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我的課堂感悟就發(fā)生在最近幾天。我們中高年級的語文老師們照例舉行教研活動,高年級組長鄭老師要求我們三年級兩個青年教師準備同一課:《畫楊桃》。經過一周的準備時間,我們分別做出了教案,又回爐坐在一起讓大家評論一下教案的不足之處及需要改進之處。在兩周的準備之后,比我經驗豐富的那位老師先講這堂課,我同其他老師一起去聽。
在聽課時,一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她與我準備講課的順序和方式不是很一樣。我認真的聽完了這節(jié)課,但其實,我心里還是不太明確這樣講的好處在哪里。第二天我按照心里臆想的上課情況,把這節(jié)課完整的上了下來。我講了好多,同學們幾乎也聽了一節(jié)課。他們認真的聽我說文中的“這個小哥哥”怎么按照父親的叮囑認認真真的畫,老老實實的畫;按照我的布設引出問題一步步回答問題。講完之后,我從講臺上回到老師們中間,這時候,老師們早已準備好了用簡潔的語言告訴我的不足之處。雖然我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還停留在剛才的緊張當中。但大致意思就是我上課提問的問題比較細碎,沒有拋出一個大問題。更重要的就是學生讀的比例較少,課堂上聽我講的、分析的較多。我回想一下,確實如此,沒有著重突出小學中年級語文課讓“學生從讀中品從讀中學”的學科特點。這確實不是一門以分析為主的課程,它不像我想象的那樣:用生動詼諧的話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他們描繪經典課文中的生動有趣之處,再隨著我的問題一步一步地理解課文,想象課文情節(jié),進而學習課文中的知識和技巧。但我忽視了一個大項:那就是讀!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盡快調整我的教學方式,從下一節(jié)課開始,盡快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哪怕是不完美之處。只要我發(fā)覺到,就一定照做。因為教育無小事,雖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有可能就因為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就導致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效果沒有得到好的發(fā)揮;也可能就因為平時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的過程中,好的習慣形成缺少那么一點兒,學生在這塊考試的時候心里就形成了空白。而相反,學生要是平時認真地讀、大聲地讀、如清入境地就,可以從中了解詞句的各種結構,掌握詞句的節(jié)奏。逐步通過反復的讀變成自己的語言。一旦用到些詞匯、句式、表達方法時,自然涌上筆端,運用語言能力自然會大大提高,還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我還可以利用文中的優(yōu)美沒語句、精彩片段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誦讀。讓學生們達到“以我觀物,物皆注入我之色彩”的境界!
[我的一次講課感悟--課堂的組織安排(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學故事)]相關文章:
1.關于成語故事的課堂教學反思
2.
7.
10.我的教育教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