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鄂州市南塔小學:胡紅英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和演示,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感知它們的實際大小。
2.握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等。
3.發(fā)展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初步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面積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教師--實物(課本、積木、墨水盒、水杯等)
學生--四人一組,直尺,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一)感受物體表面的大小。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參觀老師的新家,(出示新家平面設計圖)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能看出,哪個房間最大,哪個房間最小嗎?
師:剛才你們說的客廳最大大,衛(wèi)生間小,等等,其實是指房間地面的大小,如:客廳的大小就是這塊藍色地面的大小;廚房的大小就是這塊黃色地面的大小,那衛(wèi)生間的大小就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與面有關的知識--面積。
板書課題的一部分“面積”
2、感受生活中的物體表面的大小
師:拿出數學書,一起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帶著學生一起活動)現在同學們所摸到的這一塊就是數學書封面的大;再摸摸學具盒的蓋子的表面,這一塊就是學具盒這個表面的大小;再摸摸課桌的桌面,這一塊就是課桌桌面的大小。
師:草稿本的封面的大小是指的那一塊呢?(學生摸一摸)
師:誰想來摸摸黑板的面?感覺怎樣?是不是很大一塊,這一大塊就是黑板這個面的表面。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數學書表面和黑板的表面,哪個大,哪個小?
師:當兩個物體的表面大小相差比較明顯時,可以直接用觀察得出結論。這種比較方法叫觀察法。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看你們手掌的表面,再跟同桌的同學比比看,誰的手掌大,誰的手掌小。(分組活動)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比較的結果?(請兩組)
師:你們是怎么比較出來的呢?(師:我看見,你們是把手重疊在一起比的。)
師:其實,當兩個物體的表面的大小相差不明顯時,可以用一種“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這就是“重疊法”。(請兩個學生示范)
師評價小結給出面積的一部分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表面,有的物體表面……,有的物體表面……,還發(fā)現了比較它們表面大小的方法,真能干。這些 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板 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粉筆盒這個面的大小就是粉筆盒這個面的面積。你能像老師這樣,指出并說出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嗎?(請幾名學生說)
(二)感受平面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積,黑板的表面是什么形狀呢?(長方形)那像長方形這樣的平面圖形有大小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一組平面圖形:有封閉的和未封閉的圖形)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哪些圖形你能確定它的大小?
(如果學生能及時分辨出來,就直接請同學回答;如果不能就分組討論一下,再回答)
師:為什么這些圖形無法確定它們的大小呢?
師:對,這些圖形有缺口,四周沒有圍起來,所以無法確定它們的大小,只有像這樣四周圍起來的圖形才有大小,這些圖形叫做封閉圖形。
師:你能說出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是指的哪一塊嗎?(課件演示)
師: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將面積的定義補充完整)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齊讀面積的定義。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F在,我們再看看老師的新家,你們能比較出廚房和衛(wèi)生間的面積大小嗎?
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不一致呀?那我們來驗證一下吧!老師已經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廚房和衛(wèi)生間的面積縮小成了兩張彩紙的面積,咱們通過比較這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廚房和衛(wèi)生間面積的大小了。
師:你有辦法比較這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嗎?(學生發(fā)表意見)
師:其實,我們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再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
(活動要求:4個同學一組;選擇合適的學具擺一擺,比較出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
學生分組活動。(師巡視觀察、指導)
(在小黑板上記錄學生匯報的情況)
黃色(廚房) 粉色(衛(wèi)生間)
正方形 長方形 方格紙 圓
師:為什么不用圓來擺呢?
師:用什么圖形測量最合適呢?為什么?(多請幾名學生說)
師:在測量圖形面積時,用正方形最合適。因為它擺起來沒有縫隙,它四條邊的長度是一樣的,面積也很好計算。
(課件出示用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來擺得出的結論)
師:他們比較的結果正確嗎?為什么?
師:選擇測量標準時,除了最好選用正方形以外,還應注意什么?
師:說得真不錯,也就是說,在測量面積時,必須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這個統(tǒng)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揭示課題的第二部分“面積單位”。)
師:剛才我們用的那樣的一個正方形也可以看作一個面積單位。為了使用和研究的方便,人們規(guī)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呢?請帶著這兩個問題看數學書73、74頁,從這里邊找到答案,并把它們勾畫出來,小聲地讀一讀。
師:誰來告訴同學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
師:你們知道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嗎?
板 書: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師:你能從你的學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嗎?(師貼1平方厘米)
師:請同學們測量一下,它的邊長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腦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請你用1平方厘米的學具量一下哪個指甲蓋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嗎?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現在請你們估計一下,老師這塊橡皮的這個表面的面積大約是幾個1平方厘米?(學生估計)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用1平方厘米的學具來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正確?(師在展示臺上擺)
師:剛才,咱們用1平方厘米的學具很快測量出來橡皮表面的面積。請你想一下,如果用它來測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你覺得合適嗎?
生:太小了。
師:對呀,太小了怎么辦呢?你覺得哪個面積單位合適呢?
師:你能從學具里找出1平方分米嗎?
師: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
師: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接近1平方分米嗎?現在,我們就用1平方分米來測量一下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師:如果現在我想測量黑板表面的面積,用哪個單位合適呢?
師: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塊1平方米大小的板子。(展示給學生看)
師: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1平方米能站多少人?
讓學生手拉手圍一下。
三、鞏固練習
1、選合適的面積單位
師:了解了面積單位的知識,老師來考考你們,會不會正確地使用面積單位。(出示練習1)
2、數格子,說面積
師:其實,除了用觀察、重疊、測量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數格子。(出示練習2,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3、完成74頁做一做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開課引入時,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知,為理解面積的定義做鋪墊。
在感受物體表面的大小時,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的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fā)現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的部分定義。并在比較面大小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常用的比較方法。
在面積單位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我設計了比較廚房和衛(wèi)生間面積大小的活動,讓學生想辦法比較黃紙和粉紙的面積大小,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無法準確比較出黃、粉紙面積的大小,使學生產生了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比較面積方法的強烈愿望,從而引導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擺一擺、量一量,親身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然后,讓學生自學了解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如:估計橡皮其中一個面的面積、估計黑板的面積等,幫助學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以及1平方米的表象,并會選擇適當的面積單位描述面積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