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賞析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全詩語言樸實無華,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韻無限,為岑參邊塞詩中的佳作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洞兾黝^送李判官入京》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參
原文:
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xiāng)淚,胡沙費馬蹄。
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譯文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萬里之遙的安西。一路上,想起家鄉(xiāng)的月,不免對月垂淚;踩著腳下的沙,更覺路途艱辛。漫漫長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盡頭,正如當年張騫尋找黃河的源頭。通過了沙漠,走在廣闊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變得低了。今日你我于軍中痛飲,你將走上我來時的路。我乘醉寫下家書,就請你為我傳遞我的思念。
鑒賞
這首詩本為送李判官入京,卻先從自己從長安入安西著筆。“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說自己在公元749年(天寶八年)受高仙芝之聘,不遠萬里,從長安來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個十分遙遠、荒涼的所在,不少人視為畏途,而詩人為實現(xiàn)一身報國志心甘情愿地前往這個遙遠荒涼的地方。在“一身”與“萬里”的懸殊中,表現(xiàn)出作者驚人而又超人的膽魄和勇氣;同時,“一身”也包含離別家鄉(xiāng)親人之意,為下文寫鄉(xiāng)愁埋下伏筆。“從”、“向”二字的連用,又表現(xiàn)出作者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的氣概。兩句起得十分有力,著墨不多,但卻內(nèi)涵豐富而又形象鮮明,為下面具體描寫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導引。中間兩聯(lián),是全詩的重點,作者著重寫了來安西途中的所見所感。頷聯(lián)“漢月垂鄉(xiāng)淚,胡沙費馬蹄”,寫星夜兼程趕路的情形。在長安與家人見慣了的一輪明月,此時卻獨掛在沙漠上,顯得有幾分愁慘,仿佛在對人垂淚一樣。這里不說自己因對月思鄉(xiāng)而垂淚,卻反說明月對己垂淚。而自己的思鄉(xiāng)之念,已形象地見于言外。這也是將明月擬人化,賦予無生命的月亮以活潑的人格,給在沙漠上行進的孤身一人作陪襯,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遙相對應,別有情致。在夜中行進,松軟的沙子使坐騎格外吃力,“費馬蹄”三字,既指對馬蹄的磨損,更有沙軟難行之意,足見行進的艱難,但作者仍然奮進不息。接著,頷聯(lián)一方面承接頸聯(lián),繼續(xù)寫行進,同時又一轉,從夜間過渡到白天:“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這一聯(lián)景象十分逼真、壯闊。上句用張騫出使西域尋找黃河源頭的典故,意喻簡直要走到天地的盡頭;通過沙漠時,覺得天也格外低矮了。這里面,既有對旅途艱辛的描寫,但更多的卻是從一個剛從內(nèi)地來到西北邊陲的人的眼中,以驚愕的神情,來描寫那未曾見過的新奇而壯闊無比的景象,其中飽和著作者對新鮮生活的追求和對邊疆的熱愛,充滿著由衷的激情。
通過這樣的層層轉接,對萬里西行的鋪敘、描寫,最后終于寫到了給李判官送行,“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這最后的送行絕沒有悲切之語,而是在軍帳中與李判官痛飲,使臨行前的聚會,充滿著振奮人心的豪壯氣概。詩人也沒有寫旅途珍重之語,因為此詩前三聯(lián)已經(jīng)敘述了自己西行時的種種情形,而李判官的東歸,也是順著這一條路線,在上面的描寫中已經(jīng)暗含旅途艱難、須多保重之意,這里無須再作贅語了。詩人此時更多的想到了自己遠在長安的家人。他萬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蘊蓄于心的深切鄉(xiāng)思,此時一經(jīng)李判官返京的觸發(fā),如火山噴發(fā)一樣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飲酒酣之時,在軍帳中作書,將心中的萬語千言寫出,托李判官帶回長安家中。“家書醉里題”,一方面表現(xiàn)出詩人在醉中仍然沒有忘記家鄉(xiāng)和親人,足見鄉(xiāng)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極為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在醺然中揮毫疾書、下筆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氣充滿軍帳,融注在全詩的字句中,給讀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詩氣魄沉雄,在遠行的豪情中有思鄉(xiāng)的清淚,在艱辛的磨難中又表現(xiàn)出勇猛奮進的精神。且都是通過對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寫,曲折表現(xiàn)出來的。詩句樸實無華,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韻無限,為岑參邊塞詩中的佳作之一。
名家點評
謝楚發(fā)《高適岑參詩選譯》:此詩雖為送人之作,卻基本上仍是寫自身初至邊塞的感受。這大概也是出來邊庭的人處處愛表露自己的新奇感所致。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岑參抱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離開京師長安赴安西上任。此詩當為作者初至安西送人回京之作。
作者簡介
岑參(cén shēn)(約715年—770年),漢族,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去世之時56歲。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F(xiàn)存詩403首,七十多首邊塞詩,另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銘兩篇。
岑參(cén shēn)(715?~770),唐代邊塞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唐朝南陽(今屬河南)人,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長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晉州刺史。
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從兄屬學,九歲屬文。十五歲山居嵩穎,刻苦學習,遍讀經(jīng)史,奠定學業(yè)基礎。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后,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退莱啥忌。享年56歲。
詩詞生涯
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抒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wèi)》、《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fā)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zhàn)功,也委婉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悲慘;鹕皆啤⑻焐窖、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輪臺歌》。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藝術境界。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后,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fā)展。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他充滿激情地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zhàn)斗精神,如《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寫了將士們勇往直前、轉戰(zhàn)沙場雪海的壯烈場面。“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將士們奮不顧身,充滿了忠勇愛國的精神。又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詩人描繪將士們在風雪中緊張的戰(zhàn)前行軍:“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岑參也揭露了軍營生活中苦樂不均的現(xiàn)象。他在《玉門關蓋將軍歌》中描寫邊疆大將的生活是“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鏜亂點野酡酥。紫紱金章左右趨,問著即是蒼頭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卻是“戰(zhàn)士?囵,糗糧不相繼”。岑參敘寫了祖國西陲的壯麗山川等,對千變?nèi)f化的邊疆景色,給以生動夸張的藝術描繪,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邊塞風雪,卻給人以春意無邊的感覺。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愛國詩人陸游曾稱贊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詩集》)。
岑參的詩題材很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兆、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說“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謂“好奇”,就是愛好新奇事物。
天寶后期,唐帝國內(nèi)政已極腐敗,但在安西邊塞,兵力依然相當強大。岑參天寶十三載寫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一詩就曾經(jīng)描寫了當時唐軍的聲威:“胡地苜蓿美,輪臺征馬肥。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甲兵未得戰(zhàn),降虜來如歸。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亂發(fā)生。岑參的邊塞詩就是在這個形勢下產(chǎn)生的。因而成為邊塞詩派的代表。
岑參詩歌的題材涉及到述志、贈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邊塞詩寫得最出色,“雄奇瑰麗”是其突出特點。岑參兩度出塞,寫了七十多首邊塞詩,在盛唐時代,他寫的邊塞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筆下,在大唐帝國的偉大力量面前任何敵人都不能成為真正的對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寫士兵們的出色奮斗和艱苦犧牲,他要寫的是橫在戰(zhàn)士們面前的另一種偉大的力量,那就是嚴酷的自然。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氣候環(huán)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zhèn)ッ谰啊H鐩]有積極進取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很難產(chǎn)生這種感覺的,只有盛唐詩人,才能有此開朗胸襟和此種藝術感受。
岑參以好奇的熱情和瑰麗的色彩表現(xiàn)塞外之景。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別具一種奇?zhèn)邀愔。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tǒng)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nèi)容范圍。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賞析】相關文章:
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賞析08-08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詩歌鑒賞10-12
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07-11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岑參07-16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唐詩鑒賞08-22
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09-28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岑參10-10
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原文及賞析11-09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閱讀習題及答案08-05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古詩原文意思賞析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