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定位
【導(dǎo)讀】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fā)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jié)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fā)展生產(chǎn),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后又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定位
明代學(xué)者王夫之曾言:“北宋滅亡,始于司馬光,”此言過矣。北宋滅于徽、欽二帝手上,并不是司馬光教唆宋徽宗那么荒唐的。從遠因上講,有宋一代之衰落,其實自仁宗朝就出現(xiàn)了,也算不到司馬光頭上去。
王夫之有些以偏概全的習(xí)慣,而且他的這種思維方式還很容易被人接受,比如,我本人在深入了解王安石變法之前,就曾持有一種假設(shè):王安石這種王朝中期的變法,能否拯救已步入衰途的北宋王朝?現(xiàn)在看來,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問題。
這一問題的潛在前提是,我們已經(jīng)知道整個宋史的全貌,知道王安石變法是其“中期改革”,進而又提出,這次變法能否影響整個宋史發(fā)展過程的問題。其實,將振衰起亡的使命賦予王安石變法頭上,或?qū)⒈彼螠缤龅脑驓w于司馬光身上,其潛在的思路是將歷史視作一個既定的完整發(fā)展鏈條,而司馬光和王安石是這個鏈條上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但這只是事后的看法,是在歷史已經(jīng)成為歷史之后的看法?蓺v史本身不是一個完整有序的鏈條,而是一系列互不相干的偶然性構(gòu)成的,設(shè)使后來繼任的`皇帝不是輕佻浮薄、有輕微精神病癥狀的宋徽宗趙佶,而是雄才大略的宋太宗趙光義的話,那么宋史完全可能改寫。
以這種歷史觀來觀照歷史,我們不得不承認,王安石變法對宋史以及對中國歷史,并沒有產(chǎn)生我們以前所想象的那么大的作用。他沒搞強一個國家,也沒搞垮這個國家,他讓這個國家富了,也給官員腐敗胡鬧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但也就僅此而已了。對這個王朝后來命運的影響,還不如仁宗朝積累下了的一百多萬冗兵呢!司馬光的影響就更小了,他留下了一部號稱能讓人明智的史學(xué)巨著《資治通鑒》,他有些書呆子氣地堅持一種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他只有一年左右的當(dāng)政時間,雖然盡罷新法,但在他去世后,變法派又卷土重來,新法又恢復(fù)了一陣子。此后,變法派與反變法派的拉鋸戰(zhàn)仍持續(xù)了好一陣子。他本人對宋代政治史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就其實際效果而言,還不如開封滅亡時的騙子道士郭京。說北宋之亡始于司馬光,言過其實了。
說到底,王安石變法及司馬光的反對在有宋一代政治史上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既沒有亡宋、也沒有興宋。
可是,對這么一個實際作用并不大的歷史事件,為什么后世給與這么大的重視呢?
這也許是因為它涉及到了國家的使命與職能這一更為持久的問題。每當(dāng)那些雄心勃勃、有強烈進取心的人物當(dāng)政后,就要尋找歷史根據(jù),就要拿一切歷史上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的人物和事件做根據(jù),于是,就提出了王安石變法,高度肯定并按自己當(dāng)下的要求拔高變法的意義。而一旦那些只圖安定、不思進取、維持現(xiàn)狀的人當(dāng)政,便會將“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理念抬出來,司馬光便成為先知先覺的圣賢,王安石則作為反面對象出現(xiàn)。
說到底,歷史沒有變化,變化的永遠是活人的現(xiàn)實需要,每一時代的人們都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解讀歷史,包括我們自己。而未來的歷史,永遠是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偶然性,我們不會知道未來是個什么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