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豐富民間寓言故事
導語:豐富的寓言故事成為說理散文的閃光點,也是先秦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豐富民間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造劍的人
大司馬是楚國的官員,有一位專為他造劍的工匠,盡管有80來歲,但打出的劍依然鋒利無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劍仍舊造得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竅門?”大司馬贊嘆老匠人高超的技藝。
老工匠聽了主人的夸獎,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訴大司馬:“我造了一輩子劍,我在20歲時就喜歡造劍。除了劍,我對其他東西全然不顧,不是劍就從不去細看,一晃就過了60余年。”
大司馬聽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欽佩他的獻身精神。雖然他沒有談造劍的竅門,但他揭示了一條通向成功的道理。他專注于造劍技藝,幾十年如一日,執(zhí)著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劍工藝,進而達到一種高妙的境界。有了這樣的精神,哪有造劍不是又鋒利又光亮的道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精湛的技藝,豐碩的收獲,事業(yè)的成功,都是靠專心致志終身追求而取得的。
越石父
齊國的相國晏子出使晉國完成公務以后,在返國途中,路過趙國的中牟,遠遠地瞧見有一個人頭戴破氈帽,身穿反皮衣,正從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邊歇息。走近一看,晏子覺得此人的神態(tài)、氣質、舉止都不像個粗野之人,為什么會落到如此寒傖的地步呢?于是,晏子讓車大停止前行,并親自下車詢問:“你是誰?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那人如實相告:“我是齊國的越石父,3年前被賣到趙國的中牟,給人家當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問:“那么,我可以用錢物把你贖出來嗎?”
越石父說:“當然可以。”
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車左側的一匹馬作代價,贖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道回到了齊國。
晏子到家以后,沒有跟越石父告別,就一個人下車徑直進屋去了。這件事使越石父十分生氣,他要求與晏子絕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派人出來對越石父說: “我過去與你并不相識,你在趙國當了3年奴仆,是我將你贖了回來,使你重新獲得了自由。應該說我對你已經很不錯了,為什么你這么快就要與我絕交呢?”
越石父回答說:“一個自尊而且有真才實學的人,受到不知底細的人的輕慢,是不必生氣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書識理的朋友的平等相待,他必然會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為對別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對方;同樣,一個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喪失尊嚴。晏子用自己的財產贖我出來,是他的好意?墒,他在回國的途中,一直沒有給我讓座,我以為這不過是一時的疏忽,沒有計較;現(xiàn)在他到家了,卻只管自己進屋,竟連招呼也不跟我打一聲,這不說明他依然在把我當奴仆看待嗎?因此,我還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請晏子再次把我賣了吧!”
晏子聽了越石父的這番話,趕緊出來對越石父施禮道歉。他誠懇地說:“我在中牟時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現(xiàn)在才真正發(fā)現(xiàn)了您非凡的氣節(jié)和高貴的內心。請您原諒我的過失,不要棄我而去,行嗎?”從此,晏子將越石父尊為上賓,以禮相待,漸漸地,兩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晏子與越石父結交的過程說明:為別人做了好事時,不能自恃有功,傲慢無禮;受人恩惠的人,也不應謙卑過度,喪失尊嚴。誰都有幫助別人的機會,誰也會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難題,只有大家真誠相處,平等相待,人間才有溫暖與和諧。
燕人還國
有一個在燕國出生,在楚國長大,直至花甲之年還不曾回過家鄉(xiāng)的燕國人,因為思鄉(xiāng)心切,不顧年事已高,氣血衰退,居然獨自一人不辭勞苦,千里迢迢去尋故里。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個北上的人。兩人自我介紹以后,很快結成了同伴。他們一路上談天說地,起居時互相照應,因此趕起路來不覺得寂寞,時間仿佛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他們就到了晉國的地界。
可是這個燕國人沒有想到與自己朝夕相處、一路風塵的同伴竟在這時使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個同伴指著前面的晉國城郭說道:“你馬上就要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國的城鎮(zhèn)。”這燕人一聽,一股濃厚的鄉(xiāng)情驟然涌上心頭。他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兩眼被淚水模糊了,臉上愴然失色。過了一會兒,那同伴指著路邊的土神廟說:“這就是你家鄉(xiāng)的土神廟。”燕人聽了以后,馬上嘆息起來。家鄉(xiāng)的上神廟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輩在這塊燕國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圣地呵!他們再往前走,那同伴指著路邊的一棟房屋說:“那就是你的先輩住過的房屋。”燕人聽了這話,頓時熱淚盈眶。滾滾的淚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濕了。祖居不僅是父母、祖輩生活過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的搖籃。祖居該有多少動人的往事和令人懷念的、神圣而珍貴的東西呵!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謊話已經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里暗暗為這種騙人的詭計自鳴得意。他為了進一步推波助瀾,拿燕人取樂,沒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靜下來,又指著附近的一座土堆說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墳。”這燕人一聽,更是悲從中來。自己的祖輩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墳墓里。這座祖墳不就是自己的根嗎?雖然說這個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闊別多年的先輩墳前,卻感到自己像一個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強烈的心酸,一個勁地放聲痛哭起來。到了這個地步,那同伴總算看夠了笑話。他忍不住滿腹的暢快,哈哈大笑起來。像個勝利者一樣,那同伴對燕人解嘲地說:“算了,算了,別把身子哭壞了。我剛才是騙你的。這里只是晉國,離燕國還有幾百里地哩。”聽了同伴這么一說,燕人知道上了當。他懷鄉(xiāng)念舊的虔誠心情頓時煙消云散。緊接著占據(jù)他心靈的情感是,他對因輕信別人而導致的過度沖動深感難堪。
當這個燕國人真正到了燕國的時候,燕國的城鎮(zhèn)和祠廟,先輩的房屋和墳墓,已不像他在晉國見到的城市、祠廟、房屋和墳墓那樣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他觸景生情的傷感反而減弱了。
在幾十年里蓄積起來的一腔思鄉(xiāng)激情提前在晉國爆發(fā),隨后又遭到了褻瀆。因此,當他真的到了故鄉(xiāng),不僅再也無法重新積聚剛踏上歸途時的那股強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詐蒙上了一層暗淡的陰影。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用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朋友和自己的事業(yè)。爾虞我詐到處泛濫的社會環(huán)境,很容易動搖人們高尚的信念。
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個狙(ju)公,十分喜愛獼猴。為了觀賞這種似人非人、富有靈性的動物,他專門喂養(yǎng)了一群獼猴。狙公與獼猴相處久了,人猴之間的信息溝通就成了一種心領神會的交流。不僅狙公可以從獼猴的一舉一動和喜怒哀樂中看出這種動物的欲望,而且獼猴也能從狙公的表情、話音和行為舉止中領會人的意圖。
因為狙公養(yǎng)的獼猴太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菜和糧食,所以他必須節(jié)制家人的消費,把儉省下來的食物拿去給獼猴吃。然而一個普通的家庭哪有財力物力滿足一群獼猴對食物的長期需要呢?有一天,狙公發(fā)覺家里的存糧難以維持到新糧入庫的時候,因此意識到限制獼猴食量的必要性。
獼猴這種動物不像豬、羊、雞、犬,吃不飽時僅僅只是哼哼叫叫,或者外出自由覓食。對于獼猴,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想讓它們安分守己是辦不到的。它們會像一群頑皮的孩子,經常給人鬧一些惡作劇。既然沒有條件讓獼猴吃飽,又不能讓它們肆意搗亂,狙公只好想主意去安撫它們。狙公家所在的村子旁邊,有一棵高大的櫟(li)樹。每年夏天,櫟樹枝杈上長出的密密麻麻的長圓形樹葉,早已把樹冠裝點得像一頂華蓋。這棵樹下成了人們休息、納涼的好地方。一到秋天,櫟樹上結滿了一種獼猴愛吃的球形堅果橡子。在口糧不足的情況下,用橡子去給獼猴解饞充饑是個好辦法。于是狙公對獼猴說:“今后你們每天飯后,另外再吃一些橡子。你們每天早上吃三粒,晚上吃四粒,這樣夠不夠?”獼猴只弄懂了狙公前面說的一個“三”。一個個立起身子,對著狙公叫喊發(fā)怒。它們嫌狙公給的橡子太少。狙公見獼猴不肯馴服,就換了一種方式說道:“既然你們嫌我給的橡子太少,那就改成每天早上給四粒,晚上給三粒,這樣總夠了吧?”獼猴把狙公前面說的一個 “四”當成全天多得了橡子,所以馬上安靜下來,眨著眼睛,撓著腮幫,露出高興的神態(tài)。
一群辨不清“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孰多孰少的愚蠢的獼猴,恰似那些沒有頭腦、只會盲目計較的人的一面鏡子。不過,在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復雜的客觀世界面前,看問題必須摒除實同形異的假象的誘惑。此外,在人際關系中,一定要講原則、重信義,不做那種朝親“三”,暮近“四”的見異思遷之人。
小吏烹魚
某一天,有人把一條鮮活的大魚送到鄭國子產的府上,以表達對這位卿相的恭敬。豪門大戶平時并不缺一頓飯菜,所以子產便叫一個小吏把魚放到池塘里養(yǎng)起來。
相府池塘里的魚雖然很多,但并不是一個小吏所能輕易享用的。這次小吏見魚就在手里,便悄悄拿回去煮著吃了。
事后,小吏報告子產說:“我已經把那條魚放到池塘里去了。您猜怎么著,那魚剛一入水,呆頭呆腦,穩(wěn)不住身子。我當它是活不過來了。可是沒過多久,魚就緩過氣來,甩了甩尾巴,一頭鉆進深水中去了。”子產高興地說:“好、好!這正是我們常說的‘如魚得水’。它找到合適的去處了。”
小吏見謊話沒有被識破,從子產那里出來時很得意。他自言自語地說:“都說子產很聰明,我看有點言過其實。魚已經被我煮著吃了,他還以為正在池塘里歡著,嘴上不住地說什么‘找到合適的去處了’。難道這合適的去處竟然是我的肚腸嗎?哈、哈!真有意思。”
子產能在鄭國被人稱為一個賢相,必然具備一定的才華。他被小吏所蒙騙的事實說明,一個有才學的人雖然難以被不合情理的話所蒙蔽,但不等于說他不會被合乎情理的話所欺騙。
不死之藥
有一個人拿著吃了可以長生不死的藥來到楚國,要將這不死的藥敬獻給楚王。
宮廷的守門官捧著藥進宮去,碰上宮中的衛(wèi)士。衛(wèi)士問:“你拿的是什么好東西?”
守門官說:“是不死的藥。”
衛(wèi)土說:“是可以吃的嗎?”
守門官說:“當然是可以吃的呀。”
于是衛(wèi)士從守門官手里奪過藥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氣,立即派人去將衛(wèi)士抓來,要將衛(wèi)士斬首。可是衛(wèi)士不慌不忙地對楚王說:
“大王先息怒,請聽我說。我曾問過守門官這藥能不能吃,他說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個位居守門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征得守門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藥的,因此我是無罪的。如果說那藥是獻給大王的,別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么這罪責應該由守門官來承擔。再又說回來,如果那人獻給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藥,您就不該殺我,因為如果您把我殺了,那藥豈不是死藥嗎?這么看來,那人把送給您的死藥說成是不死之藥而大王還準備重賞他,就說明他分明是在欺騙您。大王您如果殺了我一個無罪的小臣,等于是向世人宣布您被人欺騙的丑聞,大王您這樣賢明的君主怎么也會被人欺騙呢?您倒不如饒恕我,把我放了,這么一來,世人將會稱頌您的英明和大度。”
楚王聽了衛(wèi)士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把衛(wèi)士放了。
其實這個衛(wèi)士得以活下來,并不是什么“不死之藥”的魔力,而是全憑著衛(wèi)士自己的聰明才智。他用了一個邏輯的二難推理與楚王辯論,戳穿了“不死之藥”的謊言。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只要有科學的頭腦,一個“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強暴,在堅持真理的斗爭中做出貢獻。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么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來,仔細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墻根的矛,更加肆無忌憚地夸口:“諸位豪杰,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打制出來的好矛呀,矛頭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來抵擋,也會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一條漢子,指著那位楚人問道:“你剛才說,你的盾堅固無比,無論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么盾都不可抵擋。那么請問:如果我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結果又將如何?”楚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著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楚人說話絕對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難免陷入尷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與戳無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們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滿說絕走極端。
侏儒夢灶
衛(wèi)靈公在位時,不大親理朝政。這給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用腐蝕、獻媚的手段取悅于靈公,從而換取靈公的寵信。在封建官場的爭權奪利中,彌子瑕是一個獲勝者。他不僅使衛(wèi)靈公對他言聽計從,而且即使他用自己所把持的朝廷大權為非作歹,靈公也不去過問。對此,很多人深感痛恨。
有一次,一個侏儒求見靈公。進殿后,他興沖沖朝靈公走去。到了靈公面前,他神秘地說了一句:“我昨天做的一個夢已經應驗了!”靈公好奇地問:“是怎樣的一個夢?”侏儒說:“我夢見了一口灶。它預示我能見君王,F(xiàn)在我不是見到君王您了嗎?這說明我的夢已經應驗。”靈公一聽很生氣。他忿忿地說:“人們都把國君比做太陽,你卻把夢見灶與求見我聯(lián)系在一起,真是豈有此理!”侏儒說道:“請君王息怒。我這樣講是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太陽的光芒普照天下,地上沒有哪一件東西能遮擋其光輝;君王的功德蔭庇全國,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取而代之。然而灶卻不一樣。如果有一個人坐在灶前燒火,就能把灶口完全遮住,他身后的人哪里還能看到灶膛里的光亮呢?現(xiàn)在君王身邊不是經常只有一個人在那里‘燒火’嗎?既然如此,我見您之前沒有夢見太陽而是夢見了灶,難道有什么不對嗎?”
這篇故事,抓住了封建君王好大喜功、夢想與日同輝的自私心理,把一個不理朝政的昏君比做灶,其寓意是以此來藐視、刺激他,促使其擺脫個別壞人的控制,振興朝綱。同時,寓言還告誡人們,我們對于彌子瑕那種通過給君王歌功頌德來博取名利的野心家,決不能掉以輕心。
【豐富民間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民間寓言故事及寓意匯總10-05
獵人與獵狗民間寓言故事10-24
真假瘋狗民間寓言故事11-06
獵人兄弟民間寓言故事08-29
古時候民間寓言故事10-08
中國民間寓言故事10-23
中國古代民間的寓言故事10-02
中國古代的民間寓言故事07-25
蜜峰和蒼蠅民間寓言故事10-02
豐富的愛情句子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