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如作者、字詞句的意思和用法、線索、順序、故事內(nèi)容等方面。
2、展示背誦成果,此時的你,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二、品讀課文
第一段:故事開端,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1、漁人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ň壪,忘路之遠近……豁然開朗。漁人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A岸數(shù)百步……落英繽紛。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huán)境,假如你來到這里,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W生大膽想像,盡情訴說。)
第二、三段:故事的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1、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ㄗ匀痪跋螅和恋仄綍纾萆醿叭弧u犬相聞。
生活情景:其中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作者的這些描寫敘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作者寫這個理想的社會有什么用意?
(一個和平安寧、豐衣足食、人人勞動、安居樂業(yè)的社會。這個理想的社會與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形
成了鮮明對比,F(xiàn)實社會生活中,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卻是一派優(yōu)美、安寧的景象。
作者明寫桃花源,暗里卻在譏諷現(xiàn)實,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3、你能用一句詩句來概括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的感受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么?
。ā按篌@”寫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這與下文“自云……無論魏晉”相呼應。“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5、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為何“不復出”?
(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說明桃花源人安居樂業(yè),也反映了他們飽受戰(zhàn)亂之苦,對外界的戰(zhàn)亂抱“厭而遠之”的態(tài)度。)
6、村人“皆嘆惋”,是為什么?當漁人要離開時,桃源人為何囑咐“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句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起什么作用?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發(fā)現(xiàn),加之桃源人“不復出”“與外人間隔”,故為世上的動亂黑暗、秦朝以后的朝代變化而嘆惋,也為世上老百姓過著的痛苦生活而嘆惋。他們不愿外面的人來干擾他們寧靜、和平、幸福的生活。這一句為下文無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筆。)
第四、五段:故事的結(jié)局和尾聲,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1、漁人既然“處處志之”,但“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是否矛盾?作者這樣寫用意何在?
(不矛盾,這樣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這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讀者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美麗的世外桃源。)
2、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最后一節(jié)寫劉子驥是否多余?
。ㄏ駝⒆芋K那樣品德高尚的人聽到后,也高興得想去探訪,可見真實極了!這一節(jié)對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尋覓作了渲染,使人產(chǎn)生確有其事的真實感,增強了表達效果。)
3、最后兩段與前又哪句話相呼應?(“不足為外人道也”)
三、鑒賞寫作特色、體悟主旨
1、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序,線索清楚,重點明確,詳略分明。本文重點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達社會感想,所以中間部分對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風尚詳細描寫,而對“忽逢桃花林”和歸來得尋“遂迷”“未果”的傳奇性開頭、結(jié)尾,則寫得清晰簡略。
2、課文在情節(jié)的安排處理上有什么特點?請具體談談。
。ㄇ楣(jié)的曲折、跌宕。表現(xiàn)在:①漁人迷路了,會怎樣?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個神奇之地。③漁人“欲窮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漁人進入桃花源的道路撲逆迷離,引人好奇:里邊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為何如此幽美,人們的生活為何這般自由幸福?⑥漁人辭去時,桃源人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⑦為什么人們再尋桃花源卻屢屢無功而返?這些一連串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課文情節(jié)充滿曲折離奇之感,讀者也隨之興趣愈濃。)
3、你是怎樣評價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這一理想社會的?
。ㄑ灾欣砑纯,如這一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爭,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是一種美好愿望的寄托。)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
2、親歷桃源:假如你親身到了桃花源,請展開想像,描述一個特定情境,展現(xiàn)桃源之美。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陶淵明)
發(fā)現(xiàn)桃花源:夾岸數(shù)百步……落英繽紛。(景色優(yōu)美)
進入桃花源:所見:土地平曠……怡然自樂。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ōh(huán)境良好、生活安定)
離開、再尋桃花源:不足為外人道也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似有而無、理想社會)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復習導入。檢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
讀課文,解詞
2、請個別學生復述文章主要內(nèi)容,其他學生補充
復述文章內(nèi)容
二、解析文章思想內(nèi)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桃花源有哪些特點?從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明確:景色優(yōu)美,與世隔絕,環(huán)境寧靜。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2、桃花源的村民是些什么樣的人?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生活幸福、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與世隔絕、與世無爭。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3、綜上所述,你認為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存在嗎?從文中哪些地方已經(jīng)透露出了這些信息。
明確:是一個寧靜安樂,虛無飄渺的理想社會。不存在。
這些描寫表面上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實際上,則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虛構(gòu)的一種理想的境界。
集思廣益,教師總結(jié)
4、作者為什么要為我們描述這樣一個地方?說說你的理解。
明確:在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東晉末年。生性熱愛自然、飄逸灑脫的陶淵明,因不滿當時的黑暗政治和社會現(xiàn)狀,遠離官場,隱居田園,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本文所表現(xiàn)的正是作者的社會理想。它表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聯(lián)系作者生平及當時社會背景進行回答。
5、根據(jù)你的理解,說說桃花源在哪里?
明確:不在人世間,在世外,所以才會說是“世外桃源”。它在陶淵明心里,是陶淵明社會理想的寄托,也許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桃花源。
言之成理即可,不設統(tǒng)一答案。
6、背誦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設想你是漁人,寫你進入桃花源后的見聞,不與課文雷同。②400字左右。
板書:桃花源記
陶淵明
桃花源的特點:景色優(yōu)美,與世隔絕,環(huán)境寧靜
桃源人的生性:生活幸福、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與世無爭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會生活,討論陶淵明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畫面
三、欣賞“桃源”之美,分類感受
。ㄒ唬└惺芴一ㄔ吹拿利
1.桃花源美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師小結(jié):桃花源美在環(huán)境幽雅,風景優(yōu)美
。ǘ└惺芴一ㄔ吹'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神秘: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狀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jié)局神秘: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現(xiàn)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發(fā)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2.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
3.漁人(側(cè)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學生小結(jié):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四、品評“桃源”之情結(jié)
1.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社會理想?
(反對戰(zhàn)亂,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會理想)
2.文中哪一句話表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的這種社會理想?
。ù巳艘灰粸榫哐运劊試@惋)
3.文中哪一句話還表現(xiàn)了林中人不愿與世俗交往,受到干擾的心理?
。ù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
4.桃花源這一人間樂園能找到嗎?(不能,這是作者虛構(gòu)的)
5.陶淵明為何要虛構(gòu)?聯(lián)系當時社會現(xiàn)實思考(反襯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6.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自由辯論)
五、總結(jié)結(jié)束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學習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更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jié)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桃花源詩》,體悟其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jié)合《桃花源詩》譯文,思考分析其在內(nèi)容、寫作方法、思想感情上與《桃花源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順序,詳略得當?shù)財⑹鏊乃娝劦挠洈⒎椒ā?/p>
2、學習鞏固關(guān)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異義的區(qū)別以及一詞多義等古漢語知識。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社會理想,認識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進步意義和歷史局限性。
〖教學重點
1、從分析作者所描繪的桃花源這一社會入手,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2、鞏固古漢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源這一社會理想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設想
用指導自學、學生試講、啟發(fā)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集體朗讀課文
二、逐段分析課文
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朗讀。
2、說本段的大意,注意幾個地方的準確翻譯:
⑴武陵人:五陵郡有一個人,二不是指整體
⑵緣溪行:行,指乘船行
、峭分具h近:遠近,偏義復詞,實指忘了路多遠
⑷夾岸數(shù)百步:指兩岸數(shù)百步之寬,不是指沿河多長。
、缮醍愔褐,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體是指文中的`句子“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矢F:走到頭,窮盡
3、討論明確幾個問題:
、耪页鼋淮鷿O人行蹤的語句: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復前行
、票径谓淮耸录l(fā)生的哪些情況?(時間、地點、人物)
⑶描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注:語言簡潔,形象鮮明,是千古名句)
、葷O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異之”)
、煽偨Y(jié):桃花林的突然出現(xiàn)和漁人的欲窮其林,使讀者產(chǎn)生了懸念。這是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
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一、以自學為主,學生理解內(nèi)容,進行試講,教師引導學生弄清以下的語言現(xiàn)象,翻譯本段文字的大意:
1、句子成分的省略:
林盡(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漁人)便舍船,從口入。(山口)初極狹,……(漁人)復行,……(山口)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
2、一詞多義:
舍:舍船(舍棄);屋舍(房屋)
3、古今異義:
交通:今義指交通運輸,而在文中指交錯相通
4、然:做形容詞的詞尾,可譯為“…的樣子”
5、同義詞:
悉、全、都、并、一齊、都
第二、討論分析:
1、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先寫進入桃花源的過程;再寫初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
2、文中寫初入桃花源所見所聞,主要寫了哪些事物?
明確:
、艑懱一ㄔ粗械沫h(huán)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之聲。
、铺一ㄔ粗械娜藦氖碌墓ぷ鳌⒁轮蜕駪B(tài)。
3、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學生自由發(fā)言,明確:
土地、屋舍、雞犬之類的描寫──和平寧靜,社會安定
人們往來種作──人人辛勤勞動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安居樂業(yè),過著豐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4、作者寫桃花源的初步見聞,有何意義?
明確:
與現(xiàn)實生活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現(xiàn)實──桃花源
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人勞動,沒有剝削壓迫
人們生活困苦,謀生艱難──怡然自樂,生活快樂幸福
戰(zhàn)禍四起,民不聊生──一派優(yōu)美、寧靜、安定的景象
作用:明寫桃花源,暗在諷刺現(xiàn)實,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第三、齊讀第一、二段,熟讀成誦。
學習第三段:
第一、引導學生弄清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和一些詞句的理解。
1、著重注意幾個省略賓語的句子。
、艈枺O人)所從來,便要(漁人)還家
、拼巳艘灰粸椋ㄖ┚哐运,(村中人)皆嘆惋
、怯嗳烁鲝脱樱ㄓ嗳耍┲疗浼
⑷辭(村中人而)去
2、古今異義:妻子(妻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更不必說)
3、一詞多義:
乃:乃大驚(就,表前后兩個動詞的連接)、乃不知有漢(竟,表出乎意料之外)
4、同義詞:
具:詳細、一五一十地,表無所遺漏。
咸:全、都,指熱鬧的全體。
皆:都,指人、物、事的全數(shù)。
要:邀請。
延:迎接、邀請。
5、翻譯段意。
第二、討論分析:
這一段是故事的進一步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的所遇所談
1、村中人是怎樣對待漁人這個不速之客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這些說明了什么?
明確:
、疟阋家,設酒殺雞作食;
⑵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這說明民風淳樸,人們熱情好客,慷慨大方;且家家備有酒食,生活富足。
2、文中寫村中人自云一段話,含有什么意思?
明確:通過自述,補充交代了他們的來歷和長時間與世隔絕的原由。作者還有意用秦末暴政影射當時東晉社會兵連禍結(jié)、民不聊生的黑暗現(xiàn)實,似乎想給人指出一條出路:要想擺脫黑暗統(tǒng)治,可以像村中人“避秦時亂”一樣,去找一個絕境過男耕女織、安居樂業(yè)的社會。但這僅僅是作者的幻想,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3、皆嘆惋是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外世人們的生存境況
4、這段話結(jié)尾寫“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句話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此話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為他們不愿外面的人來干擾他們寧靜、和平、幸福的社會。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則為下文人們無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伏筆。
5、小結(jié):第二、三段是課文的主干,通過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的所見所聞所遇、所談,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學習第四段:
第一、著重弄清以下詞句的解釋。
1、便扶向路:向,從前。
2、處處志之:志,做標記。
3、尋向所志:尋,尋找;志,標記。
4、及郡下,詣太守:及,到達;詣,拜見。
5、遂迷:遂,竟然,終于。
6、尋病終:不久。
第二、討論明確:
1、這段話是文章的結(jié)尾,交代漁人出桃花源后的情況。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具體地寫漁人回來路上“處處志之”,“詣太守,說如此“,高尚士劉子驥聽了也欣然規(guī)往,而結(jié)果或迷路或病終,未能找到這個桃花源呢?
明確:
、拍康氖墙o人真實的感覺,似乎真有其人、真有其地、真有其事、不厭其煩地寫,為了使人產(chǎn)生真實感。
⑵太守想尋找卻遂迷,不復得路,劉子驥也因病而未果,結(jié)局的巧妙安排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更能激起讀者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個安居樂業(yè)的世外桃園。
⑶作者自己也明確這樣的桃源是不存在的,只是自己的幻想而已。
第三、小結(jié):
作者寫出了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對理想社會的無比向往,反映了東晉人們希望擺脫苦難過上豐衣足食的幸福社會的要求,因此,本文既有逃避現(xiàn)實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繼續(xù)學習,掃清閱讀障礙
2.能夠順暢地誦讀并翻譯課文3、4、5節(ji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預習,能夠順暢地誦讀課文
2.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第3、4、5節(ji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耐心閱讀文言文的品質(zhì)
重點難點:
重點:順暢地誦讀課文
難點: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3、4、5節(jié)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聽寫1、2節(jié)中字詞的注釋
2.抽查1、2節(jié)中重要語句的翻譯
二、繼續(xù)疏通課文,理下列解加粗的字詞的意思
1、乃大驚:竟然
2、具答之同:“俱”,完全,詳盡
3、便要還家:同“邀”,邀請
4、咸來問訊:全、都
5、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6、不復出焉:從這里
7、遂與外人間隔:不通音信
8、無論魏晉:更不必說
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給
10、皆嘆惋:驚
11、尋病終:不久
12、余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13、此中人語云:告訴
14、不足為外人道也:值得
15、便扶向路:沿著
16、處處志之:做標志
17、及郡下:等到
18、詣太守:拜見
19、尋向所志:先前
20、欣然規(guī)往:打算
21、未果:實現(xiàn)
三、翻譯下列句子
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翻譯:(桃花源中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村人)問漁人是從哪里來的.(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翻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翻譯: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4、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翻譯: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漁人他們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結(jié)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了
5、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
翻譯: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
6、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翻譯: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從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四、解釋下列一詞多義的文言虛詞
第一組: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作為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給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
第二組:之聞之:這件事
忘路之遠近:的
漁人甚異之:這種景色
具答之:他們
第三組:其欲窮其林:那
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他們的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漁人
五、根據(jù)提示寫出相應的句子
1.描寫桃花林景色優(yōu)美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的人們辛苦勞作的句子: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4.描寫桃花源中的人們幸福生活的句子: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5.描寫村里人熱情風尚的句子:便要還家,設酒殺雞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寫桃花源的人不屑與外人交往的語句:不足為外人道也
7.《桃花源記》中與陸游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個成語是:豁然開朗
8.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
。1)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2)未果,尋病終
六、總結(jié)本課內(nèi)容
1、字詞;
2、翻譯句子;
3、理解性默寫
七、布置作業(yè)
1、速讀、背誦課文;
2、記憶書下重要注解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xx內(nèi)容,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理想社會;
2、理解作者寄托的社會理想;
3、掌握出自xx的四個成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xx內(nèi)容,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好的.理想社會;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寄予的社會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n前預習桃花源記,導入新課
課堂開始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內(nèi)容。具體導入語如下:
同學們,“桃花源”真的存在嗎?陶淵明虛構(gòu)這樣一個故事,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怎樣的社會理想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讀課文,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
1、描寫桃花林景色的句子;
2、描寫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句子;
4、描寫桃花源人衣著、勞動、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
5、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
。ㄈ┥钊胙凶x,體悟情感。
上環(huán)節(jié)畫出句子后,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的人為什么會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當漁人說了外面的情況后,桃花源人為什么“皆嘆惋”,又為什么說“不足為外人道也”?課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小組內(nèi)討論:xx的結(jié)尾寫道漁人復尋桃花源而不得,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后遂無問津者”,這樣的結(jié)尾說明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ㄋ模┱n堂小結(jié)
。ㄎ澹┎贾米鳂I(yè)
1、找出出自xx的四個成語,并寫出它們的意思;
2、熟練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略。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7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要求學生仔細品味自認為文中寫得好的語句。
說明:讓學生自己來談感受,教師可稍作點撥。
例:
1.第1段描寫桃花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些詞語用得好不好?
為什么?
寫出了花草的色澤、質(zhì)地、形態(tài),不僅花多、花美,而且奇特無比,突出了桃花林的神奇之處;用四字句的形式,讀起來鏗鏘和諧,節(jié)奏整齊,朗朗上口。
2.第2段寫桃花源居住的環(huán)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勾勒出怎樣的田園生活畫面?
“平曠”指土地廣闊平坦;“儼然”即整齊有序;“良田美地桑竹”三詞并列,描寫出田地的肥沃,池塘環(huán)繞以及樹木成陰的佳景;“相聞”則以動寫靜,既說明牲畜興旺,又讓人感受鄉(xiāng)村的寧謐,這些生動的用詞勾畫和展現(xiàn)出了桃源人安居樂業(yè)、閑適樣和的生活圖畫。
3.“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嘆惋”一詞表現(xiàn)了桃源人怎樣的心態(tài)?
“嘆惋”是感嘆惋情之意,詞語用得十分精當、傳神,桃源人對世事變遷、人間滄桑的慨嘆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難的同情,躍然紙上,可見可感。
說明:可讓學生具體設想模仿桃源人“嘆惋”時各種不同的語言、神情、動作。
二、領(lǐng)會課文在情節(jié)處理上的特點。
思考討論:課文描寫的情節(jié),處處體現(xiàn)出一個“奇”的特點,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說明:讓學生進行討論,然后發(fā)言。教師在總結(jié)時,可作如下啟發(fā)。
1.“景’倚,如:“土地平曠,屋舍嚴然,……”等。
2.“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等等。
3.“蹤”奇,后人再去尋找桃源,都一無所獲,不見蹤影。
這些奇異之處,使課文情節(jié)曲致跌宕,思念環(huán)生,充滿了神秘感,更增強了人們對挑花源的好奇和向往。
三、討論分析:
聯(lián)系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請你聯(lián)想桃源人的`生活與當時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處?“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說明:應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加以比較說明。
例;
、偬一ㄔ从兄傲继锩莱厣V瘛钡男忝拉h(huán)境,而外界卻是戰(zhàn)亂頻頻,“峰火連三月”,②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人們居住安定舒適,而外界百姓卻是顛沛流離,背井離鄉(xiāng),國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礫。
、厶一ㄔ础半u犬相聞”,人們“往來種作”,“恰然自樂”,處處是人丁興旺、洋和輸樂的氛圍,而外界百姓卻飽受戰(zhàn)火磨難,過日如年,終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總之,桃花源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階級、人人平等自由、家家豐衣足食這樣一個安寧美好的理想社會,表達出身處黑暗、動亂社會之中的作者對美好理想社會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滿生活的強烈愿望。自然,它是一個虛構(gòu)的境地。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讀說訓練。
1.教師出示(可用油印資料、電教等手段進行。)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內(nèi)容。
2.學生朗讀該詩。
3.分析該詩與課文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異同?
提示:①內(nèi)容相同,表現(xiàn)世外桃源的美好、神秘。
②所寫的重點不同。
③表現(xiàn)手法不同。
六、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三、五題。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東晉)
進
出
景奇
桃花林:鮮美繽紛
桃花源:平曠伊然良田美地桑竹
人奇
悉如外人
大驚嘆惋語云
蹤、奇
處處志之
遂迷未果
。R駿)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8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聽讀,想象畫面。思考:桃花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師生共同學習體味桃花源“美麗、快樂、奇異”的特點。
1、桃源之“美麗”。
。1)指名朗讀描寫桃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
。2)桃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請選擇一個景點描繪出在你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
參考:桃花源土地平坦如砥,名花香草遍覆其上,房屋整齊,土地肥沃,美麗的池塘中魚兒恣意暢游,桑林竹樹之間鳥兒盡情歡唱。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之間雞犬相聞。男男女女往來耕作,樂其業(yè)。老老小小無憂無慮,安其居。環(huán)境優(yōu)美富饒,寧靜祥和。
(3)教師小結(jié):在大家的描繪中,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麗,資源豐富,靜謐祥和。
2、桃源之“快樂”。
。1)桃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哪些人感受到了桃源的“快樂”?他們分別因什么而快樂?
老人和孩子。老人衣食無憂,頤養(yǎng)天年。孩子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2)學生小結(jié):桃花源的快樂在于這里民風淳樸,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3、桃源之“奇異”。
(1)引導:美麗而神秘的桃源在何處呢?
。2)評說:學生進行自由發(fā)言,教師可作適當啟發(fā)。
、佟熬啊逼,桃林美景奇、桃源內(nèi)環(huán)境奇。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凇叭恕逼,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等等。
③“蹤”奇,后人再去尋找桃源,都一無所獲,不見蹤影。
(3)教師小結(jié):這些奇異之處,使課文情節(jié)曲折跌宕,使桃花源充滿了神秘感,更增強了人們對桃花源的好奇和向往。
三、深層研討。
1、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處處志之”,而后來太守等人尋找桃源“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作者為什么將桃花源寫得若真若幻,可望而不可即?
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個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現(xiàn)實社會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隱含了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慨嘆。
2、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該怎么看?
。1)作者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社會平等,和平安寧,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自由快樂,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的理想境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2)作者的這一理想是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的否定和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根本無法實現(xiàn)。
四、鞏固與創(chuàng)新性應用。
要求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五、作業(yè)。
1、研究性作業(yè):查找有關(guān)陶淵明的資料及其詩文,分析陶淵明的特點,以“我眼中的陶淵明”為題總結(jié)出來。
2、基礎(chǔ)性作業(yè):背誦課文。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9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抽查相關(guān)詞語
2、請同學復述課文
二、精讀課文,體味品評
1、齊讀第1段,思考漁人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何作用?
“忽逢”說明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漁人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一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會是什么樣子呢?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2、桃花源是如此的美麗,如果你是一位桃花源中的人,請你用下面的句式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家鄉(xiāng):
這里的美(景色、民風、生活),你看。
。ǹ捎迷模部捎米约旱恼Z言,還可加入自己的細節(jié)創(chuàng)造)
例: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3、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與后文中哪句相話相呼應?
“大驚”,“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4、人們聽完漁人述說后“皆嘆惋”,請你猜想一下漁人述說的.內(nèi)容。
外界人們在改朝換代中所受的苦難
5、介紹到這里,相信你們已經(jīng)對桃花源有了全面的認識了,那么請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你所認識的桃花源的特點。
參考:我們桃源的風景優(yōu)美/我們桃源的民風淳樸/我們桃源人民的生活幸!
三、齊讀全文,探討主題
分小組探究下列問題
1、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這樣安排結(jié)果有什么好處?
明確:照應開頭;暗示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說明這是一個理想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增強神秘色彩,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
2、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你覺得在當時的條件下能不能變成現(xiàn)實?今天我們應該怎樣來看待這樣的理想?
應聯(lián)系作者所生活的社會時代背景來理解。這一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爭,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導學生去認識“它只是一種空想”之類的方面。)這樣的理想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人們所渴求實現(xiàn)的。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與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鄙裰荽蟮兀酱ㄥ\繡,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外練習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理想社會;
2、理解作者寄托的社會理想;
3、掌握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好的理想社會;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寄予的社會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n前預習桃花源記,導入新課
課堂開始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內(nèi)容。具體導入語如下:
同學們,“桃花源”真的存在嗎?陶淵明虛構(gòu)這樣一個故事,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怎樣的社會理想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讀課文,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
1、描寫桃花林景色的句子;
2、寫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句子;
4、描寫桃花源人衣著、勞動、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
5、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
。ㄈ┥钊胙凶x,體悟情感。
上環(huán)節(jié)畫出句子后,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的人為什么會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當漁人說了外面的情況后,桃花源人為什么“皆嘆惋”,又為什么說“不足為外人道也”?課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小組內(nèi)討論:文章的結(jié)尾寫道漁人復尋桃花源而不得,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后遂無問津者”,這樣的結(jié)尾說明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ㄋ模┱n堂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1、找出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并寫出它們的意思;
2、熟練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略。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03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6-09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6-13
《老人與海鷗》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16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04-24
【薦】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第二課時10-05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03-01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07-01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4-24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