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故事范例(15篇)
蘇軾的故事1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lián)系。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臺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xiàn)了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這些事例適合話題“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達與成功”、“寬容與成就”等。
《題西林壁》、《明月幾時有》、《赤壁懷古》、《江城子》、《赤壁賦》等,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文。
一、原文再現(xiàn)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赤壁賦》
二、素材評析
《赤壁賦》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現(xiàn)了他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選文中他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認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況且天地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
三、適用話題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jié)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態(tài)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和積極向上的追求……。這些性格特點適合話題 “豐碑”、“談意氣”、“沉穩(wěn)與靈動”、“高潔與志氣”等。
蘇軾的故事2
相傳,北宋年間,蘇軾因誹謗朝政被貶到汝州,任團練使。初到汝州,看到這里到處窮山惡水,蘇軾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里的文武官員,經(jīng)常閉門謝客。
一日,他在衙門里覺得悶,便獨自溯汝河而上去游云夢山。踏著兩山夾峙樹林生的林間小徑過了紫邏口,穿過水流嘩嘩的汝河橋,隨著熙熙攘攘笑語喧嘩的滾滾人流,蘇軾走到云夢山下。只見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鐘樓巍巍桃角飛檐,寶塔俏麗,屹立寺中,在綠樹掩映下,云夢寺深藏不露,古樸靜雅。蘇軾頓時悟道,這樣一個人間仙境,又是鬼谷講學授徒的地方,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訪出來,也算是一個他鄉(xiāng)知已了。
于是他折下一銀樹枝當拐杖,化裝成一個土老冒兒走進寺院。這時已近中午,睛空萬里,驕陽似火,蘇軾走了半日口喝難耐,便走在寺內討口茶喝。他看見寺內一個小和尚手拿雞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給香案掃塵,蘇軾忽發(fā)異想,先試試這云夢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內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嗎?于是,他大大洋洋踱進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還沒顧上說口渴,誰知那小和尚一看見他,忙停下手里活計,雙手一合施一禮說:“阿彌佗佛,請施主暫在殿內消汗,貧僧馬上去取茶伺候,并且一定給施主送上您點要的.杜仲名茶!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蘇軾坐在香案前驚得目瞪口呆。一會兒,一壺泡得濃香撲鼻的杜仲茶獻了上來,蘇軾靜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蘇軾還敢去和云夢高僧高談闊論嗎?他頓時泄了氣,喝完茶以后,他連身份也沒敢亮出來,忙匆匆隨著進香的人流去觀黨云夢仙境,然后便直出云夢山去了。
蘇軾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服氣,難道這汝州還真是個藏龍臥虎之地,還真有文比孔丘、武賽子龍的能人,他遍覽群書熟知云夢古今,又搜腸刮肚擬出《詠云夢》詩八道,便再赴云夢山想與云夢僧一決高低。
這天,蘇軾穿戴整齊官袍官衣,領著大小隨從12人,前夾后擁又赴云夢山。走到寺院門前,只見一座云夢寺張燈結彩,十幾個僧人分列寺門兩旁,兩幅長幡由兩個小僧人舉著列在隊前,蘇軾抬頭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學士游云夢鬼谷生輝,
練使賦佳作汝河增光!
蘇軾大吃一驚,急步上前與云夢眾僧一陣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見殿內一張八仙桌上擺著十二只茶杯,還為他另備一張香案,放著文房四寶,很明顯,云夢寺早有準備等待他來揮筆賦詩呢?
蘇軾十分吃驚,當云夢寺主持請?zhí)K軾揮毫命筆的時候,蘇軾一定要讓云夢僧說出他們神算的奧秘,小和尚笑著說:“那天你手柱拐杖為木,風塵仆仆為土,就是一個仁字;你頭頂草帽,兩手甩開,兩腿夾杖巍巍而立不是一個“茶”字嗎?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蘇軾說:“那么今天呢?”
云夢寺主持說:“今天知曉你要登云夢山就更沒有什么秘密了。云夢山之顛有御藥園,御藥園上有觀天臺,在臺上天尚可觀,練使官樣打扮而來,我遠遠已從觀天鏡里看見了你,并且山上早有傳聞,蘇學士榮任汝州團練使,我們自然應有所準備,為練使接風了!
蘇軾聞聽后驚愕不已,他想,自己飽讀詩書,在當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云夢山里竟被一個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老主持在觀天臺窺視知我要來不算什么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對我這么了解,早有所備不得不使蘇軾十二分地佩服。于是蘇軾頓時詩興大發(fā),揮筆寫道:“汝河河清清,云夢夢長長,鬼谷谷淵淵,古今難思量!”
從此以后,蘇軾知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學問再高天外有天。他更加苦讀萬卷書,認真做學問,寫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的故事3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出生于公元1037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公元1057年中進士,調福昌主簿,授鳳翔府簽書判官。 1065年,通過殿試,正式授直史官,歷經(jīng)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各朝,先后任通判、知州、翰林學士兼侍讀,官至禮部尚書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他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散文和詩、詞方面,更是成績斐然,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文學家并稱“三蘇”。
蘇軾的家庭是一個書香門第。其父蘇洵以散文著稱,被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母親程氏,也是名門才女,未出閣時,就在詩文方面有著較高的聲譽。共同的情趣、共同的愛好,使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作詩聯(lián)對,成了他們溝通思想、抒發(fā)情懷的主要方式。
蘇軾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中,從兩三歲便經(jīng)常觀察父母作詩聯(lián)對的活動,而蘇洵和程氏,也根據(jù)自己學習成才的經(jīng)驗,從小對他進行最基本的培養(yǎng)和教育。先教他識字、背詩。后讓他致力于學習經(jīng)書。蘇軾非常聰明,讀書刻苦,到他十多歲的時候,家中的所有藏書,從先秦時的諸子百家,到隋唐時期的大家名著,全都讀了個遍,并且對其中不少篇目都能背出。這時,他寫的文章、作出的詩詞,常常受到一些名家的稱贊,于是,自滿情緒油然而生,認為按自己現(xiàn)在的水平,可以稱得上 “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了,便在書房的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幾天之后,一位自稱姓朱的老人登門拜訪。當老人被人帶到書房,看了書房門上的對聯(lián)時,不由得微微一笑,然后,從袖筒中拿出一本書來,十分謙恭地向蘇軾求教。蘇軾打開一看,是一本古書,不要說自己從沒有讀過,就連里邊的字,也有許多不認識。他不得不面紅耳赤地低下了頭。
那位姓朱的老人見狀,便笑著說:“天下那么多書,也許有公子沒見到過的,我再去請教別人吧,就不難為你了!
老人短短幾句話,蘇軾聽了,頓時像芒針刺背,感到無地自容。待把老人送走后,他快步回到書房門口,將那副對聯(lián)撕得粉碎,然后回到屋中,又重寫了一副,貼在書房的門上。這重寫的對聯(lián)是:
發(fā)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這件事使蘇軾受到一次極為深刻的教育,他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句名言的真正含義,在讀書上也更加刻苦認真了。
蘇軾的父親蘇洵,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體會到,靠自學雖能成才,總不如拜師求學的速度快些,便在蘇軾八歲那年,送他到眉山道士張易簡辦的一所私塾中去讀書。
蘇軾到眉山私塾讀書的第二天,京師來了一個官樣打扮的人,送給張道士一封信。張道士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首長詩,便高興地吟誦起來,其內容是贊頌提倡改革朝政的十一位名臣,其中包括范仲淹和歐陽修兩人。
就在張道士吟誦的時候,蘇軾躲在他的身后,早已把這長詩看了一遍,并且明白了詩中的基本內容。
待老師的聲音一落,蘇軾便大著膽子問道:“老師,詩中提到的這十一個人,都是誰呀?”
張易簡這才發(fā)現(xiàn)蘇軾站在他的身后,于是有些不耐煩地說:“這都是大人的.事,你還是個孩子,何必要問這些?”
蘇軾卻不服氣地說:“經(jīng)書中講的也都是大人的事,可老師給我們講得很詳細;對現(xiàn)實中的凡人實事,小孩子更應該多知道一些,您說我說的不對嗎?”
蘇軾的回答,使張易簡感到很驚奇,認為他雖然還是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講出話來,卻有理有據(jù),表明他才氣非凡。他心中很是高興,遂把蘇軾拉到面前,和顏悅色地說:“孩子,你說的沒錯,是老師錯了?熳聛,為師現(xiàn)在就講給你聽!
接著,張易簡便把推行新政的十一位名人,給蘇軾一一作了詳細的介紹。
也就是這一次,蘇軾第一次聽到了韓琦、范仲淹和歐陽修的名字,并且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也是從這件事開始,張易簡對蘇軾另眼看待,在教育中用不同于對一般孩子的教學方法,重點是解疑、釋難,并且為他開了不少“小灶”,使蘇軾的學業(yè)有了飛速的提高。
一晃三年過去,蘇軾修業(yè)期滿,回到家中?伤]有因此而滿足,不久,又央求父親繼續(xù)讓他外出拜師求學。蘇洵見兒子求知欲望如此強烈,也很高興,經(jīng)過多方打聽,聽說有個叫劉巨的人,精通詩文,學識淵博,很有名氣,現(xiàn)于眉州的官辦學府任教;于是,便將蘇軾送到劉巨那里,繼續(xù)深造。
劉巨知道眉山道士張易簡學問深厚,很是佩服,聽說蘇軾在來眉州之前,曾在眉山就讀三年,便把蘇軾叫來,詳細詢問了他在眉山的受業(yè)情況。通過詢問,知道蘇軾在眉山受益匪淺,特別是在詩、詞方面已經(jīng)功底雄厚,而在文學理論方面尚嫌不足。因此,他在對蘇軾的教學中,采取有所側重的教學方法,重點教他學習文學理論,而把詩詞作為課外內容,和蘇軾互相切磋,不計較師生身分。
劉巨的詩在當時很有名氣。有一天,他寫了首詩,題目叫做《鷺鷲》,其結尾兩句是:
漁人忽驚起,
雪片逐風斜。
其意思是說:當打魚人忽然驚醒時,天空中的大片雪花正被寒風吹得在斜斜地起舞。
劉巨寫完這首詩,越讀越高興,越誦越滿意,覺得這是他多年來的一首得意之作。
恰在此時,蘇軾來到室內,因劉巨專心吟誦他這首佳作,沒有發(fā)現(xiàn)蘇軾的到來。
蘇軾見老師專心吟詩,便站在其身后,一邊聽,一邊琢磨詩的內容。他琢磨來琢磨去,感到這首詩的確寫得好,可還是有不足之處,于是,他在老師又誦完一遍的間隙,對劉巨說:“好詩,好詩,先生所作的確是好詩!”
劉巨聽到蘇軾的稱贊,心中更加高興,可是,他仍然謙虛地說:“拙作,拙作,我想聽到的,是這首詩還有什么不足之處。你能說說看嗎?”
蘇軾便直言道:“依學生看來,整首詩作氣勢雄偉,辭藻華麗,別具一格;不過,這最后一句,若改為‘雪片落蒹葭’,既指出了鷺鷥的出處,又令人想起白鷺如雪的意境,豈不更好一些?”
劉巨聽后,細一琢磨,不由拍手叫道:“改得好,改得好!”
然后,他又情不自禁地嘆道:“看來還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說的對,‘弟子不必不如師’。
接著,他親切地對蘇軾說:“看來我已經(jīng)當不了你的老師了!”
蘇軾見狀,不好意思地說:“先生今日這么說,該不是趕我走吧?”
劉巨說:“不,我說的是真心話,不做老師,可做詩友,互相學習,為何要趕你走呢?”
蘇軾的故事4
蘇軾退房
蘇軾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肖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zhèn)骼衔。于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蘇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內。(見宋 費袞《梁溪漫志》
蘇軾的故事5
北宋嘉佑二年,蘇軾考中進士。他在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迸芯砉倜肥ビ嵋菜銓W富五車了,卻從未聽說過堯與皋陶有如此之對白,翻了半天書也未及見。一日,他將心中疑惑問及蘇軾。蘇軾笑道,那是我編的。
還有三國時的孔融。曹操攻下鄴城之后,燒殺搶掠。兒子曹丕還私納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兹诳床粦T,就給曹操寫了封信,言及“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之事。曹操有些不明白,回家翻書也沒找到,便問孔融,孔融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币馑颊f,以現(xiàn)在攻入鄴城你們曹家父子的所作所為來推斷,武王差不多也這么做過吧。曹操一聽,原來孔融是編一個故事來譏諷自己。
這兩件事,如出一轍,但后人談及,前者可謂美談,后者卻難免沉重。原因是,當蘇軾把真相道出后,梅圣俞一笑而過。不僅如此,梅圣俞以及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都特別欣賞和推崇蘇軾,把他的試卷判為第二名。歐陽修如此樂觀地預見蘇軾的未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林語堂在他的.《蘇東坡傳》中還寫道:“歐陽修有一天對他的兒子說:‘記著我的話,三十年后,無人再談論老夫!毖酝庵,將來的文壇必將是蘇軾的天下。
孔融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后來,曹操找了一個借口,把孔融殺了。當然了,孔融是跟曹操作過幾次對的,雖言語也侮慢,但其所勸諷,都不無道理。那么,曹操殺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后漢書·孔融傳》是這么說的——“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慮鯁大業(yè)!贝笠馐,曹操怕孔融說得太多,妨礙了他的大事。
蘇軾與孔融,學問都很大,人生際遇卻大相徑庭。一個遇上了梅圣俞,一個遇上了曹操,一個一瞬間花開,一個一瞬間寂滅。任性知識分子的幸運和不幸運,跌宕與浮沉都在這際遇里。
蘇軾的故事6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仁宗嘉二年舉進士及第。殿試時,他獻上25篇策論,很得仁宗皇帝的賞識,于是將蘇軾錄為翰林學士。蘇軾一生貶謫不斷,在被貶黃州時,是他作品創(chuàng)作最多之時,這時可以說是他一生文學發(fā)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學作品。他的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既能關注朝政民生,保持獨立的見解,又能隨緣自適,達觀處世。宏博通達的學識才華和飽經(jīng)憂患的人生體驗,也促成了蘇軾詩歌體裁多樣、內容廣博、立意新奇,呈現(xiàn)出“吞五湖三江”的氣勢。蘇軾多才多藝,詩、詞、散文、書、畫俱佳,在藝術上獨具特色,影響深遠。
觸動心靈的書籍
蘇軾很小的時候,父親因進京趕考落第,便到江淮一帶游歷,母親則在家管教孩子。母親給予蘇軾的教誨,對他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蘇軾小時候很喜歡讀《后漢書》。書上記載后漢時朝政不修,政權落入閹宦之手。當時書生儒士反抗不陰不陽的小人統(tǒng)治。貪婪、納賄、勒索、濫捕無辜,是經(jīng)常有的,因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監(jiān)豢養(yǎng)的走狗小人。許多忠貞廉正之士和太學生,不惜冒生命之險,上書彈劾奸黨。改革與抗議之聲,此起彼伏;調查與審訊之事,層出不窮。當時學者與太學生,在朝廷圣旨頒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謀殺喪命。
在這群正人學者之中,有一個勇敢無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蘇軾的母親經(jīng)常以范滂為榜樣來教育蘇軾。
每當母親講起范滂的時候,蘇軾便會問道:“娘,我長大之后若做范滂這樣的人,您愿不愿意?”母親欣喜地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我再高興不過了!”
淘氣少年的神來之筆
蘇軾6歲進入私塾學習。這個私塾不算小,有學童一百多人,卻只有一位老師,是個道士。蘇軾的絕頂聰明,很快就顯露出來。在那么多的學童之中,他最受老師的喜歡。
平時,蘇軾在讀書之外,也有多方面的興趣。放學回家后,他常常觀察院子中的鳥巢。因為母親已經(jīng)嚴格告誡蘇軾和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鳥雀,因此許多鳥雀就在庭院的樹枝上做巢,低得孩子們都可以望得見。有一只羽毛極其美麗鮮艷的小鳥,一連數(shù)日到蘇軾家的庭院去,在庭院一棵果樹上搭建了一個鳥巢,蘇軾對這個鳥巢視若珍寶,幾乎每天放學回家都要看一次。蘇軾對童年時候庭院里的這只小鳥印象特別清楚。
那時候,蘇軾的叔叔已經(jīng)做了官,朝廷里的官員在經(jīng)過眉山鎮(zhèn)的時候,都要到蘇家拜訪。每次有官員的時候,家里都會忙亂一陣,使女們光著腳各處跑,到菜園去摘菜、宰雞,準備筵席待客。蘇軾這時候也常常會幫忙,揮汗如雨地體會著勞動的快樂。
蘇軾和堂兄妹們那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在菜園中掘土。每次掘土,孩子們都會有不同的收獲。一天,孩子們掘出來一塊美麗的石板,這石板既有晶瑩的光澤,又有精美的綠色條紋。當他們敲擊的`時候,石板發(fā)出清脆的金屬聲。蘇軾拿起這塊石板說道:“我用它來做硯臺怎么樣?”堂妹說:“我看石板這么漂亮,不如找個工匠打磨后做首飾!碧K軾搖著頭說:“你看石板紋理多疏,一定易吸收水分,保持潮濕,我看還是用來做硯臺比較好!备赣H得知這件事后,心中暗暗驚喜蘇軾小小年紀竟如此心思細膩,遂找來工匠,將石板打成一塊硯臺送給蘇軾,蘇軾一直把這個硯臺帶在身邊,陪伴他度過金色的少年時光。
蘇軾10歲的時候,已經(jīng)能寫出出奇的詩句。在他那篇《黠鼠賦》里,有兩句是這樣的:“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這篇短文描寫的是一只狡猾的小老鼠,掉入一個瓦甕里,假裝已死,等人把甕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這樣把人欺騙過。蘇軾能寫出這樣的篇章與他平時興趣廣泛,熱愛觀察生活是分不開的。
在私塾里,先生常常會講到當時朝廷上的許多著名學者。蘇軾的童年,正是宋朝處于最賢明的君主統(tǒng)治之下,國內太平無事,原來西北的游牧民族如金、遼、西夏,這些少數(shù)民族本來常常為患中國,這時也與宋朝相安無事。于是宋朝時期的文學藝術蓬勃發(fā)展,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的人士。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蘇軾從私塾先生那里,首次聽到了歐陽修、范仲淹等人的大名,心中也埋下了理想的種子。
“蘇式”背書的好方法
蘇軾11歲時便開始認真準備起了科舉考試。為應付考試,學生必須讀經(jīng)史詩文,經(jīng)典古籍必須熟讀以至全篇能背誦。在班上背誦時,學生必須背向老師而立,以免偷看敞開在老師桌子上的文章。
肯發(fā)奮努力學習的學生能把歷史書上的文字整篇背過。背書時不僅要注重文章的內容、知識,連文字措辭也不可忽略,因為作文章用的詞匯就是從這里學來的。
這種背誦記憶實在是一件艱難而費力的苦事。傳統(tǒng)的老方法則是要學生背一整本書,書未加標點,要學生予以標點,用以測驗學生是否徹底了解。最努力苦讀的學生竟會將經(jīng)書和正史抄寫一遍,蘇軾讀書時也用這種方法。因為將一本書逐字抄寫之后,對那本書所知的深刻,決非僅僅閱讀多次所能比。這樣的用功方法,對蘇軾的將來大有好處,因為每當他向皇帝進諫或替皇帝草擬圣旨之時,或在引用歷史往例之時,他決不會茫然無頭緒,就如同現(xiàn)代律師引用判例一般。再者,在抄書之時,蘇軾也會利用機會練習書法。
蘇軾的書法成就在歷史上是很高的,他的《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他絕大部分的字都相當平實、樸素,雖然他的字的特征是外形左低右高,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氣息自是他個人的特點,就像他淵博的學問一樣——神龍變化不可測,他偶露一下手筆的《黃州寒食帖》就已經(jīng)驚天動地了。由此,蘇軾的書法成就被列為宋朝四大書法家之首。
蘇軾的故事7
‘尸骨’未寒
蘇東坡被貶黃州后,一居數(shù)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lián)。
蘇東坡的上聯(lián)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lián)是:
水流東坡尸(東坡詩)。
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對聯(lián)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lián)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 。如對出下聯(lián)則撤兵議和。此聯(lián)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shù)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shù)字對應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lián):四詩風雅頌。該對聯(lián)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jīng)》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jīng)》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三人對必有我?guī)?/strong>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lián)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词撬淖致(lián),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lián)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小妹則填: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 淡月失梅花?v觀三人對聯(lián),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tài),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想起當日遭黃庭堅詐戲,心里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余。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里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蘇軾約其弟蘇轍并佛印大師。三人結伴同游,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鍵在“無”、“巫”諧音。蘇轍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軾聽了,對弟弟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與蘇轍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勝在對仗更加工穩(wěn)。
聯(lián)氣小妹
久未與友謀面的蘇軾邀黃庭堅來家做客,小妹見兄長親自出門迎接,便出了個上句相戲,句云:阿兄門外邀雙月!半p月”合為“朋”字。蘇軾知小妹是和自己開玩笑,當即對道:小妹窗前捉半風!鞍搿睂Α半p”,“風”對“月”,甚為妥貼。有趣的是,“風”的繁體字“風”,半風即“虱”,意思是說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氣得扭頭就走。
皛飯與毳飯
蘇軾復官后,曾跟黃庭堅亂侃:“我在牢里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黃庭堅奇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此事說過蘇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黃庭堅請?zhí)K軾去他家吃皛(jiǎo)飯。蘇軾欣然應約,并對夫人道:“黃庭堅乃當世學士,讀書甚多,他這皛飯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fā)現(xiàn)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黃庭堅戲弄了。又過了幾天,黃庭堅也接到蘇軾請?zhí),邀他去吃?cuì)飯。黃庭堅知道蘇軾要報復,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最終還是去了。蘇軾陪著黃庭堅從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黃庭堅餓得前胸貼后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蘇軾慢吞吞地答:“鹽也毛(沒,音mǎo, “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黃庭堅驚愕之后,兩人同時大笑。
死了好
到了晚年,蘇軾臨死時,問環(huán)伺在床邊的幾個兒子問道:“你們說,死了好不好?!”小兒子神秘的搶答道:“一定很好!碧K軾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兒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還不都回來吧。千百年下來沒一個人回來,可見死了一定很好!”
比方說他為了幫助他的小妹和秦觀的婚事他的妹妹為難秦觀說只有他對的上她的詩句才可以進洞房,詩句是“雙手推開窗前月”當時蘇見秦觀對不上來,然后就給了他一個提示,、把一塊石頭投進了水中,結果秦觀茅塞頓開,對了句“投石擊破水中天”這樣才成就了他們的好事...等等蘇軾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的....
蘇黃米蔡,蘇軾的書畫在當時是很多人都想求得的珍品。而蘇軾平時不會隨時送字的,但他有個癖好就是醉酒醒了之后都要寫字畫畫。所以相識之人經(jīng)常用這種方法得到他的字畫。有位武官對蘇軾的字畫也很有興趣,不過和蘇軾素不相識,無法使用此方法,于是便找來一位和蘇軾相識的文官,說如果能幫忙得到蘇軾的一幅字畫,便以一只羊腿相換。這位文官答應后便開始寫信給蘇軾,蘇軾是有信必回,這樣來來回回,這位文官便通過蘇軾的回信撈到不少的羊腿。
后來這事不知道為什么讓蘇軾的弟子,也就是蘇黃米蔡的黃庭堅知道了,他便把這件事告訴了蘇軾。蘇軾當時也沒在意。不過有一會他辦公太忙,忘記了回信。那位文官開始盼,信不來換不到羊腿啊。于是便派了仆人去蘇軾那里催。蘇軾見了那仆人便拿起筆要回信,突然想到了黃庭堅的話,于是把筆一擱,對那仆人說:“告訴你家大人,本官今天不殺羊!”
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zhí)K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拔蚁葋。”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疤K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皬堃淼落每h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瓣P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后評了第二。一直到發(fā)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在知道真實情況后歐陽修后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是該讓他出榜于人頭地啊(成語出人頭地就是從這兒來的)!”并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后,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里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子由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毙∶靡踩フ,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云:“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痹捯粑绰,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東坡魚
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制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fā),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jīng)常以斗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么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又禾!秉S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十!
水果和藥
蘇軾婚后不久,應邀去黃庭堅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里(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边@句里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眹@,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高風亮節(jié)
作為文人,難免就喜歡在政治上豪不避諱的抒發(fā)己見。幾乎就是才華同義詞的蘇軾也不例外,作為保守派的蘇軾對王安石的變法維新更是狂炮猛轟。北宋神宗元豐二年, 變法推行的第十個年頭,面對蘇軾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終于坐不住了。蘇軾因此被貶湖州,接著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審。史稱烏臺詩案的文字獄開始,大量跟蘇軾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連,就連已經(jīng)逝去的蘇軾老師歐陽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蘇軾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獄之苦。后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辭世后,宋哲宗昭命蘇軾代擬敕書,蘇軾絲毫不以政見不同而在敕書里公報私仇,反倒是高度評價了他的這位政敵,文中有一段曰:“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這個給予王安石的評價,蘇軾自己也是當之無愧的。東坡居士的這種高風亮節(jié)、大公無私的精神實在令后人感動。
生死一線
蘇軾入獄后,神宗皇帝為了試探他有沒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個小太監(jiān)裝成犯人入獄和東坡同睡。白天吃飯時,小太監(jiān)用言語挑逗他,蘇軾牢飯吃得津津有味,答說:“任憑天公雷閃,我心巋然不動!”夜里,他倒頭睡,小太監(jiān)又撩撥道:“蘇學士睡這等床,豈不可嘆?!”蘇軾不理不會,用鼾聲回答。小太監(jiān)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說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币,那一夜可是危險至極啊。只要蘇軾有一點牢騷和吃不香睡不穩(wěn)的異樣舉動,危在旦夕。其實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個太監(jiān)去憑蘇軾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來呢?
東坡赤壁
蘇軾被赦免后,遭貶至黃州?颗笥奄Y助住在東坡上的一間茅屋里(東坡居士有此而來),這時的蘇軾有了大量清閑時間,就到處題賦游玩,大量絕世名詞如《臨江仙》、《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等就是在這個時期寫出來的。蘇軾在游黃州赤壁時所寫《念奴嬌》更成了千古佳句。不過蘇軾雖然博學多才,但才地理上卻犯了致命錯誤,三國赤壁在武漢上游,而黃州赤壁在武漢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不過將錯就錯,蘇軾題詞的這個赤壁現(xiàn)在就被叫做東坡赤壁。
涵養(yǎng)
朝廷保守派復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學家司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盤被廢。此時,同為保守派的蘇軾卻主張對新法不能全盤否定,應存良箅渣區(qū)別對待,因此與司馬光發(fā)生激烈沖突,再度被貶瓜州。蘇軾雖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聞得瓜州金山寺內有一法號為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蘇軾聽說后不服氣,就決定到山上會一會老和尚!在廟里,蘇軾從皇帝講到文武百官,從治理國家講到為人之道。和尚靜靜聽著,蘇軾見佛印一直一言不發(fā)就從心里有點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里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里老納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蘇軾正滿肚子鄙視,隨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來是有本事,但那是因為他們淺薄,實際上你每天故弄玄虛,沒有真才實學,是個騙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聲。蘇軾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來,便乘興問道:“在你眼里我蘇大學士又是一個什么人呢?”“你是一個很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老納自虧不如!”佛印答道;氐郊液,蘇軾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給小妹講了一遍,蘇小妹聽后笑得飯都噴出來了。蘇軾懵了忙問道:“小妹為何發(fā)笑?”“你貶低和尚他不僅沒生氣反而把你贊揚了一番,你說誰有修養(yǎng)?沒有學問哪來的修養(yǎng)?你還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蘇軾聽后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
反唇相譏
相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墻向東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戲東坡:“此墻東坡斜矣!”
蘇東坡仰頭大笑,即吟下聯(lián)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
嵌名為巧,雙關尤妙。
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蘇小妹時,被一難再難,及至新房門口,蘇小妹再出一聯(lián):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思索良久不得下聯(lián),蘇東坡有心相幫,在遠處拾一石子遠遠丟進湖中,秦少游受到啟發(fā),沖口而出:投石沖開水底天。
學無止境
蘇軾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jīng)史,又長于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贊賞,自矜之情亦隨之而萌。
一日,蘇軾于門前手書一聯(lián):“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薄氨M”與“遍”對,活畫出蘇軾當時的自傲之心。沒料到,幾天之后,一鶴發(fā)童顏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軾“求教”,他請?zhí)K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蘇軾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fā)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軾亦不免為之汗顏,只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
蘇軾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lián)上各添上兩字,境界為之一新,鄉(xiāng)鄰皆刮目:“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寺態(tài)炎涼
蘇東坡游莫干山時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陌生人,就淡談地說:“坐。”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后,主持和尚發(fā)現(xiàn)對方脫口珠璣,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敘談。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連聲地說:“請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lián)。蘇東坡胸有成竹,含笑揮毫,頃刻書就: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一盞明燈
一天,蘇東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見小路上有個用三塊石頭壘起的“磊橋”。蘇東坡用腳踢了一下石橋,同聲吟出一句上聯(lián):
踢破磊橋三塊石
他回頭看看秦少游,要他對出下聯(lián)。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沒對出下聯(lián),回到家里悶悶不樂。蘇小妹看丈夫一臉不悅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問才知是為了一句對聯(lián)。她二話沒說,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個“出”字,同時用剪刀剪成兩段。秦少游頓時大悟,道出下聯(lián):
剪斷出字兩重山
注:上篇標題“寺態(tài)炎涼”,冷笑一聲自以為不壞。這一篇的標題“一盞明燈”,是指秦少游不點不明,不過點了以后還是很明白的。一笑。
敷衍豪門
據(jù)說,蘇小妹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選婿。當時消息一傳出,呈文求婚者不計其數(shù)。其中有一豪門公子叫方若虛,他對小妹傾慕已久,聞訊后連忙應選。他呈上得意詩文若干篇,誰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筆在上面批了一聯(lián):筆底才華少,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lián),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lián)語后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lián)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托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為蘇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絕妙好罵
蘇東坡被貶嶺南為官,一日無事游山,只見一個小和尚跪在廟門口眼淚汪汪,十分奇怪,忙問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訴道,因為他在點燈時不小心將燈盞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還罰跪廟門口三日。蘇東坡一聽很氣憤,便走入廟內去見方丈。
廟中的方丈一聽說是當朝才子蘇學士來訪,喜出望外。蘇東坡一進廟門,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賴地央求蘇東坡留個手跡。
蘇東坡對這個方丈十分憎惡,但為了使廟門口那個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應了老和尚的請求,說:“寫字可以,但必須請廟門口那個跪著的小和尚前來為我磨墨展紙!
老和尚一聽,立刻滿臉堆笑,連聲答應說:“阿彌陀佛,老納遵從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開紙,蘇東坡奮筆疾書,一幅對聯(lián)一揮而就:
一夕化身人歸去,八千凡夫一點無
時隔不久,佛印云游來到此山,見了對聯(lián)捧腹大笑,問老和尚:“這幅對聯(lián)原是兩個字謎,你沒猜出來嗎?”老和尚連忙追問是什么意思,佛印要過紙筆,揮毫寫了兩個字,拂袖而去。
蘇軾的故事8
1、反唇相譏
相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墻向東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戲東坡:“此墻東坡斜矣!”
蘇東坡仰頭大笑,即吟下聯(lián)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
嵌名為巧,雙關尤妙。
2、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蘇小妹時,被一難再難,及至新房門口,蘇小妹再出一聯(lián):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思索良久不得下聯(lián),蘇東坡有心相幫,在遠處拾一石子遠遠丟進湖中,秦少游受到啟發(fā),沖口而出:投石沖開水底天。
3、學無止境
蘇軾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jīng)史,又長于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贊賞,自矜之情亦隨之而萌。
一日,蘇軾于門前手書一聯(lián):“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薄氨M”與“遍”對,活畫出蘇軾當時的自傲之心。沒料到,幾天之后,一鶴發(fā)童顏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軾“求教”,他請?zhí)K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蘇軾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fā)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軾亦不免為之汗顏,只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
蘇軾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lián)上各添上兩字,境界為之一新,鄉(xiāng)鄰皆刮目:“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4、寺態(tài)炎涼
蘇東坡游莫干山時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陌生人,就淡談地說:“坐。”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后,主持和尚發(fā)現(xiàn)對方脫口珠璣,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敘談。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連聲地說:“請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lián)。蘇東坡胸有成竹,含笑揮毫,頃刻書就: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5、一盞明燈
一天,蘇東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見小路上有個用三塊石頭壘起的“磊橋”。蘇東坡用腳踢了一下石橋,同聲吟出一句上聯(lián):
踢破磊橋三塊石
他回頭看看秦少游,要他對出下聯(lián)。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沒對出下聯(lián),回到家里悶悶不樂。蘇小妹看丈夫一臉不悅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問才知是為了一句對聯(lián)。她二話沒說,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個“出”字,同時用剪刀剪成兩段。秦少游頓時大悟,道出下聯(lián):
剪斷出字兩重山
注:上篇標題“寺態(tài)炎涼”,冷笑一聲自以為不壞。這一篇的標題“一盞明燈”,是指秦少游不點不明,不過點了以后還是很明白的。一笑。
6、敷衍豪門
據(jù)說,蘇小妹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選婿。當時消息一傳出,呈文求婚者不計其數(shù)。其中有一豪門公子叫方若虛,他對小妹傾慕已久,聞訊后連忙應選。他呈上得意詩文若干篇,誰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筆在上面批了一聯(lián):筆底才華少,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lián),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lián)語后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lián)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托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為蘇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7、針鋒相對
蘇軾被貶黃州后,一居數(shù)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lián)。蘇東坡的上聯(lián)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lián)是:水流東坡尸(東坡詩)。
8、旁敲側擊
一日中午,蘇東坡去拜訪佛印。佛印正忙著做菜,剛把煮好的魚端上桌,就聽到小和尚稟報:東坡居士來訪。
佛印怕把吃魚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魚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門迎接客人。兩人同至禪房喝茶,蘇東坡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shù)了。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著,必有蹊蹺。
佛印說:“居士今日光臨,不知有何見教?”蘇東坡有意開老和尚玩笑,裝著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一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狈鹩∵B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豈敢,豈敢。”蘇東坡笑了笑說:“今日友人出了一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在下一時對不出下聯(lián),望長老賜教!
佛印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怎麼這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lián),下聯(lián)是:積善人家慶有馀!碧K東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長老明示磬(慶)有魚(余),就請讓我就來大飽口福吧!”
9、蘇門書香
一日,蘇洵來到后花園內,只見山石間流過一泓淙淙碧水,微風中送來陣陣花香。紅日西下,綠樹掩映,一彎新月掛在半天之上。這位老先生頓時詩興大發(fā),忙喚來蘇軾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蘇洵說道:“如此佳境,不可無詩。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們各自吟出兩句詩來,且要將此二字依次作為上下句的末字,吾兒以為如何?”
兄妹一起應道:“父親說得好!碧K洵見兒女一起應允,十分高興,首先吟出兩句詩來: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間過來香。蘇軾一向以詩詞著稱,聽了父親的詩句,以為過平過俗,不以為佳。誰知正當他沉吟之際,調皮的小妹卻開口道:“兄長平日作詩,思路何等敏捷,想當初嘲弄小妹額角長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的詩句,得來何等迅速,今日緣何思路閉塞?”蘇東坡一聽,知道小妹又在調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兩句詩來:
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這蘇小妹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妙,聽了父兄的詩句,兩相比較,覺得還是哥哥的略高一籌。心中尋思道:“長兄的詩句好則好,但嫌欠雅!毙∶寐约映了迹『眠h處傳來杜鵑的啼鳴,她聞聲生情,也信口因此兩句詩來: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小妹詩句剛吟出,父兄不禁齊聲贊好。
10、絕妙好罵
蘇東坡被貶嶺南為官,一日無事游山,只見一個小和尚跪在廟門口眼淚汪汪,十分奇怪,忙問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訴道,因為他在點燈時不小心將燈盞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還罰跪廟門口三日。蘇東坡一聽很氣憤,便走入廟內去見方丈。
廟中的方丈一聽說是當朝才子蘇學士來訪,喜出望外。蘇東坡一進廟門,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賴地央求蘇東坡留個手跡。蘇東坡對這個方丈十分憎惡,但為了使廟門口那個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應了老和尚的請求,說:“寫字可以,但必須請廟門口那個跪著的小和尚前來為我磨墨展紙!崩虾蜕幸宦,立刻滿臉堆笑,連聲答應說:“阿彌陀佛,老納遵從吩咐。”小和尚磨好墨,展開紙,蘇東坡奮筆疾書,一幅對聯(lián)一揮而就:
一夕化身人歸去,八千凡夫一點無時隔不久,佛印云游來到此山,見了對聯(lián)捧腹大笑,問老和尚:“這幅對聯(lián)原是兩個字謎,你沒猜出來嗎?”老和尚連忙追問是什么意思,佛印要過紙筆,揮毫寫了兩個字,拂袖而去。
蘇軾的故事9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出身于書香門第。其父蘇洵是當時的散文大家;母親程氏出身于一個有文化的官宦家庭,是一位明大義、有才學的女子。蘇家藏書甚豐,父母對蘇軾有著良好的影響和教育,加上他聰敏好學,7歲知書,10歲能文,出口成章,所以親友夸獎,遠近聞名。
有一天,蘇軾和弟弟蘇轍跟同鄉(xiāng)程建用、楊咨在草堂一邊游戲,一邊吃著饅頭。突然,天空烏云密布,大雨滂沱。四人商量聯(lián)句成一首完整的詩歌。
程建用先出第一句:“庭松偃蓋如醉!币鉃樘们皾饷苜扰P的松樹在風雨中像喝醉了酒一樣不住搖動。楊咨接著說:“夏雨初涼似秋!币馑际窍娜盏挠暌粊黻幇灯鄾、烏云壓頂,好像是秋天。蘇軾緊跟著楊咨吟道:“有客高吟擁鼻。”這一句寫的`最為典雅,用晉朝大臣謝安的典故。意思是此時此地,有幾個文人用雅音拖長聲調吟詩作賦。幾個人一聽齊聲叫好,說這句詩有聲有色高雅含蓄,這時蘇轍看見大家都只顧品詩顧不上吃饅頭,于是又聯(lián)了一句最俏皮的話:“無人共吃饅頭!甭犃T三人都哈哈大笑。
蘇軾稍大一點,就到四川峨嵋山下眉山城西面的壽昌書院里讀書。書院的教師叫劉微之,他既精通經(jīng)史又會寫詩作文,是位學識淵博的學者。
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吟誦了自己新近創(chuàng)作的一首《鷺鷥》詩。老師吟罷,傳來了學生的一片贊揚聲,老師看看學生們的反映,然后說:“大家不能都一味夸好,還要大膽提意見。”課堂上一片沉寂,老師用鼓勵的眼光望著大家,看到有一位學生開始用手指輕輕敲著桌子,一遍又一遍地默念“漁人忽驚起,雪片隨風斜”,從他的神態(tài)看,老師知道這位學生對詩似乎有點看法,他就問:“蘇軾,你對這首詩有什么看法?”
蘇軾很有禮貌地站起來說:“這首詩從整體來看寫得很好,但有一點學生不清楚,想請教老師,這后兩句中的‘雪片’是不是指鷺鷥受驚時一瞬間掉落下來的羽毛?”“正是,正是!崩蠋熯B連點頭!皩W生前幾天在江邊玩,親眼目睹鷺鷥受驚時,一瞬間掉落下來的羽毛,離地面很近,并不是隨風斜飄的!
“詩首先要真,既然不合乎事理,就請你改一改吧。”老師用真誠的眼光看著蘇軾,然后又轉向學生,“大家都試試看吧。”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說一句話。蘇軾也沉吟了一下,然后說:“我看可以改為‘雪片落蘆葦。’”
劉老師是位謙虛好學的人。他凝思片刻,稱贊說:“改得好,改得好!
這‘落’字讀起來聲音鏗鏘有力,合乎事理,使人們仿佛看到鷺鷥驚飛時掉羽毛的生動情景,這樣詩的意境就比原來清新優(yōu)美得多了!
從此以后劉老師經(jīng)常和蘇軾一起切磋詩文,常常告誡別的學生要好好向蘇軾學習。
蘇軾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他博覽群書,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21歲考中進士,在詩、詞、散文、書法諸領域里都有巨大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譽為豪放派詞宗;書法方面,他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他的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樹一幟。
蘇軾的故事10
蘇軾是個智者。他的智,在于能忍,在忍耐中等待時機。蘇軾又有他愚的一面,他的愚,是愚忠,以一個忠字,削足適履,評價歷史人物。
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在應制科考試時所上的《進論》中,有一篇《留侯論》,主要觀點是,劉邦之所以成功是“能忍”,項羽之所以失敗是“不能忍”,項羽不能忍,所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劉邦能忍,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劉邦“能忍”是張良教他的。蘇軾對張良充滿崇敬之情:“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彼J為張良有蓋世之才,但年輕時候,雇勇士刺殺秦王,是匹夫之勇。在圯上老人的教誨下,有了能忍的肚量,此后幫助劉邦成就了帝王基業(yè)。功成身退,封為留侯。
蘇軾對賈誼的評價就不是很高。他肯定賈誼有王佐之才,但碰到漢文帝這樣的賢君都不能被重用,是什么原因呢?不是漢文帝不能用賈誼,是賈誼不能用漢文帝。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是,劉邦時代的老臣把持朝政,這些人都有功于漢文帝。像絳侯親自把玉璽授給文帝,灌嬰手握數(shù)十萬大軍,平息呂后家族叛亂,他們和漢文帝的關系,是父子骨肉情所難以企及的。賈誼不過是洛陽的一位少年,想把別人的想法全拋到一邊,而推行自己的主張,這怎么可能呢?蘇軾說:“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倍@個賈誼,文帝不采納自己那一套,就痛哭流涕。到了長沙之后,寫出了吊屈原賦,更是郁悶之至。在長沙的日子里,時常以淚洗面,至于夭絕。這是不能應對挫折!胺蛑\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蘇軾研究歷史人物,從歷史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學以保身,學以致用。他的一生中,起起落落,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一次次由人生的低潮到達政治的高點。
蘇軾有賈誼之才。仁宗讀到蘇軾、蘇轍的.文章,高興地對家人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睔W陽修讀了蘇軾的文章后說:“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碧K軾和賈誼完全不同的命運,因為他不像賈誼那樣“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他知進知退,進有守,退有據(jù),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每一次的退,都成了進的階梯。
也有很多人不喜歡蘇軾,因為他喜好放言高論。他苛責周武王伐紂,語出驚人。紂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孟子說,武王伐紂,“非弒君,是除獨夫!碧K軾說,武王不該伐紂,或者等待殷人改立新君,或者等待紂王自然死亡。這樣天下無王,等待圣人出現(xiàn),就可以天下歸之,圣人你也不能推辭了。這么說來,對秦二世這樣的暴君,不是也不能討伐嗎?宋朝的開國皇帝,是從后周的孤兒寡母手中奪取天下,不也該受到譴責嗎?用愚忠的標尺,量來量去,說三道四,實是愚不可及。
宋儒好論古人,都是用了這桿忠的標尺,這有時代原因。蘇軾作為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觀念、價值標準必然打上歷史的烙印。
蘇軾的故事11
歙硯,產(chǎn)于婺源,是古代四大名硯之一,人贊曰:“堅潤如玉,磨墨無聲!惫糯娜耍割^有此一硯,自是生色不少。
蘇軾和大家一樣,也喜歡歙硯。
蘇軾又和大家不一樣,是大名人。名人,有名人效應,用誰東西,是給誰面子,說白了,等于在做免費廣告。因此,很多制筆的,制墨的,拿著自己東西,不遠千里,找到蘇軾,讓他試試,或許他高興了,夸上一句,自己的東西就打出品牌了。
蘇軾因此很得意,可面對歙硯,卻碰了壁。一次,他派仆人去歙州,告訴仆人,去了就說,蘇學士想買方上等歙硯。在他想來,那還不是手到擒來?不久,仆人回來了,空著兩手,沮喪著臉,告訴他,歙州人不賣。
蘇軾大驚,這究竟是怎么啦?
仆人告訴他,自己去歙州后,找到那些制硯名匠,說蘇學士想買方上等歙硯。大家問,是大蘇還是小蘇。仆人說,當然是大蘇啊。大家聽了,頭都搖得像撥浪鼓一樣,告訴他,去用鳳咮硯吧,這硯不賣。
蘇軾一聽,撓著腦袋,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句話把歙州人得罪了。
幾年前,他的老朋友王頤拿了方硯來,請他品評,其中意思,不言自明,讓他給幫忙抬高身價。
這硯,并不出名,產(chǎn)自一個叫鳳凰山的山頭。就在山嘴處,王頤發(fā)現(xiàn),那兒的石頭呈黑色,如漆一般,石質堅實,敲擊起來,發(fā)出銅鐵之音,就開鑿出來,做了方硯。蘇軾拿在手里,潤滑,柔和,贊賞不已,在王頤的請求下,給硯臺取名,叫鳳咮硯。一高興,還在硯底寫下一行銘文:坐令龍尾羞牛后。意思是說,怎么能讓這么好的`龍尾上品,處于蠢牛一般的其他硯臺之后呢?
這話在贊頌鳳咮硯時,把其他硯給普遍作踐了一下,比作蠢牛。當然,一般硯臺,貶低了也就算了,可歙硯不一樣,是名硯啊。
名硯遭名人作踐,歙州人很不爽,不爽的結果,拒賣歙硯給蘇東坡。
天下聞名的蘇學士,因為一句話,失去和歙硯交臂的機會。這,固然是歙硯的遺憾,也是蘇東坡的遺憾,因此,蘇東坡曾十分沮喪道:“卒不得善硯!
隨意的一句話,給中國文化留下一段遺憾。
說話時,實在應有分寸,這既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蘇軾尚且如此,何況常人?
蘇軾的故事12
蘇東坡的仕途之路異?部,在42年的官宦生涯中,1/3的.時間在“下放”中度過。42歲時,他因“烏臺詩案”受小人讒言,被宋神宗貶到黃州。而他并沒有自暴自棄、放浪不羈,而是將一腔悲憤化作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動力。此間,他寄情于山水、與古人神交,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流傳千古的詞作,在詞壇開創(chuàng)了豪放之風的先河,也給自己的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方廣闊天地。
“心煩手不閑,手忙心怡然!碧K東坡在流放中,心中雖然煩悶,但卻沒有無所事事,反而事必躬親,進而發(fā)展出耕地、烹調的愛好。在勞動中,他的心情也變好了。于是他成功地把“致君堯舜”的入世心態(tài)很快地轉變?yōu)椤傲膹脑煳镉巍钡某鍪佬膽B(tài),并激發(fā)出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最典型的是,蘇東坡在下放黃州、惠州期間,創(chuàng)造出20多種菜肴,如東坡肉、東坡鯽魚、東坡豆腐等,這些菜品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蘇軾的故事13
蘇軾好學講了什么東西
《蘇軾好學》所介紹的是蘇軾的一個小故事,由這個小故事所引申出來的道理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學習。
蘇軾是眉州眉山人,他從前在讀《范滂傳》時候欣賞范滂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事方法,對他的人生既羨慕又崇拜,很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有著剛毅正直,不為權勢所屈服的那種精神,所以一心想要成為那樣的人。于是蘇軾便詢問他的母親,問他可不可以成為和范滂一樣的人。他的母親節(jié)也是個博覽群書,十分懂的道理的人,聽他有這樣的想法當然是支持的,便說道,“你若是能成為范滂那樣的人,我自然可以成為范母。”
這樣的說法無異于最好的鼓勵,蘇軾十分的心馳神往。后來蘇軾博覽群書、并且對社會和各種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認識,并且每天都能寫幾千字的文章。更喜歡像賈誼那樣偉大的人,這時候他才明白《范滂傳》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不禁心生感嘆。后來當他讀到《莊子》這本書的時候,蘇軾心中突然霍然開朗,心中想到從前我讀書以后心中有許多的想法和感悟都說不出來,不能明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直到讀到這本書才明白過來,這本書真是深得我心啊!
蘇軾作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雖然其中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曲折和苦楚,可是他的卓越貢獻和成就是無法否認的。而他的成功自然離不開本身先天的天賦和后天自身的勤奮努力,和他的.成長環(huán)境也是密切相關的。
蘇軾與陶淵明有什么關系
陶淵明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的偉大詩人、辭賦家,因為對官場的不滿,辭官而去,歸隱山林,他同時兼具儒家和道家的美好修養(yǎng),是我國的第一位田園詩人。
蘇軾與陶淵明都是對官場的不滿,遠離官場,歸于自然,但他們兩個人其實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陶淵明的生活的是階級矛盾尖銳、政治黑暗的東晉后期,那時,陶淵明雖為官卻遭受門閥制度的排擠,無法展現(xiàn)自身的政治抱負,才干也不得發(fā)揮,因為他毅然決然,遠離塵世,歸隱山林。
而蘇軾生活的背景開明的多,朝堂通過各種變法,想要國家走上富強之路,蘇軾因為自己的政治意見得罪了當朝的權威,受到排擠,被迫離開朝堂,雖然蘇軾最后歸于自然,但仍對朝廷保有希望,期盼再次被重用,報效朝廷。蘇軾歸隱田園后,陶淵明的創(chuàng)作給了他很大的啟示,他向往陶淵明寄情于自然的那份灑脫,通過陶淵明的詩看到生命的另外一種樂趣。
陶淵明雖然才華兼?zhèn)、心態(tài)豁達,但他始終以隱士自稱,他作品的自然風格與華麗的文風不符,所以并沒有得到大家的高度評價,宋代以后,文人的推崇與蘇軾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蘇軾的詮釋將陶淵明的安貧樂道、崇尚自然,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以后官場上失意的士大夫們,提供了一個精神的歸宿。陶淵明的淡然,也是后世人崇拜的對象。
蘇軾送別詞有哪些
大家也都知道,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一波三折,多有不順。而離別又是人這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離別,無法決定,無法選擇。有生有死,就會有離別。這樣一件具有濃重悲傷色彩的事情,對于仕途不順,人生坎坷的蘇軾來說,更是增添了一種憂思,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難免會生出許多的感慨。那么蘇軾送別詞又是什么樣的呢?
蘇軾像
歷史上,蘇軾送別詞,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首:
1、《臨江仙送錢穆父》
2、《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3、《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也非常著名的送別詩。
其實,仔細品讀蘇軾送別詞,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共同點以及蘇軾的寫作技藝。比如,在蘇軾的送別詞中,出現(xiàn)過很多意象。很典型的是花木,例如:柳絮,茱萸和竹。在《滿庭芳》和《菩薩蠻》中,蘇軾就用到了柳樹和柳絮,而在《浣溪沙》和《西江月》中,又很自然地用了茱萸,而竹子,作為當時文人墨客所追捧的,自然少不了。另外,在蘇軾的送別詩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鳥獸,作為一種獨特的意象,構造意境。馬、鴻雁、鶴都曾被作為過意象,表達作者的感情。比較常見的是氣象,雨、雪、甚至是風都作為意象。例如,在《菩薩蠻》、《浣溪沙》和《青玉案》中都多次出現(xiàn)與,雪,和風這氣象類的作為意象。
蘇軾的送別詞每一首都是經(jīng)典之作,給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蘇軾的尺牘主要內容是什么
蘇軾,世人稱之為“蘇東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詩人、政治家、文學家,后人給予蘇軾的評價很高,認為其實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文學藝術造詣最杰出者之一。
蘇軾的文學造詣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散文可與歐陽修相較,被并成為歐蘇,詩、詞與黃庭堅、辛棄疾不相上下,分別被并稱為“蘇黃”、“蘇辛”他還開創(chuàng)了新畫派—湖州畫派,書法天賦也是了得,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北宋四大家。
《蘇軾尺牘》是我國針對的書法真品,被放置于博物館中,其中,蘇軾的很多詩篇都收在其中,《蘇軾尺牘》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很多后代文學家也不能模擬一二,形態(tài)上瀟灑自然,舒卷自如,并不刻意;字體上,看似樸素,平常,但是,字體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深不可測,黃庭堅在《山谷集》中這樣評價蘇軾的字體;“意忘工拙,字特瘦勁”;在技巧上,蘇軾也有突破,師承于大家,但是不限于大家,在字體上傳承并創(chuàng)新。
后世人總想模仿《蘇軾尺牘》但是遠離了蘇軾生活的政治環(huán)境,每個人的環(huán)境大相背離,技巧上也相差甚多,當然學習不來蘇軾文筆上的瀟灑了。除此原因之外,蘇軾在佛學上的造詣也很高,長期的研習佛學,蘇軾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終將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人生的信條,這份灑脫、超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學習到的。
蘇軾被世人稱為什么
李白被稱之為“詩仙”,杜甫被稱之為“詩圣”,這兩位的這兩個稱號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可謂是婦孺皆知吧?墒怯辛恕跋伞庇辛恕笆ァ边有個“神”應該是誰呢?人們是把蘇軾稱之為“詩神”。
蘇軾畫像
蘇軾能被稱之為“詩仙”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學,留下了無數(shù)為人稱贊的詩詞,還是因為他是一位很厲害的文學批評家,給他人的作品以見解,促使他們也成長成一位成熟的詩人。
蘇軾的“神”不是神在他是一位曠世奇才,而是“神”在他那獨特的文學見解。比起文學帶來的“風花雪月”他更加看重文學具有的社會功能。蘇軾一向反對“貴華而賤實”,覺得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是要有一定的社會生活感受。他在《答謝民師書》中寫道“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這些,表明了他覺得寫文章必須敢于革新以及獨創(chuàng)。蘇軾也覺得文藝的創(chuàng)作技巧是需要探討的,他在《答謝民師書》用“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這樣的話來表達。蘇軾的文藝觀更直觀的感受就是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感想還有對人的教導。
多去看看蘇軾的文學作品,體會他的獨特之處,有了這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才能被人稱為“詩神”。這是大家對于蘇軾的文學功底以及文學態(tài)度的一種最直接肯定。
蘇軾是什么派的代表詞人
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雖然蘇軾不是“豪放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過“豪放”這個詞是蘇軾第一個用來評價詩詞文章的,而且,蘇軾創(chuàng)造了宋詞“豪放”的一個巔峰?梢哉f宋詞的豪放就是從蘇軾開始的。
在蘇軾的詞中不難看出那一份別人學習不來的豪放不羈,他不僅在是寫一篇短短的詞,他是在詞中構建了一份宏偉的藍圖,讓人不得不為這份氣勢所傾倒。說起來,豪放派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創(chuàng)作的視野是比較廣闊的,氣象是比較恢弘雄放的,還喜歡用一些詩文的手法和句法來寫詞,所以這就使得詞中的語詞宏博,而且不不拘守于音律這些東西,所以在有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奇怪,一些比價守舊的人就會覺得這些東西就是一些亂七八糟不能稱之為詞。不過這才是“豪放”啊。從蘇軾的詞中,我們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個特點的,所以說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作為開頭,這就是豪放啊。有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就這么出來了。就是是表達思念也是帶著豪放的。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是在表達思念,可是還是帶著一份不一樣的氣勢在的。試問,有多少人敢去“把酒問青天”呢?
所以說,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蘇軾的故事14
【軼聞:佛印】
。ㄒ唬┨K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jīng)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碧K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边@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ǘ┨K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shù)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ㄈ┨K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zhèn)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闭l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秉S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住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ㄋ模┮惶彀恚瑬|坡與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時值深秋,金風颯颯,水波粼粼,大江兩岸,景色迷人。飲酒間,佛印向東坡索句。蘇東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說。佛印望去,只見岸上有條大黃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頭。佛印知道蘇東坡在開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折扇拋入水中。兩人心照不宣,撫掌大笑。原來他們是作了一副雙關啞聯(lián)。
東坡的上聯(lián)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聯(lián)是:水流東坡詩(尸)
【軼聞: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zhí)K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拔蚁葋!蹦昙o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钡诙簧駳獾亩俗吡笋R肉!疤K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皬堃淼落每h賣肉!钡谒膫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钡诹鶄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六舉人呆若木雞。
【軼聞:東坡肉】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制作紅燒肉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chuàng)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關于東坡肉名字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其中一種傳說:
相傳蘇東坡在徐州、黃州、杭州三個地方做過“東坡肉”。在任徐州知州時帶領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紛紛殺豬宰羊上府慰勞,東坡推辭不掉,收下后親自指點家人燒制紅燒肉回贈予老百姓。大家食后,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它為“回贈肉”。
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蘇軾被謫貶到黃州,見黃州市面豬肉價賤,而人們不大吃它,便親自烹調豬肉。有一次他食得興起,即興作了一首打油詩名曰《食豬肉詩》,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贝嗽娨粋魇,十傳百,人們開始爭相仿制,并把這道菜戲稱為“東坡肉”。蘇東坡二任杭州知州時,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使葑草湮沒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復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收到后,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醇香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后無不贊賞稱奇,于是“東坡肉”的美名更傳遍了全國。
【軼聞:東坡涼粉】
相傳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東坡任鳳翔府(今陜西鳳翔縣)簽書判官時,于鳳翔東湖避暑,炎炎夏日無清涼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濱豆(也稱作小扁豆)研磨成粉,熬制成糊狀,盛入石頭器皿中待其冷卻后,切成條狀,配以鹽醋等佐料涼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涼解暑之功效,之后流傳與鳳翔民間。后人為紀念他稱其為“東坡涼粉”并流傳至今。
【軼聞:東坡與茶】
蘇東坡是中國宋代杰出的文學家、書法家,而且對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較深的研究,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下來。
他創(chuàng)作的散文《葉嘉傳》,以擬人手法,形象地稱頌了茶的歷史、功效、品質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蘇東坡一生,因任職或遭貶謫,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處,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詩詞。如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蘇軾任徐州太守時作有《浣溪沙》一詞:“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形象地再現(xiàn)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鞍自品逑聝善煨,膩綠長鮮谷雨春”,是描寫杭州的“白云茶”!扒Ы鹳I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是稱頌湖州的“顧渚紫筍”。而對福建的壑源茶,則更是推崇備至。他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一詩中這樣寫道:仙山靈草溫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后來,人們將蘇東坡的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輯成一聯(lián),陳列到茶館之中,成為一副名聯(lián)。蘇東坡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認為好茶還須好水配,“活水還須活火烹”。他還在《試院煎茶》詩中,對烹茶用水的溫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說:“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以沸水的氣泡形態(tài)和聲音來判斷水的沸騰程度。蘇東坡對烹茶用具也很講究,他認為“銅腥鐵澀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燒水。據(jù)說,蘇軾在宜興時,還親自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紫砂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種壺式命名為“東坡壺”。
蘇東坡對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時,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凈慈、南屏諸寺,晚上又到孤山謁惠勤禪師,一日之中,飲濃茶數(shù)碗,不覺病已痊愈。便在禪師粉壁上題了七絕一首: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蘇軾還在《仇池筆記》中介紹了一種以茶護齒的妙法: “除煩去膩,不可缺茶,然暗中損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刺,而齒性便若緣此堅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數(shù)日一啜不為害也。此大有理!碧K東坡在中國茶文化發(fā)展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軼聞:東坡至寶】
據(jù)孫月峰《坡仙食飲錄》記載說,“密云龍”之味極為甘馨,蘇軾對此奉為至寶。當時蘇軾門下有四位得意門生——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號“蘇門四學士”,蘇軾待之極厚,每逢四學士來訪,蘇軾必令侍妾朝云取出密云龍來款待。有位廖正一的年輕人入蘇門較晚,但蘇軾對他的才學卻欽佩之至,視為奇才。有一天,蘇軾又叫朝云取出密云龍,煎水烹茶。蘇軾家人以為一定又是四學士來了,但偷眼窺之,來客卻是廖明略。由此可知,蘇軾珍藏密云龍這種品牌的好茶。只有秦觀、晁補之、張耒、黃庭堅這四個大名士,也是蘇東坡最要好的朋友每來訪時,蘇東坡才會叫朝云侍妾泡密云龍好茶招待。而宋廖正一來訪則招待喝密云龍,可謂破格相待。在所謂“后四學士”中,恐怕以廖正一與蘇軾的關系最為密切,也只有他享受了蘇門四學士的待遇。他的《行香子》詞便專詠密云龍。
蘇軾的故事15
我總是相信這個世上有天才的,比如蘇軾,他的才華、能力、詩詞文俱佳,品行人格均為上品。相比李白杜甫等,我還是更喜歡蘇軾的詩詞。
兒童時,從外公那里知道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當然那時的我也許并不能完全讀懂其中的深情與思念。
少年時特別喜歡他的定風波“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至今仍記得當初語文老師講他們讀大學時淋雨飲酒后對這首詞的欣賞。
到杭州后,特別喜歡蘇堤,以及他關于西湖的“淡妝濃抹總相宜”。
離開杭州時,特別喜歡他的“居杭積五載,自意為杭人”。
在川內讀書時,去了眉山三蘇祠,對一門三父子的才華甚是欽佩。
出川讀書后,去了海南的五公祠,感嘆東坡先生千年前足跡之廣。
先是覺得其詩詞佳,后來讀到”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更是佩服其胸懷;再讀其少年時做的”罪疑則輕,賞疑則重“,只能嘆一聲天才!
到而今,特別喜歡他那首"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這本《蘇軾故事》講蘇軾生平一些經(jīng)歷和片段,做了一個整理串聯(lián),對于了解其一生,也算一本挺好的書。
有點奇怪,為什么沒有編劇把東坡先生的生平編成電視劇,其實他的經(jīng)歷足夠奇,豐富,有趣,拍電視劇也可以是很好的題材了。
在家庭和感情上,東坡先生應該是幸運的,三個王姓女子,都對他至情至深。王弗之,結發(fā)妻子,小師妹,從《江城子》可以側面感受到她得到的東坡先生之情意。第二任妻子王潤之,王弗之堂妹,陪伴東坡先生27年,最難得的是雖然先蘇軾多年早逝,最終還是圓了生后同穴之愿,同葬河南。其妾,王朝云,得到”唯有朝云曾識我“的美譽,惠州朝云亭也是才子佳人的佳話,只可惜兩人的兒子蘇遁不到一歲早逝。看蘇軾最終為其寫的悼文,卻是靈魂知己的'彼此懂得,更難得信仰相合,“且死,誦《金剛經(jīng)》四句偈以絕。銘曰浮屠是瞻,伽藍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歸”,也算人生一大幸事。
四個兒子的名字,大概也反映是蘇東坡先生心境的變化,邁,迨,過,遁。日益內斂,謙虛,律己。
而與弟弟的兄弟情深,更是難得。其弟弟和他第一次封官之刻,弟弟變辭謝外派,留在京城照顧父親,了哥哥后顧之憂,如此弟弟,難得可貴。而一生中,兩人相互關心,照顧,詩詞唱和,更是人生中難得的溫暖。無論是“人生到處之何是,恰如飛鴻踏雪泥,鴻飛哪復計東西”,還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讓人羨慕的兄弟情深。
在事業(yè)和工作上,雖然因為直,因為官場迫害,受了很多苦,也曾入獄,算是酸甜苦辣都經(jīng)歷了。但為官一任,造福百姓,所到之處,做下實事,留下美譽,也算展了部分才華。俗氣點說,也還是做到京城三品大員,也曾為一方太守,也算是有建功立業(yè)之實。千載后人們走在蘇公堤上也會記得當年太守之功,算是流芳千古的人物。雖然其間貶謫,辛苦唯有自知,但先生的樂觀也是”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而且史家不幸詩家幸,杭州忙碌期間,作詩文甚少,而貶謫期間,卻是詩文甚多,為人們留在很多精神財富。以在黃州四年多期間為例,留下753篇文學遺產(chǎn)。也許就是塞翁失馬。
只是以前我一直覺得蘇軾理想定居定可能會是杭州,看此書中說他曾想定居常州,卻是有些奇怪。
不過無論如何,最終葬于河南,也算小峨眉山下安生了。病逝常州葬汝州,大概也是遂其生前愿了。只是身為女人,還是有些感嘆那獨自葬在南方的朝云有些可憐了,當然苦樂唯有自知,也許她會覺得能伴東坡先生二十余載,是自己之幸呢?
臨終,蘇軾那句“吾生無惡,必死不墜,慎無哭泣以怛化”“著力即差”卻是深得佛心。想來有多少人能在臨終道一生“吾生無惡”呢?能做到此,已是人中龍鳳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無論天上人間。
【蘇軾的故事】相關文章:
蘇軾的故事05-27
蘇軾的故事08-26
蘇軾的故事10-16
(精)蘇軾的故事10-29
蘇軾與秦觀的故事06-09
蘇軾小故事05-08
蘇軾與茶的故事11-14
蘇軾與黃庭堅的故事05-12
蘇軾的故事三則07-29
蘇軾的故事1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