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之渙七絕詩賞析
《九日送別》
王之渙【唐】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譯文】
秋風蕭瑟的薊北,相熟的朋友本來就少,又有誰能登高送我回歸故鄉(xiāng)呢?今日相會我們便一起飲盡杯中的菊花酒,也許明日你我就像這隨風漂泊無定的斷蓬一樣,不知道飛向何方。
【鑒賞】
公元725年前后,王之渙不愿為了衡水主薄的卑職而折腰,加上有人誣陷攻擊,他便憤然辭官而去.”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唐朝政府在薊北置州。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薊置州不久,王之渙游歷此地,意外和老朋友上官致情相逢,時上官致情攜弟子隱居此地.兩人相見,唏嘆世事.第二日,王之渙辭友還鄉(xiāng),上官致情也將攜弟子遠行,這首詩便是在這時寫下的。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秋風薊北,草木調(diào)零,于此迂僻之地,自然不會有什么朋友.所以詩人才說故人稀.豈但是故人稀,可能就詩中這一位朋友吧!異地相逢,本就是意外,但明日又要各赴他鄉(xiāng)了,都要走,那誰送誰呢?所謂且送歸,可說成同送歸吧。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菊花酒本為親人朋友相逢時所吃的酒,的確,今天是相逢了,那就一起飲這酒吧,明天我們就要像這隨風漂泊無定的斷蓬一樣,不知道飛向何方?王之渙和上官致情當時皆因一些情由而都算做是失意之人.失意人和失意人同飲本是相逢時才吃的酒,酒后的第二天卻又要天各一方了.從意外相逢到同飲菊花酒再到明日分別,兩人心里都各自壓著一層霜,這層霜不是幾杯菊花酒便化解得開的.那么,又是什么才能化得開呢。
《宴詞》
王之渙【唐】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譯文】
長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聲緊緊催促,要不然越來越多的離愁別恨一齊載到船上,船兒就會漸漸過“重”,就怕這桃花溪太淺,載不動這滿船的離愁啊。
【賞析】
長堤逶迤,水色碧明,東風鼓帆,桃花逐波。這首寫于宴席上的七絕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調(diào)清麗明快的水彩畫。然而,它的主題卻是“離愁”。
春天萬象復蘇,生機盎然,可是人看到的卻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詩人從首句起就試著撩撥讀者聯(lián)想的心弦,一個“綠”字點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詩人一片惜別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畎音quǎn,田間小溝),詩人擴大視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喚起人們聯(lián)想。那夾著田畝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條細長的飄帶,緩緩匯入漳河,一起向遠方流去,一望無際的碧野顯得非常柔和協(xié)調(diào)。然而眼前美景卻激起詩人的無限憂思,春水猶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詩人卻不能與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遺憾,想到好景不長,盛筵難再,一縷縷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讀者不由自主地和詩人的心緒貼近了。三、四句,詩人一下子從視覺轉(zhuǎn)到聽覺和想象上。盡管添愁助恨的棹聲緊緊催促,還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來越多的離愁別恨一齊載到船上,船兒就會漸漸過“重”,就怕這桃花溪太淺,載不動這滿船的離愁啊!詩人以“莫聽”這樣勸慰的口吻,將許多難以言傳的情感蘊含于內(nèi),情致委婉動人。詩中以“溪淺”反襯離愁之深,以桃花隨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詩人的傷感。至此,通篇沒有一個“愁”字,讀者卻已通過詩中描繪的畫面,充分領略詩人的滿腹愁緒了。
這首匠心獨運的小詩含蓄蘊藉。詩人從“看到的”、“聽到的”,最終寫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訴說離愁,令人讀之卻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啟迪人思,耐人玩味。
【王之渙七絕詩賞析】相關文章:
王之渙送別這首詩的賞析09-19
涼州詞王之渙詩賞析05-23
《涼州詞》王之渙詩賞析07-07
涼州詞 王之渙全詩賞析08-24
王之渙的涼州詞全詩賞析07-06
王之渙的詩11-06
王之渙《涼州詞》全詩翻譯賞析01-21
王之渙-詩詞《涼州詞》全詩賞析10-10
王之渙《九日送別》全詩賞析07-11
王之渙《涼州詞》全詩翻譯賞析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