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把天空還給你
引導語:張小嫻在自己的愛情散文《把天空還給你》中寫道:把天空還給你,把夜空中最美的星辰還給我。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文/張小嫻
最難承認的
最難承認的,并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心里的妒忌。
“我嫉妒”比“對不起”更難啟齒。
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愿意說“對不起”。既然我錯了,希望你不要生氣。因為愛你,所以這一點點的自尊可以放在一旁。
然而,嫉妒卻與自尊無關。嫉妒里,也許有一部分的自卑吧。我并不希望你了解我的自卑和脆弱,這是我自己也幾乎無法面對的事情。
為了掩飾自己的嫉妒,我們不是胡亂找借口發(fā)脾氣便是假裝有風度。
我一連發(fā)了幾天的脾氣,找不到理由,以為我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或者以為女人每個月總有幾天非常可怕。而其實,我是在嫉妒。
嫉妒些什么?或許是嫉妒一些你認為可笑和不可能的事情,比如你和其他女人的關系、你對其他女人的贊美。
女人的本領,是把一些事情想象成真,然后涕淚漣漣,好不凄涼。
我不知道你愛的我是個嫉妒心如此重的女人。因此,我發(fā)瘋的時候,我寧愿承認我的更年期早來了二十年,而不是心胸狹窄。
女人不想承認妒忌,也許還有這許多的理由:
我不想你知道我多么在乎你,多么害怕失去你。
我不想你沾沾自喜,也不想長他人志氣。
我不想變成一個小心眼兒的人。我更不想的,是你以后可以利用我的妒忌來氣我。
所以,我滿懷妒忌的時候,我還是瀟灑地微笑。
重尋美麗的偶然
許多年前,無意中在日本東京一家生活雜貨店里買到一個漂亮的布袋,于是,以后每次重游東京,我都會去同一家店逛逛。可是,自從那個布袋之后,我再沒有找到稱心滿意的東西了。
有些東西,的確只會讓你遇到一次。
你也有過這種經(jīng)驗吧?因為一次美麗的偶然,我們愛上了一個地方,并且相信以后還會有更多驚喜?上В切@喜卻不在出現(xiàn)了。雖然是這樣,你也許還是會繼續(xù)探訪那個地方,直至你在另一處遇到一個更美麗的偶然。
無數(shù)次失望之后,仍然重臨,只是因為不想錯過。
我們多么害怕失之交臂?
有時是一襲衣裳、有時是一件收藏品、有時是一個人,你不一定很想擁有,但是,錯過了便太可惜。
我們不敢錯過有過美麗回憶或美好經(jīng)驗的地方,不是放不開,而是舍不得。
在平凡的生活里,我們樂于懷抱著一個微小的希望。為了一個希望,即使花一點時間,或再失望一次,又有什么關系呢?
你是星期幾的樣子?
你有沒有發(fā)覺自己每天都有一個樣子?
星期一的你跟星期三的你是有一點不同的。這么細微的差別,也許只有你自己看得出來。
我覺得星期三和星期五的我比較好看,而星期天和星期一就比較糟糕。沒人明白qi書網(wǎng)-奇書那是什么原因,反正我們永遠不會是昨天或明天的自己,只有當下這一刻才是真實的。
同樣地,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覺身邊的人在星期六的樣子比星期一可愛,也許是因為星期一的工作通常很沉重吧。到了星期六,他會寬容很多(所以我會揀在星期六發(fā)脾氣)。
你身邊的人呢?你是否能夠說出他一星期七天里臉上微妙的變化?還是已經(jīng)沒有感覺了?
曾幾何時,我們很努力去捕捉戀人身上的一切。他指甲的形狀、拇指的彎度、大腳趾頭和第二只腳趾的長短,他牙齒的顏色,他的唇紋,他眼睛里黑和白的比例,他身上沒穿衣服時的窘態(tài),他充滿情欲時,皮膚散發(fā)出來的味道……這一切一切終將消逝,我們惟有盡量記憶。
就這樣,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我們從戀人身上尋找彼此相似之處,然后歌頌它。
我們也同時尋找彼此相異之處,然后遺忘它。
只是,終有一天,我們會變得疏懶和挑剔,不是重新想起彼此相異之處便是忘了他星期一和星期六的樣子有什么分別時,難免有一點感觸。因為,由始至終,我們所期待的愛情,并不是一起默默過日子,直至面目模糊;而是像流轉的四季,每一個微妙的變化都充滿喜悅。
吵架的對手
我們尋找一個相愛的人,與此同時,也是在尋找吵架的對手吧?
一個女人落寞的說,丈夫離開之后,她連吵架也沒有對手了。
吵架的對手是不容易找的。有些人,你根本不屑跟他吵架。有些人,是你不想跟他吵架,因為你不關心、也不在乎他。
我們在乎那個人,才會用心和用感情去跟他吵架。
吵架之后,往往有許多好事降臨:
你很想擁抱他。
你重新發(fā)現(xiàn)了他的優(yōu)點和自己的缺點。
你知道他原來那么在乎你。
你發(fā)覺自己很愛他。
你發(fā)覺自己肯放下尊嚴和面子,向他道歉。
情侶之間的吵架,是一種重新的發(fā)現(xiàn)、一種生活的調劑,也是一種了解。
年輕的時候,我們每次吵架都以為會分手。長的之后,吵架不再是一種發(fā)現(xiàn)、一種調劑或是一種了解,而是一種互相依存。
無傷大雅的吵架,成為了兩個人天涯相伴的方式。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他,也沒有人比他更了解你。任何微小的事情,都可以令兩個共同生活的人不斷吵嘴。直到有一天,其中一個不在了,我們才領悟,失去一個吵架的對手,是多么寂寥的事。
誠征煮飯男
看過張曼玉的一篇訪問,她說,到了她這個年紀,最喜歡的是一個煮得一手好菜的男人。
的確深有同感。
年少的時候,女人想要的是青春夢里人。后來,她想要的是一段驚天動地的愛情。再后來,她想要一個天天跟她黏在一起的男人。然后,她渴望一個志同道合、有共同人生目標的男人。
女人在人生每個階段,對于幸福也有不同的詮釋。一天,她愛過了,經(jīng)歷夠多了,才忽然發(fā)現(xiàn),她肚子里的幸福,是人生一大幸福。
追求“五好”男人的階段已經(jīng)過去了,我們再不執(zhí)著于“收入好、外形好、職業(yè)好、性格好、品位好”的男人,只想誠征一名煮飯男。
他不一定是廚師,但熱愛下廚,廚藝不凡,精通各國佳肴。女人今天突然想吃芋頭悶鴨,明天想吃《紅樓夢》里的魚香茄子,后天想吃點家常小菜和燉湯,也絕對難不倒他。
愛下廚的男人,自有另一種魅力。當他以萬般柔情和君臨天下的姿態(tài)為心愛的女人下廚,女人只要坐著等著吃便好了。
自要他煮得一手好菜麥,那么,其他條件都可以稍微放寬。
激情何其短暫。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在悠長的歲月中,將情愛化為味道與食物的奇香,把幸福投射在情人細心的烹調上,擁抱一個愛煮飯的男人,才是得到一張真正的長期飯票。
情之所終
你相信一見鐘情嗎?
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你以為你的故事不平凡,然后,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周遭有更多不平凡的故事,你不過是蕓蕓眾生其中之一。
有時候,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又偏偏比小說和電影更曲折、更復雜。大部分的小說都是虛構的,然而,虛構的故事竟然有一天會在現(xiàn)實人生中發(fā)生。
原來,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沒有不可能的事。
既然有一見如故,為什么不會有一見鐘情呢?
科學一點來說,兩個人第一次見面便愛上對方,也許是荷爾蒙作祟。荷爾蒙又稱為第六感官,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化學對話。我們嗅到了彼此的荷爾蒙,便無法抑制的想要互相接近。這種反應,超越了邏輯思維,譜出了浪漫之歌。
哲學一點來說,一見鐘情也許是叔本華說的“生命意志”吧?
叔本華認為,愛情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養(yǎng)育下一代,延續(xù)人類未來的生存。正是這種生命意志,你會無可救藥的愛上一個不期而遇的人,因為你認定只有他可以與你創(chuàng)造出最完美的下一代。
哲學畢竟有比科學不浪漫的時候。而科學縱使浪漫,也比文學遜色。作家都傾向相信一見鐘情。不為什么,無須解釋,人生就是有許多意外。
我相信一見鐘情嗎?我想,在一見之前,已經(jīng)累積了許多夢想和期待,然后某天,在茫茫人海中,我們遇上了,才會鐘情。情之所鐘,不過是圓夢。
微妙的巧合
回到辦公室,看到一份禮物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打開來看,是一個很漂亮的旋轉木馬音樂盒,一位讀者送來的。這個男孩七年前還是一個中學生,他每年書展都會來找我。有一年,他告訴我,他考上了大學了,念醫(yī)科。去年,他告訴我,他今年開始實習了,不知道書展還能不能來。今年我沒去書展,他去了,找不到我。
看著他寫給我的生日卡和信,我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他告訴我,他已經(jīng)當上實習醫(yī)生了,工作很辛苦,試過連續(xù)值班三十二小時。他又告訴我,他有一個很要好的女朋友。
寫作的快樂,是擁有知音。
我有什么可愛呢?卻有人這樣愛我。七年漫長的歲月里,我們在文字里神交。
我也想起另一個讀者,如果她還在的話,我們也認識七年了。她兩年前在一起車禍中去世,永遠停留在二十三歲。我在報紙上看到報道,趕去醫(yī)院,已經(jīng)看不到她最后一面了。
這兩個人并不認識,卻有一種微妙的巧合。一個消逝了,另一個,從今以后,將會拯救別人的生命。
我在寫給他的信上,我鼓勵他:“無論將來遇到什么困難,不要忘記你當初為什么想成為醫(yī)生。”
同樣的話,也有人跟我說過。當我愛得迷惘的時候,關心我的人安慰我說:“你們當初為什么要在一起?”
這一句話,讓我在夜里思潮起伏,往事從上心頭。
人與另一個人相愛的時候,總會聯(lián)想到死亡。生命終將消逝,我們在一起,是要同度這短暫的人生。
眼上的星與月
我買了一個枕頭,它只比我的手掌長一點點,是給眼睛用的枕頭。
沒想到眼睛也有屬于自己的枕頭吧?
眼枕是用絲綢做的,里面放滿散發(fā)著薰衣草香味的亞麻籽。睡覺之前或者覺得眼睛疲倦的時候,把眼枕放在眼睛上面。由于它是絲做的,所以不會令眼睛有皺紋。而內里的亞麻籽也會將重量分散,使眼枕變得服帖。
前些天,看見我的編輯介紹這種眼枕,我還是半信半疑。那天心血來潮跑去買了一個回家試試看,果然很舒服。眼睛有了枕頭之后,好象也變得明亮了。
我買的這一個是淡粉紅色的,沒有別的選擇。盒子內并附有一瓶薰衣草油,喜歡的時候,可以加點兒在枕頭里。
如果可以選擇,我多么希望眼枕還有更多的顏色和圖案。合上眼睛的時候,雖然看不見,但是,如果枕頭上的圖案是月亮和星星,我想,那一覺會更甜美一些。
以前常常認為,人生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拿不走的:回憶、知識,還有吃進肚子里的食物。最近才想起,還有第四樣——那就是自己的夢。
你可以拿走我好多東西,但拿不走我的夢。
好夢也好,噩夢也好,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也沒法和我一起去經(jīng)歷。同床異夢,本來就是至理名言。
再怎么愛你,也只能送你一個漂亮的眼枕,無法把我眼上的星與月qi書網(wǎng)-奇書一并送給你。
作者簡介
張小嫻,英文名Amy Cheung Siu Han,1967年7月出生,祖籍廣東開平,畢業(yè)于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曾任職電視臺編劇及行政人員,亦曾編寫電影劇本。香港著名言情小說家,95年推出第一部長篇小說《面包樹上的女人》而走紅文壇,是繼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歡迎的言情小說家。
1985大學時代邊工邊讀,在香港無線電視臺任當編劇,5年之后轉工去亞洲電視,1993年偶然為編劇協(xié)會替《明報》撰寫兩則專欄,得到賞識,開始在《明報》先以《嫻言嫻語》后用《貼心感覺》開專欄,1994年第一部小說《面包樹上的女人》在《明報》上連載,一炮而紅,1995年結束10年編劇生涯正式成為專職作家,1995年6月在《蘋果日報》開專欄“禁果之味”,隨后加盟皇冠出版社,并于當年出版《三個ACup的女人》,成功地打動了港臺讀者。1997年5月,她出版的《荷包里的單人床》一書,除打進香港暢銷書排行榜首之外,還持久走紅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之后,她的《再見野鼬鼠》、《不如,你送我一場春雨》、《三月里的幸福餅》及《漢仔夫婦》系列作品相繼問世,銷量數(shù)以十萬計,張小嫻風頭席卷全球華文地區(qū),直逼國際出版市場。1998年她創(chuàng)辦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雜志《AMY》,任總編輯至今,現(xiàn)為香港皇冠出版社簽約作家,為《經(jīng)濟日報》撰寫專欄,是香港著名的暢銷言情小說家。
張小嫻的愛好
喜歡的生活:嬰兒一樣的生活——睡覺、吃東西、喝牛奶、被人抱著、被人遷就、不用擔心體重、不用工作、可以隨時隨地大笑和大哭、沒有憂傷、沒有牽掛……這是我曾經(jīng)擁有而又永不復返的生活。
喜歡的人:聰明、才華、有情義的人。
喜歡的衣服:簡單的、質料好的、穿起來讓人變得漂亮的。
喜歡的鞋子:家里有很多雙鞋子,但是每一雙的款式都差不多,都是平底、圓頭的。
喜歡的首飾:簡單的,真的。
喜歡的發(fā)飾:直發(fā)。理發(fā)師說她不肯在頭發(fā)上創(chuàng)新,她說她寧愿把創(chuàng)意留給她的作品。
喜歡的收藏品:從來不喜歡收集東西,但是比較喜歡音樂盒。
喜歡的食物:魚
喜歡的飲料:雖然喜歡喝香檳,但是很快就會醉。她最喜歡喝的是老火湯,可惜獨居的她一直也找不到一個擅長煲老火湯的人。
喜歡的動物:狗。養(yǎng)過很多狗,可惜不是它們自己逃跑了,就是她把它們送給別人,所以現(xiàn)在不敢再養(yǎng)狗
喜歡看別人身上哪個地方:她喜歡看人家的眼睛。她喜歡清澈明亮的眼睛。
喜歡看的書:大眾心理學、推理小說、罪案實錄。
喜歡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張愛玲、白先勇。
害怕的事:失戀
害怕聽到的一句話:“我不愛你了”。
害怕的人:陌生人。
座右銘:人生根本不需要有什么座右銘。
愛情觀:盡見于她的作品里。她最害怕的事便是經(jīng)常被人要求用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愛情觀。
價值觀:你喜歡便值得。
追尋的事:快樂。
張小嫻的性格
她比她的作品開朗,她的文字比她本人溫柔。
她不是個厲害的女人。
她一度以為自己是個熱情和外向的人,后來才知道自己是個冷靜而內向的人。
她最怕別人以為她是愛情專家,她跟大家一樣,都是在愛海浮沉的人。
她擅于觀察別人。
她是個很敏感的女人。
她的預感很靈驗,有時候靈驗得她自己也害怕起來。
她享受孤獨,卻又希望被自己愛的男人擁抱著。
她喜歡吃,廚藝卻很糟糕。
她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到處飄泊的女人。
她無論做什么,都是為了寫作。
她是個清醒的人。
她不能跟舊情人做朋友 。
【張小嫻:把天空還給你】相關文章:
張小嫻散文集《把天空還給你》內容精選06-19
張小嫻:我最害怕的事,是我最終沒有嫁給你05-29
給你散文05-05
寫給你散文06-15
給你最好的個性簽名10-28
想給你更多散文06-29
朋友給你溫暖的句子10-10
我在給你寫信散文04-24
張小嫻經(jīng)典語句06-19
張小嫻散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