)作時“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從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難也。否則偏于枯瘠,流于輕俗,而不足采矣!闭f的是通過“物化”而表達出來的感情才富有感染力,只要采用化景物為情思的辦法,才能使感情得以鮮明、生動、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達到“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藝術效果。先從課本里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說起,離別之愁是虛的,毫無重量可言,王實甫用“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把它的沉重感一下就鮮明、生動、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中華詩詞不乏這類名句,如李益的“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李頎的“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的“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等等。這些化虛為實的例句都用了一定的修辭手法,較為淺顯,容易看出。而中學課本中有幾個例子是較難看出的,例如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金風大散關”,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等,詩人通過事物的排列來顯示,則顯得尤其含蓄,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以虛筆寫實景的手法很多,有以“問”寫景(王維的"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以夢寫景(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以幻覺寫景(司空曙“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等。例如用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出如下一道題:“賀鑄有‘賀梅子’之別稱,起因就在這首詞的結(jié)尾三句。請深入而簡要地分析一下結(jié)尾三句之妙!苯獯饡r一定要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理論,作這樣的回答:“妙在使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和博喻的修辭手法,一川煙草表示‘閑愁’無處不在;滿城風絮表示‘閑愁’紛繁雜亂;黃梅雨表示‘閑愁’沒有窮盡。抽象的‘閑愁’被描寫得豐富、生動、形象、真切,而又新奇。”

  當然,寫景詩詞的鑒賞所要掌握的知識遠不止這些,只是這五個方面更為重要些,能高屋建瓴,從深處揭示作品的寓意,故訴諸于文,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四.贈別詩詞鑒賞要訣

  贈別類的詩詞在唐宋詩詞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內(nèi)容豐富,可謂“說盡故人離別情”。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親友們“相見時難別亦難”,而詩人們對親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寫了大量的這類詩詞,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大多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長,令人擊節(jié)嘆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無盡的友情熔鑄在詩情畫意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深摯的情誼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人的質(zhì)樸與豪爽寄托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晶瑩透明的冰壺裝下了理解和信任……

  我們在解答贈別詩詞問題時應著重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黃徹在《蛩溪詩話》中指出:“昔人論文字,以意為主!闭_理解一首贈別詩詞,首先得從主題入手。開篇的一組排比句,說的正是贈別詩詞的不同立意。立意問題非常復雜,只能就比較常見的加以簡要分析。表現(xiàn)離別的愁思,這是最為常見的,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冷朝陽的《送紅線》(采菱歌怨木蘭舟,送客魂消百尺樓。還似洛妃乘霧去,碧天無際水空流。),還有風格有之迥異的李白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硬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李白的詩境界闊大,爽朗高遠,全詩一氣流轉(zhuǎn),把別情寫得豁達大度,新穎別致,不落窠臼,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而許渾、冷朝陽的詩凄惻纏綿,情韻悠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李頎《送魏萬之京》(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既表達了詩人對魏萬的一片深情厚意,更是對魏萬的勉勵。王安石《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則抒寫了兄妹之情,言淺而情深,使人體味到親人間的純樸而真摯的感情,可謂情真意切,催人淚下。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既是對讒毀的蔑視,又是對自身潔白無瑕品質(zhì)的自譽,更塑造出孤介傲岸的自我形象,其意義遠遠超出一般的贈別詩。我們可以用劉長卿的《別嚴士元》(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晴?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來出一道這樣的題目:“請將這首的尾聯(lián)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作個簡要的比較鑒賞,談談其在立意上和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異同!痹诒容^鑒賞時首先應注意到王昌齡和劉長卿相同的被貶遭遇,從“詩言志”出發(fā),可見他們的主旨基本相同;再從譴詞造句上的差異,以區(qū)別其不同。然后就可以作出這樣的回答:“相同的是這兩聯(lián)詩都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惆悵之情。不同的是這一聯(lián)詩的牢騷似乎更甚,說得也更露骨些,憤激之情溢于言表;而王昌齡則說得更為婉曲蘊藉,更為優(yōu)柔舒緩!

  因為贈別詩詞是以抒情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華詩詞獨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領悟到作者所抒何情。如李頎《送魏萬之京》的中間兩聯(lián),頷聯(lián)為魏萬設想分別后的寂寞情懷和鄉(xiāng)思之愁。出句寫聲,對句寫色,用鴻雁的悲鳴和山中的云霧襯托出別情。頸聯(lián)聯(lián)想到魏萬赴京沿徒所見的極易觸發(fā)羈旅鄉(xiāng)愁之感的景物。出句寫色,對句寫聲,用潼關樹林的秋色和宮苑中的搗衣聲來隱含別情。這兩聯(lián)詩雖然都沒有從正面來寫離情別意,但卻使讀者強烈地感受到濃郁的情意,因為詩人完全將這些深厚的情意滲透在敘事和寫景中,用詩的語言來抒情,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采用比喻,“白云”、“落日”,形象鮮明生動,并富有創(chuàng)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且抒情豁達大度,情深而不覺悱惻,意切而不露哀傷,有恰到好處之妙。詩人以景喻情,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我們可以用劉長卿《別嚴士元》(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晴?)來出一道題來加以鞏固,題曰:“詩人在這首詩中怎樣多層次地描繪江南水鄉(xiāng)的景物?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答題之前首

  先要看出前三聯(lián)全是寫景,其次要懂得每聯(lián)各寫何景。在此基礎上對每聯(lián)詩意作簡要的概括即可。其答案是:“首聯(lián)總寫江南水鄉(xiāng)初春的特點──春寒料峭,乍陰乍晴,變幻不定;頷聯(lián)具體描摹江南春景,主要抓住雨和花;頸聯(lián)則分寫現(xiàn)實和想象中的景色。以之寄托別情,并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惆悵之情。”

  領會詩詞中所蘊含的典故的含義,懂得詩人怎樣化用前人詩文,也是理解贈別詩詞的一個關

  鍵。例如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以三個古代立功邊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自己為國立功的宏愿。開篇以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和魏絳消除邊患這兩個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從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絳一樣殺敵建功,保衛(wèi)邊疆。而魏絳和魏大同姓,用這樣的典故更顯得有詩趣,古人寫詩填詞常用此法。接下以趙充國喻魏大,《漢書》稱其為“六郡良家子”,他抗擊匈奴,官至后將軍。這一典故用得很別致,不直接點出是用典,而是通過送別時的交談透出,別有一番風味。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竇憲喻魏大,激勵友人勇立戰(zhàn)功。這四個歷史上的抗敵英雄的典故,詩人在使用時,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點出其名,或只說出其出生地,個不相犯,富有變化,表現(xiàn)出作者純熟的技藝。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化用《詩經(jīng)》中“蕭蕭馬鳴”,點石成金,把馬猶如斯,人何以堪的繾綣之情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我們可以用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來出一道題來加以鞏固,題曰:“從‘載將離恨過江南’和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中,你看到詩人們用了什么樣的思維來寫離別的" 愁怨?請作較詳細的分析! 答題前要懂得:把愁、怨、恨“物化”──化虛為實,用形象來加以表達的創(chuàng)作方法,這是一個關鍵,再則,解答這道題要用比較分析法,既要異中求同,也要同中求異。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確答案:“詩人們都用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載”是一個創(chuàng)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后來李清照反過來說,這船“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又把它搬上了車,用疑問句來表達,有繼承,也有發(fā)展!

  抓住贈別詩中的細節(jié)描寫,是深入領會詩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理論上來說,細節(jié)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讀者賞心悅目,得到一種美感的享受。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可以算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但遺憾的是,往往被許多人忽略了。人們只注意“蕭蕭斑馬鳴”這一典故的使用,稱贊其達到“鬼斧神工”佳境,卻只字不提“揮手”這一淡到極點的細節(jié)描寫。其實,淡到極點,也就妙到極點,你看,無論是行人還是送別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別情中,盡管心中的有“不盡長江滾滾來”般的別情,但為如刀似的別愁所割斷,心知“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卻只能“欲說還休”,欲哭無淚,把千言萬語都融在這一“揮手”之中,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話,這一細節(jié)動作何以流傳至今,千年不衰?還有,課本里柳永《雨鈴霖》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則更為典型,詞人以非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主人公離別時愁苦的容態(tài),凄惻的內(nèi)心,極其深刻地揭示出離別時的無窮悲痛。你看,男女主人公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互相注視,淚眼汪汪,他們一句話也沒說,已經(jīng)到了哽咽不能語的地步。與李白的“揮手自茲去”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可以用黃庭堅《新喻道中寄元明》(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東來數(shù)百觴?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獲稻午風涼。但知家里俱無恙,不用書來細作行。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來出這樣一道題:“這首詩尾聯(lián)的‘一百八盤攜手上’中的‘攜手’這一細節(jié)描寫,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感情?妙在哪里?”回答前就應該運用“有包孕的片刻”這一理論進行思考,然后作出如下的回答:“‘攜手’ 非常準確而又生動地表現(xiàn)出詩人兄弟之間的深厚親情。作者侃侃道來,充滿親情,不須雕琢,自見意切。”

  諧音修辭手法的運用在贈別詩詞中能起到含蓄雋永的表達效果,這一點也很重要。先看一下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痹姷淖詈笠痪渚瓦\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詩中的“絲”是“思”的諧音。詩人將“相送情”和“散絲”“互藏其宅”,可謂“妙合無垠”,且富有創(chuàng)新。李白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桃花潭水深千尺”寫別情,或取其長,或取其深,言情深意長者,白也為最,余者皆不足稱。而韋應物則以細密的雨絲為比,且比中巧妙地蘊含諧音的手法可謂別開生面,獨辟蹊徑,雖不及李白,卻也給人以嶄新的形象,使詩句情景交融,意韻悠長,堪稱一絕。贈別詩詞中最為常見的諧音字有以“柳”諧“留”,以“秋”諧“愁”等,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中的“揚子江頭楊柳春”,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中的“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如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中的“明日巴山道,秋山又幾重”,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的“秋盡江南草木凋”等等,就不再一一詳細闡述了。我們可以用楊巨源的《和練秀才楊柳》(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來出一道題來加深對諧音修辭法的認識,題曰:“詩中的‘折柳’和‘春風’各比喻什么?有何好處?詩中哪些地方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有何深意?”解答之前只要理清諧音是諧何字,找到喻體和本體,即可迎刃而解,作出如下正確的回答:“詩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風喻送行人,生動而貼切,堪稱妙喻。詩中有兩個地方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一是‘絲’,作者以柳絲含蓄地表達出離別之‘思’;二是‘柳’,耐人尋味地寫出了無情折柳似有情,極其生動地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

  領悟并背誦一些贈別詩詞的名句可觸類旁通,有助于深入領會同類詩詞。杜甫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奔丫涫且皇自姷木A之所在,清朝的何紹基曾經(jīng)在《與汪菊士論詩》中說過:“詩無佳句,則溫馨之致不出!痹姛o佳句若枝頭無花,似空中無霞。許多詩人因佳句而名垂千古,如宋祁因“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因“云破月來花弄影”,秦觀因“山抹微云”,賀鑄因“梅子黃時雨”,李清照因“人比黃花瘦”而名滿當世,甚至因此而得“賀梅子”之類的令名。且領悟佳句更有益于領悟全篇,這自是不待言了。從高考命題的角度考慮,佳句絕對是命題的重點,試卷中所選用的作品,只要有佳句,那就考你沒商量,這絕對是命題的原則,會出題的人哪個不是遵循這一原則呢?

  以上六點僅是鑒賞贈別詩詞的一些主要方法,而要掌握好,并能在實戰(zhàn)中使用,還應深入領會,做到融會貫通才行。

  五.鄉(xiāng)思詩詞鑒賞要訣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倍鸥Φ倪@聯(lián)詩,道出了人們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深沉執(zhí)著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文歌曲,仍可車載斗量。在唐宋詩詞中,直可汗牛充棟,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千古傳唱不衰,至今依然能激發(fā)讀者強烈的懷念故鄉(xiāng)的純真情愫。2002年高考詩詞鑒賞問答題所考的李白《春夜洛城聞笛》這首絕句,也是屬于這一類。要回答好這類詩詞的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一經(jīng)典之說,用在鄉(xiāng)思類詩詞的鑒賞上,也是完全適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這類詩詞的特有景象。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因為“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詩人們移情于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間的聚散。先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中那皎潔的月亮將清輝灑滿庭院,一片白茫茫的,很自然使人聯(lián)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園、故人之思自然蘊含其中。后兩句轉(zhuǎn)為寫“秋思”,這個“秋思”的內(nèi)涵是非常豐富的,故園、故人、情人都可以包含其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也照在家鄉(xiāng),“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詩人正“舉頭望明月”,在這團圓之夜,我的家人,是否也和我一樣,都在苦苦地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結(jié)尾一句很有講究,詩人要表達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為深長,但在表現(xiàn)形式上卻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誰家”的疑問句式。這種既非自問,也非問人,更非反問,充滿傷感的話語,把讀者帶進了月明人遠,思悠怨長的境界中去,顯得意韻深邃,回味無窮。尤其是一個“落”字,化虛為實,新穎妥貼,擲地有聲,不同凡響。又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羅鄴的“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顧況的“此夜斷腸人不見,起看殘月影徘徊”,盧綸的“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都是用“月”抒發(fā)鄉(xiāng)思的名句。我們可以用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來出這樣一道題來加以鞏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的殘月對表現(xiàn)鄉(xiāng)思之情起到何種作用?請作簡要的分析!被卮鹎皯鲞@樣的考慮:詩中的殘月和該聯(lián)中其他五個景物的描寫共同構(gòu)成一幅畫面," 極富羈旅行役的色彩,并聯(lián)系學過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確的回答:“詩中的殘月既襯托出詩人羈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雞聲’等景物的描寫共同熔鑄出濃烈的鄉(xiāng)思之情!逼浯我プ∑械摹把恪。秋去春來的候鳥鴻雁,和月亮一樣,也是觸動詩人們鄉(xiāng)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鄉(xiāng)思類詩詞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非常高。我們先以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來做個典型分析:詩人寫早雁驚飛,四散逃難,將詠早雁和詠逃避戰(zhàn)亂,背井離鄉(xiāng)的人民切合在了一起。再寫早雁南飛經(jīng)過首都長安上空的情景,襯托出逃難的早雁孤飛時的悲涼情懷,加上“數(shù)聲”悲啼,更顯出境界之凄涼,情景妙合無垠。又寫了詩人對鴻雁的深情叮矚,同情它們驚飛離散,也憐憫它們有家難歸,還為它們的將來做了打算,真是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可以說整個鄉(xiāng)思之情都籠罩在“雁”中。而王灣的“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韋應物的“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劉禹錫的“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白居易的“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等等,都是以“雁”達鄉(xiāng)思的典范之作。我們可用陳均的《九江聞雁》(煙波渺渺夢悠悠,家在江南海盡頭。音信稀疏兄弟隔,一聲新雁九江秋。)出道題:“‘一聲新雁’和‘九江秋’構(gòu)成什么關系?這樣寫是否合情?為什么?請作簡要的分析。”回答前可作這樣的思索:可把這一句改造為一個復句:正因為有了“一聲新雁”,所以人們才覺得“九江秋”來了。對于遠離故鄉(xiāng)的人來說,聞雁而思鄉(xiāng)是帶有普遍意義的。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確的回答:“‘一聲新雁’和‘九江秋’構(gòu)成因果關系,看似很不合情,卻是順理成章,因為大雁南飛代表了秋天的到來,而這新雁一聲最能觸動人的鄉(xiāng)思。”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柳”,這一點在《贈別詩詞鑒賞要訣》里已經(jīng)論及,不再贅述。

  抓住篇中的夢境描寫,是解答這類詩詞的一大關鍵。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古人有詩云:“夢境原虛幻,情真幻亦真! 記夢必須寫景,這樣,抒發(fā)鄉(xiāng)思之情就有了依托;夢境往往是奇特的, 而情奇就不會使人覺得怪。鄉(xiāng)思的愿望在現(xiàn)實中難以實現(xiàn),而在夢中卻很容易實現(xiàn),“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先以武元衡的《春興》(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為例做個簡要的分析:詩中的第三句寫春風吹夢,第四句寫夢逐春風,那和煦的春風仿佛正在為天涯漂泊者帶來故鄉(xiāng)春天的信息,圓了牽腸掛肚的鄉(xiāng)思夢,飄飄蕩蕩,越大山,跨大河,回到了故鄉(xiāng)。夢中的春風是那么的多情,又那么善解人意,似乎成了詩人回鄉(xiāng)的引路者。這樣,無形的夢境就變成了有形的現(xiàn)實,抽象的鄉(xiāng)思就被形象化了,這里用的是化虛為實的表現(xiàn)手法。還有司空圖的《華下》(故園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戎昱的《旅次寄湖南張郎中》(寒江近戶慢流聲,竹影當窗月亂明。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等,都是用記夢來抒發(fā)鄉(xiāng)思之情的佳作,可以做個比較鑒賞,以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下面再以解題分析來結(jié)束本段:“閱讀顧況《聽角思歸》(故園黃葉滿青苔,夢后城頭曉角哀。此夜斷腸人不見,起看殘月影徘徊。),就詩中作者怎樣運用記夢來表達鄉(xiāng)思之情做簡要的分析!苯獯鹎皯瓤紤]詩中哪些地方是記夢,哪些地方是寫夢醒之后的景象,再和詩題中“思歸”情結(jié)聯(lián)系起來分析,就不難做出這樣的回答:“詩人描寫夢中的故園已經(jīng)荒廢,說明離家已久,思情更切,長夜漫漫,夢魂顛倒,夢醒時分更覺斷腸,繼續(xù)入夢已不可能,起看殘月,顧影徘徊,復聽曉角,更是悲從中來!

  領會詩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這類詩詞的一大關鍵。杜甫有詩云:“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痹趹(zhàn)火連年不斷之時,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親人的信息,因此,詩人認為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萬金”,這一千古名句不但抒發(fā)了杜甫對親人的殷切思念之情,而且把國恨家愁抒發(fā)得淋漓盡致,把憂國憂之民之情表達得十分充分。還是舉個很有趣的例子來作深入一點的分析:如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詩人在寫家信時深感鄉(xiāng)思情切,柔情萬種,“一行書信千行淚”,說不完,寫不盡,其間充滿了深厚豐富的感情和難以完全表達的矛盾,又似乎有點“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到帶信人要出發(fā)了,仍然擔心漏掉了什么,覺得還有沒寫完的,又開封想再添上些,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這一細節(jié)寫得非常細膩,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卻韻味猶濃。可以說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所以《唐詩別裁》認為這首詩“亦復人人胸臆語,與‘馬上相逢無紙筆’一首同妙。”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更是推崇備至,以為“七絕之絕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倍拙右椎摹靶木w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在寫法上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王灣的“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以“雁傳尺素”來表達,也別有一番滋味。為了加深認識,我們可以用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出道題進行練習,以期得到鞏固,題曰“詩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給親人捎封信,但卻苦于沒有紙和筆,只好請他帶個平安口信。詩人真的連紙筆都沒有嗎?這樣表達妙在哪里?請從語言和風格上作簡要的分析!贝鹎皯鬟@樣的思考:詩人說沒有紙筆只是個漂亮的借口,而詩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筆從戎,豪情滿懷,想立功邊疆,封妻蔭子,對故鄉(xiāng)和親人雖有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強烈,因此不知從何說起,倒不如不寫更好些。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確的回答:“詩人并非沒有紙筆,這樣寫顯得更為含蓄。從語言上看,詩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語”,樸素自然,不假雕飾,極平凡而極親切感人;從風格上看,表現(xiàn)出詩人豪邁的胸襟!

  把鄉(xiāng)思之情放在節(jié)日這一特殊日子里寫,可以表達得更為強烈,這也是解答這類詩詞的一大關鍵。王維有千古傳誦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年過節(jié),是家人團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異鄉(xiāng)的天涯羈旅最想家的時候,王維的一個“倍”字道出了為什么詩人們喜歡把寫鄉(xiāng)思詩詞的背景放在節(jié)日的奧妙。這個道理無庸贅述,還是舉個實例來加以闡述為好。先看看高適的《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在新桃即將換舊符的除夕夜,詩人羈旅天涯,獨自一人呆在旅館里,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連唯一的一盞油燈也變得冷嗖嗖的,遙想家鄉(xiāng)親人們在燈火通明的大廳上歡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著呢?孤獨寂寞的清涼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詩人采用“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的手法,不說自己思念家人,而說家人思己,把深摯的鄉(xiāng)思之情表達得更為婉曲含蓄,其手法與杜甫的名篇《月夜》如出一轍。最后詩人還引發(fā)出明朝“霜鬢”還將增添幾縷的無盡感慨,可謂言已盡而意無窮。倘若這首絕句不是放在除夕夜來表現(xiàn),其效果則要大打折扣。還有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自聽。把酒看花看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白居易《邯鄲至除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劉長卿的《新年作》(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 ,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等,都是這類詩詞中的頂尖佳什,理應熟悉。我們可用崔涂的《除夜有懷》(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僮仆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出道練習題以鞏固之,題曰:“尾聯(lián)在詩中的作用上什么?詩人把鄉(xiāng)思之情放在除夕夜來寫收到怎樣的表達效果?”答題前須明確:尾聯(lián)往往有篇末點題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自能得出正確答案:“尾聯(lián)起點題、點眼的作用。表達了嶺夜除夕,詩人正在飄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慶團圓,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飄泊,這就把因飄泊而引發(fā)出鄉(xiāng)思之苦更推進了一層!

  懂得在構(gòu)思上采用“以超極表至極”的手法,是深入領悟鄉(xiāng)思詩詞的一大關鍵。那么,什么叫做“以超極表至極”呢?說簡單一點,就是詩人把所要表達的感情推到了極點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進了一步,超過了極點。哲學家認為,真理向前邁進了一步就會變成謬誤;而寫詩抒情超過極限,可能有悖常規(guī),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卻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即以劉皂的《旅次書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上故鄉(xiāng)。)為例,談談純鄉(xiāng)思詩詞在運用此法的特點。詩人十年旅居并州,鄉(xiāng)思之情強烈到了極點,然而,回鄉(xiāng)的愿望不但不能實現(xiàn),卻“無端更渡桑干水”,離家鄉(xiāng)越來越遠,其思鄉(xiāng)之情則超出了極限,無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當作自己的家鄉(xiāng)。詩人想回鄉(xiāng)卻南轅北轍,則情何以堪。至此,鄉(xiāng)思之情得到超強的表現(xiàn),既微妙而又真實,所以成為不朽的名篇。而李白的《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則顯得深藏不露,人的故鄉(xiāng)只有一個,即使有第二故鄉(xiāng)之說,兩三個也已經(jīng)是極限了,而詩中處處是故鄉(xiāng)之說則遠遠超出了極限,實屬荒誕;但因為在醉鄉(xiāng)之中,此說又頗為合理。而一旦酒醒后,其思鄉(xiāng)之愁則肯定更為強烈,其所謂“舉杯銷愁愁更愁”者也。我們可以用李覯《鄉(xiāng)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來出下面一道題:“這首絕句在構(gòu)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說說此法的妙處!苯忸}前應做如下思考:極遠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鄉(xiāng)卻望不到,可見故鄉(xiāng)比天涯更遙遠;詩人恨極故鄉(xiāng)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見望鄉(xiāng)之難超過了極點。能這樣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極表至極”,倒在其次,做過這道題后也就會了。其答案曰“在構(gòu)思上采用“以超極表至極”的手法。運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達的鄉(xiāng)思之情變得最為強烈,達到超越極限的地步!

  鄉(xiāng)思詩詞鑒賞還有一些關鍵的知識點必須掌握,如用寫聲來表達,常見的有笛聲(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蘆管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角聲(故園黃葉滿青苔,夢后城頭曉角哀),鴉鳴聲(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因與前面的內(nèi)容有所交叉,這里就點到為止。

  六.詠物詩詞鑒賞要訣

  世間萬物紛繁蕪雜,各具形態(tài),各有情性,其中頗有些與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的,這就成為詩人們吟詠的對象。中華詩詞中有不少詠物精品,意蘊深邃,感人肺腑,令人擊節(jié)嘆賞。但要做到領會詠物詩詞的精髓,卻非易事,因為詠物詩詞只是以“物”為吟詠的對象,或借物抒懷,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詠物詩詞往往達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們必須仔細體貼詩人用意,才能達到鑒賞的目的。鑒賞詠物詩詞的主要秘訣有如

【盤點詩詞分類鑒賞要訣】相關文章:

最新懷古詩詞鑒賞要訣06-10

詩詞的鑒賞06-29

詩詞鑒賞07-06

《永遇樂》詩詞鑒賞06-16

毛澤東詩詞鑒賞07-11

辛棄疾詩詞鑒賞06-02

《綿》詩詞鑒賞07-16

溫庭筠的詩詞鑒賞11-08

《春日》詩詞鑒賞07-29

李世民詩詞鑒賞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