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小石潭記》解讀與賞析
《小石潭記》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下面是課文解讀與賞析,希望你能喜歡。
《小石潭記》解讀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后寫的《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這些作品,畫廊式地展現(xiàn)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了酈道元《水經(jīng)注》的傳統(tǒng)而有所發(fā)展!端(jīng)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風(fēng)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qū)的美好風(fēng)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fēng)格,觀察入微,描摹細致。肖其貌,傳其神。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此外,作者還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tài)。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
《小石潭記》賞析
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dǎo)我們?nèi)ヮI(lǐng)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蔽恼乱婚_頭,便引導(dǎo)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绑蛑瘛本褪浅闪值闹褡;“如鳴佩環(huán)”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huán)相互撞擊時發(fā)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于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fā)現(xiàn)小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八惹邃,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毙∈兜乃裢馇鍥,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gòu)成的。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tài),形狀各異。“坻”即為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嵁”“巖”都是巖石的各種形態(tài)。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tài)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扒鄻浯渎,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本褪亲髡邔τ诔靥渡暇拔锏拿枥L了。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wǎng),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fēng)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致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采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疤吨恤~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边@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動。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游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里,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lián)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游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白渡,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弊谛∈渡希闹墉h(huán)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凄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后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并把環(huán)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凄苦孤寂的心境。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庇浵屡c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yōu)秀山水游記。它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予厚,河?xùn)|(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簡介,請考生學(xué)習(xí)。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第,十四年登博學(xué)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十七年任藍田縣尉,十九年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見習(xí)御史)。二十一年正月,順宗(李誦)即位,柳宗元積極協(xié)同王叔文等人進行政治改革,時為禮部員外郎。改革觸犯了保守官僚、宦官、藩鎮(zhèn)的利益,遭到反對,不到八個月就以失敗告終。九月,王叔文等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貶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師,三月又出為柳州刺史。他在柳州頗有政績,四年后死在那里。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時期的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他和韓愈尊儒學(xué)、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學(xué)(最看重《春秋》,主張取圣人大中之道以為理),卻統(tǒng)合佛、道之長而棄其短,并認為韓愈辟佛是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送僧浩初序》)。他能從勢的發(fā)展來看待社會歷史的進化,能從安民的角度來談?wù)摾糁沃,這些在當(dāng)時都是有進步意義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論比較完備,重要的有三點。一是認為文章要表現(xiàn)正確的思想內(nèi)容,要能為時所用。他講文者以明道,并要以輔時及物為道,且一再中言:文之用,辭令褒貶、導(dǎo)揚諷諭而已。二是主張文章的內(nèi)容、形式要統(tǒng)一起來,二者不能有所偏廢。他既反對無乎內(nèi)而飾乎外,也反對有乎內(nèi)而不飾乎外。三是強調(diào)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嚴肅認真的寫作態(tài)度。他說大都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又講作文切不町出以輕心、怠心、昏氣、矜氣。此外,他對古代文化遺產(chǎn)并不一概否定,而是主張參用其長,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資料,也利用各種文體(包括駢文、辭賦)的藝術(shù)形式。柳宗元這些觀點對當(dāng)列的青年習(xí)作者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他雖不像韓愈那樣公開和一些青年建立師生關(guān)系,但受他指教的人卻相當(dāng)多。他在長安,每日登門求教者幾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還從千里以外到永州向他求教。柳宗元熱心幫助他們,或口講指畫,或用函授方法解決疑難,大大推動了古文運動的發(fā)展。
當(dāng)然,柳宗元對古文運動的最大貢獻,是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優(yōu)秀的古文。這些優(yōu)秀作品大都產(chǎn)生在他被貶以后。原因是長期謫居南方,使他對社會弊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形同囚犯的憂患生活使得他悲憤填胸,抑郁難平。再加上他這時有意識地研究了先秦兩漢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寫出好的作品?偟目矗母、壯、廣、厚,詞正而理備,而又言暢而意美,顯出俊杰廉悍、詞氣峻厲或幽郁隱微、峭麗精潔的審美特征。韓愈說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即含蓄不露,見《詩人玉屑》引《漫齋語錄》),劉熙載言柳文如奇峰異嶂,層見疊出,都說明它們具有內(nèi)、外兼善的特點。他的論說文雄辯滔滔,凌厲峭折,大小政論無不筆鋒犀利,論證精確。他的傳記文善于刻劃人物性格,有的是學(xué)習(xí)《史記》、《漢書》中人物傳記的表現(xiàn)手法,有的則是自有創(chuàng)造。比如他的《梓人傳》、《宋清傳》,明顯地吸取了唐傳奇的特點,但又不是純傳奇。作者善于借立傳來闡發(fā)道理。柳宗元是第一個使寓言成為獨立文學(xué)形式的作家。他的寓言多以人、禽獸、草木的小故事為題材,有的反映作者的政治見解,有的宣揚人生哲理,寓意深遠。山水游記是柳宗元對古代散文最出色的貢獻,它們不但再現(xiàn)了南方自然山水的美,還寫出了作者感情的微妙變化。這種借寫被遺棄的山水以吐胸中之氣的做法,把古代山水游記的寫作推向了一個新階段。柳文中還有不少騷賦,它們從風(fēng)格到體制都受到屈賦的影響,在唐人中是不多見的。總之,柳文眾體兼?zhèn),無論記山水、狀人物、談文章、議論政事、闡述哲理,皆能形容盡致,辯析入微,真是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
柳宗元有詩一百四十余首。其詩雅淡味深,和陶淵明、王維、韋應(yīng)物并稱。蘇軾說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評韓柳詩》)。又說詩到李、杜以后,獨韋應(yīng)物、柳宗元發(fā)纖稱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書黃予思詩集后》)。
劉禹錫曾為柳宗元編《河?xùn)|先生集》三十卷,原奉已佚,現(xiàn)存宋人輯本多種。今人吳文治等參校眾本,編有《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兩卷,另有外集補遺一卷。
【《小石潭記》解讀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小石潭記》解讀02-07
小石潭記課文解讀03-12
柳宗元《小石潭記》課文解讀09-14
《小石潭記》 原文與賞析04-24
新《小石潭記》賞析09-22
《小石潭記》的賞析柳宗元04-04
柳宗元《小石潭記》賞析03-03
《小石潭記》原文與賞析11-23
《小石潭記》原文及賞析02-22
小石潭記原文及賞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