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精選1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寓言故事吧,寓言的故事比較簡單,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鮮明的擬人化形象。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1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jù)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王羲之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
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jié)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
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 蓖豸酥畧猿謹(shù)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鋪平了道路。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jù)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shù)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yǎng)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jīng)》?墒撬劳豸酥遣豢陷p易替人抄寫經(jīng)書的。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yǎng)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里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jīng)!蓖豸酥敛华q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jīng),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2
王羲之七歲時開始跟書法家衛(wèi)夫人習字,不到三年就顯出了才華,方圓百里都知道他是個少年才子,在一片贊揚聲中,十歲的王羲之就有些飄飄然了。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玩,看見的是,那招牌“鴨兒餃子鋪”幾個字卻寫得十分呆板,毫無功力,他便找到鋪主,主人是一個白發(fā)老太太,正在包餃子,只見他包好一個餃子,就隨手拋過矮墻,看也不看,那餃子就剛剛好落愛鍋中,王羲之暗暗稱奇,忍不住問到:“老人家,像你怎么深的工夫,多長時間能練成?”老太太說:“熟練五十載,深練要一深啊!
這句話觸動了王羲之,他接著問:“您手藝如此高超,為什么不找個名家高手寫招牌呢?”老太太不高興說:“名人不好請,就說那個剛露面的王羲之吧,小小年紀,就讓人捧得長翅膀了,說實話吧,他寫字的工夫還真不如我仍餃子的工夫深,你可別學他!
王羲之的臉一下子全紅了,他向老太太表明我自己的身份,并承認了自己的缺點,為個補過,他馬上提筆為“鴨兒餃子鋪”寫了招牌,同時又寫下一副對聯(lián):“經(jīng)次過不去,知味且長來!
王羲之只學了三年的書法,便得意洋洋,從餃子館的老太太言行中,得到了教訓,所以讓我明白了在通往知識的殿堂上,自滿只會讓人停止不前,所以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還是謙虛一些的好,而且,王羲之也是個知錯必改的孩子,老太太指他的缺點以后,就馬上改正了,所以我們要把他當做我們的榜樣!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3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臺山,被神奇秀麗的天臺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云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練呀練呀,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對自已所寫的字,他還不滿足,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云飄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鶴發(fā)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已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
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心里納悶,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jīng),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lǐng)悟一個筆訣,日后自有作用!崩先苏f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后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闭f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臺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于領(lǐng)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劃和架子結(jié)構(gòu)的訣竅,都體現(xiàn)在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后,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臺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經(jīng)洞》,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里,后人就叫它“黃經(jīng)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游者,還要爬上黃經(jīng)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jīng)》呢!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4
書法家“二王”是指我國晉朝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
王羲之從小學習書法,七歲就寫得一手好字。成年后他仍然刻苦練習書法,即使閑坐時,也常常用指頭在膝蓋比擬點畫,時間長了,褲子都被磨得破損了。王羲之還虛心向別人學習,博采眾長,成為我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書法家,人稱“書圣”。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七歲開始學習書法,幾年后自認為已經(jīng)寫得一手好字,便在父親前面炫耀,想得到幾句贊詞。誰知父親卻顯出不屑一顧的神情,然后指著家里的十八只大水缸說:“要想寫出像樣的字,你得寫干這十八缸水!焙髞恚醌I之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練習,十八缸水寫完了,他的`字大有長進,終于成了年輕有為的書法家。他與父親王羲之被后人合稱“二王”。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5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shù)造詣很高,被公稱為“書圣”。作為一代書法大師,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王羲之對自己和七個兒子要求都很嚴格
規(guī)定他們在吃飯、穿衣上都要艱苦樸素,不能鋪張浪費。小兒子王獻之七八歲時便開始學習書法。有一天,他將自己寫的字拿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一張搖一下頭,直到看到一個“大”字才有了點笑意,提筆在“大”字下面點了一點兒,然后把字都還給了王獻之。王獻之拿著自己的字給母親看,問母親自己的字和父親的字有什么不同。
母親拿著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著那個“大”字底下的一點兒對王獻之說:“只有這一點兒像你父親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總是讓兒子王獻之陪在身旁,從不約束孩子。父母熱情好客的行為感染了王獻之,并對王獻之性格、品德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的作用。王羲之鼓勵王獻之勤學苦練,傳說王獻之練筆曾用盡十八缸水。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書法水平提高很快,終于成為一代大家。王獻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6
王羲之從7歲開始,成天起早貪黑地練字。11歲那年,他想去父親的房間找點字帖繼續(xù)練字,發(fā)現(xiàn)父親的枕邊有幾本書,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筆論》的書,內(nèi)容是教人寫字時如何運筆。王羲之一翻開書,就忍不住開始記錄那些執(zhí)筆運筆的技巧,他讀得愛不釋手,不知不覺把書帶出了父親的房間來讀。他按照《筆論》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入迷了。過了一段時間,他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的比較,確實有些變化。
一天,王羲之在讀《筆論》時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父親王曠看見兒子讀得入迷的書竟是自己珍藏的《筆論》,很詫異地問道:“你能讀懂這樣高深的書嗎?王羲之答道:“書非讀不能懂,孩兒雖然一知半解,但還是能受到教育的。父親聽后把《筆論》送給了王羲之,得到書后的他練得更加勤奮,更加認真,更加投入。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竟然連頭都沒有抬起來看一下,專心致志地邊看字帖邊練字。書童最后不得不去請他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時,只見羲之手里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jié)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笑著說:“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
正是這樣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練字,王羲之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7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又作307~365),字逸少,樞芭R沂(今屬山東)人。東晉書法家,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人稱王右軍。后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其書法真、行、草、隸諸體皆精,尤其擅長真書、行書。字勢雄強多變化,有龍躍天門、虎臥鳳閣之譽,為歷代書法家所崇尚,有書圣之稱。少年時期的王羲之,就以刻苦好學、機智勤敏而譽滿鄉(xiāng)里。王羲之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叔父王導為司徒,伯父王敦為揚州刺史,叔祖父王澄為荊州刺史。他父親這一輩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學習條件。王羲之小時候少言寡語,誰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但他熱愛學習,喜歡鉆研,遇事機智有心計。
他7歲開始臨池學書,到10歲時,字寫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歡他。王羲之到了11歲,很想學一點關(guān)于書法方面的理論著作,用來指導自己。有一天,他在父親王曠的枕頭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叫做《筆談》的書,講的都是有關(guān)寫字的方法。他高興得如獲至寶,便如醉如癡地學起來。正當他興趣正濃時,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問他:為什么偷讀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著父親傻笑。母親從旁插話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筆的方法吧!父親說:你現(xiàn)在年齡太小,等長大了,我自然會教給你讀。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興地說:如果等我長大了才講究筆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學,青春年華不就白白浪費了嗎?王曠十分驚奇兒子的這番議論,認為兒子少有大志,應(yīng)該從小好好培養(yǎng),于是便將《筆談》的內(nèi)容認認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講解。羲之有了扎實的臨摹功夫,又有了《筆談》的理論指導,幾個月的功夫,書法便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以后,他又拜當時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為老師,在衛(wèi)夫人的悉心指導之下,練習書法,有了更長足的進步。王羲之跟衛(wèi)夫人學了一個時期,書法已十分圓轉(zhuǎn)成熟。連衛(wèi)夫人也不得不驚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孩子將來一定要超過我了!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同他轉(zhuǎn)益多師,刻苦磨礪分不開。他真書學鐘繇,草書學張芝。他自己說過,他的書法比起鐘繇來,可似說是分庭抗禮,或者要超過他;比起張芝,應(yīng)當是并駕齊驅(qū)、比翼雙飛。他還向魏碑和漢碑學習,追摹書法源流。他自己說:我小時候?qū)W習衛(wèi)夫人書法,自認為學得很有成績了。后來渡江到北方游歷了一些名山大川,見到了李斯、曹喜等人的書法;到許下見到了鐘繇、梁鵠的書法;到洛下見到了蔡邕的三體《石經(jīng)》;在叔伯哥哥王洽處見到張昶的《華岳碑》,才知道僅僅學習衛(wèi)夫人,還是遠遠不夠的,白白浪費時間罷了。于是轉(zhuǎn)變師承,向眾碑學習。王羲之學習是極其刻苦的。他不僅每天要花大量時間用到練字上,就是走路、吃飯、與朋友閑談,也總是想著寫字的筆法,用手到處指指劃劃。據(jù)傳,有一回他在書房里練字,書僮送來了他最喜愛吃的饅頭沾蒜泥。幾次催他吃飯,他連頭也不抬一下,繼續(xù)揮筆直書。書僮只好請王羲之的夫人來勸他用餐。王夫人來到書房,見他手正拿著一塊沾滿墨汁的饅頭往嘴里塞。原來,在他吃饅頭的時候,眼睛看著字,腦子里想著字,因而錯將墨汁當蒜泥,一邊練字一邊吃,還直夸夫人做的蒜泥好吃呢!王羲之習學書法,不僅向有字碑、有字帖學習,而且善于向無字碑、無字帖學習。這也有許多有趣的傳說。山陰道上空靈秀逸的江南山水,給了他的書法清朗俊逸的風格。他不僅師法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吸取書法中的靈氣,而且善于觀察動物。他特別愛鵝,從鵝的步履沉穩(wěn),鳴聲清越,舉首展翅的疏朗飄逸中體會書法結(jié)體中疏密、開合的種種奧妙。有一次,他聽說山陰有一個道士,養(yǎng)著幾只美麗的鵝,王羲之便興致勃勃地前往參觀。他到了道士那里,正看見幾只雪白的鵝雙翅扇動,追逐嬉戲,確實活潑可愛。王羲之愛不忍離,再三請求道士把幾只鵝賣給他。道士推辭了一番,最后說:你如果真的看中了我的鵝,就請你為我寫一篇《道德經(jīng)》,這幾只鵝就送給你了。王羲之欣然答應(yīng),為道士寫了《道德經(jīng)》,把鵝裝入籠子里帶回了家。其實,這是因為道士喜歡王羲之的字,王羲之卻不輕易為人寫字。道士打聽到他特別喜歡鵝,故意采取以鵝易字的方法。至今,紹興城內(nèi)戒珠寺和城外蘭亭都有鵝池,碑文皆為王羲之所書。王羲之在年輕時,書法作品就已成為珍品,一般人很不容易得到。傳說王羲之一次在蕺山見一老太婆賣六角竹扇,烈日炎炎,竟無人問津,便動了側(cè)隱之心。心想,老太婆扇子賣不出,中午無錢買米,不就要斷炊嗎?便走到老太婆攤子前邊,在她每把扇子上寫了5個字。老太婆起初很不高興,心想,你在我扇子上胡畫亂涂些什么?王羲之向她說:你只要說這是王右軍寫的,要一百錢一把!老太婆照此喝價,扇子果然一搶而空,心里好喜歡。她趕緊跑回家去,又抱來一些扇子,要王羲之寫,王羲之只是笑笑,便走開了。
王羲之從六七歲開始練字,直到59歲死時為止,50年間筆墨不輟。愈到晚年,愈是老練沉雄。他很欽佩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學習精神,常常以此鞭策自己。根據(jù)記載,除紹興蘭亭外,江西臨川的新城山、浙江永嘉積谷山以及江西廬山歸宗寺等處,都有他的墨池。他的兒子王獻之繼承父風,又有發(fā)展,世稱二王,影響極為深遠。王羲之存世作品已無真跡。行書《蘭亭序》《圣教序》《姨母》《喪亂》《孔侍中》,草書《初月》等帖,皆為后世勾摹之作。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8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lián),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家伙!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買賣,竟能如此夸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nèi)有口開水大鍋,設(shè)在一道矮墻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墻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準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后坐下。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頓飽餐之后,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lián)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lián),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計用手指著矮墻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墻后!
王羲之繞過矮墻,見一白發(fā)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搟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zhuǎn)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后,白發(fā)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墻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墻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后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么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里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于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lián),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9
王羲之的書法怎么這樣深刻有力。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煉有關(guān)。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cè)面說明這一點。
據(jù)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jīng)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經(jīng)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別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fā)現(xiàn)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后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fā)現(xiàn)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里。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yīng)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后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
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為書法家”。并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10
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賣扇子,但是生意慘淡而且很多竹扇子都已經(jīng)發(fā)霉,賣家更加看不上了。就決定幫這位老婆婆一個忙。
他問,老奶奶,你這扇子生意如何啊?老奶奶也不客氣,客觀你真幽默,我這些扇子在這賣了那么多天一把都沒賣出去,在這樣下去我們一家人就要斷糧了。王羲之說,老婆婆您莫要怨天尤人,我教您一個好辦法,保證可以讓這批扇子買個好價錢,還能讓你大賺一把。
然后他就在老太太買的扇子上題字,老婆婆哪知道是大書法家,忙奪過王羲之手中的筆,我說這位客官,您是來搗亂的吧,我這干凈的扇子都沒賣出去,您來給我這亂涂亂畫一通,我賣給誰?
王羲之說,您不要著急,我寫完以后您在賣的時候只要大聲吆喝王羲之體扇,我保證每一把能賣到一百錢。老婆婆一聽這么神奇,抱著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讓王羲之寫了幾把。
人們一聽到是王羲之的書法,都來買了,一時間原來屯著的扇子被一搶而空,老太太納悶了,難道真是神人要幫我。
第二天老太太又等著王羲之給自己寫字了,王羲之不是很開心了,想昨天我是想幫助你,才出此下策,現(xiàn)在你求我就是為了賺錢,但是沒辦法,王羲之還是為老太太寫了幾把,結(jié)果又賣的很好。
之后王羲之路過橋的時候,要是看到有婆婆還在那邊賣扇子他就繞路躲避。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11
在當?shù)赜幸粚Ψ蚱,丈夫是個讀書人,也不會什么營生,妻子在家里也只是做點家務(wù),所以啊,夫妻兩個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幸虧王羲之發(fā)現(xiàn)了他們家的狀況,三天兩頭地幫襯他們夫妻一把,這才讓他們夫妻能勉強度日,沒有吃喝之憂。
夫妻兩個總想報答王羲之,可是總也找不到什么機會。這天,夫妻倆一計算,感覺王羲之有好多天沒來他們家逛逛了,一打聽才知道王羲之病了。夫妻倆一合計,決定用這個機會報答一下王羲之,可是怎么報答呢?人家不像自己家,又不缺吃又不缺喝的。正在夫妻倆愁眉苦臉找不到辦法的時候,院子里那只家中唯一的剛下完蛋“咯咯噠”叫個不停的母雞,同時引起了夫妻倆的注意,夫妻倆一商量,那就把這只雞殺了,燉點湯給王羲之送去,一來讓他補補身子,二來也表表他夫妻倆的心意。
把雞殺好以后就開始放到鍋里燉,妻子就出門忙活別的事情去了,由丈夫來負責燒火。丈夫坐在灶前一邊燒火一邊看書,隔一陣就加把火,視線也不離開書本,口中還念叨個不停,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一進家門的妻子就聞到了肉糊了的味道,趕緊跑過去掀開鍋蓋一看,兩眼頓時傻了,鍋里的水早已經(jīng)熬干了,一鍋肉泥,還有些黑乎乎的。那可怎么辦?家里就這只雞,再重新殺一只不可能,買一只吧又沒錢。這可把夫妻倆急壞了。最后沒辦法,只能再加點水熬熬吧,幸好丈夫還精通點醫(yī)術(shù),就加進了幾味能對王羲之病癥的中草藥,為的是改改味道,另外還加了一點胡椒。
湯做好后,丈夫就一路忐忑不安地端著來到王羲之的家里。王羲之接過肉湯,看到碗里有些黑乎乎的,就皺了皺眉頭,可人家端來了又不好意思不喝,于是就嘗了一口,這一嘗感覺味道還真是跟以往喝的雞湯不一樣,就禁不住“嗯”了一聲,一邊的那位讀書人聽王羲之這一“嗯”嚇了一跳,以為他嫌難喝。緊接著王羲之伸出拇指,連說幾聲“香,香”。王羲之一口氣把那碗肉湯就喝了,立時感覺神清氣爽。他順手拿過身旁的筆,在紙上寫了“米參(shēn)”兩字。一旁的讀書人糊涂了,王羲之寫這倆字是什么意思?他禁不住問了一聲:“您這是寫的啥?”王羲之本來只是感覺這肉泥跟米粒似的,才隨便寫寫的,他聽到讀書人的問話,就順勢開玩笑似的,說:“我寫的就是sá。”倆人哈哈大笑,讀書人提議不如將倆字合為一字,于是他也提筆寫出了“糝”這個字。從此在當?shù)剡@個字就有了“sá”這個音。
在王羲之的提議、幫助下,那對夫妻后來開了一家糝湯館,王羲之也為湯館題寫了匾額,門旁寫著一個大大的“糝”字。人們知道他家的這雞肉湯曾經(jīng)治好了王羲之的病,所以生意特別的紅火,糝湯也越傳越遠。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12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夸贊道:“此兒后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后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鲍I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并說:“我又練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jié)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jīng)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13
一天,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路過集市,見到一家餃子鋪門上貼著一副對聯(lián),字寫得十分難看不說,語氣還十分自負——“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奇之余,王羲之決定去嘗試一下。
走進店鋪,只見矮墻旁邊有一口燒滿開水的大鍋。包好的餃子,好似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越墻飛來,不偏不倚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煮好、撈完,不等墻這邊的店小二招呼,餃子又排隊一樣飛入鍋中。
王羲之十分驚奇,遂繞過矮墻一探究竟。原來,墻后是一位白發(fā)老太太,一個人搟皮、和餡、包餃子,轉(zhuǎn)眼即成。包完之后,老人隨手一拋,餃子便依次越墻而過,落入鍋中。
這高超的技藝令王羲之驚嘆不已,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像您這樣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
“熟練需50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一向為自己的書法水平感到驕傲的王羲之沉默了,他又問:“您手藝高超,為什么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說:“相公有所不知,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里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
王羲之聽了,頓覺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他立刻寫了一副對聯(lián),恭恭敬敬地贈給了這位老人。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 篇14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七歲就開始練字,尚未成年,已經(jīng)落筆不俗,被人譽為“小神筆”。
當時,朝廷中有位名叫王敦的大將軍,常常把王羲之帶到軍帳中表演書法,天色晚了,還讓他在自己的鋪上睡覺。
有一次,王敦起床了,王羲之還沒有醒。一會兒,王敦的心腹謀士錢鳳進來了,兩人悄悄地商量事情,談的是想造反的事,卻忘記了王羲之還睡在帳中。王羲之醒來,聽見了他們談話的內(nèi)容,非常吃驚,心想,如果他們記起了自己睡在這里,一定會懷疑機密泄露,說不定要殺人滅口呢!怎么辦?恰好昨天喝了點酒,于是,他就假裝酩酊大醉,把床上吐得遍處都是,接著,又蒙頭蓋臉,發(fā)出輕輕的鼾聲,好像睡熟了似的。
王敦和錢鳳密談了多時,忽然想起了王羲之,不由得心驚肉跳,臉色驟變。錢鳳咬著牙根,惡狠狠地說:“這小子,不能不除掉。不然,我們都要遭滅門之禍了!
兩人手握尖刀,掀開帳子,正要下手,忽聽王羲之“囈囈”地說起夢話來,再一看,嶄新的被褥吐滿了飯菜,散發(fā)出一股嗆鼻的灑味。王敦和錢鳳相視片刻,都以為王羲之酒后熟睡未醒,也就算了。
【書法家王羲之寓言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王羲之的成就11-04
王羲之的介紹11-04
《王羲之》閱讀答案09-04
《王羲之傳》閱讀答案11-05
王羲之傳閱讀答案10-05
王羲之軼事典故11-04
王羲之蘭亭序10-02
王羲之 蘭亭序10-07
黃庭堅書法家簡介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