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對稱》說課稿
羊尾鎮(zhèn)中心小學 張吉林
一、說教材:
鏡面對稱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三課時。本節(jié)課的教材通過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湖面的倒影、照鏡子”。讓學生認識鏡面對稱,初步感受鏡面對稱的特點,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現(xiàn)象中包含著重要的教學思想。
教材通過設計照鏡子的活動,讓學生親自照一照,通過鏡子內(nèi)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的關系進一步感受鏡面對稱的性質(zhì),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照鏡子時鏡子內(nèi)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會發(fā)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fā)生對換。
二、說教法:
教學力求體現(xiàn)自覺性、民主性原則。采用學生獨立探究和老師適當引導的方法進行。自主性教學原則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聽為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 ”。運用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主線。 強化學生共同探究、獨立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天賦和數(shù)學美感,體驗生活中的數(shù)學。本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感受對稱美、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和共同合作的能力,,從而落實教法中的“三動”,讓學生學會觀察、想象、操作、驗證。從具體操作中來驗證自己想象的結(jié)果,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愿意說給別人聽,讓學生想說、會說。逐步練就“會學”的本領,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過程:
這節(jié)課以明明的一天貫穿始末。這樣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興趣。低年級的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堅持,這是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讓學生在整節(jié)課上都以飽滿的情緒貫穿始末,是我在這節(jié)課堅持的理念。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本課以明明的一天貫穿始末。
1.課件演示。上午,來到了公園。
提問:觀察,你們知道了什么?
2.過渡到第二個情境,中午,明明來到了紅紅家里,進到屋里,卻發(fā)現(xiàn)那兒還有一個明明,和自己一模一樣,他做什么動作對方也做什么動作,為什么會有兩個明明呢?誰是真正的明明呢?你們能幫明明解開這個謎嗎?
通過引導學生觀看這兩個情境,不但使學生初步感知了鏡面對稱的特點,而且也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對稱美,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礎。
3.學生會答,是個鏡子。
(1)組織學生拿出鏡子,隨意活動,照一照,觀察人與像之間的關系。
(2)在小組內(nèi),議一議。
(3)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說一說。
通過照一照、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直觀、生動地認識了鏡面對稱現(xiàn)象,認識了鏡面對稱的特點。
課件過渡第三個情境,課件語音,明明說:“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怎樣運動呢?”紅紅說:“我左右手拿不同的東西時,鏡子里的是怎樣拿呢?”
(1)讓學生先想象以后,再發(fā)言。
(2)組織兩個學生親自在全班進行驗證。
(3)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通過學生的想象、驗證,不但又一次讓學生直觀感受了鏡面對稱的性質(zhì),而且有利于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二.實踐應用。
1.進入第四個情境。配音:“咦,這是什么呢?”學生會很快答:是只蝴蝶。
提問:怎樣做才能看見一只完整的蝴蝶呢?學生回答后,課件演示一遍。
要求以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圖片,進行照一照,能知道它們分別是些什么。
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2.進入第五個情境。配音:“哪個是她們是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呢?”
指名選擇,并說出為什么?
3.玩游戲,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游戲要求:老師做動作,要求學生做鏡子里的動作?凑l反應快,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勝利者。
通過想一想、照一照、連一連、圈一圈等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鏡面對稱的性質(zhì)的理解,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明明的一天結(jié)束。
三.全課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明明很高興,因為他學習了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他知道了(指著板書)物體和像上、下位置一樣,左、右位置對換,前、后位置一樣。其實,物體和像也是一種對稱,我們把它叫做鏡面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