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
蘇轍
公諱軾.姓蘇,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軾若為滂,太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那?”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學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教千言。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與轍皆師先君。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論》,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嘗謂轍曰:“吾視今世學者,獨子可與我上下耳。”既而謫居于黃,杜門深居,馳騁翰墨,其文一變,如川之方至,而轍瞠然不能及矣。后讀釋氏書,深悟實相,參之孔、老,博辯無礙,浩然不見其涯也。先君晚歲作《易傳》,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書,然后千載之徽言,煥然可知也。復作《論語說》,時發(fā)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書傳》,推明上古之絕學,多先儒所未達。既成三書,撫之嘆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當知我矣!
公詩本似李、杜,晚喜陶淵明,追和之者幾遍,凡四卷。幼而好書.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顏、柳,仿佛近之。平生篤于孝友,輕時好施。其于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于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shù)困于世,然終不以為恨。孔于謂伯夷、叔齊古之賢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實有焉。
。ü(jié)選自《蘇轍集》,有刪節(jié))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平確的一項是(3分)
A.學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屬:寫作
B.既而謫居于黃,杜門深居杜:關閉
C.復作《論語說》,時發(fā)孔氏之秘發(fā):發(fā)展
D.用此數(shù)困于世,然終不以為恨恨:遺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蘇軾學術成就的一組是(3分)
、俦裙冢瑢W通經(jīng)史②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
③今見《莊子》,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
⑤博辯無礙,浩然不見其涯也⑥用此數(shù)困于世,然終不以為恨
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少年時即胸懷大志,以前賢為榜樣,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會。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他發(fā)奮學習。
B.謫居黃州,是蘇軾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此前的蘇軾,才高而自負;此后的蘇軾,潛心讀書,學貫儒佛道三家。
C.蘇軾繼承父親的遺志,完成了《易傳》《論語說》和《書傳》。蘇軾擔心這三本書在當世無人能夠理解。
D.蘇軾晚年特別喜愛陶淵明的詩歌,把陶淵明的詩幾乎追和了一遍。書法造詣也很高,可與唐代書法名家比肩。8.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l)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
(2)其文一變,如川之方至,而轍瞠然不能及矣。
(3)其于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
參考答案:
5.C(發(fā):發(fā)掘,發(fā)現(xiàn))
6.B(②句突出治學態(tài)度,③句為蘇軾學習中的感受,⑥句贊美蘇軾的人品)
7.C(蘇洵只要求蘇軾完成《易傳》,后兩本書,是蘇軾自己主動完成的,并非父親遺志。)
8.(1)(蘇軾)聽了古今成敗的故事,就能說出它的要旨。(“成敗”“要”各1分,整句通順1分。)
。2)他的文風一變,(文章氣勢就)像大河奔流而來,我只能驚嘆卻無法企及。(“川”“瞠然”各1分,整句流暢1分。)
。3)他對待別人,見到好的就贊美他,唯恐不能達到做的那么好;見到不好的就責備他,唯恐不徹底。(“于”“善”“稱”“斥”各1分)
參考譯文:
先生諱名軾,姓蘇,字子瞻,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先生十歲時,母親親自教育他,蘇軾聽了古今成敗的故事,就能說出它的要旨。一次,母親讀《后漢書》讀到《范滂傳》,慨然嘆息。蘇軾侍立在一旁,說:“我如果是范滂,母親也會贊許我嗎?”母親說:“你能成為范滂,我怎么不能成為范滂的母親呢?”先生更加勤奮有志于效力社會。母親欣喜道:“我真有一個好兒子啊。”等到蘇軾成年,學問通貫儒家經(jīng)典和史書,寫文章一天能下筆千言。
公的文章,是上天賦予的。小的時候和我一起向父親學習,起初喜好賈誼、陸贄的文章,議論古今成敗,不說空話。后來讀《莊子》,感慨萬千說:“我過去心中有所得,但不能說出,今天看《莊子》,說出了我的心里話!庇谑菍懗伞吨杏拐摗,語詞精妙,都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他曾經(jīng)對我說:“我看當今做學問的人,只有你可和我不相上下!焙髞碣H謫到黃州,關門讀書,揮灑文墨,他的文風一變,(文章氣勢就)像大河奔流而來,我只能驚嘆卻無法企及。后來他讀佛書,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融合儒道,廣博雄辯沒有阻礙,知識淵博,無邊無際。
父親晚年作《易傳》,沒有完成,就病重了,讓公繼承他的遺志。公哭著接受父命,最后完成了這本書,從這以后,千年以前的精微道理才鮮明彰顯而能讓人知曉。又寫《論語說》,不時發(fā)掘孔子的深奧道理。最后在海南,寫《書傳》,推測探索上古宏偉獨到的學說,許多都是先儒所未能達到的。三本書寫成后,公撫著書嘆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后世也一定有君子理解我。”
公詩本來與李白、杜甫相近,晚年喜歡陶淵明,追和陶詩之作差不多遍及每一首,詩共有四卷。年輕時喜愛書法,老了也不厭倦,自稱比不過晉代書家,唐時的褚、薛、顏、柳,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生忠于孝道友情,看輕財物,樂于救助。他對待別人,見到好的就贊美他,唯恐不能達到做的那么好;見到不好的就責備他,唯恐不徹底;只要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并不顧那樣做(有無)危害,因此多次被當世所困擾,但始終不感到遺憾?鬃臃Q伯夷、叔齊是古代的賢才,說:“追求仁愛而得到仁愛,又有什么怨恨?”公確實具有仁愛的品德。
【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相關文章:
《明史·曹端傳》閱讀答案與翻譯05-13
柳子厚墓志銘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8-02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的閱讀理解答案10-17
曾鞏《戚元魯墓志銘》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8-11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閱讀理解08-17
《趙襄子飲酒》閱讀答案和原文翻譯07-29
《送李端》閱讀練習及答案07-03
《八子》閱讀答案07-23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閱讀答案與翻譯賞析06-27
《王冕》閱讀答案及翻譯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