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和教后感
14周周二,我上了《圓明園的毀滅》一課。通過這節(jié)課,讓我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受益匪淺。無論從課的準備,還是上課、到第二次五(2)班的再次教學,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只有下功夫鉆研教材,才會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握教材是關鍵。為了充分備好這堂課,我搜集了大量相關的資料。同時,還認真揣摩了教育名家于永正、竇桂梅、王崧舟關于這一課的課堂實錄,確立好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梢哉f是站在名家的肩上確立了適合本班學生的教案。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堂課上完后,通過自我反思,從整體上看我感覺還是有進步。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最后一個自然段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但是,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的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fā)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而,我對這篇文章的設計思路如下:
首先請孩子們自由讀第2--5自然段找出三句高度評價圓明園的話。
A:圓明園在北京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B: 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C: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而144年前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那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多媒體課件,生動再現(xiàn)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最后從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極點,學生情至極點,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場,這時我設計了火燒圓明園被毀后廢墟的場面,前后一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丑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貪婪、瘋狂,真正了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fā)泄到極點。
其次我創(chuàng)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讀書活動,做到以讀導情,以議悟情,以情激情,讓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語感能力得以培養(yǎng),受到思想教育。這篇課文文字優(yōu)美,字里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我非常重視朗讀訓練。第二至四自然段朗讀時應體現(xiàn)欣賞、贊美、自豪之情,語氣自然、從容,語速宜緩,娓娓道來,通過品讀、引讀、想象讀,把學生帶入一百多年前的圓明園之中。最后一個自然段情感起了變化,帶著歷史的悲憤,朗讀時應體現(xiàn)痛惜、仇恨之情,聲調可提高,“闖進、統(tǒng)統(tǒng)、凡是、任意”等關鍵詞要讀重音。背誦有一定難度,我采用分散難點,講求方法。第二自然段的背誦可用圖示法,利用簡筆畫板書圓明園的布局,請學生上臺板畫,抓住“眾星拱月”幫助記憶;第三自然段可用填空法、比較法,引讀法概括出幾種建筑風格;第四自然段抓住“總—分—總”段式進行背誦。
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被激發(fā)了出來,學生感悟到了對英法聯(lián)軍的恨和愛國情感;本課的目標、重難點已達成;此外,還加強了學生與文本的溝通;更令我高興的是,在這節(jié)中,本班學生的積極性有了質的飛躍,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通過認真反思,同時在教導主任張老師和教研組長的精彩點評下,讓我明白了這堂課的不足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在我以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得要扎實,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透徹,我總是將課文內容分成幾節(jié)課講完,在授課中不斷地講,不斷地說,生怕學生哪點兒沒理解到,這種看似細講的課堂,自己累得滿頭是汗,學生有時還是一頭霧水,因為學生沒有主動學習,只是被老師牽著、不停往腦子里灌。在這堂課上我力求抓住教學主線——“領略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再由此自然導入英法聯(lián)軍對圓明園的摧毀,感受到‘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之深刻”這樣設計好后,再在學生精心預習下,我在講課文時就輕松多了,不必面面俱到地泛講,只對重點詞、句、段、中心內容進行了精講,一節(jié)課中,我啟發(fā)式地問,學生答、讀、演、練,充分體現(xiàn)了師導,學生主動學的教學模式,課文內容講完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掌握得很好。由此,我不由得深思我過去的教學模式和對學生能力的判斷。以往,總認為不細講,不面面俱到,學生就不會理解,不會掌握;實際上,是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只要放手讓學生主動地學,他們會更自信,主動獲取知識比被動獲取記得更牢更深刻。有了這樣一次經歷,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改變教學思路,認真鉆研教材,力求抓主線,從而把自己解脫出來,還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和權利,使教學實效真正體現(xiàn)。但是在課后,張教導也針對這樣的設計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把后面圓明園的毀滅放到第三教時,這樣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更能突破,教學效果更明顯。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以往總覺得上課就要上最主要的內容,這樣課堂會更出彩,實際上只要把課上實在了那就是成功的課了。要是能“忍痛割愛”去掉最后內容的教學,然后在把圓明園的建筑風格進行仿寫,我想我的課一定會更精彩,更成功。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和教后感】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教后感11-27
《圓明園的毀滅》教后感悟08-23
品讀圓明園的毀滅后感10-10
讀《圓明園的毀滅》后感02-22
讀《圓明園的毀滅》后感09-26
讀《圓明園的毀滅》后感09-14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0-11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5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7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選]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