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閱讀訓練及答案
錢穆(1895-1990),江蘇無錫人,一代國學大師。錢穆讀書治學始終充滿一種理想和激情,一種民族情懷。錢穆的學生、著名學者余英時曾說:“他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個子不高,但神定氣足,尤其是雙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碑敃r,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認為史學就是史料學,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藝術的建設,不是做疏通的事業(yè)。這種思想在歷史學界有很大影響,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錢穆卻堅持自己的理想,做貫通的歷史。他在北京大學爭取到一人把一門通史課講完,其目的就是要說明歷史應該是能融會貫通的,而不僅僅是考證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說明中國歷史是有其獨特的規(guī)律和模式的,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它并對它保持信念。通過多次備課和講授,錢穆終于將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貫通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錢穆的民族情懷也貫穿在平時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進燕京大學講課時,就對校方用英文字母給教學樓命名表示不滿,在他的提議下,燕京大學把外國名字均改為中國名字,也有了以錢穆名字命名的穆樓。據(jù)說,今天北京大學校園內(nèi)的未名湖,也是錢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錢穆隨學校南遷。學校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聯(lián)合組建西南聯(lián)合大學。生活一度非常艱苦,錢穆曾和吳宓、聞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聯(lián)合大拳,錢穆繼續(xù)講授中國通史課程,局面更勝以前。著名歷史學家、后來曾師從錢穆的嚴耕望講述當時盛況:“校外旁聽者爭坐滿室,先生上講壇,須登學生課桌,踏桌而過!币彩窃谶@里,錢穆開始手不停揮地編寫《國史大綱》,因為正值抗戰(zhàn)期間,錢穆筆間感情更加充沛!秶反缶V》跨越了幾千年的風雨,不斷重演著外族人入侵與被同化的歷史、中國人在面對外來挑戰(zhàn)時所表現(xiàn)出的氣節(jié)與智能……在一個西方世界占據(jù)優(yōu)勢,中國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時,錢穆希望中國人對于自己的歷史保持著“溫情與敬意”,該書一經(jīng)出版發(fā)行,就成為全國大學的教科書,風行至今?箲(zhàn)勝利,北大復校,傅斯年主持校務,錢穆沒有得到聘書,蓮閉門著書立說。
1949年,錢穆經(jīng)由廣州去了香港,離開大陸,此后再也沒有機會回歸故土。
當時的香港成了一個大的流亡場,各色人物從大陸逃亡香港,其中也有無數(shù)流亡學生。這些流亡學生,就像在大海上四處飄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這種情況下,錢穆放棄了較為閑適的教書生活,在極為艱苦的情況下創(chuàng)建新亞書院,為內(nèi)地流亡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工作的場所。嚴耕望后來感嘆,錢穆此時正是學養(yǎng)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階段,正當更有高度發(fā)揮,卻因時局動蕩,被迫到香港辦學,十余年間耗盡心力,對于學術界是一項不可彌補的損失,但是,對于當時的學生,卻有了精神的依歸,更是為中華傳統(tǒng)的存亡續(xù)絕,錢穆回憶新亞書院初創(chuàng)辦時,“彼輩皆不能交學費,更有在學校天臺上露宿,及蜷臥三、四樓之樓梯上者。予于晚間八九點返校,樓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腳踏鋪被而過”。在這時代巨變的無可奈何中,錢穆是要努力去培養(yǎng)傳遞文化的薪火。新亞書院是當時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學校,許多老師來此授課,純粹都是盡義務。學校還在每周末設公開學術講座,吸引校外人士來聽講。
新亞書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貧民區(qū),條件十分艱苦。錢穆只有兩間小屋,一間居住,一間辦公。辦公室給余英時的印象是“一張長桌子已占滿了全部空間”。支撐著他的,是中國傳統(tǒng)精神。余英時回憶,在一個炎熱、潮濕的夏天,他發(fā)現(xiàn)錢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錢穆叫余英時去買二十四史給他讀,仿佛這足以驅(qū)逐其所有的痛苦。錢穆親自給新亞書院寫了校歌:“……亂離中,流浪里,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毙聛啎鹤罱K成為20世紀后半葉中國教育的奇跡之一。而錢穆從香港到了臺北,他再未回到大陸。1990年8月30日,錢穆在臺北寓所辭世,享年96歲,身后留下一千四百萬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將錢穆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歸來。
2009年8月8日,國學大師錢穆、傅斯年墨寶在香港拍賣。其中錢穆的信札,用行書寫就,字體飄選、秀服信中錢穆寫道,“今日之國運,吾儕從事學術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辭其咎”。短短一句話,可見一代國學大師“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
。ㄕ幾匀问坑⒅骶帯20世紀國學大師檔案》)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在20世紀三十年代,錢穆著書立說,主張國人要對國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就是希望國人能夠?qū)ψ约鹤嫦鹊臍v史有一種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傳統(tǒng)。
B.文章引用錢穆的學生、著名學者余英時的話“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說明錢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學生、把學生作為知己的好老師。
C.北大復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務的情況下,錢穆沒有得到聘書,所以他在1949年離開大陸由廣州去香港,這也是錢、傅二人觀點不同所致。
D.在嚴耕望看來,錢穆創(chuàng)建新亞書院時正是學養(yǎng)成熟階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學術上,會收效更大,但終因創(chuàng)業(yè)耗盡心力而十余年無學術成果。
E.作為一代國學大師,錢穆有著非比尋常的治學精神和民族情懷,他秉承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經(jīng)世救國的抱負,一生為國學復興鞠躬盡瘁。
。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嚴耕望對錢穆在西南聯(lián)大講課盛況的描述,具有怎樣的作用?
請簡要分析。(6分)
。3)錢穆在香港創(chuàng)建新亞書院,新亞書院的創(chuàng)立具有怎樣的意義?請簡要分析。 (6分)
(4)文章題目為“一生為故國招魂”,老一代知識分子錢穆先生的故國情懷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⑴(5分)
答A給3分,答E給2分,答B(yǎng)給1分,答C和D不給分。(B項,“理解學生、把學生作為知己”。理解的角度過窄,余英時是從贊賞錢穆先生的學識人品的角度說的,緊接著的`一段話,可以作為注腳。C項,因果關系不當,把錢穆離開大陸的直接原因歸為“沒有得到聘書”,文章沒有說明;把它進一步分析為“錢傅二人觀點不同所致”也于文無據(jù)。D項,說錢穆“十余年無學術成果”,錯誤,只是這時精力在辦學上,使學術界受到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⑵(6分)
①學生中有“校外旁聽者”,說明錢穆學識淵博,所講課程在校內(nèi)外有較大影響力,他的課堂具有獨特的個性和魅力。②學生們“爭坐滿室”,說明錢穆的講座激起了抗戰(zhàn)期間學子們的求學熱情,在當時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③ “登學生課桌,踏桌而過”一句極寫聽眾之多,引用名家的原話,使文章的敘述具有可靠性和感染力,更具體形象地使當日的盛況再現(xiàn)。(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6分)
、倌軌驗閮(nèi)地流亡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工作的場所,使他們有一個存身之處和精神歸依。②能夠培養(yǎng)在民族存亡之際,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傳遞文化薪火之人;③更有助于喚起青年人在艱苦時期經(jīng)世救國的遠大人生抱負,即“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的不屈精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8分)
【觀點一】心懷祖國,就要把民族精神傳揚下去,使之發(fā)揚光大。①要傳揚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傳揚的工作。②發(fā)揚民族精神,保有民族情懷也表現(xiàn)在平時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懷落在實處。③當外族入侵,民族危機的時候,更要多做一些對傳揚民族精神有用的實事。(觀點明確2分;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觀點二】在民族危機的時候,更需要有人擔當,把民族精神傳揚下去。①在民族危難時,民族精神的傳揚尤為重要。②要傳揚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發(fā)揚民族精神的具體之事,要有所擔當。③傳揚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種不慕名利的奉獻精神。(觀點明確2分;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
【一生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閱讀訓練及答案】相關文章:
黃土招魂閱讀答案04-09
匠人與大師的課外閱讀訓練及答案04-19
《大師》閱讀答案03-31
《大師》閱讀答案07-21
《大師的學生》閱讀訓練題及參考答案03-18
耄耋大師赤子情閱讀訓練題與答案04-16
小說大師閱讀答案04-02
小說《大師》閱讀答案04-01