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子登峴山》唐詩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rèn)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yàn)、藝術(shù)觀點(diǎn)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bǔ)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與諸子登峴山》唐詩賞析,快來看看吧。
《與諸子登峴山》唐詩賞析
作者: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
【注解】
峴山:一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陽城以南。
代謝:交替,輪換。
勝跡:指上述墮淚碑。
復(fù)登臨:對羊祜曾登峴山而言。登臨:登山觀看。
魚梁:魚梁洲,沙洲名,在襄陽鹿門山的沔水中。夢澤:云夢澤,古大澤,即今江漢平原。
羊公碑:晉代羊祜鎮(zhèn)守襄陽時,常與友人到峴山飲酒詩賦,有過江山依舊人事短暫的感傷。后人為紀(jì)念西晉名將羊祜而建。
【韻譯】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一代接一代永遠(yuǎn)今來古往。
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觀賞。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天寒云夢澤更加深湛浩蕩。
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沾襟無限感傷。
【賞析】
細(xì)品孟浩然這首五言律詩,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
峴山,是襄陽名勝,晉代羊祜鎮(zhèn)守襄陽時,常與友人到峴山飲酒賦詩,有過江山依舊、人生短暫的感傷。孟浩然于此吊古傷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發(fā)了感時傷懷的這一古老主題。想到自己空有抱負(fù),不覺分外悲傷,淚濕衣襟。
這首詩感情真摯,平淡中見深遠(yuǎn)。
詩人慨嘆"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人類社會總是在發(fā)展變化著,長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自然法則。過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會成為過去,古往今來,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時光永在無情地流逝。詩一落筆,就流露出詩人的心事茫茫、無限惆悵。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詩句清楚地暗寓羊祜故事。登臨峴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廟和墮淚碑。據(jù)《晉書羊祜傳》載,一次,羊祜登峴山,對同游者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羊祜鎮(zhèn)襄陽頗有政績,深得民心,死后,襄陽人民懷念他,在峴山立廟樹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淚,杜預(yù)因名為‘墮淚碑'。"孟浩然登峴山,望碑而感慨萬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無聞,不免黯然傷情。
接著,描述登山所見,"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詩人把視線從羊祜廟暫時移開,遠(yuǎn)眺峴山周圍景色。進(jìn)入眼簾的,是峴山旁日夜流淌的漢水,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清淺,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淺"?吹紧~梁洲,自然會聯(lián)想到曾與司馬徽、諸葛亮為友,數(shù)次拒絕劉表延請的隱士高賢龐德公。更遠(yuǎn)處,無邊無際、遼闊廣遠(yuǎn)的云夢澤展現(xiàn)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氣陰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夢"并稱,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澤",江北為"云澤",后來大部淤積成陸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數(shù)十湖泊,皆為云夢遺跡。在峴山看不到夢澤,這里是用來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澤地。詩人登臨峴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幾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過去,空懷才華卻無處施展的慨嘆。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一句,蘊(yùn)含了詩人極其復(fù)雜的情感。羊祜是晉初的名將,相隔四百多年,但因?yàn)檠蜢镎冏恐,深得民心,又為國建立了功業(yè),所以羊公碑至今還屹立在峴山上,令人仰慕;而詩人空有匡世濟(jì)國的愿望,卻報國無門,不得已才以隱逸終了一生,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滅無聞,這與"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自傷不能如羊公那樣遺愛人間,與江山同不朽,豈不令人感傷?自然就要"讀罷淚沾襟"了。
縱觀這首<<與諸子登峴山>>,全詩借古抒懷.詩人求仕不遇,心情苦悶,登臨峴山,憑吊羊公碑.想到羊祜當(dāng)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說過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著,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的話,與詩人自己的處境正相吻合。"煙滅無聞"正是對詩人自己遭遇的真實(shí)寫照,觸景生情,倍感悲傷,不禁潸然下淚。
【評析】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所謂吊古,是憑吊峴首山的羊公碑。據(jù)《晉書·羊祜傳》,羊祜鎮(zhèn)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游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dá)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后,襄陽百姓于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弊髡叩巧蠉s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也沒有誰沒有感覺到。首聯(lián)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聯(lián)緊承第一聯(lián)。“江山留勝跡”是承“古”字,“我輩復(fù)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
第三聯(lián)寫登山所見!皽\”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yuǎn)。登山遠(yuǎn)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赜械木拔铮釤挸鰜,既能表現(xiàn)出時序?yàn)閲?yán)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末兩句將“峴山”扣實(shí)!把蚬性凇,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fù)雜的內(nèi)容。羊祜鎮(zhèn)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這首詩前兩聯(lián)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lián)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這就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yuǎn)見長。
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边@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閱讀練習(xí)】
問題
1、分析頷聯(lián)所用的手法及作用。
2、體會尾聯(lián)“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3、從這首詩的四聯(lián)中任選一聯(lián),聯(lián)系全詩,就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談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
1、頷聯(lián)借景抒情。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夢澤,遼闊地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yuǎn)。登山遠(yuǎn)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赜械鼐拔,既表現(xiàn)出時序?yàn)閲?yán)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2、尾聯(lián)中的“尚”字包含了復(fù)雜的內(nèi)容,羊祜鎮(zhèn)守襄陽在晉初,孟浩然寫詩在盛唐,中間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變遷巨大,然而羊公碑還屹立在峴山上,令人敬仰;羊祜為國效力,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與山俱傳,而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詩人無限傷感,潸然淚下。
3、首聯(lián)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時光流逝,無可阻擋的.感喟,譜出全詩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詩句平實(shí),內(nèi)涵豐富,既有對歷史英雄羊公的回顧,也有詩人吊古傷今的感懷。頸聯(lián)寫眺望所見:“水落”“天寒”簡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描繪出來。尾聯(lián)是悠然的收束,詩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淚,憑吊懷古融入了因個人遭際生發(fā)的蒼涼感慨。
【詩人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jì)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可可詩詞頻道”的孟浩然的詩全集欄目。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游俠詩,后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xiāng)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shù)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dāng)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仕途故事】
在求仕的道路上,孟浩然不可謂不用心。初唐開始流行、在武則天時代愈演愈烈的以隱求仕的“終南捷徑”,到了玄宗時仍方興未艾。孟浩然最初走的也是這條路。他隱于家鄉(xiāng)的鹿門山,故號鹿門處士。東漢的龐德公拒絕劉表的邀請,曾隱居于此,成為隱士之典范。選擇鹿門山,也算步先賢之后塵?赡苡捎谶@里距長安、洛陽都太遠(yuǎn),不容易被皇帝注意到,而且他隱居得比較清淡,沒有效仿道士那一套求仙、煉丹,而是“以詩自適”,時而往返于家宅和山中,亦不是完全風(fēng)餐露宿之隱居,故未引起玄宗的重視。
和他同隱于鹿門山的生死之交張子榮于712年下山,進(jìn)士及第后被任用,一直未歸襄樊。兩三年后,二十五歲的孟浩然也走出襄樊,游歷湖南、安徽等地。漫游各地結(jié)交朋友、尋求機(jī)會亦屬當(dāng)時文人之風(fēng)氣,李白是此中翹楚——即使在他被玄宗“賜金還山”離開長安后,“依然四處漫游干求,幻想著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次入仕”。顯然,十年漫游江湖無顯著成效,三十五歲時(724年)冬,孟浩然去了洛陽,開始了正式的干謁求仕之路。
干謁求仕即拜訪朝中貴要、進(jìn)獻(xiàn)自己的作品以求推薦和重視,以此獲金榜題名、被選拔為官,是大多數(shù)唐代文人登上政治舞臺的必經(jīng)之路。去洛陽未去長安是因?yàn)樾谟诋?dāng)年十一月去洛陽,725年十月從洛陽去泰山封禪,朝廷官員都隨行在東都洛陽。
玄宗離開洛陽,孟浩然也繞道四川返回故鄉(xiāng)。此次洛陽之行并不順利,在途中他作詩“十上恥還家,徘徊守歸路”,以蘇秦說秦王上書十次而未果自比,從中亦可見他在洛陽也確實(shí)下過不少工夫,但理想?yún)s落空了。
家居一段時日后,孟浩然于次年前往吳越。他在吳越停留了三年,見到了老友張子榮。期間寫了數(shù)首思鄉(xiāng)之作,如“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客行愁落日,鄉(xiāng)思重相催”等,表達(dá)出欲回不得回的無奈。不得回鄉(xiāng)是為了求仕的各種拜會,而非為江南山水所絆。這些拜會中,最重要的一項是結(jié)交天臺山道士。唐代重道教,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從高宗、則天時就深受重視,玄宗及其胞妹玉真公主尊其為師。天臺山是司馬承禎的主要道場。孟浩然在天臺山流連期間,司馬承禎雖已被玄宗召去洛陽、在王屋山建陽臺觀并修行,但他與天臺山舊觀不會斷掉聯(lián)系。與天臺山司馬道士的門徒、道友交往,不失為迂回之策。
也許這段時間的交游有了起色,728年孟浩然返鄉(xiāng),與李白相識,稍作休整后動身前往長安。在西京長安、東都洛陽奔波往返,停留五年,雖結(jié)交張九齡、張說等政要,與王昌齡、王維等成了好友,佳作廣為傳頌,“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等名句被眾人欽服,卻仍未金榜題名。733年從洛陽直奔吳越,與崔國輔相聚,并相約隔年春天再聚于江南。短暫停留后,孟浩然返鄉(xiāng)。735年春,依約三下江東去見崔國輔,路過江夏時,遇到李白,李白作名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可惜崔國輔已經(jīng)應(yīng)詔離開江南,孟浩然留有“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敝。命運(yùn)總是這樣作弄孟浩然。他的兩次赴京(東西二都)、三次下吳越,博取了盛名,與同期一批詩人訂交,換來的現(xiàn)實(shí)卻是骨感的。
然而,孟浩然并未氣餒。在襄樊時,他仍一如既往地?zé)嵝慕Y(jié)交經(jīng)過之官員、文人!皺z點(diǎn)孟浩然集,現(xiàn)存的250多首作品中,有十之六七是寄贈、酬答、送別、留別、宴會、登高懷人等用于應(yīng)酬、交游之作”。737年夏天,張九齡被貶至荊州任長史,孟浩然應(yīng)邀去作張九齡的幕賓。一年多之后,他離開荊州返家。張九齡雖被貶,但政治聲望仍在,孟浩然是抱著極大的希望去投奔其賬下的,有詩“寄語朝廷當(dāng)世人,何時重見長安道”為證。然而希望再次被摔得粉碎。他未受到提拔、重用,只承擔(dān)了一次赴揚(yáng)州的公出。在張九齡身邊,也只是陪同觀獵、游覽、祠祭,無國事可商。張九齡是政治家,他明白進(jìn)退尺度,不可能在荊州大張旗鼓地有什么作為,孟浩然卻不懂,張九齡的韜光養(yǎng)晦加重了他的絕望。絕望之后,辭歸襄樊。一年后背上生瘡,初愈便接待了來訪的王昌齡,因食海鮮病發(fā)而亡。
孟浩然得年五十二歲,不算長壽。對他貌似波瀾不興,實(shí)則暗流涌動的一生,學(xué)界的看法是相似的,“詩人一生遑遑?zé)o寧,孜孜以求地奔走于干謁求仕的道路上”。但孟浩然仍然是一位隱士,施蟄存說:“并不是說孟浩然不配稱為隱士。他還是隱士。唐代知識分子由進(jìn)士及第而從政,叫作入仕。落第回家,終生不得官職叫歸隱。唐代所謂隱士,僅僅意味著此人沒有功名,不像宋以后的隱士,根本不參加考試,不求功名,甚至韜光養(yǎng)晦,甘心使自己默默無聞,老死無人知道!敝皇遣煌谕蹙S的大隱于朝,孟浩然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小隱于野。他有那么多經(jīng)世濟(jì)國的抱負(fù)從來都沒有被展開。
【《與諸子登峴山》唐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唐詩賞析09-15
唐詩《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11-24
孟浩然唐詩《與諸子登峴山》鑒賞09-21
《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唐詩鑒賞11-17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賞析08-29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賞析11-28
孟浩然唐詩《與諸子登峴山》原文鑒賞09-17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古詩賞析12-06
孟浩然詩歌與諸子登峴山賞析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