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薛老師執(zhí)教《圓明園的毀滅》之我見
贊可夫認為“閱讀課的任務在于訴諸學生情緒、感情與激情,使他們學會思考,自己做出結論”。因此情感教育的滲透應與知識、智能一樣,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來完成。教學活動中情感的交流過程,需要調動師生雙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只有師生情感能和諧地得以溝通、交流,才能使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種因素在情感這一“主線”引導下,成為活動的有機整體。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 ,聽薛老師執(zhí)教《圓明園的毀滅》后,我感到情感對于少年兒童學習過程的影響特別重要。有效地運用情感功能就能誘發(fā)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新課標下發(fā)展是學習的目的,教學是發(fā)展的手段,而薛老師的教學就真正做到了情知交融和諧發(fā)展。
以情導學,加深體驗
圓明園被毀滅是一段難忘的國恥。這樣一篇情感深沉的課文,薛老師為了幫助學生深刻體悟,多次創(chuàng)設了情境:教師開頭就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從自身角度來體驗圓明園的面積之大,通過“加一百米、二百米……”的依次順序,體驗圓明園的大;薛老師為了加深學生對外來侵略的憤慨,放了一段錄像,問學生“拿走的是什么?運走的是什么?毀壞的是什么?焚燒的是什么?”突出這里的“什么”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增強學生對八國聯(lián)軍的憤恨,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薛老師形象化語言作用下,學生通過想象、記憶進入特定的語境。如:薛老師問學生:“來到圓明園廢墟,你會想到什么?”(與書上圖聯(lián)系)學生在老師的手勢、表情指導下,通過思考、想象說出這樣的答案:“落后就要挨打……”
以情激情,綜合情理
薛老師從教材實際出發(fā),發(fā)掘到教材中的情知結合點,抓住精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思維,激發(fā)興趣。薛老師指引學生“曲徑通幽”,設問抓關鍵,有思考性、情趣性,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中求索,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趣味無窮。如在教“英法聯(lián)軍如何毀滅圓明園”時,薛老師強調“拿走的……拿不動的……實在運不走的”句式,接著讓同學層層剝筍,聯(lián)系課文仔細推敲,理解“八國聯(lián)軍”拿走、運走、毀壞、焚燒的各是什么?這樣做,會導致怎樣的后果?由此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帶動起學生的情感因素。這些離不開薛老師自身對課文的反復揣摩,離不開她自身先“入境”,然后“入得深切,出得活脫”的鉆研。課上,通過表情、手勢、目光等體現(xiàn)出來,以感染學生。正是薛老師運用自己備課中的情來激發(fā)學生文字理解中得情,才達到了“形真、情深、意遠、理念寓于其中”的效果。
你看薛老師的吟誦:通過語句的長短,聲調的高低、緩急、頓挫的變化讓我們感到情感的脈搏在跳蕩,引起內心的共鳴。薛老師讓學生朗讀第五小節(jié)時,抓住了“凡是、任意、實在、統(tǒng)統(tǒng)、三千多”等詞,通過“生讀、生自我評價、師范讀、師生齊讀”等方式,讓自身的胸中之情,流淌到學生心中,學生受到情的感染,無不義憤填膺。
你聽薛老師悟理中析情:薛老師引導學生將課文中感性的上升到理性,讓情感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從情到理的一種“升華”,達到情與理的統(tǒng)一。讓學生分析過園林、建筑、文物之后,她讓學生想“來到廢墟,想到什么”,最后總結發(fā)言,得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不讓慘痛的悲劇重演,不讓屈辱的歷史重現(xiàn)”,情理綜合,意猶未盡。
和諧民主,促進發(fā)展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它需要情感的交融,氣氛的和諧。薛老師特別強調信息的反饋,入情入境的效果。反饋信息越及時越好。課堂上她注意及時了解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如:第一排同學答不上,薛老師及時調動第二排學生,使學生“會文明理”,達到雙方情感的交融。因此,在教學中應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來發(fā)展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語言訓練中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情感。
薛老師在教學中以“呈現(xiàn)情境——激活興趣——組織教學——總結評價”,優(yōu)化教學過程。然后通過對情感的點撥,使學生逐漸“感知表象——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討論問題——鞏固練習”,含蓄蘊藉。整節(jié)語文課猶如一支動人的樂曲,“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余音繚繞。
【薛老師執(zhí)教《圓明園的毀滅》之我見】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10-21
圓明園的毀滅06-11
圓明園的被毀滅資料10-26
圓明園是被誰給毀滅的06-28
圓明園如何毀滅10-19
圓明園毀滅的資料11-05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11-25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02-19
《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02-23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