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課程教案
年級 三 主備人 周曉煒 備課時間 2010 年 9月 27 日
周次 5 課次 19
授課課題 認識克
教學基本內(nèi)容 讓學生體會1克有多重,讓學生體會克的產(chǎn)生也是實際測量的需要。
教學目的和要求 1.讓學生體會1克有多重。2.讓學生體會克的產(chǎn)生也是實際測量的需要
教學重點及難點 體會1克有多重。
教學方法
及手段 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理解
學法指導 注重演算過程中的算理說明和習慣養(yǎng)成。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預習 認識家里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
設
計 一、 復習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有關(guān)千克和克這方面的知識,誰來說一說在什么情況下,我們要用到克作單位?
二、學習新知
1.你知道怎樣的物品重大約是1克?請舉例。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輕還是重?
1. 一把直尺呢?
2. 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幣,看它有多重?
3. 看圖說出下面的水果大約各重多少克?
橙子:150克 哈密瓜:1250克
4. 拿出帶來的包裝袋,看一看包裝袋上,分別標有多少克?
學生拿出從家里帶來的包裝袋,分辨每個
包裝袋分別裝有多少克?
三、鞏固練習
1. 試一試
稱一稱數(shù)學書大約重多少克,再稱稱鉛筆
盒大約重多少克?
2. 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你能說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嗎?
3. 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手掂一掂,估計下面的物品比1克輕還是比1克重?
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紙、一些鉛筆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3題。
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學生先獨立完成在書上,在組織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
觀察杯子里的水與空杯的變化,想一想:(1)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2)照樣子稱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通過練習你
有什么收獲?
作 業(yè)
板書設計 認識克
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執(zhí)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教案
年級 三 主備人 周曉煒 備課時間 2010 年 9 月 27 日
周次 5 課次 20
授課課題 練習課
教學基本內(nèi)容 通過對實物和相應重量的連線以及選擇相應的計量單位,鞏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體驗這些單位在生活里的應用。
教學目的和要求 鞏固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及除法的驗算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通過對實物和相應重量的連線以及選擇相應的計量單位,鞏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體驗這些單位在生活里的應用。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應用千克和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方法
及手段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應用千克和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法指導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預習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
設
計 一、估計
出示書上的圖片,(梨、公雞、雞蛋、豬)
先讓學生進行估計,每樣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后進行連線練習。
二、填空
在括號里填上“千克”或“克”。
鉛球重4( ) 籃球重650( )
乒乓球重( ) 杠鈴重50( )
三、填〉〈或=
800克( )4千克 3千克( )3000克
2千克( )1500克 7000克( )9千克
四、算一算
出示一袋重為190克的面包,再出示4個一袋的面包,每個重為70克,想一想這5個面包一共是多少克?
五、比一比
出示一袋牛奶饅頭,凈含量為400克,一袋素菜包,凈含量為420克,一袋三鮮餛飩,凈含量為600克。(1)一袋三鮮餛飩比一袋牛奶饅頭重多少克?(2)一袋牛奶饅頭比一袋素菜包輕多少克?(3)你還能提哪些問題?
六、想一想
一個空杯重240克,1號杯重300克,(1)1號杯里的水重多少克?(2)你能估計出2、3號杯里的水各重多少克嗎?
七、實踐活動
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裝食品是用克作單位的,各是多少克;有哪些袋裝食品是用千克作單位的,各是多少千克。(請大家利用休息日到商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八、思考題
每個菠蘿都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的幾倍?在正確的答案下面畫“√”。
作 業(yè) 完成練習四的第3、4、5題。
板書設計
執(zhí)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教案
年級 三 主備人 周曉煒 備課時間 2010 年 9 月 27日
周 次 1 課次 4
授課課題 實踐活動
教 學
基本內(nèi)容 實踐活動
教學目的
和要求 使學生加深對千克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應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及難點 對物品重量的估計。
教學方法
及手段
學法指導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預習 完成練習一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
設
計 一、稱水果和蔬菜
1.出示:蘋果、橘子、西紅柿、黃瓜各1個,先讓學生估計一下,每個各重多少克?
2.想一想:如果稱一千克的蘋果,大概是幾個?橘子呢?西紅柿呢?黃瓜呢?
3.進行稱一稱的練習。
4.學生將實際動手后獲得的答案寫在書上。
二、 稱體重
1. 分小組先分別稱一稱每個人的體重。
2. 比一比,誰最重,誰最輕。
3. 如果一個小朋友比23千克重一些,另一個小朋友比24千克輕一些,請大家估計一下,這個小朋友的體重大約是多少千克?可以怎么說?
三、課外小知識
6至10歲兒童體重的千克數(shù)一般是“實足年齡×2+7(或8)”。請你算一算自己的體重,再與你稱出的實際體重比一比。
四、質(zhì)疑問難
對最近所學的知識有沒有什么不清楚的,
請?zhí)岢鰜恚覀円黄鸾鉀Q。
五、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稱了水果和蔬菜,還
稱了自己的體重,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外拓展
利用休息日,到菜場去走一走,估計一下
各種蔬菜大約分別是幾千克重?
作 業(yè)
板書設計
執(zhí)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www.xkb1.com
數(shù)學課程教案
年級 三 主備人 周曉煒 備課時間 2010 年 10月 14 日
周次 6 課次 21
授課課題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1)
教學基本內(nèi)容 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能進行一些簡單的估算。
教學目的和要求 能用比較合理的方法正確口算和在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能進行一些簡單的估算。
教學重點及難點 能用正確、合理的算法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及手段 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理解
學法指導 注重演算過程中的算理說明和習慣養(yǎng)成。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預習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
設
計 一、引入新課
出示情景圖。(只出現(xiàn)三種玩具,問題不出示)
(1)先引導學生看圖,選擇兩種你喜歡的玩具提一個問題。(學生能提出用加法和減法做的兩個問題)
學生提問后,出示問題,并要求列式解答。
說說是怎樣算的。
(2)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兩道減法算式呢?
(3)小結(jié)。你還能求出什么問題。
二、新授
出示口算卡片,先算出兩個數(shù)的和,再算出兩個數(shù)的差。
(1)同桌兩人拿出數(shù)字卡片。(兩位數(shù))
同時拿出一張,算出這兩個數(shù)的和。誰算得快,卡片歸誰。比比,誰得到的卡片多。
(2)同時拿出一張,算出這兩個數(shù)的差。誰算得快,卡片歸誰。比比,誰得到的卡片多。
直接寫得數(shù)。
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聯(lián)系。
2、奪卡片游
3、完成P46想想做做4和P48想想做做4
作 業(yè) 完成P46(5)、P48(5)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1)
執(zhí)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教案
年級 三 主備人 周曉煒 備課時間 2010 年 10月 14 日
周次 6 課次 22
授課課題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
教學基本內(nèi)容 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學目的和要求 在練習中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綜合運用所學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教學方法
及手段
學法指導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預習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
設
計 一、基本題練習
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算式。
P45(2)
P47(2)
二、綜合題
1、完成P46(3)
直接填表。
集體訂正。
2、完成P48(3)
直接填表。
集體訂正。
3、完成P46(6)
看圖理解題意。
(1)先討論第一個問題:從熊貓館到老虎館走哪條路最近?
獨立思考后指名交流。
(2)再討論第二個問題:小明從猴山到蛇館,小紅從猴山到孔雀園,誰走的路近?
這個問題分2個小問題討論,先思考小明怎樣走近,組織交流;再思考小紅怎樣走近,組織交流。最后,再討論小明和小紅誰走的路近。
4、完成P46(7)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解答。
交流訂正。
5、完成P48(6)
看圖理解題意。
先估計一下哪種球最貴,再算一算。
6、完成P48(7)
看圖后,說說題意。
重點理解兩個猴子搬的一大筐28個桃子是什么意思。
解答交流訂正。
作 業(yè) P45(1)
P47(1)
板書設計 www.xkb1.com
執(zhí)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