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威尼斯》原文閱讀及賞析
《威尼斯》,是朱自清先生在散文集第三編《行走于游思》中的第一篇文章,讀了這篇文章,讓人對威尼斯浪漫的異域風情更加向往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威尼斯 (朱自清)
威尼斯(Venice)是一個別致地方。出了火車站,你立刻便會覺得:這里沒有汽車,要到哪兒,不是搭小火輪,便是雇“剛朵拉” (Gondola)。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 這些就是小胡同。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剛朵拉” 是一種搖櫓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兒都去。威尼斯并非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轉(zhuǎn)彎抹角,哪兒都走得到,用不著下河去?墒禽喆腥诉是很多,“剛朵拉”的買賣也似乎并不壞。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島的東北角上,是一群小島,外面一道沙堤隔開亞得利亞海。在圣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簇錦似的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蕩漾著。遠處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這里沒有什么煤煙,天空干干凈凈;在溫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國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鄉(xiāng);夏初從歐洲北部來的,在這兒還可看見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綠,那么釅,會帶你到夢中去。
威尼斯不單是明媚,在圣馬克方場走走就知道。這個廣場南面臨著一道運河;場中偏東南便是那可以望遠的鐘樓。威尼斯最熱鬧的地方是這兒,最華妙莊嚴的地方也是這兒。除了西邊,圍著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東邊居中是圣馬克堂,卻有了八九百年--鐘樓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門”;教堂左首是 “老衙門”。這兩溜兒樓房的下一層,現(xiàn)在滿開了鋪子。鋪子前面是長廊,一天到晚是來來去去的人。緊接著教堂,直伸向運河去的是公爺府;這個一半屬于小方場,另一半便屬于運河了。圣馬克堂是方場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紀,原是卑贊廷式,以直線為主。十四世紀加上戈昔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十七世紀又參入文藝復興期的裝飾,如闌干等。所以莊嚴華妙,兼而有之;這正是威尼斯的漂亮頸兒。教堂里屋頂與墻壁上滿是碎玻璃嵌成的畫,大概是真金色的底,藍色或紅色的圣靈像。這些像得非常肅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鋪的,顏色花樣種種不同。在那種空闊陰暗的氛圍中,你覺得偉麗,也覺得森嚴。教堂左右那兩溜兒樓房,式樣各別,并不對稱;鐘樓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邊兒。但這兩溜房子都是三層,都有許多拱門,恰與教堂的門面與圓頂相稱;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襯出教堂的金碧輝煌來。教堂右邊是向運河去的路,是一個小方場,本來面目顯得空闊些,鐘樓恰好填了這個空子。好像我們戲里的大將出場,后面一桿旗子總是偏著取勢;這方場的建筑,節(jié)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十八世紀意大利卡那來陀(Ganaletto)一派畫家專畫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這方場的很多。 德國德萊司敦畫院中有幾張,真好。
公爺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畫和屋頂畫,丁陶來陀 (Tintoretto,十六世紀)的大畫《樂園》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價值。運河上有了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顏色。這全然是戈昔式;動工在九世紀初,以后屢次遭火,屢次重修,現(xiàn)在的據(jù)說還是原來的式樣。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兩面;西南斜對著圣馬克方場,南面正在運河上。在運河里看,真像在畫中。它也是三層:下兩層是尖拱門,一眼看去,無數(shù)的柱子。最下層的拱門簡單疏闊,是載重的樣子;上一層便繁密得多,為裝飾之用;最上層卻更簡單,都是整塊的墻面。墻面上用白的與玫瑰紅的大理石砌成素樸的方紋,在日光里鮮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真不愧著色的能手。這所房子從運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兩層是玲瓏的架子,上一層才是屋子;這是很巧的結(jié)構(gòu),加上那艷而雅的顏色,令人有惝恍迷離之感。府后有太息橋;從前一邊是監(jiān)獄,一邊是法院,獄囚提訊須過這里,所以得名。拜倫詩中曾詠此,因而便膾炙人口起來,其實也只是近世的東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種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隨便唱?墒沁\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馬克方場的河邊上,看見河中有紅綠的紙球燈,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剛朵拉”搖過去,靠著那個船停下,船在水中間,兩邊挨次排著“剛朵拉”在微波里蕩著,像是兩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圍著一張桌子坐,輪到了便站起來唱,旁邊有音樂和著。曲詞自然是意大利語,意大利的語音據(jù)說是最純粹,最清朗。聽起來似乎的確斬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樂節(jié)奏繁密,聲情熱烈,想來是最流行的“爵士樂”。在微微搖擺的紅綠燈球底下,顫著釅釅的歌喉,運河上一片朦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紅的樣子。唱完幾曲之后,船上有人跨過來,反拿著帽子收錢,多少隨意。不愿意聽了,還可到第二處去。這個略略像當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卻熱鬧得多。
從圣馬克方場向西北去,有兩個教堂在藝術(shù)上是很重要的。一個是圣羅珂堂,旁邊有一所屋子,墻上屋頂上滿是畫;樓上下大小三間屋,共六十二幅畫,是丁陶來陀的手筆。屋里暗極,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來陀作畫時,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鉤勒,利用陰影,教人看了覺得是幾經(jīng)琢磨似的!笆旨堋币环跇巧闲∥輧(nèi),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羅珂近旁, 有大畫家鐵沁(Titian,十六世紀)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Ganova)的紀念碑?ㄅ莸,靈巧,是自己打的樣子;鐵沁的,宏壯,是十九世紀中葉才完成的。他的“圣處女升天圖”掛在神壇后面,那朱紅與亮藍兩種顏色鮮明極了,全幅氣韻流動,如風行水上。倍里尼 (Giovani Bellini,十五世紀)的“
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們都還有別的畫在這個教堂里。
從圣馬克方場沿河直向東去,有一處公園;從一八九五年起,每兩年在此地開國際藝術(shù)展覽會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屆;加入展覽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奧、蘇俄、美、匈、瑞士、波蘭等十三國,意大利的東西自然最多,種類繁極了;未來派立體派的圖畫雕刻,都可見到,還有別的許多新奇的作品,說不出路數(shù)。顏色大概鮮明,教人眼睛發(fā)亮;建筑也是新式,簡截不羅嗦,痛快之至。蘇俄的作品不多,
大概是工農(nóng)生活表現(xiàn),兼有沉毅和高興的調(diào)子。他們也用鮮的顏色,但顯然沒有很費心思在藝術(shù)上,作風老老實實,并不向牛犄角里尋找新奇的玩意兒。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產(chǎn),以典麗風華勝,緙絲也不錯。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縮本,出于名手的還有味。
朱自清名作欣賞:《威尼斯》
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 耿光怡
威尼斯這座世界名城已被許多人寫入文中,摹在畫上,攝入鏡頭,要想突破他人巢臼,重新再現(xiàn)這座城市的美麗風光,需要尋找另一種獨特的視角。朱自清的游記散文《威尼斯》,實現(xiàn)了風情與游蹤的整合,再造出新的.藝術(shù)景象。
文章采用了風情與游蹤雙線交疊的手法,時而游蹤,時而風物,分散重合,穿插交融,重構(gòu)出一種和諧的美。
讓我們循著文章時空交叉的線索,做一次威尼斯的夢游吧。
本文以空間轉(zhuǎn)移為主體導向,時間的線僅僅是一種陪襯和點綴,好似在暗暗提醒你明媚的白天已經(jīng)過去,朦朧的夜色開始降臨。至于空間的線索則完全是依照著旅游的習慣展開的。走出威尼斯火車站,作者首先為我們勾畫出城市的全貌和總體布局,然后領我們進入威尼斯最著名的圣馬克方場。它南臨大運河,東邊居中是圣馬克堂,右首矗立著一座鐘樓。緊挨教堂,建在運河邊上的是公爺府,這里是威尼斯最熱鬧的、最華妙莊嚴的地方。圣馬克教堂建于十一世紀,已有八九百年歷史,拜贊廷式的中央圓頂式結(jié)構(gòu)融進了線條輕快、造型挺秀的哥特式建筑風格,東西方藝術(shù)交融在一起,莊嚴而華美。堂內(nèi)屋頂與墻壁在黃金色的質(zhì)地上嵌滿碎玻璃制成的畫,耀眼奪目,金碧輝煌。圣母像的顏色或藍或紅,顯得異常肅穆。用各種顏色和花形的大理石鋪成的地面在空闊陰暗的氛圍里,更覺偉麗森嚴。教堂左右有兩溜兒三層樓房,式樣別致,并不對稱。白石造的拱門恰與教堂的門面與圓項相稱,越發(fā)襯托出教堂的超凡脫俗,氣宇軒昂。教堂的右首有個空闊的小方場,鐘樓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缺,以偏取勢。整個方場的建筑,既有節(jié)奏起伏,又很勻稱和諧,真可謂意大利建筑史上的精品。作者由表及里,又由內(nèi)及外,秩序井然地描述了圣馬克教堂及附屬建筑群的壯觀景象,層次感極強。
沿教堂向右,就是建在運河邊上的公爺府了。它最著名的有壁畫和屋頂畫,其中丁托列托的《樂園》,筆法豪放,構(gòu)圖宏大,色彩響亮,畫面動人,開巴羅克之風。當然最有價值還要算公爺府哥特式的建筑了。三層構(gòu)造,下兩層由尖拱門與柱子組成,最下層拱門簡單疏闊,中層相對疏密,最上層更加簡單,除了疏落的門窗,一根柱子也沒有,整塊墻面用白的、玫瑰紅的大理石砌成樸素的方紋,在日光里鮮明得像少女一般,一派典型的意大利風格。從運河中看這座建筑,像在水里又像在畫中,玲瓏的底架,精巧的房屋結(jié)構(gòu),艷而雅的顏色,令人惝恍迷離,似夢非夢。如果說,在圣馬克堂建筑群上作者突出的是富麗堂皇,莊嚴肅穆的外觀,是那種強憾人心的動魄力,那么王爺府更注重的則是如畫如詩的意境和詩意般的朦朧美。兩物比照,特點各異,形象鮮明突出。至于對于圣馬克方場西北面另外兩座著名教堂的介紹,則采用粗寫的手法,側(cè)重于繪畫藝術(shù)成就的簡介,如丁托列托的《十字架》、卡奴洼的《圣處女升天圖》、倍里尼的《圣母像》等。
如果我們依序作者筆下的描述,將這些空間建筑按文中所敘的順序和位置連綴排列起來,會輕而易舉地臨摹出一幅以圣馬克方場為中心的威尼斯主要勝地的游覽圖,而且準確清晰,這不能不歸功于作者邏輯敘述的嚴謹和規(guī)范。
在條理性、層次感極強的記游中,文章還穿插了威尼斯風情風物的介紹,表現(xiàn)出作者在建筑、造型、繪畫、音樂、工藝制造、風土人情等多方面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造詣。
首先是它的水色。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大運河像反寫的S橫穿全城,河替代了街,小河道便像北京的小胡同。大小河道互相貫通,輪船和“剛朵拉” (一種搖櫓的小船)在運河里隨意游蕩,愜意得很。威尼斯有的是橋,橋橋相連,四通八達,想去哪兒都走得到,無需下河。清澈透明的綠水倒映出哥特式建筑的清影,半明半暗,宛若一幅油畫。中國人便一下回想起江南水鄉(xiāng)的清麗秀美。在文化風俗上,各民族之間確實存在著許多相通會意之處。只不過江南更多些東方的味道。
其次便是它的藝術(shù)氛圍。意大利做為歐洲文化的搖籃,在音樂、繪畫、工藝制造上都有其絕頂之處。作者描繪了威尼斯最誘人的夜景,大運河上回蕩著的抒情小夜曲。文章先鋪敘出夜曲的序曲:家家窗下飄著歌聲。隨后便推出主要樂章。在運河上,有用紅紅綠綠的紙球燈裝點的專門用來唱夜曲的船,兩旁排著“剛朵拉”,唱曲的圍桌而坐,有男有女,輪到便站起來唱,旁邊還有配樂。頗像今天流行的“卡拉OK”。歌詞自然是最純粹、最清朗的意大利語音。當然樂章的主旋律還要由意大利的歌女們一展歌喉,她們才是飲譽世界的歌手。唱完幾曲,船上就跨過人反拿著帽子收錢,多少隨意。不想聽了,“剛朵拉”就搖向別處。很像江南名勝秦淮河的光景。只是秦淮河的笙歌徹夜,更具迷人色彩。
還有每隔兩年在威尼斯舉辦的國際藝術(shù)展覽會,聚集了歐美各國繪畫雕刻的精品,種類繁多的現(xiàn)代派作品隨處可見,新奇得教人眼睛發(fā)亮,卻說不出數(shù)路。還有諸如玻璃器皿,刻花皮件,大理石小雕像等等,皆為威尼斯的名產(chǎn)。作者結(jié)尾部分對繪畫、工藝制作藝術(shù)的簡述,恰到好處,使文章在整體敘述上更顯得詳略有序,重點突出。
拓展知識:
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F(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海州(今連云港市),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海州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鴻鈞由海州赴揚州府屬邵伯鎮(zhèn)上任。兩年后,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陳竹隱。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1912年入高等小學。 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 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于單調(diào),所以他后來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fā)的"驛站"。
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風物宜人,曾使多少詩人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等流連于此,尋幽探勝,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瑰麗詩章。揚州也是一個英雄的歷史城,在抵御異族侵略的歷史上,曾譜寫下無數(shù)輝煌的篇章,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綺麗風光和濃郁的崇尚文化的風氣,于無形中陶冶著少年朱自清的性情,養(yǎng)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揚州美麗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潤他的心靈,哺育他的感情,豐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懷永遠充溢著詩情和畫意。
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的。 1916年中學畢業(yè)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毛澤東曾贊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后,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chuàng)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
1923年發(fā)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yōu)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回國后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lián)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簽名?棺h當局任意逮捕群眾。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
當時,國民黨勾結(jié)美國,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美國又執(zhí)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并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边@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敝熳郧逡簧碇夭,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骨氣。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萬安公墓,墓碑上鐫刻著“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陳竹隱去世,與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fā)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創(chuàng)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zhì)并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范;最后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xiàn)了詩人、學者、斗士的統(tǒng)一。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xiàn)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朱自清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jīng)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圣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shù)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遺著編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詩文選集》等。
【朱自清《威尼斯》原文閱讀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朱自清《背影》原文及賞析04-15
朱自清《背影》的原文及賞析11-20
朱自清《背影》原文賞析10-02
梁實秋《勤》閱讀訓練及原文賞析12-23
白居易《望月有感》原文閱讀及賞析11-19
《木蘭詩》閱讀習題及原文翻譯賞析12-11
《題西林壁》原文、閱讀練習及賞析11-17
朱自清·背影閱讀及答案11-19
《錢塘湖春行》原文賞析及閱讀訓練11-18
朱自清《背影》閱讀練習及答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