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準備。
學生:
1.自制問卷表,在家庭成員中開展“我長大了嗎”的問卷調(diào)查活動。表格涉及到以下幾個問題
親愛的________:(可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A.您認為長大的意思是什么?
B.您覺得我長大了嗎?為什么?
C.請您講講我小時候的事兒,講一講我是怎么長大的,好嗎?
(對于完成該項任務有困難的學生可改為口頭進行。)
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調(diào)查時,提醒學生注意幾點(也可在學生調(diào)查失敗后再相機指導)。
(1)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家人談,最好能提前約定時間。
。2)要用認真的態(tài)度、仔細的準備,告訴家長: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比如:給被調(diào)查者準備好一杯水,放好紙筆。談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并切忌撒嬌。
(3)談話中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尊敬。
(4)如果家長有時間談,但又并不當回事,就明確提出你希望他(她)能認真配合你。
(5)要有多次調(diào)查的打算和決心。
2.收集自己出生到現(xiàn)在的照片,看看有什么變化?
【讓學生回顧過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變化!
3.想像并畫出自己成人以后的樣子、職業(yè)等等。
【讓學生展望未來,預見自己的變化。】
然后課堂上集中討論現(xiàn)階段自己的成長與進步,總結(jié)得失。
教師:
1.收集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加以整理。
2.制作課件,內(nèi)容為與長大有關(guān)的文字資料、兒歌、故事,等等。
二、課堂教學。
1.課件展示學生不同時期的照片,通過觀察引出話題:我們長大了。
2.分組交流,聽我________說,我小時候……(可填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大家一起評評,推選講得最生動的人做小組代表。
【感性認識階段,學生之間分享成長經(jīng)歷。在分組交流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充足的指導和靈活自然的幫助。必要時可幫組員做一些安排,最大限度地鼓勵每一位學生和同學的合作。課堂上教師必須細致地捕捉到組內(nèi)的“風云變幻”,給予巧妙的影響,讓能說會道的學生暢所欲言,讓躍躍欲試的學生有機會表達。】
3.精彩片斷回顧。讓各組代表把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講給全班同學聽,教師從他們的發(fā)言中捕捉討論的切入點,給予畫龍點睛式的評價,將事例概括到理論高度,對其有一個準確界定,并將其成長歸納為生理變化、心理變化兩類。
【下一階段討論的內(nèi)容來源于本階段學生的談話,是以學生為主體而引發(fā)出來的學習內(nèi)容,是吸引他們繼續(xù)討論下去的前提!
4.教師參與討論,教師以自己的照片、成長故事做學習媒介,參與到這次談話中來,補充說明成長的含義。
【此項視課堂上學生討論的情況而定,教師可講也可不講。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學生如果認識得較全面,教師不必畫蛇添足。如果因為家庭、認識水平、應變能力等種種因素的制約,學生談得不夠充分,教師則以自身的例子來感染學生,對學生的想法給予必要的提攜!
5.“我們長大了,對于‘長大’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樣以后才能更迅速地成長起來!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是長大。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不加整理地把各種方面問題混在一起說,教師必須發(fā)揮主導作用,以總結(jié)性的語言將其紛繁的材料整理、點撥得有一定條理!
6.在說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欲言而又表達不清的想法,教師運用課件中的詩歌事例加以說明,再次以感性材料來支撐其尚未成形的想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教師備課量要求較大,教師需提前對“成長”有一個較為清晰、全面的認識。資料力求生動、兒童化。而在課堂上教師能否靈活地應對,又是一個考驗!
7.在討論中,隨時歸納并板書,板書設計如下:
在黑板的兩端分別畫上幼兒園的“我”和小學時的“我”,之間連接著一串腳印,“成長的足跡”一直伸向遠方……
學生發(fā)言的觀點簡要板書在“成長的足跡”旁邊。
學生觀點總結(jié)為:我們長大了。
1.個子高了,力氣大了,跑得快了……(生理)
2.懂事了,會關(guān)心人、體諒人、愛人了……(心理)
3.將課堂體會延伸到今后的學習生活當中,展示未來:長大后,我們會是什么樣兒?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展示自己的想像畫,大家互相看一看。
教師總結(jié)性發(fā)言,點明今后努力學習的方向。
[口語交際《我們長大了》 教案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相關(guān)文章:
2.口語交際教案模板
3.《我長大了》教案
7.我長大了托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