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譯
學(xué)好文言文,懂得翻譯是關(guān)鍵。下面是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譯,一起來學(xué)習(xí)其中奧妙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
晉文公伐原,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惫唬骸靶艊畬氁玻迷,吾不為也!彼烊ブC髂陱(fù)伐之,與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聞之,乃下。衛(wèi)人聞之,以文公之信為至矣,乃歸文公。故曰“次原得衛(wèi)者”,此之謂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誠信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wèi)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ā秶Z·文公伐原》)
翻譯
晉文公起兵討伐原國,跟身邊的謀士說七天攻下原,七天沒有攻克原國,便命令士兵班師回朝。有個謀士進言:原國就要被攻克了,請將士官吏等待些時間。
元公答到:誠信,來立國之寶。得到原國而失去誠信這個寶物,我不能這樣做。于是元公便班師回朝了。第三年又去討伐原國,與身邊的謀士說這次一定會得到原國再回來。衛(wèi)國人聽到這些,認為文公以誠信為治國,于是歸順文公。
所以說:討伐原國而得到衛(wèi)國,就是這樣的說法。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國,而是不想以失去誠信的代價來得到原國,不能以不誠的方法來得到。一定得以誠信得到,這樣歸順的國家就不止是衛(wèi)國了。文公可以說是知道自己所想。
凡是做主公的都要以誠信立天下,對人誠信并且對那此不是很親近的人也一樣,不誠信就會讓所有事都不順。所以這次攻下原誠信應(yīng)該記為首功。
【拓展】
《國語》
《國語》(別稱:《春秋外傳》《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編撰的一本著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該著作記錄了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約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公元前453年)這之間,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等諸侯國的部分歷史事件和傳說,以及各國貴族之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yīng)對之辭。
作品簡介
《國語》,又名《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末魯國左丘明所撰,但現(xiàn)代有的學(xué)者從內(nèi)容判斷,認為是戰(zhàn)國時期的學(xué)者依據(jù)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記事時間,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戰(zhàn)國之交,前后約五百年。
相較《左傳》,《國語》所記事件大都不相連屬,且偏重記言,往往通過言論反映事實,以人物之間的.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學(xué)價值。
全書二十一卷,《周語》三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厲王直至東周襄王、景王、敬王時有關(guān)“邦國成敗”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從西周到東周的社會政治變化的過程。《魯語》二卷,則著重記載魯國上層社會一些歷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時期這個禮義之邦的社會面貌!洱R語》一卷,主要記載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采取的內(nèi)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導(dǎo)思想。《晉語》九卷,篇幅占全書三分之一強,它比較完整地記載了從武公替晉為諸侯,獻公之子的君權(quán)之爭,文公稱霸,一直到戰(zhàn)國初年趙、魏、韓三家滅智氏的政治歷史,從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時間長,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國語》稱為“晉史”!多嵳Z》一卷記周太史伯論西周末年天下興衰繼替的大局勢。《楚語》二卷,主要記靈王、昭王時的歷史事件!秴钦Z》一卷、《越語》二卷記春秋末期吳、越爭霸的史實。
《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在內(nèi)容上偏重于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這是國語體例上最大的特點。
【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韓愈《原道》文言文翻譯10-21
齊桓公伐楚文言文翻譯整理12-27
原谷諫父文言文翻譯03-15
原毀文言文及注釋09-06
《原道》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何以伐為翻譯10-11
《季氏將伐顓臾》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邴原泣學(xué)》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