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記教案 推薦度:
- 桃花源記教案 推薦度:
- 桃花源記教案 推薦度:
- 桃花源記教案 推薦度:
- 桃花源記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桃花源記教案錦集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教案 篇1
、俜蹲x課文
、趯W生仿讀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這兩個概念是理解全文的關(guān)鍵。
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研讀理解
、 自由朗讀課文,掌握以下文言實詞,疏通文意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選賢與能:通“舉”
c講信修睦:培養(yǎng)
d故人不獨親其親:故,所以。獨,單獨。親,以---為親
e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
f皆有所養(yǎng):供養(yǎng)
g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yè)
h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謀閉而不興:發(fā)生
k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l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
、谥笇W生翻譯課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譯
b小組合作學習,翻譯全文
c全班交流
、奂氉x課文,探究討論
a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b如何理解孔子關(guān)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提示:
a在同學們各抒己見的基礎(chǔ)上,老師可以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總結(jié)歸納
a人人都受到社會的關(guān)愛。全社會親如一家,各種年齡段的人都有適當?shù)陌才,對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體現(xiàn)出了社會的關(guān)愛
b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有穩(wěn)定的職業(yè),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織,豐衣足食
c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人們在共同的生產(chǎn)勞動中,應(yīng)珍惜勞動產(chǎn)品,無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辱。盡全力工作,沒有多得的念頭,更不會據(jù)為己有
b“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tài),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jù),經(jīng)過加工提煉而后構(gòu)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xiàn)實社會中的黑暗現(xiàn)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于“五帝之世”同時又高于“五帝之世”。
指導誦讀
①理清文章脈胳,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文章內(nèi)容。全文可分三層
第一層:“……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大道之行也——總提,以下分述: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共有三個方面:①故人不獨親其親;②男有分,女有養(yǎng);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边@一層是全文的總結(jié)
②指名單獨朗讀,注意文中停頓
a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nèi)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
c“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
d“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e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劾首x課文三遍,試著背誦
、茏ブ攸c詞句背誦課文
教師總結(jié)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作業(yè)
①思考:“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诒痴b并默寫全文
桃花源記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熟讀并背誦全文;品味簡潔而蘊含豐富的語言。
3.正確看待作者的社會理想。
【學習重點】:
1.積累詞語,背誦課文。
2、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通過誦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學習難點】:
1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個人生活體驗,達成情感共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節(jié)都是虛構(gòu)的;開頭渲染神秘色彩,結(jié)尾又不知所蹤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似真而幻的虛構(gòu)境界。
【課前預習】:
1、 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給重點詞語注音并解釋。
2、讀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初步疏通文章的大意。
3、朗讀課文,2—3遍。(朗讀時,讀準字音,停頓分明,不讀破句,語速適中,語句流暢,富含感情,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
4、默讀課文,根據(jù)提示,完成下列問題。
、艥O人的行進路線: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5、查閱資料,介紹一下陶淵明,制成知識卡片。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6、把你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上交流。
【課堂學習】: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陳思思的音樂視頻《夢入桃花源》,老師導入新課:陳思思的一首《夢入桃花源》把我們帶到如癡如醉的桃源夢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把理想中安樂而環(huán)境幽美的地方稱作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來源于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為什么千百年來它一直吸引著人們,具有如此長久的魅力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跟隨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踏上快樂的"桃源之旅"吧!(板書標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情況。請學生上講臺來介紹陶淵明
哪位“小老師”了解陶淵明?請向“學生”介紹。之后要問他從哪里獲取的知識。歷史課本有對他的介紹;語文課本上夜學過他的詩《歸園田居》,下面注解中有“陶淵明”一條;網(wǎng)上也有(有學生上網(wǎng)搜索到有關(guān)知識,請他拷貝下來向大家展示如下)。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著名詩人。陶淵明生活在一個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的時代。他做過幾任小官,因?qū)y(tǒng)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躬耕僻野,過著儉樸的生活。
三、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清老師的斷句、節(jié)奏,標記生詞。
落實下列字詞的讀音:儼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還家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要求:①基本讀準斷句,注音語氣節(jié)奏。
②讀完后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出難解的字詞句。然后暢談:桃源帶給你怎樣的"世外"感受?(引導學生暢談感受,比如:奇、美、樂等。)
四、檢查自讀,落實字詞。
1.請三位同學讀完全文。
教師要糾正讀音錯誤,不明顯的句讀錯誤暫時不予糾正,留待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2.疏通課文中重要、疑難的字詞句。
可讓學生發(fā)言提出。也可讓學生自由上講臺寫在黑板上。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歸類整理。
重點字詞如:異 窮 屬 悉 咸 延 語 尋
古今異義詞語如:鮮美 交通 妻子 絕境 無論 不足
五、加強誦讀,教給方法。(鍛煉朗讀能力,加深課文理解。)
教師應(yīng)進行朗讀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要求:
、僮忠粢x準。如“便要還家”中“要”讀“邀”,不讀“耀’;‘“驥”讀記”,不讀義”;“此中人語云’中“語”舊讀玉,現(xiàn)不作要求。
②句讀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yīng)讀出對襯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語調(diào)、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①問今是何世,②乃不知有漢。
。3)無論魏晉﹍加著重號的調(diào)應(yīng)重讀,語調(diào)稍慢;第①句讀得略平緩。②③句讀得有起
伏;第①句與②③句間停頓略久,②③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六 點撥講解
(1)以四人學習小組的形式,學生對照注釋,試講課文。
。2)學法指導: 要將古漢語的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如“鮮——鮮嫩”、“美——美麗”、“交——交錯” 不可望文生義。 翻譯句子時,先弄清句式特點、關(guān)鍵字的意思,然后做到準確,通順,省略的部分要補上。例如: “具答之,便要還家”具,詳細;要通邀,邀請。(漁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漁人)還家 譯文,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桃源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
第二課時
一、探究桃源之"奇"
故事確有傳奇色彩,因此曾被列入志怪小說一類。仔細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描寫讓你產(chǎn)生"奇"的感受?
1.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
3.交流展示。在學生展示中,教師相機點撥、糾正、穿插、強化重點詞句的積累。
(1)入源經(jīng)過奇。奇在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如此美景是自然生成還是人工所為?奇在--洞口僅容一人通過,且深不可測,不知其中有何怪異,而漁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
。2)桃源中人奇。"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若為仙,何以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皆與常人無異;若為隱,何以憑一洞之隔便與塵世相去萬里?
。3)桃源消失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漁人出洞后既已"處處志之",何以再去找時竟茫然無所見?這樣看來,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間了!奇在后來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而"未果",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個尾聲:有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出來作證,故事就更顯得亦真亦幻,傳奇色彩也就更濃了。
二、感受桃源之"美"
1.請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從文中找出答案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口頭描繪桃源的環(huán)境美。
。ㄓ靡粋問題將全文內(nèi)容串連起來,引發(fā)學生思考,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積極參與到個性解讀過程中,并加強了古文朗讀的份量,可謂一舉多得。)
預設(shè): 1段 自然風景美
2段 鄉(xiāng)村生活美
3段 人民情感美
4段 社會環(huán)境美
然后對照這些地方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自由讀——展示讀——競賽讀——齊讀),讓學生讀出文字的美感,讀出對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2.桃源的美,不僅表現(xiàn)在環(huán)境,更表現(xiàn)在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上。請先認真讀一讀第三節(jié),然后把它改寫成一組具體生動的人物對話。
先由同桌之間表演,然后指兩名學生到講臺上表演。師生共評。
3.觀看《中國水墨動畫系列之桃花源記》
水墨動畫以其畫面的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人物形象的詼諧對初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于他們來說,他們能夠理解動畫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動畫加深了課堂的趣味性,也讓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進入桃花源的歷程,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文章的脈絡(luò)一目了然,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有些東西用言語表達時總感到比較蒼白。借助多媒體則可以讓學生在情感的河流中徜徉。
三、設(shè)計對話采訪 深化文章主題
先齊讀一遍課文。然后進行以下活動,活動分兩組進行:
1.如果讓你對桃源百姓說一段話,你會怎樣說?
2.如果讓你以小記者的身份對陶淵明進行采訪,你會問哪些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先擬出采訪提綱。
(說明:活動一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與文中人物的直接對話,深化對桃源社會實質(zhì)的理解,同時還可以把課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活動二的目的是,促使學生深層次探究本文的寫法。對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其他學生回答:你覺得陶淵明會怎樣回答?譬如:
--你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結(jié)尾為什么要寫漁人的復尋而迷失?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可以選擇,你是愿意生活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還是桃花源里?請談?wù)勀愕睦碛?/p>
(說明: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桃花源里生活的理解,并征對現(xiàn)實生活來談?wù)劯惺。老師引領(lǐng)學生將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桃花源里的生活狀態(tài)作對比。學生可能會談到很多的理由。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又可引領(lǐng)學生理智地看待我們今天的生活。并學會生活。)
(2)老師下課結(jié)束時出示自己寫的《桃花源記》的讀后感(此活動的目的是引領(lǐng)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寫讀后感)
讀后感呈示:《桃花源記》讓我們感受到了桃花源的寧靜祥和之美。千百年來,“桃花源”已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衍化成為一種“桃源情結(jié)”。桃花源里人們那種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簡單而幸福的生命狀態(tài),一定讓你羨慕不已,老師也有很多的感悟,在感受到這些簡單而充滿幸福的生命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注意到,這些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只存在于陶淵明的“社會理想”中,或者說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夢境。讀著這些充滿靈性的文字,我們隱隱感到作家的一種深深的憂慮之情。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也有一種深深的憂慮之情。因為人性中最為本色美好的東西,最簡單而樸素的向往已經(jīng)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悄悄流失。在今天這個日漸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們周圍有著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漸憔悴的面容。有著因太多對物質(zhì)的渴望而墮落的靈魂。甚至包括我自己。沈從文先生在散文《桃源與沅州》中曾這樣寫道:“全中國的讀書人,大概從唐朝以來,命運中注定了應(yīng)該讀一篇《桃花源記》,因此把桃源當成一個洞天福地”。
感謝陶淵明,他那超脫的人生韻味,那灑落的生命境界,在于他為后人確立了一種新的理想人格。是他讓我們看到滾滾紅塵中還可以有這樣的一種生活。還可以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委任自然,任真自適。而這樣的生命狀態(tài)其實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有的,只是我們在行走的路上不小心給弄丟了。
站在來路和去路的現(xiàn)實人生路口,我們是不是該不斷地回望來路。去撿拾那些本來就存在于我們生命中的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幸福起來。
桃花源記教案 篇3
本文是一篇經(jīng)典名作,課時安排為兩課時。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lǐng)會它豐富的內(nèi)涵和精美的語言,并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掌握重點語句含義,最后再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線索,初步感知桃花源的美好生活這一內(nèi)容。在教法上主要是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學習,體現(xiàn)捆綁式評價機制,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就本節(jié)課的發(fā)言程度看,大部分學生學習熱情較高,能主動在小組中尋求幫助并能合作學習。但本課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指導得還不夠深入,總感覺不是那么得心應(yīng)手,時間上有些倉促。老是擔心時間不夠用。另外在分析部分,有的學生發(fā)言顯得膚淺,但教師的追問沒有跟上,沒有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這些都是我以后教學中要努力的方向。
我們的小組合作是如何進行的?我采用的小組是每組四人,按成績的高低排號,一號二號課堂發(fā)言一次各得1分,三號四號學生發(fā)言一次各得2分,每堂課下課時組長算好分數(shù),交給課代表,評出兩個優(yōu)勝組,那么這兩個優(yōu)勝組的每個人學生在班級考核中各獎勵一分。畢竟教學中什么方法都不是萬能的,但學生反映還不錯,有一次我也就這個問題向?qū)W生做了一個調(diào)查,我上課問學生大家對這樣的合作學習,捆綁評價怎么看,當時學生發(fā)言非常踴躍,都爭著說:“能調(diào)動積極性,能提高效率,能集思廣益,能體現(xiàn)團結(jié)合作的樂趣,能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能鍛煉反應(yīng)能力……”
總之,象這樣的發(fā)言很多,竟然有個學生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這樣能讓有的學生不走神了”,這個學生平時學習熱情不高,以前上課不太注意聽講,所以當時我就說:“主要是讓你不走神了吧”。學生也是哈哈大笑。。。起初,很多學生可能就是為了為組里多掙點分,他或許沒有考慮老師是為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我們要善于抓住這個契機,在后來的.教學中我也在不斷完善,比如,有的學生就給我反應(yīng),說:“老師,那個XX,他回答的次數(shù)是多,但都沒有說對,這樣就不應(yīng)該加分”我覺得這個建議提得很好,所以我就對學生說:“發(fā)言中明顯的錯誤,本次發(fā)言無效”。
還有比如平時分析課文遇到一些開放性的試題,需要你自己組織語言,像這個事或這個人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你怎么看到某人的成功等等,我都跟學生說,發(fā)言必須是三句以上,并且語義不重復,這樣漸漸向發(fā)言質(zhì)量靠攏,F(xiàn)在我不光在課堂上用,平時作業(yè)也用,學生沒有完成作業(yè),就扣該組本節(jié)課的發(fā)言分數(shù),所以其他組員有責任監(jiān)督這個學生課后完成作業(yè),起初我自己來檢查作業(yè)書寫情況,現(xiàn)在我開始采用組與組間互相檢查,挑毛病,這樣就促使一部分學生能更認真些。當然,這里也存在問題,比如在前面說的那次調(diào)查中,就有一個學生發(fā)言說:“老師,他們說的都是優(yōu)點好處,但我覺得不好,他們就光想著怎么去搶答問題了,你講的他們都沒有聽!蔽艺f:“你觀察得太仔細了,說得太好了,我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彼晕乙舱谂Φ南朕k法,怎么才能讓學生該安靜聽課就安靜,該活躍時就活躍。
以上這些是我在教學關(guān)于合作教學的一點粗淺做法,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桃花源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了解有關(guān)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3.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正確理解作者的理想。
4.熟讀并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把握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作手法,要求學生運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細節(jié),培養(yǎng)其想像能力
3.掌握相關(guān)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
4.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xiàn)象。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使學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同學們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關(guān)資料。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quán)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quán)的征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quán)合作,而以《桃花源詩并記》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
“詩”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詠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nóng)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選作課文的,就是這篇有新奇情節(jié)、有優(yōu)美環(huán)境、有人物、有對話的《桃花源記》。
三、學生借助校本教材《桃花源記》“整體感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相互討論,學習字詞,教師指導、點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內(nèi)容(學生歸納,教師總結(jié))
第一段:寫漁人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jīng)過。
第二、三段:寫漁人進入訪問桃花源的經(jīng)過。
第四段:寫漁人再尋桃花源,終不可得。
五、分析本文寫作線索(以漁人行蹤為線索)
六、分小組進行誦讀比賽,部分同學能當堂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
桃花源記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huo)嚴然(yau)阡陌(qian mo)詣(yi)
2.熟讀課文,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與農(nóng)民來往與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
感情;但是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quán)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與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導語: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請同學們試翻譯課文。(每生翻譯一句)
3.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yè):靠……謀生。緣:沿。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窮盡。舍:舍棄,放棄;砣唬洪_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
悉:全。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
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告: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既:已經(jīng)。志:做記號。詣:拜見,臥…·怯。如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四、小結(jié)
1.古今詞義。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如此
古義:像這樣 說如此
今義:這樣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五、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導人
上節(jié)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
二、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第2~3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從第4節(jié)到完)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問: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4.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5.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呼陌交通,雞犬相聞。
6.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問: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8.提問: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與平的生活而嘆惋。
9.提問: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10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gòu)的。
11.提問: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yīng)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與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小結(jié)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板書設(shè)計
發(fā)現(xiàn)桃花源: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優(yōu)美)
進入桃花源
所見:土地平曠、屋舍嚴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huán)境良好)
怡然自樂(生活安定)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與世隔絕之久)
所歷: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民風淳樸)
離開桃花源
導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無
問津者
似有而無的
理想社會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shè)計。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shè)計
【桃花源記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桃花源記》教案07-25
《桃花源記》教案05-17
桃花源記 教案09-25
桃花源記教案05-21
桃花源記教案08-25
桃花源記的教案07-26
桃花源記教案10-17
桃花源記經(jīng)典教案08-18
《桃花源記》教案08-16
桃花源記的教案及板書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