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永遇樂》賞析
《永遇樂》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以下為辛棄疾《永遇樂》的賞析,僅供參考。
這首詞是辛稼軒的名作,明代的楊升庵(慎)甚至譽為稼軒詞中第一首(見《詞品》)。但也有人嫌其運用典故太多,不像其他作品之流利自然(宋·岳珂,清·譚獻)。這一評論,不能說不對。用典太多,無論作詩作詞,都不是高的格調。用典拙劣的作家,尤其顯得是“掉書袋”,令讀者生厭。不過,辛稼軒這首詞是懷古之作,既曰“懷古”,當然懷念的是歷史人物、歷史事跡。一提到這些人物,這些事跡,就是典故。辛稼軒于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任鎮(zhèn)江知府時,來到北固山上的北固亭游覽(京口即鎮(zhèn)江),對此江山勝地,聯系到自己有恢復中原的壯志、和當時南宋偏安小朝廷的危殆的形勢,不由得想起歷史上幾個英雄人物。他們的雄心壯志,他們所處的時代和政治環(huán)境,都和自己一樣?墒牵麄兊.壯志未曾實現,事業(yè)沒有成功,非但生命已經長逝,連一點遺跡都渺不可尋。由此情懷,想到自己也已老了(稼軒此年66歲),是否還能做出一些事業(yè)來呢?以上是表現在這首詞中間的思想過程。因此,這許多典故也就免不掉了。
現在我們從詞句中看作者如何表現其思想。上片第一句“千古江山”,“千古”是時代感,“江山”是現實感。作者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古時曾經統治過這片江山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國時的吳大帝孫權(字仲謀)。孫權是個有雄心壯志,要統一中國的人物?墒乾F在呢,像孫權那樣的英雄人物也無處尋覓了。(“無覓處”三字分開來用。)非但人無覓處,連他當年的“舞榭歌臺”,這些反映他的風流遺事的建筑物,也都被“雨打風吹”,杳無蹤跡了。接著,作者又想到了劉裕。
劉裕,小名寄奴。他在東晉安帝義熙五年及十二年,曾兩次率晉軍北伐,先后滅掉南燕、后秦,收復洛陽、長安,幾乎可以克復中原,可惜后來他野心篡奪晉帝政權,建立自己的宋代政權,放棄了進取中原的計劃,以致淮北各地,得而復失。作者想到劉裕早期的功勛,也非常欽佩,所以說“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笨墒乾F在劉裕的遺跡也找不到了。只見“斜陽草樹”之中,尋常百姓的里巷,當地的老輩相傳說,這里便是劉裕當年住過的地方。因為劉裕生長在京口,也是從這里起兵北伐的。
以上是詞的上片,懷念兩個英雄人物的盛衰。接下去,下片便懷念到又一次北伐失敗的歷史事實。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二十七年(450)命王玄謨率師北伐。當時北方的統治者是鮮卑族的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貍)。王玄謨草率出兵,沒有周詳的部署,結果大敗而回。所以作者說:元嘉時的北伐,真是冒失出兵,妄想像漢代的霍去病一樣,北伐單于,一直打到狼居胥山,封祭山神,凱旋回師。可是,王玄謨的戰(zhàn)績卻只落得倉皇地逃回京口。此詞中“倉皇北顧”四字,許多注釋本都把“北顧”講作“向北張望追來的敵人”,似乎未達作者之意!氨鳖櫋笔橇魍龅浇系氖看蠓虺S玫囊粋含有政治意義的語詞,有“北望中原,企圖恢復”之意,故宋文帝在元嘉八年兵敗時賦詩云:“北顧涕交流”。后來梁武帝登北固亭,索性把亭名改為北顧亭,以寓收復中原之志。辛稼軒此詞是北固亭懷古,因而用了雙關的意義。我以為“倉皇北顧”應解釋為倉皇敗退到北固山下,從此只能“北顧”而已。
接下去,忽然來一句“四十三年”,立刻聯系到自己,又聯系到當時抗金的形勢,從懷古一轉而為傷今,筆路可謂雄健。辛稼軒于宋高宗紹興三十三年(1162)來到南方,參加抗金戰(zhàn)爭,到開禧元年登北固亭時,正是四十三年。這時他遙望對江的揚州,還記得四十三年前從北歸南的一路戰(zhàn)斗情況。所以說“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在這四十三年間,辛稼軒壯志未酬,南宋小朝廷也始終未能振作。收復中原,徒成虛愿。于是辛稼軒有了不堪回首之感。這一感慨,因望見“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而愈加強烈。原來北魏太武帝在擊敗王玄謨的軍隊之后,一直追到京口對江的瓜步山(今江蘇六合東南)在山上建立了行宮。這個行宮到后世便被當地老百姓誤傳為狒貍祠,以為是一座福祐人民的神廟,春秋祭祀,有“神鴉社鼓”的熱鬧。時代已沖洗掉民族恥辱的意義,這就使辛稼軒愈加悲痛,深恐再過幾十年,南宋小朝廷也即將在歷史上消失。
詞的最后三句,歸結到自己。戰(zhàn)國時趙國的名將廉頗,年紀雖老,精神還很壯健,還能大嚼米飯和豬肉。辛稼軒以廉頗比喻自己,自以為雖然老了,還能參加抗金戰(zhàn)斗?墒,誰來打聽廉頗還能不能吃飯呢?這意思是說,有誰能起用我去帶兵抗金,收復中原呢?
辛稼軒作此詞時,正是宰相韓侂胄打算北伐的時候。韓侂胄是宋寧宗親信的人,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憂心國事的士大夫中間取得盛望。辛稼軒作此詞的上一年,即寧宗嘉泰四年(1204)正月,韓侂胄已決定對金用兵,希望打一次勝仗,收復一塊失地,以增加他的政治資本。同時,他追封岳飛,起用辛稼軒,在抗金派的朝野人士中取得好感。辛稼軒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是很復雜的。他知道韓侂胄的北伐,也是“元嘉草草”的魯莽行動,但這一舉動的意義,卻是符合于他的夙愿的。他這些思想上的矛盾,都表現在這首詞中。最后三句,也可以認為他有點感激韓侂胄之意。不過,由于韓侂胄這一輕舉妄動,在開禧二年,就招來了金兵大舉入侵,又造成一次“倉皇北顧”的形勢,寧宗皇帝在敵人的威脅下,只好歸罪于韓侂胄,殺之以謝罪。后世詞人,對這最后三句,也就不敢說辛稼軒當時有感激韓侂胄之意了。
【辛棄疾《永遇樂》賞析】相關文章:
辛棄疾《永遇樂·烈日秋霜》原文及賞析09-21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賞析12-16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鑒賞07-12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鑒賞03-09
辛棄疾水調歌頭賞析01-27
辛棄疾《賀新郎》賞析01-27
辛棄疾水調歌頭詩詞賞析01-26
水調歌頭辛棄疾及其賞析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