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譯文與鑒賞
相信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應該都接觸過文言文翻譯、鑒賞吧,那么怎么去翻譯、鑒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岳陽樓記》譯文與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級到巴陵當郡守。到了第二年,便做到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于是他就重修岳陽樓,擴充其舊有的規(guī)模,又把唐代詩人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叫我寫一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最美的景致,都集中在洞庭湖上。它口中象是含著遠山,腹內(nèi)好似吞吐著長江,浩浩湯湯,無邊無岸。清晨陽光燦爛,傍晚暮靄沉沉,氣象真是千變?nèi)f化。這些都是岳陽樓的宏偉壯觀啊!前人已經(jīng)說得很詳細了。那么,我想說的是,它向北可以溝通巫峽,往南可以到達瀟水和湘江,貶謫到邊遠地區(qū)的官吏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風光的心情,能不因各自的遭遇而有所不同嗎?
在那陰雨綿綿、連月不晴的日子里,陰風發(fā)著怒吼,濁浪騰空而來,太陽和星星隱沒了光芒,高山峻嶺掩藏了雄姿。商人和旅客不敢上路,帆檣被吹倒,船槳被折斷。傍晚時節(jié),一片幽暗,虎在咆哮,猿在哀鳴。此刻登上這座樓啊,便有離開故國、懷念家鄉(xiāng)、擔心讒言、害怕攻訐的情緒涌上心頭。舉目一片蕭條冷落,不禁感到無限悲涼了。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節(jié),湖上風平浪
靜,天光水色,在萬頃碧波之上連成一片。沙鷗或飛或停,錦鱗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散發(fā)著濃郁的香氣;灘上的幽蘭,搖曳著茂盛的花葉。于是漫天煙霧,掃蕩一空;皓皓明月,清輝千里。水面上浮動的光圈,象跳躍著萬點金星;月影停留在靜止的水中,又象是一塊圓圓的玉璧。漁船上飄來此唱彼和的漁歌,悠悠揚揚;這是多么快樂啊!此刻登上這座樓,便覺得心情開朗,精神愉快,可以暫時忘記一切榮譽和恥辱,當風舉酒,真是喜氣洋洋啊!
可嘆哪!我曾經(jīng)琢磨過古時候志士仁人的內(nèi)心,也許與以上兩種心情有所不同吧。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影響而感到可喜,也不因為自己的遭遇而覺得悲哀。居于朝廷的高位,則為他們的百姓擔憂;退身于遼遠的江湖,則為他們的君主憂慮。這真是進也憂,退也憂。那么什么時候才會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啊。唉,除了這樣的人,我還將崇敬誰呢?
時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賞析
沿湘江順流而下,經(jīng)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一首題為《臨洞庭》的詩里寫道:“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生動地表現(xiàn)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成為千古絕唱。詩中所說的岳陽,西臨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洞庭湖上向岳陽遠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層的城樓,被藍天白云襯托得十分壯觀。那就是著名的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臺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歷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著名的《岳陽樓記》!对狸枠怯洝啡闹挥腥倭俗,分五段。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為范仲淹既非岳陽人,又不在岳陽做官,可能根本就沒來過岳陽,一個和岳陽沒有關系的人忽然為岳陽樓作記,這是必須說明緣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后,經(jīng)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并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又囑托我作一文章記述這件事。這段文字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這段文字的內(nèi)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涌著,流動著,無邊無際。這幾句是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接下來兩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則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xiàn)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正如唐朝人張碧的詩里所說的“漫漫萬頃鋪琉璃”。晚上云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詞里所寫的:“霧雨沉云夢,煙波渺洞庭”。以上幾句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然后小結(jié)一句說:“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奔热磺叭嗣枋鲆呀(jīng)完備,而且有詩賦刻在岳陽樓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復。人詳我略,人略我詳,轉(zhuǎn)而寫登樓覽物之情:“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指降職貶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離騷》,所以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jié),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岳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入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xiāng)的憂愁,并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了。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里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云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與水波一起蕩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只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歡喜。
這兩段采取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后的第五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里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xiàn)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嘆詞。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huán)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這么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后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于這種人的向往與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是寫作這文章的時間。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今屬江蘇蘇州)。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因母謝夫人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宋夏戰(zhàn)爭爆發(fā)后,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針,鞏固西北邊防。對宋夏議和起到促進作用。西北邊事稍寧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樞密副使。后拜參知政事,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發(fā)起“慶歷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实v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歲。宋仁宗親書其碑額為“褒賢之碑”。后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繼從祀于孔廟及歷代帝王廟。
范仲淹文武兼?zhèn)、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于一身。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其文學成就也較為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岳陽樓記》譯文與鑒賞】相關文章:
《岳陽樓記》原文以及譯文鑒賞08-09
杜甫《登岳陽樓記》原文注釋譯文鑒賞08-13
《岳陽樓記》譯文08-29
岳陽樓記的譯文07-21
岳陽樓記鑒賞03-14
岳陽樓記鑒賞04-03
岳陽樓記 鑒賞04-17
陋室銘譯文及鑒賞09-10
杜甫《夏夜嘆》譯文及鑒賞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