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詩使萬物變得可愛》閱讀答案
詩使萬物變得可愛
[英]雪萊
詩的確是神圣之物。它既是知識的圓心,同時又是知識的圓周。它包含了所有的科學(xué)都要涉及的東西,是一切其他思想體系之根和花朵。倘若沒有詩,那么什么能成為我們塵世的安慰,什么又是我們對天國的希冀呢?詩不是推理,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一個人不能說:“我要寫詩!奔词棺顐ゴ蟮脑娙艘膊荒苓@樣說。
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中心靈的力量是內(nèi)發(fā)的,而我們的天賦無法預(yù)見它的來去行蹤。即使這種力量能長久保持它原有的純潔和力度,誰也無法預(yù)測它的結(jié)果將如何偉大。然而創(chuàng)作一旦開始,靈感亦漸消失;因而,留在這個世界的最值得夸耀的詩篇,可能只是詩人最初構(gòu)想的一個淡淡的影子。有人聲稱最優(yōu)美的詩篇產(chǎn)生于勤奮和學(xué)習(xí),我愿求助于當今最偉大的詩人對這一點作出評判。創(chuàng)作上的埋頭苦干以及作品的精雕細刻,一向為評論家所稱道,然而,我們這樣的理解更為正確:這不過是提醒作家注意靈感襲來的瞬間,在沒有靈感之時,作家就得用這種傳統(tǒng)、常規(guī)的手法對靈感的空白進行補綴,這是人的詩歌天賦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種必然。彌爾頓在分段創(chuàng)作《失樂園》之前,早已有了作品的整體構(gòu)思,這一點,我們有詩人本人的話語為證,因為他曾說繆斯注已向他“口述”了這首“未曾預(yù)想的詩歌”。
詩是最快樂、最美好的心靈在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刻留下的記錄。每個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轉(zhuǎn)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訪,它們總是不期而至又不辭而別,然而總是無以言喻地使我們的心頭升騰起快樂與莊嚴。在它們的消逝帶來的遺憾和惆悵中,我們依然能感到快樂,這快樂已融入了我們的本質(zhì)中?娝沟牡絹,仿佛一個更為神圣的天性滲透到我們自身的天性中,只是它的腳步好似一陣掠過海面的風(fēng),當波浪平靜之后,它也消失了蹤影,只剩下層層細沙鋪滿寂靜的海灘。這一切以及類似的情景,只有情感特別細膩、想象力特別豐富的人才能體味到。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人的心境容不得任何一種低級粗俗的欲望。在本質(zhì)上,美德、愛情、友誼、愛國主義等熾熱的感情正是與這些快樂的感情相聯(lián)的,只要這些感情存在,自我就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詩人不僅是感情細膩的.精靈,而且能夠體味到這一切,他們還要飽蘸這來自天國的瞬息即逝的顏色來渲染他們所體味的一切。一個單詞,一個筆觸,在寫景或抒情中都會扣向人們沉醉中的心弦,從而在那些曾體驗過這些情感的人們當中,喚醒那沉睡的、冰冷的、埋葬了的往昔的意境。就這樣,詩能使世間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它捕捉到飄入人生陰影中的轉(zhuǎn)眼即逝的幻象,用語言或形式來點綴它們,然后,把它們送往人間,給人類帶去快樂的喜訊。
詩使萬物變得可愛。它使美的東西錦上添花,使畸形的東西變得美麗;它使狂喜與恐懼、悲傷與快樂、永恒與變幻締結(jié)姻緣;在它柔和的壓力下,勢不兩立的事物變得彼此相容。在它的光芒照耀下,每一種形態(tài)的生活都獲得一種神奇的同感,變成了它所呼出的靈氣的化身。它揭開了世界平淡無奇的面紗,露出赤裸的酣眠的美,這美就是世界一切形象的精神。
。ㄟx自《西方文論選》,有刪改)
【注】繆斯:希臘神話中九位文藝女神的總稱,文中代指靈感。
17.作者為什么說詩是“神圣之物”?請根據(jù)第一段文字簡述其理由。(6分)
答:①詩既是知識的核心,又覆蓋所有科學(xué)領(lǐng)域和思想體系;
、谠娊o塵世的人們帶來慰藉和希望;
、墼姴灰匀说囊庵緸檗D(zhuǎn)移。(6分。每點2分)
18.簡要分析第二段的論述層次。(6分)
答:①首先,闡述靈感的特點:難把握而易消逝,只給詩人留下影子。
②其次,分析勤奮和學(xué)習(x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補綴靈感的空白;
、圩詈,以彌爾頓創(chuàng)作《失樂園》為例,證明自己上述的觀點。 (6分。每點2分)
19.詩在哪些方面有使萬物變得可愛的功能?請結(jié)合文意,簡要概括。(6分)
答:①審美功能:能提高所有事物的審美價值;
、谟洃浌δ埽河涗浛鞓访篮玫男撵`,喚醒美好回憶;
③愉悅功能:使人類快樂、精神和諧;
、苌A人生的功能:使人高尚,使生活神奇而有靈氣。
。6分。每點2分,答對任意3點即可得6分)
【雪萊《詩使萬物變得可愛》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晏子使楚閱讀附答案03-30
《木蘭詩》閱讀附答案03-20
木蘭詩的閱讀答案08-08
《可愛的汪曾祺》閱讀答案11-17
《晏子使楚》閱讀答案15篇03-13
《使至塞上》閱讀練習(xí)及答案12-20
木蘭詩閱讀答案(15篇)03-15
木蘭詩閱讀答案15篇03-13
木蘭詩的閱讀及答案08-04
《木蘭詩》拓展閱讀及答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