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永王東巡歌其二》閱讀答案及賞析
永王東巡歌其二
李白
三川②北虜③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④。
但用⑤東山謝安石⑥,為君談笑靜胡沙⑦。
注釋:①此詩是李白晚年在永王李璘(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幕府中的作品。贊頌永王率兵東征。
、谌ǎ狐S河、洛水、伊水,比喻洛陽一帶。③北虜:指“安史之亂”叛軍。④永嘉:西晉懷帝的年號。永嘉五年,匈奴攻破西晉都城洛陽,大肆殺傷搶掠,中原人紛紛向南逃避。
、莸茫菏褂。⑥謝安石:東晉時代的謝安,字安石。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秦國君主率領(lǐng)百萬大軍從北方大舉南侵。當(dāng)時隱居在東山的謝安被任命為大都督,打敗了敵人。
、哽o胡沙:徹底打敗敵人。
【閱讀試題】
(1). 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4分)
(2). 全詩構(gòu)思精巧,抑揚有致。對此,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安史之亂”以后,唐朝的混亂局面。李白參加永王幕府后效力的情況。或:李白贊頌永王東征,表明自己的雄心抱負。(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前二句極寫叛軍之多且兇,國災(zāi)民難之甚且危,目的卻在襯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圖大略。局勢寫得越嚴(yán)重,就愈見其高昂的愛國熱情和“一掃胡沙凈”的雄心;氣氛寫得越緊張,就愈見其從容鎮(zhèn)定地“挽狂瀾于既倒”的氣魄。
賞析:
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關(guān)。京師震恐,唐玄宗倉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經(jīng)營長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師順江東下,途經(jīng)九江時,三請李白出廬山,詩人應(yīng)召,參加了李璘幕府。隨軍途中,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虜亂如麻”,三川即黃河、洛河、伊河,這里指三水流經(jīng)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黃河兩岸一帶)。北虜指安祿山叛軍!皝y如麻”喻叛軍既多且亂。叛軍到處燒殺搶掠,造成廣大三川地區(qū)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四海南奔似永嘉”,歷史的驚人相似,使詩人回想起晉懷帝永嘉五年(311)時,前漢劉聰?shù)南鄧鴦㈥祝ハ輹x都洛陽,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在詩人眼里,同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樣造成了天下大亂。這就從歷史高度揭示了這場災(zāi)難的規(guī)模和性質(zhì),表明了鮮明的愛憎。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筆。史載,前秦苻堅進攻東晉,領(lǐng)兵百萬,聲勢浩大。謝安被孝武帝任為征討大都督,卻奕棋自若,破苻堅大軍于淝水,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詩人自比“東山再起”的謝安,抒寫自己出匡廬以佐王師之情?梢钥闯隼畎状藭r雄心勃勃,自負很高。前著“但用”,后書“為君”,筆勢飛動,風(fēng)度瀟灑,一種豪邁的氣概、樂觀的情緒和必勝的信念躍然紙上。以“胡沙”喻叛軍,形象而深刻。叛軍之來,有如妖如魔,飛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寫出它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和暗無天日的殘暴行徑,又寫出徒有聲勢的虛弱本質(zhì)和為時不長的必然趨勢!办o”字,凝煉、概括,使人想見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為君“靜胡沙”又在“談笑”之間,更見其成竹在胸,勝券在手,指揮若定,易如反掌之氣概,讀之心胸開拓,精神為之一振。
此詩的一個特色是用典精審,比擬切當(dāng)。古人認為成功的用典應(yīng)有三條:“易見事”、“易識事”、“易誦讀”。(宋魏慶之《詩人玉屑·用事》)詩人連用二典,皆煉意傳神,明白曉達,情境俱現(xiàn),相映增輝,不愧為用典之上乘。全詩藝術(shù)構(gòu)思,欲抑故揚,跌宕有致。詩人于前二句極寫叛軍之多且兇,國災(zāi)民難之甚且危,目的卻在襯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圖大略。局勢寫得越嚴(yán)重,就愈見其高昂的愛國熱情和“一掃胡沙凈”的雄心;氣氛寫得越緊張,就愈見其從容鎮(zhèn)定地“挽狂瀾于既倒”的氣魄。這種反襯性的蓄勢之筆,增強了詩的力量。
【《永王東巡歌其二》閱讀答案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白《永王東巡歌》賞析06-19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詩歌賞析04-27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古詩07-26
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十一》唐詩賞析05-22
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十一)》鑒賞08-22
李白《永王東巡歌其六》全詩鑒賞08-04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一)》李白唐詩鑒賞07-18
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二》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5-17
《東溪》閱讀答案及賞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