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別康橋》詩歌解讀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詩歌都不陌生吧,詩歌具有語言高度凝練、篇幅短小精悍的特點。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再別康橋》詩歌解讀,歡迎大家分享。
再別康橋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詩題解讀:
初看詩題――再別康橋――即包含意蘊?禈蛑g勝于劍橋,中國人對“劍”與“康”是有基本的心理判斷的。“再別”,有故事性,其前定有一別,現(xiàn)在又別,內心若何?令人猜想。
第一節(jié)詩解讀:康橋母校,來而別,別而來,來又別,暗合詩題!拔魈臁笨蔀閷崒,即詩人于船上所見;或為虛寫,即康橋母校!霸撇省焙蔚绕G麗、美好,令人向往。
而疊音詞“輕輕”的使用,極富音樂感,又有回環(huán)的美,營造出的淡淡的情緒彌滿全詩。
第二節(jié)詩解讀:用“那”領起回憶,極親切直接,且音韻上響亮異常。誰人不知詩人在“那河畔”曾留身影?誰人不知詩人對“那河”的愛戀?“那河”并不孤單,有“金柳”。
柳樹在詩人眼中為什么是“金”?此為實景。因為夕陽霞照,紅彤彤,嬌艷艷。柳本有情,自有倩影,何況在有情人眼中!
有情!情在神妙的比喻中。詩人竟將“金柳”喻成“新娘”!這是何等新奇的比喻,有人曾將什么東西喻成新娘嗎?喻成未曾謀面渴盼見見的新娘嗎?難怪倒映在波光里的樹影是“艷影”!這“艷影”怎么能不在“心頭蕩漾”?
第三節(jié)詩解讀:詩人的眼神并未停留,他還看到了“軟泥”、“青荇”,你看它們在干什么?“油油地”、“招搖”。有情人眼中無物不情!詩人真真有情人!此情此景,詩人大受觸動,說“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我也甘心!
第四節(jié)詩解讀:詩人的眼神由俯視轉而仰觀遠望,他看到了“那”“潭”!潭水在榆陰的遮蔽下表現(xiàn)出無限的美,變幻的美。詩人情感又起――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虹,何等的美,所有的色彩,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人的念想,全在“虹”上,詩人將情感寄托在“虹”這個意象上,絢麗至極。
“揉碎在浮藻間”,實意是:潭水因浮藻動而有紋,紋碎而多之狀,詩人竟說是一潭揉碎。揉碎了卻更美,因為每一個碎片都“沉淀著彩虹似的夢”!作者的思緒由現(xiàn)實轉而夢境。其實人在美景中不免做夢,做各種各樣的夢,詩人之夢使詩如夢!
第五節(jié)詩解讀:詩人,尋夢。
撐了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那平時不見的美/流連,忘返/有了星輝/和著星輝/在船里,放歌!
第六節(jié)詩解讀:但我不能放歌!
“放歌”,又不能“放歌”,詩人情感在此有所糾結,是什么讓詩人難以抉擇?
原來有“悄悄”,有“沉默”。別離時的笙簫,怎會高歌,悄悄才是笙簫對詩人的體貼;夏蟲也在體貼,康橋也在體貼!
此時詩人,怎能分清我是誰。我是誰?誰是我?我是康橋,我是金柳,我是青荇,我是水草,我是那潭,我還是……我與康橋,情濃得合一,情濃得不舍。
第七節(jié)詩解讀:是的,再美不過康橋,但我要別離。
我要悄悄的來,更要悄悄的走。我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總結:全詩彌滿在靜謐安康、幸福留連,情濃濃、波艷艷中,詩人在幸福中,我們也在幸福著。美好的詩歌總給我們美好的感念。
《再別康橋》鑒賞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云飄逸!拜p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眱(yōu)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tǒng)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鐘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痹娙说倪@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xiàn),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該說是快樂并痛苦著的。快樂的是可以在康橋尋夢,尋找青春、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郁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繪畫感與意境美是本詩的最大特色。詩中意象眾多,皆鮮明艷麗!拔铩迸c“我”、情與景和諧互滲,創(chuàng)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謂意境,即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思融合而成的藝術境界。詩人為了創(chuàng)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強調了描寫上的形象性與畫面感。詩中的夕陽、星輝、波光、艷影、榆蔭等突出了光線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強烈的色彩感,招搖、揉碎、蕩漾、漫溯等又呈現(xiàn)出意象的動感。詩中每一節(jié)都是一幅畫,組合在一起則是整體和諧的藝術空間。詩人在追求繪畫美的同時還出色地把“我”與“康橋”糅合在一起敘寫!拜p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痹谶@里,“我”的依依惜別的形象始終在康橋的風姿中佇立。“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笨禈虻牟ü馄G影也無時無刻不印在“我”的心中。這種將寫景與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無分離造作之感的技巧,營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滲的氛圍,達成含蓄沖淡、柔美婉約的古典式意境。
本詩的比喻奇異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動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徐志摩曾說過;“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優(yōu)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沒了你的靈性!边@話道出了詩人為何一再在本詩中運用比喻手法的原委。詩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為物,以表達自己對康橋的依戀之情,如“我”與康橋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閃閃的康河。這些比喻因緣而起、隨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眾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來的想象性聯(lián)系又給人新鮮感。此外,“河畔的金柳”與“夕陽中的新娘”,“悄悄”與“別離的笙蕭”,他們之間的比喻關系卻喚起陌生化的新鮮審美感覺,不落俗套且貼切自然。就比喻而言,過有陌生化顯示詩人的創(chuàng)造力,但卻造成喻意晦澀難懂;過于熟悉化固然能明白易懂,但一個好比喻被反復使用后也會喪失審美的新鮮感。本詩的比喻多處于陌生與熟悉之間,這是最佳的審美臨界點。本詩的象征性意象也值得注意。所謂“象征”,通常是指甲事物按時乙事物,甲事物因具有審美的感性特征而被注意,乙事物則不在文本中出現(xiàn)而須讀者體味、索解。這也就是修辭學上的借喻或隱喻手法。本詩中,“西天中的云彩”既是描述性意象又是象征性意象,暗示著西方社會和西方文化的色彩絢麗!安屎缢频膲簟,彩虹處于想象而非眼前實景,夢是含義豐富的意象,整個意象組合的隱喻內涵則是詩人的理想與愿望。
聞一多主張的建筑美和音樂美在詩中也有獨到的體現(xiàn)。“建筑美”其實是比喻性說法,意詩行排列相識的整齊勻稱。本詩共有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六至八字,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頭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著是“建筑美”詩歌實驗的一種標本。音樂沒是指詩歌節(jié)奏的勻整和韻律的和諧。本詩每行基本上都保持三個音節(jié),即有三個停頓(三個章節(jié)之間的小停頓和一行詩結束后的稍長停頓),形成全詩的統(tǒng)一節(jié)奏。詩中的第二、四行押韻,每節(jié)詩自換一韻,具有一種抒情小調似的旋律感,與全詩輕柔的情感基調相吻合。第一節(jié)與最后一節(jié)詩在內容上呼應,在形式上對稱,在韻律上合拍,給人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的旋律美感。
【《再別康橋》詩歌解讀】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全文解讀02-01
《再別康橋》課文解讀04-14
再別康橋課文解讀04-21
解讀《再別康橋》多重主題12-05
解讀《再別康橋》的美學特征01-11
詩歌《再別康橋》09-22
李商隱及其詩歌解讀08-09
詩歌《再別康橋》賞析01-18
詩歌《再別康橋》賞析02-20
再別康橋詩歌原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