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小說的語言特色分析
語言是作家塑造藝術(shù)形象的重要手段,每一個作家都有其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
張愛玲的作品一直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與她小說語言的獨特魅力是分不開的。集中來看,奇妙的比喻,詭異的色彩運用,和她小說里反復(fù)出現(xiàn)的各種象征和意象,是其小說語言的主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構(gòu)成了獨特的畫面,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比喻與暗示的奇妙運用
張愛玲的小說有諸多令人叫絕的奇喻,張愛玲是一個不吝嗇使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個在文學(xué)的河邊玩著沙的小孩子,比喻對她而言就是她身邊前后左右無窮無盡的沙子,隨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她利用暗示,把動作、言語、心理打成一片,輕描淡寫地呵出一片蒼涼的氣氛和風(fēng)格。
(一)感覺化的比喻
張愛玲的比喻生動、形象,構(gòu)成方式為外物感覺化。人生是舞臺,個人逃不脫要扮演劇中的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人生舞臺上導(dǎo)演著,用筆娓娓動聽地為我們介紹過去異;蛘谶M(jìn)行的人生戲劇里的奇情奇景,她用自然景物襯托了人物的心靈空間,讓人從中領(lǐng)悟出最悲愴的人生之謎。在張愛玲的作品里,似乎萬事萬物皆可拿來做比喻,就連很多別人已經(jīng)寫過、寫濫的事和物在她的筆下,也突然就與其他事物發(fā)生了聯(lián)系,變成了絕妙的比喻,變成了她任意驅(qū)使表達(dá)愛憎的工具。
在《沉香屑—第一爐香》里她曾寫到“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里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這是一段以熱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潔白美麗的絕妙描寫。寫女人肌膚嫩白的比喻又何止千種萬種,卻從來沒有人把這樣的肌膚之白比作往外潑的牛奶。這樣的描寫既通過讀者的視覺來讓人感受到喬琪的色迷心竅、蠢蠢欲動的形象,又表現(xiàn)了薇龍的竭力自持卻又虛榮不能自拔的心態(tài)。
(二)暗示化的比喻
暗示化的比喻是張愛玲小說的語言精華。在《金鎖記》里,她寫道:“她到了窗前,揭開了那邊上綴有小絨球的墨綠樣式窗簾,季澤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長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風(fēng)像一群白鴿子鉆進(jìn)他的紡綢褲縫里去了,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這是人物處于陰沉壓抑的環(huán)境中,愛情終歸破滅的情境。沒有大段的鋪張描寫和渲染,文字精練動人,卻將那種傷感表現(xiàn)的非常深入。這真是神來之筆,自然靈動。這種比喻的效果比機(jī)智的議論更為出奇制勝,且那么貼切、形象、突兀而自然、傳神,仿佛信手拈來,這就令人不得不承認(rèn)作家天才的存在了。憑張愛玲靈敏的頭腦,她小說里用喻及意象的豐富,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她對人物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長的獨白或枯燥繁瑣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動作、言語、心理打成一片,“輕描淡寫地呵出一片蒼涼的氣氛和風(fēng)格。”
張愛玲的作品不僅在語氣上一氣呵成,有無懈可擊的結(jié)構(gòu)美,而且在悲劇的詩化上邊,用心良苦,給人以余音裊裊的震蕩與不盡的低徊。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百花園中,把小說用喻寫得華美而又悲哀,富麗而又蒼涼,唯張愛玲了。
二、對色彩語言的極度熱愛
張愛玲不僅比喻用得出神入化,而且對色彩也特別的敏感。張愛玲在使用色彩語言時不合常理,這也是她的一大特點。傳統(tǒng)的小說家用黑色代表罪惡,藍(lán)色代表憂郁,紅色代表熱情,白色代表純潔,但是張愛玲卻有獨特的色彩心理。在她的作品里白色不再是人們熱愛的對象,而紅色也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她對色彩有她自己的獨特見解。
在我們常人看來,白色是純潔的,樸素的,是惹人喜愛的。但是在張愛玲的筆下,她卻賦予了它另一種意義。《封鎖》里有這樣一段對女人手臂的描寫:“他不怎么喜歡身邊這女人。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擠出來的牙膏。她的整個人像擠出來的牙膏,沒有款式。”從這個男人的眼里看去,女人從手臂到身體都是沒有款式的牙膏,白,卻毫無生氣毫無內(nèi)涵,牙膏的白生澀而有刺鼻的味,明晃晃的成了一個人,站在那里不由使人起膩嫌棄。白也不再是日常我們所喜愛的對象了。這就是張愛玲化的色彩比喻。不僅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描述,還帶有鮮明的傾向性,帶有強(qiáng)烈的主觀色彩,讓讀者在不經(jīng)意間就輕易接受了她通過色彩傳遞過來的主觀論調(diào)。白色作為一種無彩色,在色彩心理學(xué)上既與死亡、絕望、悲哀、無光、沉默、焦慮相連,又與純潔相關(guān),張愛玲顯然是使用前者的意義,從而暴露了現(xiàn)實、家庭、人性的丑陋和荒涼,展示了女性的悲劇性身份。白色具有了一種譏諷與控訴的含義。
張愛玲不僅僅是一個作家,正如傅雷先生所說:“她具有多方面的才華,還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畫家”。她的作品就是由一幅幅的畫面組合而成,由一種種的色彩搭配而成。也許是小說中人物命運的緣故,張愛玲的小說總是蒙著淡淡的灰色。看張愛玲的小說就像是在看一部黑白老電影:一輪白白的月光加上老上海的舊洋房或者是中秋時節(jié)陰冷的雨絲加上老上;璋档拈w樓,一幅幅涂有灰色而又加帶污濁氣體的畫面,上演著一幕幕悲歡離合。四十年代的上海,在當(dāng)代人看來,只有灰色的天空,令人窒息的空氣以及缺乏幻想的頭腦。
但張愛玲的小說給了我們另一個空間,它會讓我們現(xiàn)在這些人想起老上海時,不會只單單有令人搖頭的情景,它會讓我們附帶的想起一些辛酸與一點點浪漫。這也許就是張愛玲小說魅力之所在吧!
三、對象征意象的傳神運用
象征是張愛玲慣用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xiàn)某種特殊的意義。寫小說不可太直白,否則就如涼白開一樣索然無味。在她的小說里,象征之物隨處可見,象征在作品里又成了她與讀者交流的工具。
成功地使用象征的例子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俯拾皆是,可以說在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很難找出其他任何作家像她這樣在小說中運用如此繁多的意象。意象在她的小說中作用很多,增強(qiáng)故事的生動性與畫面感,使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傳達(dá)人物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等等。這些意象都是人們所習(xí)以為常的,符合日常的經(jīng)驗,符合規(guī)定情景,并沒有奇情異趣和夸張變形,每一筆都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寫實,然而她別出心裁,獲得了超越本體的象征意義,令讀者有一種不同的感受。應(yīng)該說,正是這樣的象征和意象構(gòu)筑了張愛玲的小說世界,小說里文本背后的內(nèi)涵超越了它的表層意義,她亦用這種獨特新鮮的語言來闡釋著她的愛與恨。她似乎是不平凡的,但筆下卻是人性的、有靈魂的小人物的家常生活,她的小說有血有肉,是冷靜的,充滿了智慧和逼人的冷艷。唯其如此,人性才有了永恒的韻味,有了一種家長里短的真實感。才能使張愛玲的小說魅力永存,歷久常新。
【張愛玲小說的語言特色分析】相關(guān)文章:
張愛玲小說的語言藝術(shù)09-14
張愛玲小說語錄09-04
賈平凹小說語言風(fēng)格分析08-31
賈平凹作品的語言特色分析09-04
讀《張愛玲小說》有感11-07
張愛玲小說的經(jīng)典句子精選12-19
小說我的上司張愛玲小姐11-12
讀張愛玲的小說后有感11-11
張愛玲小說中的母親形象11-05
讀張愛玲小說有感范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