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秋文言文及翻譯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奕秋文言文及翻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奕秋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選自《孟子·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對于君王的不聰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東西,(如果)曬它一天,凍它十天,沒有能生長的。我見君王的次數(shù)很少,我一離開他,那些給他潑冷水的人馬上又圍上去了,(這樣,)我對他剛有的那點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樣呢?(好比下棋,)下棋作為技藝,是小技藝;不專心致志,就學不到手。 奕秋是全國的下棋圣手,讓他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話。另一個呢,雖然聽著,但心里卻想著有只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跟人家一道學習,他的成績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注釋
解釋句子加點詞
(1)使奕秋誨二人奕 使:(讓 ) 誨:( 教)
。2)有鴻鵠將至 至:(來 )
(3)思援弓繳而射之 援:(引 )
。4)為是其智弗若與 智:( 智慧)
解釋句中之字用法、意義
。1)通國之善弈者也 ( 的)
。2)吾欲之南海 (去)
。3)一人雖聽之 (代詞)
。4)思援弓繳而射之 (代詞)
道理:
說明學習要專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則什么也學不會 。
拓展閱讀:
作者簡介
弈秋,是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叫弈秋的人,他特別喜歡下圍棋,潛心研究,終于成為當時下棋的第一高手,人們不知道他姓什么,而他是因為下圍棋而出名的。
這“弈”在古代是專指圍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了變化,成了動詞,意思是“下”棋,可見事物是隨著歷史而變遷的。據(jù)說圍棋棋盤的道數(shù)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發(fā)展成十七道,可惜無以為證。
弈秋是第一個史上有記載的`圍棋專業(yè)棋手,也是史上第一個卜、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為其名,因通國皆謂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稱之。圍棋見于中國史籍最早的記載
古人下棋圖是春秋時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歷史了。弈秋是見于史籍記載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國之善弈者”。關于他的記載,最早見于《孟子》。由此推測,弈秋可能是與孟子同時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測他大約生活在戰(zhàn)國初期。孟子稱弈秋為“通國之善弈者”。所贊通國善弈,雖未明定專稱,已類似后代所稱國手,并成為象征性名詞。后世稱某高手為“當代弈秋”者,即意味著其水平與國手相當。弈秋是當時諸侯列國都知曉的國手,棋藝高超,《弈旦評》推崇他為國棋“鼻祖”。
拜師學藝
由于弈秋棋術高明,當時就有很多年輕人想拜他為師。弈秋收下了兩個學生。一個學生誠心學藝,聽先生講課從不敢怠慢,十分專心。另一個學生大概只圖弈秋的名氣,雖拜在門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講棋時,他心不在焉,探頭探腦地朝窗外看,想著天鵝什么時候才能飛來。飛來了好張弓搭箭射兩下試試。兩個學生同在學棋,同拜一個師,前者學有所成,后者未能領悟棋藝。學棋要專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這樣的大師,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從旁邊路過。悠悠的笙樂,飄飄忽忽的,如從云中撒下。弈秋一時走了神,側著身子傾心聆聽。此時,正是棋下到?jīng)Q定勝負的時候,笙突然不響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請教圍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對答。不是弈秋不明圍棋奧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奕秋文言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奕秋文言文翻譯04-13
奕秋文言文及翻譯解析03-30
《奕秋》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4
奕秋悔棋原文翻譯11-19
奕秋原文翻譯及注釋06-16
學奕文言文翻譯03-31
學奕的文言文翻譯02-23
奕秋文言文閱讀答案11-20
學奕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