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甜甜的夢--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課時 2課時 設計教師 張敏
教學目標設計 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方法設計 教學時,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編成故事講一講小朋友甜甜在夢中發(fā)生的事情,然后由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或補充,選擇有關毫米、分米、千米的問題引入對新知識的學習。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今天老師把齊天大圣請到了咱們的課堂上,他身上有一件非常厲害的兵器,知道是什么嗎?(出示課件)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隱藏在金箍棒里的數學問題。
二、建立模型
1. 多媒體出示情境圖,學生觀看情境圖,說說剛才看到了什么?
2、認識毫米,感受毫米
3、用毫米量一下身邊的物體。 1、教學第一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1毫米有多長,再觀察直尺,從直尺上找出其1毫米的長度,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如果學生遇到困難,教師可以做適當地引導,使學生知道直尺上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然后通過測量、驗證,加深對,毫米的認識,逐步形成毫米的正確表象。當學生對毫米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再引導學生借助直尺探索研究1厘米的關系。
2、教學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可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經驗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可以介紹給學生。如先在直尺上找到10厘米的長度,在建立10厘米的表象后,教師告知: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然后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
3、教學第三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時,可由學生介紹或教師介紹關于千米的知識,讓學生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然后引導學生借助身邊的事物,如教學樓的長度、家與學校的距離形成1千米的表象,還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實地測量,親自感受1千米的長度,并相互交流對1千米的認識。 活動一:
1、認識1毫米
2、感受1毫米
3、用毫米量
活動二:
1、測量,初步感知
2、揭示長度單位分米
3、感受分米
(1)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你是怎么找到的?有不同的方法嗎?
(2)借助直尺,所向手勢比劃1分米。
(3)學生舉例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
三、拓展應用
1、完成自主練習
2、幫小虎改日記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晴
早晨,我起床后,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飯,和差不多1分米高的小妹妹一塊去上學。走了100厘米來到學校,坐在4米高的椅子上,拿起7米厚的數學書,開始認真做題。
四、回顧反思:
本課通過學習交流,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分米和毫米,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些長度單位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4、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時,教師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總結、發(fā)現長度單位換算的方法。教師還可以借助情境圖中“我現在的高度是1000米”的信息,提出:“1000米是多少個千米?”由此引入學習由低級單位名數轉化成高級單位名數的方法。單位間的互化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通過具體實例使學生掌握單位間“化”或“聚”的方法,即由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用高級單位乘進率;由低級單位聚為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除以進率。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學過的長度單位。通過回憶,列舉所學過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理解它們都是用來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在此基礎上揭示長度單位的概念。
(4)估計一下,課本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量量看
活動三:
1、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
先同桌交流,然后師生互動練習。
2、自主練習第2題
小組合作完成,先估算,再分工測量。
3、自主練習第4題
4、幫小虎改日記
習題設計 常規(guī)計算題
基礎練習題
重點練習題
拓展練習題
板書設計 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學反思
學生沒有分米、毫米這樣的長度單位的概念,今后應讓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來體驗。
實踐活動一定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