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解讀贈汪倫唐李白詩意

時間:2023-05-29 15:44:48 惠嘉 贈汪倫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解讀贈汪倫唐李白詩意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解讀贈汪倫唐李白詩意,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讀贈汪倫唐李白詩意

  原文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賞析

  這首詩表現(xiàn)了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深厚情誼。

  前兩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是說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腳踏地打拍子,邊走邊唱!皩⒂迸c“忽聞”相照應(yīng),寫出了詩人對“踏歌”這種古老而又樸素的送行方式的驚喜之情。

  后兩句詩人用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對自己的深情做對比,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潭水,形象生動,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都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深厚情誼,那么汪倫對“我”的情誼又有多深呢?留給我們無盡的想象。

  全詩感情真摯,樸實自然,令人回味無窮。

  解讀贈汪倫唐李白詩意

  這首小詩,七言四句二十八個字,沒有用一個典故,語言至為淺顯明白。但是,歷來解讀仍然存在不準(zhǔn)確、未盡意的問題。

  李白為何說汪倫情義比千尺桃花潭水還要深?詩歌本身,只說在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時,汪倫踏歌相送!独钐孜募窏铨R賢注曰:“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釀美酒以待白……”。多出了汪倫以自家所釀美酒款待一項。歷來注家,涉及汪倫對李白的好處,基本上不出款待美酒、踏歌相送這兩點。明末清初學(xué)者唐汝詢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醖酒以候之,復(fù)臨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保ā短圃娊狻罚

  單從做詩的角度講,不要說款待美酒+踏歌相送,就是只踏歌相送一項,慣于使用夸張語言藝術(shù)的大詩人李白如此慷慨地贊美一下汪倫的情義,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假如我們從李白當(dāng)時年齡、行蹤和汪倫其人等角度看一下,問題就不會這么簡單了。

  一般認(rèn)為,李白這一回到?jīng)芸h,游覽桃花潭,是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的事,李白已經(jīng)55歲,他是從秋浦來到?jīng)芸h的。秋浦在今天安徽貴池,距離涇縣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古人行旅,不同于今天有汽車、高速公路等快捷的交通工具和條件可利用,一百多公里不啻是長途旅行。古道蜿蜒,跋山涉水,一般情況下需要走三四天,即使坐船(乘舟)大概也無法當(dāng)天到達(dá)。不用說,以家釀美酒款待、踏歌相送的汪倫,應(yīng)該是李白的愛慕者(粉絲)。根據(jù)今人李子龍的考證,汪倫又名鳳林,是越國公汪華的五世孫,曾經(jīng)做過涇縣縣令。就是說,汪倫不是唐汝詢所說的“一村人耳”,他應(yīng)該屬于有文化、家境殷實的士族階層。

  根據(jù)上述種種事實,揆以情理,當(dāng)時情況應(yīng)該是這樣的:李白這一次的涇縣之行,是應(yīng)汪倫的邀請而來的;李白住在汪倫府中,并非只是飲了一兩次美酒、游了一下桃花潭即離去;在汪府期間,李白受到了主人非常熱情的款待,山珍海味,賓主開懷暢飲;李白離開的時候,汪倫依依不舍,踏歌相送。

  我這樣說,有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據(jù):李白現(xiàn)存詩歌中有《過汪氏別業(yè)二首》。閆琦、房日晰、安旗、薛天緯《李白全集編年注釋》認(rèn)為這里的汪氏別業(yè)當(dāng)為汪倫別業(yè),此詩天寶十四載秋作于涇縣,跟《贈汪倫》是同一時間。這兩首詩中,有如下一些詩句:“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捶炰列珍羞”,“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以上其一);“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達(dá)五更,吳愉送瓊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更游龍?zhí)度,枕石拂莓苔”(以上其二)?/p>

  這些詩句透露出如下信息:汪倫家境富裕,有園林式別墅;汪倫是個喜歡結(jié)交賢才之人,在此之前李白已經(jīng)久聞其大名;這是李白跟汪倫的初次見面,李白之所以應(yīng)邀來涇縣游玩是感動于汪倫的真誠熱情;汪倫奉李白為上賓,予以隆重的款待,烹羊炮羔,通宵達(dá)旦宴飲,歌舞助興;“龍?zhí)丁睉?yīng)該就是桃花潭,是最后的游覽項目。李白這一次涇縣之行,時間為秋天。

  踏歌,有個著名的唐詩選本簡單注釋為“歌唱時以腳踏地為節(jié)拍”,有本著名的唐詩鑒賞辭典說是“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來送行了”。我認(rèn)為,前者不夠清楚,后者不夠準(zhǔn)確。當(dāng)時情形應(yīng)該是這樣的:李白將要離去,汪倫執(zhí)手相送。為了對李白表示敬意,表達(dá)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汪倫在未告知李白的情況下,悄悄安排了踏歌送行節(jié)目,給李白以驚喜。不用說,這個踏歌節(jié)目的表演者是汪府蓄養(yǎng)的女樂(伎人)班子。既不是汪倫本人跳著踢踏舞唱著歌送李白,也不是“一群村民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來送行”。只有這樣理解,“忽聞”二字才有著落。

  可以說,李白是在接受了汪倫的禮遇、款待之后,于意外聽到送行歌舞時的驚喜心情下,脫口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千古名句的!

  《贈汪倫》的由來

  李白在唐朝的詩壇上很有名氣,擁有很多的崇拜者,汪倫便是其中之一?墒峭魝愂莻無名小輩,怎么才能結(jié)交大詩人李白呢?

  有一天,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來的消息,便決定寫信邀請他。王倫知道李白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旅玩。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意思是說先生喜歡游玩嗎?這里有十里的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這里有上萬家的酒店。

  李白接到信,興致勃勃的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崩畎茁犃讼仁且汇叮缓竺靼琢,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過的非常愉快。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了好多禮物。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仡^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贈汪倫》。

  注釋

 、磐魝悾豪畎椎呐笥。

  ⑵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yuǎn)行”。

 、翘じ瑁禾拼耖g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jié)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兑唤y(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⑸不及:不如。送:一作“贈”。

  白話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yuǎn)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或天寶十四載(755年),當(dāng)時李白自秋浦往涇縣(今屬安徽)漫游。宋本《李太白文集》題下注:“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鼻宕丁峨S園詩話補遺》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钚廊恢痢D烁嬖疲骸疤一ā闭,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畲笮,款留數(shù)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汪倫是李白的友人。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注解,都認(rèn)定汪倫是李白游歷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xù)至今,今人安徽學(xué)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后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xù)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guān)系很好,經(jīng)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李子龍《關(guān)于汪倫其人》)。后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dá)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dá)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解讀贈汪倫唐李白詩意 1

  1.年少有為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xué)習(xí)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jīng)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并“好劍術(shù)”(《與韓荊州書》)。他很早就相信當(dāng)時流行的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xué)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fù),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靖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一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積極入世、關(guān)心國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構(gòu)成他作品進(jìn)步內(nèi)容的思想基礎(chǔ)。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2.辭親遠(yuǎn)游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他乘舟沿江出峽,漸行漸遠(yuǎn),家鄉(xiāng)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rèn)了,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推送著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yuǎn)的城市中去。

  讓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承禎。天臺道士的司馬承禎不僅學(xué)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shù),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玄宗對其非常尊敬,曾將他召至內(nèi)殿,請教經(jīng)法,還為他造了陽臺觀,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隨他學(xué)道。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自然十分開心,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器宇軒昂,資質(zhì)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已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當(dāng)世的榮祿仕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贊美他。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來賀知章贊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這便是李白的風(fēng)度和詩文的風(fēng)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承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游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興奮之余,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喻,夸寫大鵬的龐大迅猛。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從江陵起,他開始了他鵬程萬里的飛翔。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經(jīng)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當(dāng)在洞庭湖泛舟時,發(fā)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毆打致死)。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于他哭得過于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于洞庭湖邊,自己繼續(xù)東游,決心在東南之游以后再來搬運朋友的尸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偉,虎踞龍盤,六朝宮闕歷歷在目。這既引起李白許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豪感。他認(rèn)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頹之氣,沒有什么好觀賞的了,根本不及當(dāng)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現(xiàn)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氣雖己消亡,但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當(dāng)李白告別金陵時,吳姬壓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頻頻舉杯勸飲,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李白告別金陵后,從江上前往揚州。揚州是當(dāng)時的一個國際都市。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與同游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到了盛夏,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臥病他鄉(xiāng),思緒很多,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xiāng),惟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便是遠(yuǎn)地友人的書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蘇。這里是當(dāng)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懷古有感,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這首詩后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贊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來,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卻多別出新意。姑蘇的歷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贊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現(xiàn)今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速寫。李白由越西歸,回到了荊門。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雖然思鄉(xiāng)心切,但功業(yè)沒有一點成就,他自覺難于回轉(zhuǎn)家園。最后,他決定再度漫游。首先,他來到洞庭湖,把吳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結(jié)識了僧行融,又從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為人,于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贈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陸,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然而,隱居于此并非長久之計,他仍然想尋找機會,以求仕進(jìn)。在隱居壽山時,李白以干謁游說的方式結(jié)交官吏,提高自己的聲譽。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便將其招為孫女婿。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巖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墒敲篮玫姆蚱奚畈]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圖功業(yè)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jù)地,又幾次出游,結(jié)識了一些官吏和貴公子,并于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3.初進(jìn)長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獵。唐玄宗即位后,已有過多次狩獵,每次都帶外國使臣同去,耀武揚威,以此震懾鄰國。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yuǎn)勝漢朝,并在結(jié)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dāng)時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來的目的是獻(xiàn)賦,另外,也趁此游覽一下長安,領(lǐng)略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fēng)光。他居住在終南山腳下,常登臨終南山遠(yuǎn)眺。當(dāng)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眼前呈現(xiàn)出泱泱大國的風(fēng)貌。

  他深感生存在這樣的國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頗有自豪之感?梢幌氲竭@興旺發(fā)達(dá)的帝國內(nèi)部己產(chǎn)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李白進(jìn)長安后結(jié)識了衛(wèi)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xiàn)了詩,最后兩句說“何時人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還在送衛(wèi)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希望引薦,愿為朝廷效勞。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jié)識了賀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極宮,不料竟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他早就拜讀過賀老的詩,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fēng)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一年快過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長安,沒有機會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喪。好友誠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陽的別業(yè)幽居,但李白無意前往。這次去長安,抱著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卻毫無著落,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點憤懣。往王公大人門前干謁求告,也極不得意,只有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了長安。

  4.賜金放還

  42歲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薦(一說由道士吳筠引薦)到了長安,唐玄宗對李白的才華很賞識,禮遇隆重。李陽冰《草堂集序》謂:“降輦步迎,如見綺皓(秦漢間“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薄5菩谥蛔屗┓詈擦,做自己的文學(xué)侍從。三年后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

  三年長安生活,使李白對朝中種種腐敗、黑暗有了更多的認(rèn)識。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嶺。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jìn)宮。李白進(jìn)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diào)羹”。玄宗問到一些當(dāng)世事務(wù),李白憑半生飽學(xué)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wù)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jì)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

  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jīng)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fā)現(xiàn)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那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nèi)鐬踉埔话慊\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

  與此同時,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xué)士張?zhí)顾u謗,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表示有意歸山。誰料就在此時,倒被賜金放還,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這次被賜金放還似乎是李白說了不合時宜的話。

  5.再次遠(yuǎn)行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fēng)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yè)嗜酒”、“結(jié)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dān)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cè)チ。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jié)果。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shù)谌螘姟6潭桃荒甓嗟臅r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dāng)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zhǔn)備重訪江東。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于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會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鏡湖,往來剡溪等處,徜徉山水之中,即興描寫了這一帶的秀麗山川和歷史底蘊。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dá)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dāng)想念,便吟誦一番。

  6.應(yīng)邀入幕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避居廬山。那時,他的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璘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李白應(yīng)邀入幕。李白入幕后,犯下人生之中最大的錯誤。他認(rèn)為天下亂局已定,此時大唐的情形十分類似于東晉永嘉南渡,正是割據(jù)江南的大好時機。因此力勸永王直取金陵,并在永王發(fā)動叛亂之后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南風(fēng)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李璘割據(jù)稱帝意圖昭然。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父、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此免禍,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將吳兵三千軍駐扎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jiān)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過一些文表,并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來不但未見任用,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至德二年(757)冬,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為所判的罪是長流,即將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覺憂傷。

  7.重病而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關(guān)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guī)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這樣,李白經(jīng)過長期的輾轉(zhuǎn)流離,終于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fā)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dāng)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當(dāng)?shù)刈鎏,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yīng)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fā)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dāng)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dāng)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一歲。關(guān)于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傮w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qū)<覍W(xué)者的考證之說。說當(dāng)李光弼東鎮(zhèn)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當(dāng)涂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dāng)涂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后不久,就結(jié)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

  李白的主要作品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跡《上陽臺帖》,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jìn)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xiàn)。

  1.主要成就

  詩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jié)構(gòu)。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zhuǎn)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yīng),似無跡可循,

  詩的結(jié)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fēng)格。如《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yuǎn)!(《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于散文,但都統(tǒng)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guān)。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xué)主張,以恢復(fù)詩騷傳統(tǒng)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fù)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丑女效顰,邯鄲學(xué)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rèn)真學(xué)習(xí)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jié)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詞

  李白是否有詞的創(chuàng)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論,但是今傳為李白詞的作品,若不論其真?zhèn)渭笆欠窨蓺w入詞體,約有20余首,如《秋風(fēng)詞》、《竹枝詞》、《白鼻靬》、《結(jié)襪子》等。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史上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一地位有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shù)中的地位,作為一種“不可企及”的規(guī)范,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yuǎn)的偶像。李白在詞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詞的創(chuàng)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貢獻(xiàn)。

  實際上,從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一句;其他成就作為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位大詞人,雖然他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quán)經(jīng)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如果評選天下第一詞人,李白無疑將以全票當(dāng)選“詞王”。

  書法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行草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紙本,縱28.5厘米,橫38.1厘米。草書5行,共25字?钍稹疤住倍。引首清高宗弘歷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

  內(nèi)容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后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馀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卷前后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biāo)、安岐、清內(nèi)府,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

  劍術(shù)

  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shù)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shù)”,“劍術(shù)自通達(dá)”。造詣非同一般。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shù),張旭的草書合稱唐朝“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shù),但其劍術(shù)之高卻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據(jù)統(tǒng)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xiàn)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于劍的“鋏”出現(xiàn)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干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傆嫞皠Α惫渤霈F(xiàn)了118次(統(tǒng)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余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shù)的10%?梢,李白是多么地鐘情于劍了。

  道術(shù)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wù)摰澜?jīng)。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岷山,潛心學(xué)習(xí)。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yǎng)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yǎng)員。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yǎng)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rèn)定他們有道術(shù),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當(dāng)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老師,此人于開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長短經(jīng)》十卷。那時李白才十五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jīng)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yè),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2.詩詞風(fēng)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xiàn)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xiàn)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jié)制地抒發(fā)感情,表現(xiàn)他的喜怒哀樂。對權(quán)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diào)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dāng)社稷傾覆、民生涂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傊脑娀蠲撁摰乇憩F(xiàn)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體裁結(jié)構(gòu)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fēng)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xiàn)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F(xiàn)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xiàn)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nèi)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shù)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chǔ)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他的夸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jié)合,夸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夸張與鮮明的對比結(jié)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shù)反差,加強藝術(shù)效果。

  3.思想內(nèi)容

  謳歌理想,抒發(fā)悲憤

  盛唐國力強盛,士人多渴望建功立業(yè)。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功業(yè)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xiàn)“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fù)漢室!读焊σ鳌、《讀諸葛武侯傳抒懷》、《永王東巡歌》、《行路難》(其二)都反映了他的這類思想。

  蔑視權(quán)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于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quán)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xiàn)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愿阿諛奉迎,也不屑于與俗沉浮,F(xiàn)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tài)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xiàn)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xué)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fēng)云,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卷一切,表現(xiàn)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愿望。

  揭露現(xiàn)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fàn)帲撬涯婢竦闹匾w現(xiàn)。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驕縱,宦官權(quán)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綱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dāng)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鞍彩分畞y”爆發(fā),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nèi)涵,并富于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征!豆棚L(fēng)》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對社會現(xiàn)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xiāng)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jìn)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xiàn)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看了“李白生平事跡”的人還看了:

  李白的生平事跡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去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李白故里成了與其有關(guān)的地方力爭的焦點。本報3月26日刊登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雷達(dá)《李白“故里”在甘肅秦安》一文之后,許多專家、學(xué)者紛紛表達(dá)了自己的觀點。

  祖籍成紀(jì)

  李白究竟是什么地方人?李白的族叔李陽冰《草堂集序》曰:“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jì)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蔽侯椩凇独詈擦旨颉分姓f:“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于綿。 ”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jì)人。”《新唐書》卷二○二《藝文中·李白傳》曰:“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边@一記載顯然是綜合李陽冰、魏顥和范傳正等人的記載而成文的。有關(guān)李白早年的事跡,李陽冰與范傳正的記載是最為可信的,因為李陽冰為李白的《草堂集》作序,是應(yīng)李白的請求而作的。有關(guān)李氏的經(jīng)歷,應(yīng)當(dāng)出自李白的口述。范傳正于憲宗元和年間至當(dāng)涂訪問李白遺跡,見到李白之子伯禽所保存的記載李家世系的手疏,在這一問題上,李、范二人的記載又是一致的,因此我們應(yīng)當(dāng)相信二人的記載。而且,李白本人在其詩文中也多次申明自己是隴西人,在《贈張相鎬二首》之二中說:“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云上。”因為李廣的后裔有一支是居于隴西成紀(jì),后為唐代著名郡望中的隴西李氏。李唐王室也自稱系出隴西李氏,則說明李白與唐王室有同宗的關(guān)系。

  據(jù)史籍記載,北魏在全國定四海望族時,漢李廣十八世孫、涼武昭王李暠之孫李寶家庭被定為首冠,足見成紀(jì)李氏后裔在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極其著盛。歷史上所說的隴西李氏,就是指李廣的后裔,以成紀(jì)為本貫、以隴西為郡望的李氏,所以,成紀(jì)李氏的后裔和稱為“隴西李氏”的后裔所指是相同的。

  隴西李氏所宗其族的最早代表人物是李廣,因為李廣是隴西成紀(jì)人,天水人為其修建了衣冠冢。天水西關(guān)李家巷曾立有“漢飛將軍李廣故里”牌坊,并稱此巷為“飛將巷”。這亦有力地證明了李白故里在今甘肅天水,即天水市所管轄秦安的事實。

  生于碎葉

  李白一家何以移居西域,范傳正說是“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新唐書》本傳上說“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李陽冰《草堂集序》則說“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边@與范《碑》上的說法一致。

  碎葉在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nèi),按武則天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曾敕兩京諸州各置大云寺一區(qū),藏《大云經(jīng)》。其時她正準(zhǔn)備代唐自立為周,《大云經(jīng)》內(nèi)有女主受命的內(nèi)容,故有各地建寺的命令。今知碎葉亦有大云寺,其地且已發(fā)掘出兩座佛寺的遺跡,及安西副都護杜懷寶造像題名,說明李白的祖輩在此生活時,直到李白降生,碎葉一直屬于唐王朝的疆域。

  李白生于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的長安元年,即公元701年。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云:“臣伏見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此表作于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此上推,可知李白應(yīng)當(dāng)生于武后大足元年,即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此時下距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有4年之久,說明李白在其父從西域攜至蜀中時,年已及5歲。這就是說,李白應(yīng)當(dāng)生于西域碎葉。碎葉是李白出生地,當(dāng)然是李白的第二故鄉(xiāng)。

  長于江油

  李白的六世祖于隋末西徙碎葉,到了他的父親時,于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帶著5歲的李白至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居住,F(xiàn)在的江油市內(nèi)有太白公園,距市區(qū)5公里的青蓮鎮(zhèn)有李白故居。李白少長于江油,江油自然該是李白的又一個故鄉(xiāng)了,但李白故居原名“隴西院”,不稱李白故居。

  昌隆地廣人稀,離成都雖不遠(yuǎn),但交通不便,李白一家徙居此地,生活應(yīng)當(dāng)很穩(wěn)定。李白一家是同族中人一起遷徙此地的,這由李白排行十二的情況可以得知,說明堂房兄弟不少。

  李白祖籍天水秦安,過天水時是將近5歲之孩童。在天水倒是流傳有一首李白的《南山寺》詩,詩曰:“自此風(fēng)塵遠(yuǎn),山高月夜寒。東泉澄沏底,西塔頂連天。佛座燈常燦,禪房香半燃。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边@是一首詠天水南郭寺的詩,詩中之景完全符合實際,但詩的格調(diào)與李白詩相差甚遠(yuǎn),有人認(rèn)為是后人偽作,似有道理。研究再三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假如這首詩就是李白5歲時過秦州所作,豈不相匹?以李白神童之才,5歲作此詩當(dāng)是能夠的,而詩的表述也像一個孩子的口氣。

  酒隱安陸

  李白在蜀地生活了20年左右,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他24歲時,便離開四川。李白自三峽東下,至江南,又北上揚州,再到金陵,南下游歷了浙江一帶,最后從江南回到楚地時,錢財已經(jīng)蕩盡。他決定在安州安陸郡(今屬湖北)的壽山隱居。

  安州安陸郡屬淮南道,郡治在今湖北安陸縣,其地在武漢市之北偏西。李白在壽山隱居了一段時間后,就入贅曾在高宗時拜相的許圉師之府為婿。

  李白在安陸時期的生活并不愜意,自己也說“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大約在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前后,即經(jīng)南陽向長安進(jìn)發(fā),去謀求發(fā)展。

  別室兗州

  開元后期,李白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時稱“竹溪六逸”。徂徠在兗州,即今山東兗州市。這時,許夫人大概已經(jīng)去世,為李白留下了一子一女,子曰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名平陽。于是李白帶著兩個孩子移家東魯。魏顥在敘及李白家室時,曰:“白始娶于許”,“又合于劉。劉訣,次合于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于宋(宗)”。這里的“娶”“合”含義有別,許、宗是正式成婚的關(guān)系,所以稱“娶”,而劉氏與魯一婦人是同居關(guān)系,所以叫“合”。魯婦為李白生下了另一個兒子頗黎,李白別室于東魯是不爭的事實。上世紀(jì)80年代在兗州市沙丘河中曾發(fā)掘出一塊石碑,上邊清楚地記載了李白在兗州的行跡。

  逝于當(dāng)涂

  唐代宗李豫寶應(yīng)元年,即公元762年,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牽連,雖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但其時已日暮途窮,只得前往當(dāng)涂依族叔李陽冰,無奈病情加劇,遂將詩文草稿交付于李陽冰,囑其代為整理。李陽冰編為《草堂集》,在序中介紹了李白的生平與成就,F(xiàn)在的安徽當(dāng)涂縣青山有李白塋墓。

【解讀贈汪倫唐李白詩意】相關(guān)文章:

贈汪倫的詩意李白07-21

李白贈汪倫的詩意思11-11

李白贈汪倫的詩意及注釋11-29

贈汪倫李白古詩意思03-30

李白《贈汪倫》原文詩意注釋賞析04-04

《贈汪倫》李白07-27

《贈汪倫》的詩意11-30

贈汪倫的詩意01-07

《贈汪倫》李白古詩原文鑒賞及詩意賞析12-22

李白贈汪倫原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